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重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调式对重架装置,包括对重架和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设置于对重架的底部;所述对重架包括对重框架、下框架、配重块、上框架;所述上框架上设置有对重架顶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座、调节座和防松螺母;所述缓冲座包括缓冲底板和缓冲柱;所述缓冲柱焊接在缓冲底板上;所述调节座包括调节底板和调节柱;所述调节柱焊接在调节底板上。在对重架底部设置缓冲装置,通过调节缓冲装置的高度来调整对重架的缓冲距离。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可调式对重架装置,包括对重架(100)和缓冲装置(200);所述缓冲装置(200)设置于对重架(100)的底部;所述对重架(100)包括对重框架(110)、下框架(120)、配重块(130)、上框架(140);所述上框架(140)上设置有对重架顶轮(141);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200)包括缓冲座(210)、调节座(220)和防松螺母(230);所述缓冲座(210)包括缓冲底板(211)和缓冲柱(213);所述缓冲柱(213)焊接在缓冲底板(211)上;所述缓冲底板(211)上还设置有两个弹簧扣(214);所述调节座(220)包括调节底板(221)和调节柱(223);所述调节柱(223)焊接在调节底板(221)上。
设计方案
1.一种可调式对重架装置,包括对重架(100)和缓冲装置(200);所述缓冲装置(200)设置于对重架(100)的底部;所述对重架(100)包括对重框架(110)、下框架(120)、配重块(130)、上框架(140);所述上框架(140)上设置有对重架顶轮(141);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200)包括缓冲座(210)、调节座(220)和防松螺母(230);所述缓冲座(210)包括缓冲底板(211)和缓冲柱(213);所述缓冲柱(213)焊接在缓冲底板(211)上;所述缓冲底板(211)上还设置有两个弹簧扣(214);所述调节座(220)包括调节底板(221)和调节柱(223);所述调节柱(223)焊接在调节底板(22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对重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底板(211)为圆形板状结构;所述缓冲底板(211)上设置有四个围绕着缓冲底板(211)圆心均匀分布的缓冲装置安装孔(2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对重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柱(213)和调节柱(223)均为空心圆柱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式对重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柱(213)圆柱内壁设置有螺纹;所述调节柱(223)圆柱外壁设置有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对重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底板(221)为圆形板状结构;所述调节底板(221)远离调节柱(223)的一面上焊接有六边形的调节块(222)。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可调式对重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螺母(230)拧在调节柱(223)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可调式对重架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弹簧扣(214)关于缓冲底板(211)的圆心对称;所述弹簧扣(214)是一根一端带有弧形扣抓的弹簧;所述弹簧没有扣抓的一端固定于缓冲底板(211)上,另一端自然垂落。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重架,特别涉及一种可调式对重架装置。
背景技术
曳引电梯用的钢绳在电梯长期运行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伸长的情况,从而影响电梯移动的精度,使得电梯的平层精度发生变化。目前大部分电梯需要人工重调平层精度,使得电梯重新符合国标的平层精度要求,最后会导致过长的钢绳集中到对重架的一侧,造成对重架的缓冲距离变小,长期积累容易造成电梯故障。现有的部分对重架底部设置有调节块,可以通过增加或者拆卸调节块来调整对重架的缓冲距离,中国专利CN205668855U公开了一种对重缓冲调节座安装结构,包括对重架和调节段,通过更换或拆卸调节段来调整对重架的缓冲距离,虽可以调节对重架的缓冲距离,但是调节范围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式对重架装置,可以连续调整对重架的缓冲距离,减少钢绳伸长带来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式对重架装置,包括对重架和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设置于对重架的底部;所述对重架包括对重框架、下框架、配重块、上框架;所述上框架上设置有对重架顶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座、调节座和防松螺母;所述缓冲座包括缓冲底板和缓冲柱;所述缓冲柱焊接在缓冲底板上;所述缓冲底板上还设置有两个弹簧扣;所述调节座包括调节底板和调节柱;所述调节柱焊接在调节底板上。在对重架底部设置缓冲装置,通过调节缓冲装置的高度来调整对重架的缓冲距离。
