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酮合酶论文-倪荣

查尔酮合酶论文-倪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查尔酮合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蕨类植物,黄酮类化合物,查尔酮异构酶,查尔酮合酶

查尔酮合酶论文文献综述

倪荣[1](2019)在《蕨类植物查尔酮异构酶和查尔酮合酶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蕨类植物是最原始的维管束植物,可分为5个门,现存最多的一类是真蕨门,真蕨门可以分为厚囊蕨、原始薄囊蕨和薄囊蕨叁个纲。为了适应陆生环境以及抵御环境中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蕨类植物体内产生了丰富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黄酮类、萜类和生物碱类等。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多种功能,同时黄酮类化合物可以作为膳食补充剂而且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起始于苯丙氨酸,苯丙氨酸依次经过苯丙氨酸裂解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肉桂酸4-轻化酶(Cinnamic acid 4-hydroxylase,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coenzyme A ligase,4CL)的催化最终形成对香豆酰辅酶A(p-coumaryol-CoA)。然后,1分子的p-coumaryol-CoA与 3 分子的malonyl-CoA在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的催化下形成柚皮素查尔酮。随后,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将柚皮素查尔酮分子内立体特异性环化形成(2S)-柚皮素。CHI超家族包括四种类型。只有Ⅰ型和Ⅱ型CHI具有异构酶的活性。其中,Ⅰ型CHI可催化柚皮素查尔酮形成(2S)-柚皮素。而Ⅱ型CHI具有更广泛的底物选择性,它们不仅对柚皮素查尔酮具有催化活性,还能将异甘草素催化生成(2S)-甘草素。之前的研究认为Ⅱ型CHI只特异性的存在于豆科植物中。除了Ⅰ型和Ⅱ型CHI外,在拟南芥中还发现了另外的2种CHI蛋白,称为Ⅲ型和Ⅳ型CHI。Ⅲ型CHI不具有异构酶的活性,但具有脂肪酸结合活性。IV型CHI同样缺乏CHI的酶促活性,但它们可促进黄酮类化合物的生成和花色素的积累。本实验室前期研究中发现,最早的陆生植物苔类植物和江南卷柏中已经具备了完整的CHI家族基因,而且它们产生的有催化功能的是Ⅱ型CHI而不是Ⅰ型CHI。这一发现,更新了对CHI进化的认识,表明早在苔类植物中己出现了真正的Ⅱ型CHIs。并且经对比发现,江南卷柏中Ⅱ型CHI的催化效率已经弱于几种苔类植物,更趋向于具有Ⅰ型CHI的特征。为了研究蕨类植物中CHI家族的种类和功能,本文筛选了 52种蕨类植物的转录组数据库,根据基因功能注释,从中筛选出56个注释为CHI的基因,并分别命名。将其与苔类植物和江南卷柏中鉴定得到的Ⅱ型CHI进行进化树分析,并结合最近的一项蕨类系统发育研究,发现除了 5个来自薄囊蕨中的CHI位于江南卷柏和原始薄囊蕨之间,其他51个CHI的进化与蕨类植物的整体进化大致相同。对它们预测的多肽序列分析发现,在蕨类植物CHIs中,用来确定Ⅱ型CHIs底物偏好的氨基酸残基(即Thrl90和Met191:氨基酸编号依据苜蓿Medicago sativa CHI序列)分别被Thr或Ser和Ile所取代,与Ⅰ型CHIs相同。选取21种具有代表性的蕨类,从中克隆得到24个CHI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异源表达,利用纯化后的蛋白进行体外酶活分析,结果发现有19个具有Ⅰ型CHI的功能,其他5个表现出弱的Ⅱ型CHI活性。蛋白同源模拟结合定点突变分析发现,Phe而不是Thr和Met决定了这些蕨类CHIs的Ⅱ型CHI活性。体内分析表明,从团叶陵齿蕨(Lindsaea orbicwlata)和铁线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L.)中克隆得到的 2个CHI 基因(即LoCH 和AcCHI1)能互补tt5突变体种皮浅黄色的表型,提高黄酮醇和总花青素的含量,在生物体内具有完整的生物学功能。同时,我们也研究了蕨类植物中Ⅳ型CHI的功能,通过检索铁线蕨和团叶陵齿蕨的转录组数据库,发现并克隆2个可能的CHIL基因和2个CHS基因,并将其分别命名为AcCHIL,LoCHIL,LoCHS1和ZoCHS2。将其分别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最后得到重组蛋白。然后将这两个具有不同催化效率的CHSs分别联合LoCHIL进行体外酶活,实验结果表明CHIL抑制了 CHSs催化反应过程中副产物4-香豆酰叁乙酸内醋(4-Coumaroyltriacetic acid lactone,CTAL)的生成,从而促进柚皮素查尔酮的生成。同时酵母双杂交试验表明,LoCHIL可以与LoCHSs以及LoCHIl相互作用从而促进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将AcCHIL和LoCHIL分别转入拟南芥chil突变体,与突变株相比,转基因植株内原花色素和黄酮醇含量有所增高,AcCHIL和LoCHIL弥补了突变体中缺失基因的功能。综合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蕨类植物的出现,Ⅱ型CHIs进化为Ⅰ型CHIs。Ⅳ型CHI可以与CHS和CHI相互作用,促进CHS催化反应过程中形成的聚酮中间体的正确折迭和环化,从而避免副产物的形成;因此,Ⅳ型CHI能够促进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4)

