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缺血性炎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纳洛酮,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
缺血性炎症论文文献综述
肖惋翡,冉丽红,赵黎丽,沈芙蓉[1](2019)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纳洛酮治疗恢复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纳洛酮治疗恢复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HIE恢复期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功能联合EPO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神经肽Y(NPY)、β-内啡肽(β-E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与同期健康新生儿(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 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 34%(P<0. 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3 d、7 d、14 d后,观察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ABA)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 05)。治疗后,观察组反射、肌张力与意识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清NPY、β-EP、NSE、hs-CRP、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 05),并接近正常组(P>0. 05)。结论:EPO联合纳洛酮治疗恢复期新生儿HIE疗效显着,能明显降低血清NPY、β-EP、NSE及炎症因子水平。(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尹虹祥,姜昆,魏衡,郭珍立[2](2019)在《通络复瘫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通络复瘫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92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4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通络复瘫汤口服。2组均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MMP-9、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HBV)、全血黏度(低切)(LBV)、血浆比黏度(PV)、红细胞比容(HCT)]及中医证候评分,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 74%,对照组总有效率82. 2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IL-6、hs-CRP、MMP-9均降低(P <0. 05),治疗组治疗后IL-6、hs-CRP、MMP-9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HBV、LBV、PV、HCT均降低(P <0. 05),治疗组治疗后HBV、LBV、PV、HCT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言语謇涩、半身不遂、口舌歪斜、面色白、目偏不瞬、肢体强急评分均降低(P <0. 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通络复瘫汤有助于提高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疗效,可能与拮抗患者炎性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等因素有关。(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期刊2019年08期)
周笛,庄白燕,赵世华,陆敏杰[3](2019)在《心血管MR诊断心肌炎研究进展:基于2018《非缺血性心肌炎症诊断CMR标准修改》专家推荐意见》一文中研究指出2009年发表的《心肌炎磁共振检查的共识》在心肌炎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价值。MR软硬件的发展,特别是基于绝对定量的心肌组织特征T1 mapping、T2 mapping技术的出现,有望进一步提升心脏MR(CMR)在心肌炎诊断中的价值。本文基于2018年JACC主刊发表的基于MR新技术(主要是T1 mapping、T2 mapping)的专家推荐意见,即2018《非缺血性心肌炎症诊断CMR标准修改》专家推荐意见,回顾CMR在心肌炎诊断中的价值与进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雷琦,陈晓莉,李鹏,王涛,杨谦[4](2019)在《氯吡格雷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评价及对血小板活性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氯吡格雷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小板活性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83例)和研究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活性指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HealthStroke Scale,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91.04%vs. 78.31%,P<0.05);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P选择素、hs-CRP、IL-6、TNF-α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两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上升,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其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活性、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9期)
陈波,戴洪恩,陈林秀[5](2019)在《炎症机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炎症机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广州市白云区中医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急性加重期COPD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其中32例患者为未干预组,仅实施常规治疗,39例患者为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干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行肺功能检查结果为正常的34例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叁组研究对象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入选时,对照组的hs–CRP和IMT均明显优于干预组及未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和未干预组的hs–CRP和IMT均有所下降,对照组数据优于干预组及未干预组,而干预组数据则优于未干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患者在患有COPD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后,会使得hs–CRP水平以及IMT水平呈现出一定程度升高,对此通过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可对患者的病情程度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为临床用药方案的选择给予充分指导。(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李少杰,陈喜彬,石秀茹[6](2019)在《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生活活动能力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生活活动能力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神经介入科、EICU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生活活动能力、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辅助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炎症反应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27期)