进一步的是:所述缓冲底板为圆形板状结构;所述缓冲底板上设置有四个围绕着缓冲底板圆心均匀分布的缓冲装置安装孔。缓冲装置通过缓冲底板上设置的缓冲装置安装孔安装在对重架的下框架底部,还可根据需求拆卸。
进一步的是:所述缓冲柱和调节柱均为空心圆柱体结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缓冲柱圆柱内壁设置有螺纹;所述调节柱圆柱外壁设置有螺纹。调节柱拧入缓冲柱内,调节柱拧入的越深,则缓冲装置高度越小,对重架的缓冲距离就越大;调节柱拧入的越浅,则缓冲装置高度越大,对重架的缓冲距离越小。
进一步的是:所述调节底板为圆形板状结构;所述调节底板远离调节柱的一面上焊接有六边形的调节块。六边形的调节块方便接触扳手对调节柱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是:所述防松螺母拧在调节柱上。防松螺母起到防松的作用,防松螺母拧在调节柱上,调节柱拧入缓冲柱内,当防松螺母接触到缓冲柱时,缓冲装置高度便固定;可以通过调整防松螺母在调节柱上的位置来调整调节柱可以拧入到缓冲柱的长度,从而调节缓冲装置的高度。不用拆卸或者安装任何零件,调节方式简单,可实现连续调节。
进一步的是:两个弹簧扣关于缓冲底板的圆心对称;所述弹簧扣是一根一端带有弧形扣抓的弹簧;所述弹簧没有扣抓的一端固定于缓冲底板上,另一端自然垂落。所述弹簧扣带有扣抓的一端扣在防松螺母底部,可以防止运功过程中调节座发生向下偏移。
附图说明
图1为可调式对重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缓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缓冲座和调节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缓冲座仰视图。
图中标记为:100、对重架;110、对重框架;120、下框架;130、配重块;140、上框架;141、对重架顶轮;200、缓冲装置;210、缓冲座;211、缓冲底板;212、缓冲装置安装孔;213、缓冲柱;214、弹簧扣;220、调节座;221、调节底板;222、调节块;223、调节柱;230、防松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可调式对重架装置,包括对重架100和缓冲装置200;所述缓冲装置200设置于对重架100的底部;所述对重架100包括对重框架110、下框架120、配重块130、上框架140;所述上框架140上设置有对重架顶轮141;所述缓冲装置200包括缓冲座210、调节座220和防松螺母230;所述缓冲座210包括缓冲底板211和缓冲柱213;所述缓冲柱213焊接在缓冲底板211上;所述缓冲底板211上还设置有两个弹簧扣214;所述调节座220包括调节底板221和调节柱223;所述调节柱223焊接在调节底板221上。在对重架100底部设置缓冲装置200,通过调节缓冲装置200的高度来调整对重架100的缓冲距离。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缓冲底板211为圆形板状结构;所述缓冲底板211上设置有四个围绕着缓冲底板211圆心均匀分布的缓冲装置安装孔212。使用螺钉穿过缓冲装置安装孔212将缓冲装置200安装在下框架120的底部,还可以直接将缓冲装置200直接焊接在下框架120的底部。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3所示,所述缓冲柱213和调节柱223均为空心圆柱体结构。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3所示,所述缓冲柱213圆柱内壁设置有螺纹;所述调节柱223圆柱外壁设置有螺纹。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3所示,所述调节底板221为圆形板状结构;所述调节底板221远离调节柱223的一面上焊接有六边形的调节块222。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防松螺母230拧在调节柱223上。防松螺母230可以防止对重架100运动过程中,调节柱223发生转动,避免了缓冲装置200高度的变化。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2和图3所示,两个弹簧扣214关于缓冲底板211的圆心对称;所述弹簧扣214是一根一端带有弧形扣抓的弹簧;所述弹簧没有扣抓的一端固定于缓冲底板211上,另一端自然垂落。所述弹簧扣214的弧形扣抓扣在防松螺母230底部,防止调节座220在运动过程中向下发生偏移。
当钢绳伸长影响到对重架100的缓冲距离后,需要缩短缓冲装置200的高度,具体操作方法:拨开弹簧扣214,转动防松螺母230,使其靠近调节底板221,防松螺母230在竖直方向移动的距离即为缓冲装置200的高度的缩短尺寸;待防松螺母230调整到位后,再将调节柱223拧入缓冲柱213内,直到防松螺母230再次接触到缓冲柱213,最后将弹簧扣214重新扣到防松螺母230底部。若需要伸长缓冲装置200的高度,具体操作方法:松开弹簧扣214,将调节柱223拧出缓冲柱213,调节柱223拧出缓冲柱213的距离即为缓冲装置200伸长的距离;再转动防松螺母230,使其接触到缓冲柱213即可,最后将弹簧扣214重新扣到防松螺母230底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8436.7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618637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B66B 17/12
专利分类号:B66B17/12;F16F7/00
范畴分类:32F;25A;
申请人:贝格曼电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贝格曼电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4000江苏省无锡市五湖大道11号蠡湖科创中心南楼206-3室
发明人:曾迎庆
第一发明人:曾迎庆
当前权利人:贝格曼电梯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阳
代理机构:32367
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