胡会刚,胡玉林,庞振才,陈晶晶,段雅婕[2](2018)在《香蕉查尔酮合酶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 CHS)是类黄酮合成的关键酶,在类黄酮的合成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索CHS基因家族在调控黄酮类物质合成的功能,本研究对20个香蕉CHS基因家族基因结构、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二级结构预测、亚细胞定位、保守基序等方面进行初步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1个香蕉CHS基因没有内含子,大多含有2~3个内含子;20个香蕉CHS蛋白中有6个偏碱性,6个显中性,8个偏酸性;除2个以无规则卷曲为主要构成元件外,香蕉CHS蛋白主要以α-螺旋为主要构成元件;稳定指数分析发现4个CHS蛋白为稳定蛋白;脂溶指数分析表明1个香蕉CHS蛋白为疏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大多数CHS蛋白定位于细胞基质,一个分布于细胞核;基序1、基序2、基序3是该家族的保守基序。(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21期)

周姗,马永生,胡婷,张晓冬,尹彦超[3](2017)在《乌拉尔甘草查尔酮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乌拉尔甘草查尔酮合酶(CHS)进行cDNA序列克隆及分析。方法:根据Gen Bank数据库中已注册胀果甘草CHS的cDNA序列(EU706287)设计引物,采用RT-PCR法从乌拉尔甘草根样中克隆CHS的cDNA序列,利用Editseq 7.10、DNAMAN 6.0及MEGA 5.0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克隆得到34条长度为1175 bp的CHS序列,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读框,编码一条由38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这34条CHS序列可分为15种单倍型(单倍型1~15),一致性为98.97%,存在61个变异位点;其对应的34条CHS氨基酸序列,可分为9种氨基酸序列类型(AA-1~AA-9),一致性为99.51%,存在13个变异位点。同源性分析显示,乌拉尔甘草中该基因序列与胀果甘草在进化关系上最近,与小立碗藓在进化关系上最远。结论:克隆了乌拉尔甘草CHS基因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多态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CHS基因在甘草黄酮代谢途径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17年06期)

