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态环境,资源,生态,价值,环境,水资源,新农村。
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徐子涵,成官文,付弘源,卢国丹,王浩[1](2012)在《桂林市“城中村”资源、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城中村"是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乡二元体制格局和规划管理不力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城中村"改造的成功与否,与桂林市的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分析了桂林市城中村的分布、成因和人居环境改造所面临的资源、生态和环境问题,据此提出加强城乡结合部农村建设规划、出台相应改造的应对措施、制定"城中村"产业发展规划,以"新农村建设"为支点,加强城郊结合部农村的人居环境建设规划,加强村民就业培训的桂林市城中村改造建议和对策。(本文来源于《桂林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杨玉清[2](2011)在《黑龙江森林资源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黑龙江森林资源的主要问题做出研究分析。通过现实情况对黑龙江森林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与黑龙江经济发展存在的相关问题做出了分析,提出了有关黑龙江森林生态资源环境保护问题的框架与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黄禄星,黄国勤[3](2006)在《农村资源、生态、环境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农村存在许多问题,如耕地减少,水资源匮乏,生态入侵,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生产发展、资源持续、村容村貌整洁。本文根据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和措施,供有关方面参考。(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国生态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6-11-01)
黄禄星,黄国勤[4](2006)在《农村资源、生态、环境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农村存在许多问题,如耕地减少,水资源匮乏,生态入侵,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生产发展、资源持续、村容村貌整洁。根据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和措施,供有关方面参考。(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3期)
黄国勤[5](2006)在《世界农业发展研究 Ⅱ.世界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生态与环境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新世纪,世界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污染、气候变暖、农业灾害频繁、贫富差距拉大、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以及疾病和健康问题面临挑战等多方面的问题,亟待采取有效对策和措施。(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1期)
张涛[6](2006)在《中国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化》一文中研究指出2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巨大的资源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中国资源、环境、生态的综合危机,所造成的危及整个中华民族继续生存发展的严重后果,是这些问题政治化的根本原因。而这种政治化的进程,又成了21世纪中国政治体制变革的一个新动力源泉;成为解决这些危机,促进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和途径;成为未来中国政治发展的新趋势和必然选择。(本文来源于《特区经济》期刊2006年03期)
张济世,康尔泗,姚进忠,陈仁升,蒲瑞丰[7](2004)在《黑河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黑河流域水文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发现,由于有冰川补给流域水资源比较稳定,最枯年和最丰年水资源量之比仅为1∶2,这在北方河流中是非常罕见的。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32 31亿m3·a-1,人均水资源量为1689m3·a-1,略低于国际上公认的人均水资源安全警戒线1000~1700m3·a-1的上限。根据黑河流域水资源反复转化多次重复利用的特点,扣除7 5亿m3·a-1的生态用水量,结合流域正在执行的综合整治和节水措施的推广,目前水资源状况是安全的,下游生态环境的危机可以通过水资源统一调配来解决。依据天然出山水资源变化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及额济纳旗生态环境状况,在不增加土地灌溉规模并适当采取节水措施的前提下,可以确定32 31亿m3·a-1的天然来水量为流域水资源安全临界线,28亿m3·a-1的天然来水量为流域水资源安全警戒线。(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04年04期)
董得红[8](2003)在《叁江源区森林资源生态环境价值补偿问题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江源区的森林资源在国家生态环境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实行森林资源生态环境价值补偿是改善江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来源于《青海环境》期刊2003年04期)
董得红[9](2003)在《叁江源头森林资源生态环境价值补偿问题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江源头的森林资源在国家生态环境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行森林资源生态环境价值补偿是改善江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的根本性措施。(本文来源于《青海科技》期刊2003年02期)
刘树华[10](2002)在《中国西部大开发中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1 引言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西部地区,跨越52个经度和32个纬度以上,包括12个省区市,面积660.83×104 km2,人口3,55亿,分别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8.83%和总人口的27.41%。西部地区拥有喜马拉雅山、唐古拉山、昆仑山、祁连山、天山等巨大山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四大高原;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四川盆地四大盆地;构成了西部的宏观地貌格局;发育了山岳冰川、戈壁、沙漠、森林、草原、绿洲、湖泊、湿地等景观类型。但是,西部自然条(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2-10-01)
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黑龙江森林资源的主要问题做出研究分析。通过现实情况对黑龙江森林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与黑龙江经济发展存在的相关问题做出了分析,提出了有关黑龙江森林生态资源环境保护问题的框架与解决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1].徐子涵,成官文,付弘源,卢国丹,王浩.桂林市“城中村”资源、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2
[2].杨玉清.黑龙江森林资源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
[3].黄禄星,黄国勤.农村资源、生态、环境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C].生态经济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国生态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4].黄禄星,黄国勤.农村资源、生态、环境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5].黄国勤.世界农业发展研究Ⅱ.世界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生态与环境问题[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6].张涛.中国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化[J].特区经济.2006
[7].张济世,康尔泗,姚进忠,陈仁升,蒲瑞丰.黑河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研究[J].中国沙漠.2004
[8].董得红.叁江源区森林资源生态环境价值补偿问题刍议[J].青海环境.2003
[9].董得红.叁江源头森林资源生态环境价值补偿问题刍议[J].青海科技.2003
[10].刘树华.中国西部大开发中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C].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