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城市阴影区的形态特征及模式机制研究——上海“人-地-业”多源大数据视角的实证

论文摘要

城市空间的不均衡发展导致阴影区现象,这种现象包含了人群活动聚散、物质空间形态变化、服务业态布局在城市地理上的投影,并在形态特征、空间模式和内在机制上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本文在城市全域三维街坊建筑、人群活动手机信令、业态POI等多源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以上海为实证样本,从城市阴影区的空间界定入手,通过对其空间形态、用地结构、人群聚散变化、业态机构分布等进行量化分析,以解释阴影区的各项特征规律,分析城市阴影区的特征指标以及与城市土地价值、空间形态布局的关系,据此可探析城市阴影区的空间深层次规律,进而探讨城市空间要素集聚与扩散效应的叠合机制,阐明城市阴影区形成与演化机理。

论文目录

  • 1“城市阴影区”的形成与演化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   2.2 研究方法
  • 3 基于上海“空间-人群-业态”差异的城市阴影区实证界定
  •   3.1 空间形态指标界定
  •   3.2 人群活动指标界定
  •   3.3 业态职能指标界定
  • 4 城市阴影区的外部空间联系特征
  •   4.1 整体布局特征
  •   4.2 伴生关系特征
  •   4.3 空间形态特征
  •   4.4 建设开发特征
  • 5 城市阴影区的内外人群活动特征
  •   5.1 整体伴生谐振特征
  •   5.2 整体海绵缓冲特征
  •   5.3 局部倦鸟归巢特征
  • 6 城市阴影区的内部业态分布特征
  •   6.1 业态质量呈低端生活服务性特征
  •   6.2 业态空间缺少集聚核心,属于内向型空间结构
  •   6.3 城市阴影区的典型业态模式
  • 7 城市阴影区基本模式与演化内在机制
  •   7.1 城市阴影区的四种基本模式
  •   7.2 城市阴影区的演化特征机制
  • 8 结语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杨俊宴,马奔

    关键词: 阴影区,城市形态,多源大数据,城市设计

    来源: 城市规划 2019年09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建筑科学与工程

    单位: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人-地-业-能’大数据平台的城市空间形态时空演化与结构特征研究”(51578128),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开放课题项目(UDC2017010112)

    分类号: TU984.113

    页码: 95-106

    总页数: 12

    文件大小: 7232K

    下载量: 705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unwen90.cn/article/303738fbf92d9333679f3a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