赵学荣,杨燕,雒晓鹏,姚攀锋,王安虎[4](2017)在《苦荞查尔酮合酶基因FtCHS1启动子的克隆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染色体步移技术,从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 Gaertn.)中克隆获得Ft CHS1基因5'端侧翼序列,共1038 bp,将其命名为PFt CHS1。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Ft CHS1中A/T碱基含量为63.5%,含有4个可能的转录起始位点,分别位于起始密码子上游-684~-734、-692~-742、-920~-970、-929~-979 bp处,该序列包含TATA-Box和CAAT-Box等启动子核心元件以及与光、低温和激素应答等相关的功能元件。本研究进一步构建了PFt CHS1-p BI101植物表达载体,并瞬时转化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叶片,结果显示该序列可驱动GUS报告基因的表达。低温(4℃)和光照(UV-B)处理苦荞幼芽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Ft CHS1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PFt CHS1可响应低温和紫外环境胁迫,从而引起Ft CHS1基因表达量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薛英茹[5](2017)在《红花黄酮类生物合成途径查尔酮合酶基因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决定着许多中药材的品质。因此,研究黄酮类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功能对于阐明中药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是着名的药用植物,其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具有抗凝血、抗氧化、耐缺氧、防治血栓形成等多种药理作用,是活血袪瘀类的代表中药。红花中含有的查尔酮类成分和多种黄酮醇化合物如羟基红花黄色素A、槲皮素及其苷类、山柰酚及其苷类等是红花发挥活血化瘀活性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由于植物次生代谢生物合成途径的极其复杂性,加之红花的品质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仅在花中特异性积累、红花本身的组织培养再生率低以及生根困难等问题,一直以来对红花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相当缓慢,制约着通过植物基因工程手段提高红花品质的步伐。大量研究表明,查尔酮合酶是黄酮类化合物形成的入口酶,调控着黄酮类成分的合成,因此,深入研究红花查尔酮合酶基因的功能,对于阐释红花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进而从基因水平定向调控红花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前期在构建红花花冠cDNA文库、进行基因测序和注释以及定制红花原位合成基因芯片比较不同开花时间点花冠基因表达差异的基础上,获得了红花中HSYA时序性差异表达的基因,并通过KOBAS分析,获得了KEGG数据库中黄酮代谢途径通路上显着性差异表达的基因,如:肉桂酸4-羟基化酶(C4H)、查尔酮合酶(CHS)、查尔酮异构酶(CHI)、黄烷酮2-羟基化酶(F2H)、AT4G33360基因等。并克隆了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基因CtCHS533等黄酮代谢途径的多条关键酶基因。本论文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应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继续克隆红花的CHS基因,获得2条红花CHS基因全长:CtCHS3720、CtCHS1515。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tCHS3720氨基酸序列与菊花(Chryscanthemum boreale)CHS氨基酸序列(AGU91424.1)的同源性最高,覆盖度达94%,匹配度达到91%。依据protparam预测CtCHS3720全长序列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为43667.25Da,预测理论等电点为5.72。Ct CHS1515氨基酸序列与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CHS氨基酸序列(XP006375238.1)的同源性最高,覆盖度达93%,匹配度达到82%。依据protparam预测CtCHS1515全长序列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为43016.36Da,预测理论等电点为5.67。依据系统进化树图谱分析,CtCHS3720、ctchs533和ctchs1515在聚类分支上距离较远,推测3个chs基因在氨基酸活性催化功能上存在较大差异性。为了深入研究红花的3个chs基因,本论文以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并经多代纯化选择获得的红花不同化学型(即以hsya为主成分的hsya型和以山柰酚及其苷类为主的kaeg型,云南巍山红花和新红花7号)为材料,均匀种植于温室,以茉莉酸甲酯(meja,100μm)分别刺激开花当天的花冠,采用qpcr法,于刺激后0.1h,3h,6h,12h分析3个基因ctchs3720、ctchs1515、ctchs533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3个基因响应meja诱导的模式因品系不同而不同。ctchs3720基因的表达量在诱导云南巍山红花的0.1h、3h和6h明显升高,特别在诱导6h,表达量提高了2.3倍,诱导12h,则没有明显变化;而meja诱导新红花7号后,ctchs3720基因的表达量则有所降低,在诱导后的6h和12h降低最明显。ctchs1515基因的表达量在诱导云南巍山红花0.1h、3h、6h和12h明显降低;ctchs1515基因在诱导新红花7号的不同时间点表达量均较低,对meja的诱导响应也不明显;ctchs533基因在云南巍山红花的3h、6h和12h,表达量均降低,而meja在新红花7号诱导的0.1h表达量明显上升,诱导3h、6h和12h则没有明显变化。提示ctchs3720、ctchs1515和ctchs533基因对红花黄酮类生物合成途径的贡献度因品系不同而不同,可能参与了红花不同化学型品系的形成过程。uplc-qtof/ms检测meja诱导后不同时间点(0.1h、3h、6h、12h)红花不同品系花冠12个黄酮类成分d-phenylalanine、hydroxysaffloryellowa、rutin、kaempferol-3-o-β-d-glucoside、kaempferol-3-o-β-rutinoside、kaempferol、apigenin、dihydrokaepferol、quercetin3-β-d-glucoside、scutellarin、carthamin、luteolin的积累情况,从含量变化折线图可以看出,不同品系12个黄酮成分均受到meja的诱导,但成分种类和积累模式存在明显不同。hydroxysaffloryellowa、carthamin、luteolin、kaempferol-3-o-β-d-glucoside仅在云南巍山红花中有积累,而且hydroxysaffloryellowa的积累量远远高于其他黄酮成分,特别在诱导的3h、6h,d-phenylalanine、kaempferol-3-o-β-rutinoside、carthamin的积累量均高于对照组,kaempferol、kaempferol-3-o-β-d-glucoside、luteolin、quercetin-3-β-d-glucoside的积累则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dihydrokaepferol、apigenin、scutellarin仅在新红花7号中有积累,特别在在诱导的0.1h、3h、6h,apigenin、d-phenylalanine、dihydrokaepferol、kaempferol、quercetin-3-β-d-glucoside、的积累被抑制,而kaempferol-3-o-β-rutinoside、rutin则持续升高,而scutellarin在4个时间点积累均受到抑制,提示红花不同品系黄酮成分的种类与积累模式的不同可能是导致不同化学型形成的重要原因。整合分析CtCHS3720、CtCHS1515和CtCHS533基因响应MeJA诱导的表达量与黄酮类化合物积累量的关联分析显示,云南巍山红花Hydroxysafflor yellow A、D-Phenylalanine、Carthamin的积累量与CtCHS3720的表达均成正相关(r=0.92、0.88、0.76);提示CtCHS3720、CtCHS533可能是云南巍山红花形成Hydroxysafflor yellow A和Carthamin的关键基因;CtCHS1515在新红花7号中与Scutellarin的积累有正相关关系(r=0.64),可能是新红花7号形成Scutellarin的关键基因。采用无缝克隆技术构建了CtCHS3720与真核表达载体pMT39的重组质粒并转化了LBA4404农杆菌。洋葱表皮的亚细胞定位显示,CtCHS3720基因在细胞膜和细胞核表达。将构建的原核表达重组载体质粒转入原核表达宿主菌体BL21(DE3)pLys S中,加入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CtCHS3720和CtCHS1515分别编码分子量为43.6kD和43kD的蛋白质。体外构建酶促反应体系验证CtCHS3720所编码酶可催化1分子的香豆酰COA(p-coumaryl-COA)和3分子的丙二酰COA(malonyl-COA)生成柚皮素,证明CtCHS3720所编码的酶具有体外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17-05-01)

