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Interim全球再分析资料,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及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18年12月5~7日和27~29日四川盆地两次典型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是在前期升温的基础上,500hPa欧亚中高纬度为一脊一槽,地面有强冷空气在中西伯利亚堆积,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爆发南下造成的;冷空气爆发后,由于寒潮发生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冷平流强度、发展、路径不同,由此带来的天气现象和对四川盆地的影响也不同。两次过程中南支槽强度、移动速度和持续影响四川盆地时间存在明显不同,但当南支槽东移至85°E及以东位置时,南支槽显著加深,槽前强西南气流将暖湿水汽输送到四川盆地,并与南下的偏北冷气流交汇,导致四川盆地的降雨明显加强,降温幅度也加强。气温骤降,当盆地850hPa温度低于-5℃,1000hPa温度低于4℃,0℃层降到940hPa以下高度时,降水出现雨向雨夹雪或雪转换。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肖红茹,伍清,蒋兴文,龙柯吉
关键词: 四川盆地,寒潮,南支槽,降雨,降雪
来源: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9年04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
单位: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气象台
基金: 四川省气象局次季节至季节气候预测创新团队
分类号: P458.122
页码: 46-52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5036K
下载量: 50
本文来源: https://www.lunwen90.cn/article/47b6cdf55a28da94ffd96b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