杨金保,陈文生,张金洲,俞世强,李滨[7](2019)在《褪黑素通过激活下丘脑室旁核SIRT1/炎症因子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室旁核输注褪黑素通过激活下丘脑室旁核SIRT1信号通道并调控炎症因子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机制。方法在室旁核植入微型渗透胶囊泵并输注褪黑素,1周后建立大鼠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监测心功能指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室旁核SIRT1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测定促炎因子IL-1β和抗炎因子IL-10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外周血中去甲肾上腺素(NE)的表达。结果室旁核输注褪黑素显着提高SIRT1活性,降低IL-1β蛋白表达水平,提高IL-10蛋白表达水平,降低NE的表达,显着改善大鼠心脏功能。结论室旁核输注褪黑素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是通过激活下丘脑室旁核SIRT1信号通道,调控炎症因子,并进一步降低外周交感神经活动来实现的。(本文来源于《心脏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王金桥,杨晓晓,饶高峰[8](2019)在《活化蛋白C通过降低炎症因子表达减轻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活化蛋白C(activatedproteinC,APC)在炎症反应参与的缺血性脑损伤中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2 h后恢复再灌注。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溶剂对照组、APC组),每组6~8只,在缺血后6 h假手术组、溶剂对照组经腹腔注射给予生理盐水(1 mL/kg)、APC组给予APC(2 mg/kg)。制模后24 h观察AP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脑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p65、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IκB)、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APC组缺血后72 h的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梗死体积减小、血脑屏障通透性降低;APC组的胞浆NF-κB p65和IκB蛋白表达增加,而胞核部分NF-κB p65表达减少;胞浆TNF-α和IL-1β蛋白明显降低,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PC能通过抑制NF-κBp65的活化和核易位,降低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蛋白的水平,减轻血脑屏障损伤,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卒中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韩传映,吴春芳,李艳阁[9](2019)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HIE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吸氧、降颅压、控制惊厥、维持血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GM1治疗。治疗14天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以及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差异。结果治疗14天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 31%)高于对照组(76. 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儿血清IL-6、IL-8、IL-1β、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同时,两组患儿NBNA较治疗前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GM1治疗HIE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从而减轻脑损伤,提高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安徽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黄志东[10](2019)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该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该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内江市威远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均分为1组和2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1组患者联用依达拉奉和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为2组患者使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各项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结果:1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2组患者,P <0.05;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均低于2组患者,P <0.05。结论: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较为理想。(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16期)
缺血性炎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通络复瘫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92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4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通络复瘫汤口服。2组均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MMP-9、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HBV)、全血黏度(低切)(LBV)、血浆比黏度(PV)、红细胞比容(HCT)]及中医证候评分,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 74%,对照组总有效率82. 2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IL-6、hs-CRP、MMP-9均降低(P <0. 05),治疗组治疗后IL-6、hs-CRP、MMP-9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HBV、LBV、PV、HCT均降低(P <0. 05),治疗组治疗后HBV、LBV、PV、HCT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言语謇涩、半身不遂、口舌歪斜、面色白、目偏不瞬、肢体强急评分均降低(P <0. 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通络复瘫汤有助于提高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疗效,可能与拮抗患者炎性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等因素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缺血性炎症论文参考文献
[1].肖惋翡,冉丽红,赵黎丽,沈芙蓉.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纳洛酮治疗恢复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2].尹虹祥,姜昆,魏衡,郭珍立.通络复瘫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9
[3].周笛,庄白燕,赵世华,陆敏杰.心血管MR诊断心肌炎研究进展:基于2018《非缺血性心肌炎症诊断CMR标准修改》专家推荐意见[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
[4].雷琦,陈晓莉,李鹏,王涛,杨谦.氯吡格雷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评价及对血小板活性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5].陈波,戴洪恩,陈林秀.炎症机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6].李少杰,陈喜彬,石秀茹.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生活活动能力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
[7].杨金保,陈文生,张金洲,俞世强,李滨.褪黑素通过激活下丘脑室旁核SIRT1/炎症因子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J].心脏杂志.2019
[8].王金桥,杨晓晓,饶高峰.活化蛋白C通过降低炎症因子表达减轻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9
[9].韩传映,吴春芳,李艳阁.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9
[10].黄志东.阿托伐他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该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