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儿童福利院26106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潍坊市感染性腹泻病的病原与临床微生物学意义。方法:选择腹泻的患儿一共384例进行病原检测,每位患儿检测时间是入院24小时内,诊断腹泻的依据包括临床表现、发病起因、粪常规、大便的形状等,检测方法是送大便进行培养,或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进行轮状病毒的测验,也可以两者同时进行以便更好的查出病因。结果:356例患儿做轮状病毒检测,其阳性检出率为62.2%(223/143),158例做粪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最终结果是有100例患儿带有细菌,细菌种类有52例埃希氏大肠杆菌,28例肠球菌,10例福氏Ⅱ型痢疾杆菌,5例鼠伤寒沙门氏菌,2例肺炎克雷伯氏菌,2例阴沟肠杆菌,1例真菌。结论:准确的病原检测非常重要,对于小儿腹泻病的预防、治疗以及防止滥用抗生素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病原;轮状病毒;肠球菌
小儿腹泻非常常见,属于一种多发病,因此笔者将所在单位2013年3月-2016年12月384例例住院腹泻病患儿进行了病原检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384例,均符合小儿腹泻诊断及治疗方案的诊断标准。其中男女比例为2:1,男生为256,女生为128。年龄2个月到8岁,其中3岁以下的为288例,4-8岁的96例。在384例中,有309例属于急性腹泻,占到了80.4%;有75例慢行腹泻或迁延性腹泻,占比19.6%。在384例中,有356例进行了大便轮状病毒检测,158例做了做了细菌培养试以及药敏试验。
1.2方法
每位患儿入院24小时之内,根据一定的临床表现、发病起因、粪常规、大便的形状判断出该患儿为腹泻病症,因此为其进行了大便轮状病毒检测,也有的送了大便培养,有的同时进行了两项检测。其中大便培养是留取患儿大便标本后直接送检;大便轮状病毒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进行轮状病毒的测验,按照试剂盒子操作说明进行的操作。
2结果
2.1大便轮状病毒的阳性检出率
通过检测356例患儿大便,得出阳性检出率是62.8%(223例)。
2.2细菌培养大便
对158例患儿做了大便培养检测,其中100例分离出来了细菌,其中有100例患儿带有细菌,细菌种类有52例埃希氏大肠杆菌,28例肠球菌,10例福氏Ⅱ型痢疾杆菌,5例鼠伤寒沙门氏菌,2例肺炎克雷伯氏菌,2例阴沟肠杆菌,1例真菌。
2.3年龄及季节特征
在2个月-3岁的患儿腹泻主要是以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占检出病原的70%(268/116),然后依次是埃希氏大肠杆菌、肠球菌。在季节分布方面。深秋到冬季(10月-次年2月)的腹泻病原主要是轮状病毒,而夏季(6-9月)主要是以埃希氏大肠杆菌及痢疾杆菌为主。
2.4慢性腹泻与迁延性腹泻病原
这种病原一共有75例,其中大便细胞培养的阳性是57例,其中有27例属于埃希氏大肠杆菌,占比47.4%(27/57),其他肠球菌占比24例,占比42.1%(24/57),真菌2例,鼠伤寒沙门氏菌2例,福氏Ⅱ型痢疾杆菌1例,阴沟肠杆菌1例。
3讨论
小儿腹泻病属于一种常见病,主要病原很多,主要引起因素也很多,属于一组多病原、多因素的疾病。根据发病原因,可以将其分为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两种。在住院患儿中,感染性腹泻明显高于非感染性腹泻,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原虫是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
本院近四年来小儿腹泻主要是急性腹泻为主,大概占到了八成,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发病的季节主要是在10月到次年的2月,主要发病年龄是三岁以内。轮状病毒引发的腹泻是潍坊地区婴幼儿秋冬季节最为常见的一种发病起因,也是急性腹泻的主要诱因,阳性检出率达到了62.8%,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报道的比例基本一致。通过这个数据得出,要想降低小儿患腹泻的发病率,降低斌毒性肠炎是很重要的,而且要重点做好3岁内儿童的预防腹泻工作。
迁延性或慢性腹泻病比例是75例,其中大便细胞培养的阳性是57例,其中有27例属于埃希氏大肠杆菌,占比47.4%(27/57),其他肠球菌占比24例,占比42.1%(24/57)。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埃希氏大肠杆菌与肠球菌也不容忽视。肠球菌感染近年来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早些年之前大家认为这种病菌属于无害的共栖菌,不过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这个细菌有一定的致病能力。肠球菌包括了鸟肠球菌、粪肠球菌等二十多种,在临床上分离出来的菌株主要是粪肠球菌。有资料显示,肠球菌可以引起的疾病包括盆腔、腹腔的感染,尿路感染以及外科伤口感染、脑膜炎、败血症等等感染,这种致病感染细菌的致病率正在呈现一步步上升的趋势。
由于抗生素近年来的使用非常不合理,过多、过于频繁、重复使用等,这些导致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被打破。肠球菌感染的九成以上是在医院治疗过程中获得,而且八成以上是那些30天内接受过头孢菌素类的治疗以及万古霉素的治疗。随着健康知识的大力推广,细菌性腹泻发病率呈现下降的趋势,而病毒性腹泻却逐步增高,三岁以下的婴幼儿腹泻多半都是由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性腹泻并不适合使用抗生素治疗,相反使用抗生素干预之后还会引菌群的失衡,这给病菌感染以及细菌耐药提供了机会和条件。肠球菌细胞壁通常是较厚的,会对很多抗生素药产生一定的耐药性,久而久之就会迁延了病程,增加了腹泻治疗的难度。因此治疗患儿腹泻病一定要严苛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指征,要提前预料到抗生素使用对菌群生态平衡产生负面影响。肠道菌只有按照一定的比例,才能起到防御墙的作用,因此要根据患儿的病史、体温、粪常规、粪培养以及大便性状等综合性原因来判断病的起因,然后对症下药,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
4结论
准确的病原检测非常重要,对于小儿腹泻病的预防、治疗以及防止滥用抗生素有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龙爱丹,刘木子,苏晓华.婴幼儿腹泻病原检测分析与临床微生物学研究[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13,36(3):131-133.
[2]李振林.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201-209.
[3]朱忠勇.实用医学检验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731-739.
[4]周新.检验医学考核指南[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2003:505-508.
[5]刘秀云,郭玉芬,江载芳.肠球菌感染耐药状况的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2012,38(4):253-254.
注:《引起潍坊市小儿腹泻的病原微生物分析及治疗措施研究》课题名称,课题号:2016YX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