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约是隆重煌煌的国际交换文件,签约所用语言代表着国家沟通的官方语言。清代以来,中外条约作准文本有所演变:鸦片战争之前,以缔约方或第三方的文字为准,体现了平等理念。战后,不平等成为约章主调,但出于传统习惯,汉文本仍是依准本。至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作准文本改头换面,开启外文本在中外条约中居于基准的时代,这是列强对中国的语文强加。不能夸大清朝统治在条约文本中的"民族"成分与"种族"色彩,有清一朝,就约本来看,清朝统治者并没有突出的"国语"意识。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郭卫东
关键词: 清代,中外条约,作准文本
来源: 历史研究 2019年05期
年度: 2019
分类: 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Ⅰ辑
专业: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
单位: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分类号: K252;D829.15
页码: 61-74+190
总页数: 15
文件大小: 250K
下载量: 559
本文来源: https://www.lunwen90.cn/article/3dcd9c45d7ccb763412f5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