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东北光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热河,德惠,东北地区,苏联,药剂师,从容应对,长春。
东北光复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魏一楠[1](2019)在《从《新群》《东北文学》杂志看东北光复后的文学分歧》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群》和《东北文学》是1945年创刊于东北的两个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的文学杂志,在论文中将其作为主要的样本和线索展开研究,根据事实层面的争议和分歧来加以梳理和推导,进而勾连并总结光复后东北文坛的建设实践状况。不仅可以从微观上还原历史情境、接近文学现场,同时也是对光复后东北文学场域内复杂变幻的潮流态势作以观照和探察。论文的引言部分主要论述了将《新群》《东北文学》置于光复情境下进行比较分析的意义及价值,通过进行文献综述,展现了东北现代文学研究的进程和大致脉络。第一章主要阐述在“八一五”光复的背景下东北文学进入新的阶段,文学界开始活跃起来,出现了多个文化团体,并根据各自的文学倾向、政治态度进行着靠拢和分化,且出版各自的文艺刊物进行发声。《新群》《东北文学》作为较早创办的刊物,提出了对文坛建设的构想,实践了各自的文学期待。同时在作家的文学生涯中也进入了又一创作阶段。第二章中围绕作家在杂志中对伪满创作经历的记述及对东北沦亡后人民苦难生活的文学书写展开。日本殖民者在统治中对作品内容和思想进行严密的审查,作者稍有对其不利的言论便会被投入牢狱,在杂志中便有讲述这段经历的作品。在文学创作中,作家也将民众的苦难写入小说,谱写了一曲东北沦亡的悲歌。另一方面,在杂志中作家也对国难中所折射出的阴暗面和国民劣根性进行了透视和反思。第叁章主要分析了《新群》《东北文学》在文学观念上发生的碰撞,即对于同一对象的不同观点和判断。在第一节中对《新群》中《王荆山及其叭儿狗》引发的争议及《东北文学》对此的评论文章进行剖析,将对待财主的两种态度作以对比,进而对文学的工具论与“无意义的文学”展开探讨。在第二节中主要梳理了杂志中有关“伪满作家”与“奴化思想”所产生的争议,在矛盾中一方面体现了沦陷时期作家注定背负的历史包袱,另一方面也是作为一种信号预示着作家之后的文学命运。第叁节分析了两份杂志在总结沦陷时期作家作品时所表现出的相异的文学评判标准。第四章对《新群》《东北文学》的文学类型进行辨析,进而探讨了其所代表的文学道路在战后东北文坛中的态势与走向。《新群》继承了鲁迅的革命批判精神,以文艺大众化、工农兵文学为指向,体现了由左翼文学向工农兵文学过渡的阶段特征。《东北文学》重续了五四新文学有关人的启蒙与解放的命题,同时也呈现出忧郁、感伤的抒情色彩。结语总结了两份杂志所体现的文学分歧与东北文学在光复后的走向,探讨这一段文学经历对作家的影响以及对东北文学所产生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张羽[2](2015)在《光复初期台湾与东北地区的文艺重建研究——以《台湾文化》与《东北文艺》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1945年,中国东北和台湾地区被划为"光复区"。抗战"惨胜"后两地包孕性地囊括了近百年来关系最复杂,内战危机最深刻的种种问题。在文艺战线上,也折射出复杂的光谱。两地知识分子分别团结多省籍文人展开新文坛建设,相互关注和对话,着力进行重归祖国后的身份认同建设。在《东北文艺》《台湾文化》等文艺期刊中,光复初期的知识分子通过文学书写,呈现出光复后去殖民文化建构的种种尝试,也客观再现了大量的光复书写及差异表述,并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影响。(本文来源于《台湾研究集刊》期刊2015年06期)
付娥[3](2011)在《从中苏互助合作加速东北光复的经验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苏互助合作加快了东北光复,中方协助与支持是全方位的,主要体现在共产党、国民党、国共及广大军民八年抗战叁大方面,这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历史经验,也给予后人重要的启示,即互助合作是永恒的主题。(本文来源于《世纪桥》期刊2011年19期)
[4](2007)在《东北光复 解放军收编叁万日本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日本兵不仅曾经被阎锡山收编,东北的几万日本兵还被解放军收编。只是,这段历史沉寂了几十年。日本兵有家回不了加入解放军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中共中央即决定各解放(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07年11期)
[5](2005)在《抗联与东北光复》一文中研究指出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零点10分,苏联百万红军兵分四路挺进东北,东北抗联各部按统一部署,配合作战。 第一路从后贝加尔方面进攻长春、沈阳;第二路是苏蒙联军,进攻承德、锦州(本文来源于《吉林日报》期刊2005-09-04)
金铁琳[6](2005)在《霞光初染 雪映青松》一文中研究指出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后,陈云曾两赴长春指导吉林省的工作,对吉林省党组织从容应对当时美、苏、中(国民党和共产党)“叁国四方”争夺东北的错综复杂的斗争局面,贯彻党中央“夺取东北”的战略方针,创建东满根据地,意义十分重(本文来源于《吉林日报》期刊2005-06-13)
林焕,伟国[7](1995)在《弊绝风清——光复后我党在东北禁烟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1951年至1953年,我党在东北地区仅用了叁年时间,就完成了对鸦片烟民的改造工作。到1953年底,全东北地区的禁烟禁毒工作基本结束,从此,泛滥近百年,给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无法估量损失的烟毒在东北大地上彻底消失。 1 鸦片最初由阿拉伯人传入我国,主要作为药剂使用,而且数量十分有限;只是在鸦片被西方殖民主义者作为掠夺中国财富、毒害中国人民的工具时,鸦片给中华民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东北,是清政府的龙兴之地,也无法避免烟毒之劫。1859年7月,在营口、貔子窝、小平岛(本文来源于《党史纵横》期刊1995年01期)
赵文林[8](1986)在《光复前东北药史片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有此山川之伟大,故生命质朴而雄豪,地所产者丰且美,俗所习者勤与劳,"这是由刘复(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原东北大学校歌的前半部,它与"在松花江上"异曲同工地描述了东北地大物博、资源丰盛的实况。(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1986年03期)
东北光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45年,中国东北和台湾地区被划为"光复区"。抗战"惨胜"后两地包孕性地囊括了近百年来关系最复杂,内战危机最深刻的种种问题。在文艺战线上,也折射出复杂的光谱。两地知识分子分别团结多省籍文人展开新文坛建设,相互关注和对话,着力进行重归祖国后的身份认同建设。在《东北文艺》《台湾文化》等文艺期刊中,光复初期的知识分子通过文学书写,呈现出光复后去殖民文化建构的种种尝试,也客观再现了大量的光复书写及差异表述,并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北光复论文参考文献
[1].魏一楠.从《新群》《东北文学》杂志看东北光复后的文学分歧[D].吉林大学.2019
[2].张羽.光复初期台湾与东北地区的文艺重建研究——以《台湾文化》与《东北文艺》为中心[J].台湾研究集刊.2015
[3].付娥.从中苏互助合作加速东北光复的经验谈起[J].世纪桥.2011
[4]..东北光复解放军收编叁万日本兵[J].科技风.2007
[5]..抗联与东北光复[N].吉林日报.2005
[6].金铁琳.霞光初染雪映青松[N].吉林日报.2005
[7].林焕,伟国.弊绝风清——光复后我党在东北禁烟活动[J].党史纵横.1995
[8].赵文林.光复前东北药史片断[J].中国药学杂志.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