潘德灼,林伟彬,谭芳林,陈伟[6](2017)在《红树植物秋茄查尔酮合酶基因克隆及其在盐胁迫下的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秋茄(Kandelia candel)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的方法获得秋茄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KcCHS,GenBank登录号为KX673194.1.序列分析结果表明,KcCHS基因的cDNA序列长度为1170bp,编码389个氨基酸,属于CHS超家族.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秋茄与其他物种的CHS基因核苷酸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平均达到80%以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KcCHS基因与余甘子CHS基因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秋茄叶片KcCHS基因的转录水平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而上升.此外,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显着增加,羟自由基清除率也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孟衡玲,张薇,卢丙越,苏一兰,薛春丽[7](2016)在《铁皮石斛查尔酮合酶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铁皮石斛中查尔酮合酶(CHS)基因,分析其基本生物学信息及组织表达特异性,为进一步研究CHS基因在铁皮石斛中的表达调控机理及其在铁皮石斛中的功能打下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铁皮石斛转录组序列与NCBI同源序列进行比对,根据保守区段设计引物克隆铁皮石斛CHS基因的cDNA全长,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定量表达分析不同生长年限、不同组织部位中CHS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铁皮石斛CHS基因cDNA编码区1188 bp,编码395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KT783451,分子量为43.2 kD,理论等电点6.05。铁皮石斛GHS氨基酸序列与同属植物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的CHS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9%,与非同科植物欧洲大叶杨(Populus trichocarpa)、巨桉(Eucalyptus grandis)和紫玉兰(Magnolia liliiflora)等植物的同源性在83%左右。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属非分泌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基质中,为非跨膜结构的亲水性不稳定蛋白。CHS基因在1年生铁皮石斛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随着植株年龄的增长,叶片中CHS基因的表达量降低,茎中的表达量升高。【结论】铁皮石斛CHS基因早期主要参与激素运输和器官形态建成,后期主要参与类黄酮物质合成。(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高华北,孟佳欣,贾艳晶,李彦慧[8](2016)在《彩叶植物红叶形状RAPD标记及查尔酮合酶(CHS)基因的cDNA分离与克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子评价的基础上,利用李属植物中具有红叶形状的材料,以及绿叶材料构建DNA池,利用分子手段,寻找与李树叶片红色性状的RAPD分子标记;并构建红叶×绿叶的杂交F1代,通过对F1群体各个植株的RAPD分析,计算该标记与基因的遗传距离,为李目的基因的克隆,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提供依据。结合国内外研究,参照花卉及农作物上已克隆的CHS基因,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对李属植物中的几种材料特别是紫叶矮樱的查尔酮合酶基因进行克隆。为实现植物体彩色化,为园林植物丰富彩叶树种。(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6年10期)

