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第45 届世界技能大赛日前在俄罗斯喀山落下帷幕。中国代表团摘得16 金 、14 银 、5 铜,并获得17 个优胜奖,再次荣登金牌榜、奖牌榜、团体总分第一。
世界技能大赛,是目前全球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不过,相比其他“奥林匹克”赛事,世界技能大赛在舆论场中激起的浪花着实有点小。一方面与该赛事本身较强的行业性色彩有关;另一方面与中国“入群”较晚有关。
Hośhing 1968: Pt. Jagannātha Śāstrī Hośhing, Nānārtha śabda kośa or Medini Kośa of Sri Medinikara, (The Kashi Sanskrit Series 41) Varanasi-1, The Chowkhamba Sanskrit Series Office.
“入群”时间虽然晚,但中国队的成绩足够耀眼。2015 年中国队实现金牌“零的突破”,2017年登顶奖牌榜,今年继续成功“霸榜”。这群平均年龄仅为22岁的中国技能青年在国际赛场上的精彩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国在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态度,展现了我国在现代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水平与成绩。
对于中国队的异军突起,早在上届比赛结束,就有外国媒体发文称“中国令西方工业相形见绌”“中国几乎再也无法被打败了”。在这种赞誉面前,我们有必要保持冷静。国家层面的重视、全国范围的层层筛选机制、较长的高强度备战周期,这种资源动员机制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我们在赛场上的竞争优势。要看到,赛场之外,中国的技能人才培养及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中国的“技工荒”早已持续多年,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更是高达2 ∶1,中国技能人才队伍无论是数量还是结构都难以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受长久以来形成的社会上关于“技工”“职教”的刻板印象的影响,不少青年排斥“上技校”“学技术”,职业教育和培训中存在的“学难以致用”等情况又进一步阻碍了技能培训赋能产业转型。
打造制造强国,离不开技能人才,尤其是作为“大国工匠”的高级技能人才。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为职业教育和培训“疏通经络”“供血打气”,比如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探索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明确建立“职教高考”制度等,都旨在破除社会歧视,畅通职校生发展道路,完善技能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扩容产业生力军“蓄水池”,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石。
如图4,由∠BPA′=30°,∠ABO=60°,得∠BEP=90°,∠A′EO=90°.所以所以由得于是点P坐标为
2021 年,第46 届世界技能大赛将在上海举行。筹办和举办世界技能大赛,将让更多人有机会走近“技能世界”,刷新对“技能人才”的认知,生动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触摸现代工业的发展脉搏。世界技能组织前主席杰克·杜塞尔多普曾形容世界技能大赛是“一扇通往未来的窗户”。随着这扇窗户开得越来越大,我们也将见证“技能成就梦想”及其带来的无限可能性。
(摘自2019年9月9日《光明日报》)
本文来源: https://www.lunwen90.cn/article/04c9ee126b24b9f3f4597b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