孙威,刘杰,陈婷,汤晓辛,鞠志刚[9](2017)在《日本蛇根草查尔酮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查尔酮合酶(CHS)是类黄酮生物合成过程中的第一个关键酶,其在类黄酮的合成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日本蛇根草为研究材料,根据其转录组测序结果设计全长引物,通过RT-PCR方法成功克隆得到日本蛇根草查尔酮合酶基因完整的cDNA序列,并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序列全长为1 170 bp,编码389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分子量为42.783 kD,等电点为6.05,是亲水性蛋白质,不含有信号肽,很可能定位在细胞质中。同时,二级结构分析显示,日本蛇根草CHS的二级结构分别由180个α螺旋、84个延伸链、125个无规则卷曲组成,这与叁维结构预测结果相一致。日本蛇根草CHS基因的克隆对于研究植物类黄酮的生物合成及其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丰富了双子叶植物PKS基因家族的相关研究。(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7年04期)

赵风治,马钰婕,韦韬,江汉民,王春国[10](2016)在《花椰菜查尔酮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同源序列克隆技术,从花椰菜中克隆了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基因cDNA全长,将该基因成功转入花椰菜,经过Basta抗性筛选,PCR鉴定,得到7株花椰菜转基因过表达阳性植株.转基因花椰菜的核盘菌胁迫分析显示,与对照花椰菜相比,在病原胁迫的不同时期,转基因植株中BoCHS基因的表达量显着上升,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该基因表达量均增高,且在36 h时达到最大值,表明转基因花椰菜通过过量表达CHS来增强自身对菌核病的抗性,使植株对菌核病的抗性明显增强.与查尔酮合酶在油菜、向日葵、烟草等中的抗病作用一致,表明花椰菜BoCHS基因也是抗菌核病的重要基因.(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查尔酮合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 CHS)是类黄酮合成的关键酶,在类黄酮的合成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索CHS基因家族在调控黄酮类物质合成的功能,本研究对20个香蕉CHS基因家族基因结构、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二级结构预测、亚细胞定位、保守基序等方面进行初步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1个香蕉CHS基因没有内含子,大多含有2~3个内含子;20个香蕉CHS蛋白中有6个偏碱性,6个显中性,8个偏酸性;除2个以无规则卷曲为主要构成元件外,香蕉CHS蛋白主要以α-螺旋为主要构成元件;稳定指数分析发现4个CHS蛋白为稳定蛋白;脂溶指数分析表明1个香蕉CHS蛋白为疏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大多数CHS蛋白定位于细胞基质,一个分布于细胞核;基序1、基序2、基序3是该家族的保守基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查尔酮合酶论文参考文献

[1].倪荣.蕨类植物查尔酮异构酶和查尔酮合酶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9

[2].胡会刚,胡玉林,庞振才,陈晶晶,段雅婕.香蕉查尔酮合酶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8

[3].周姗,马永生,胡婷,张晓冬,尹彦超.乌拉尔甘草查尔酮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生物技术通讯.2017

[4].赵学荣,杨燕,雒晓鹏,姚攀锋,王安虎.苦荞查尔酮合酶基因FtCHS1启动子的克隆及分析[J].植物科学学报.2017

[5].薛英茹.红花黄酮类生物合成途径查尔酮合酶基因的功能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7

[6].潘德灼,林伟彬,谭芳林,陈伟.红树植物秋茄查尔酮合酶基因克隆及其在盐胁迫下的表达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7].孟衡玲,张薇,卢丙越,苏一兰,薛春丽.铁皮石斛查尔酮合酶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6

[8].高华北,孟佳欣,贾艳晶,李彦慧.彩叶植物红叶形状RAPD标记及查尔酮合酶(CHS)基因的cDNA分离与克隆[J].智富时代.2016

[9].孙威,刘杰,陈婷,汤晓辛,鞠志刚.日本蛇根草查尔酮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7

[10].赵风治,马钰婕,韦韬,江汉民,王春国.花椰菜查尔酮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标签:;  ;  ;  ;  

查尔酮合酶论文-倪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