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碰撞论文_尤明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斜碰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柔性,动力学,摩擦,体系,方程,综合法,绳索。

斜碰撞论文文献综述

尤明庆[1](2018)在《牵引斜碰撞的过程分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中学物理不同,力学问题需要具体确认相关原理的适用条件.物体因绳索作用而速度急剧变化的牵引碰撞,受到速度方向、绳子变形以及地面摩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作直线、圆周或抛体运动,且可以追上牵引者.不过,汽车牵拉石头从静止起动似难以砸到后窗,相关视频的解释需要在绳索拉力之外寻找引起竖直速度的外力.(本文来源于《力学与实践》期刊2018年01期)

陈鹏,刘锦阳,洪嘉振[2](2018)在《考虑摩擦的柔性多体系统斜碰撞理论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模态综合技术提出了适用于求解柔性多体系统斜碰撞问题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将离散的碰撞物体分为碰撞区域和非碰撞区域,对于非碰撞区域采用子结构方法进行模态缩减,在保证求解精度同时能有效提高计算效率。用罚函数模型和修正库伦摩擦模型分别对法向和切向碰撞进行建模,考虑钢杆和PVC圆盘的接触碰撞系统,在考虑摩擦的斜碰撞工况下分别采用电阻应变片和3D-DIC测量技术测量圆盘表面指定点的应变响应和速度响应,通过理论和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碰撞动力学模型和摩擦模型的准确性,同时研究了相对速度的变化对摩擦因数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01期)

丁伟[3](2017)在《柔性机器人机械臂的斜碰撞及Painlevé悖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部件的柔性化和轻质化逐渐成为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机器人机械臂进行抓取目标体时不可避免存在含摩擦的接触问题。该问题进一步可分为仅含有初始法向的碰撞问题和仅有切向初始速度的切向摩擦问题。对于前者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后者可能导致的Painlevé悖论(即动态自锁)问题尚没有充分的研究。由于这两类问题对于柔性结构而言,会带来高频冲击振动、瞬态波的传播以及高幅值的接触力,这些均会导致机器人运行精度的劣化以及结构强度的降低,因此本文对柔性双连杆机械臂的含摩擦的接触碰撞机理开展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双连杆机械臂的建模方法及数值解法,着重比较了结构变形场离散时采用的假设模态法和绝对节点坐标法。通过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虽然假设模态法计算效率高,计算结果满足一定精度,但是其不能计算大变形问题。绝对节点坐标法虽然计算效率低,但计算结果精度高,可以计算大变形问题。并应用绝对节点坐标法对柔性双连杆机械臂启动和制动所激发的瞬态应力波在机械臂中的传播机理进行了分析。(2)改进了同时考虑法向和切向接触柔度的接触模型,探讨了当一次碰撞接触过程中出现多次压下和恢复过程时,法向接触力和压向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能量恢复系数和法向弹塑性变形的关系,进一步拓展了该接触模型的应用范围,其不仅可以计算简单硬质双球体的弹性接触问题,而且可以计算柔度较大的杆状机构的弹塑性接触问题。本文分析了接触过程中不同时刻接触点运动状态,研究了发生斜碰撞时柔性双连杆中应力波的传播。研究还发现柔性双连杆的斜碰撞过程存在二次压缩。通过将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及LS-DYNA仿真的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接触模型的正确性。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恢复系数,不同摩擦系数对斜碰撞的影响。(3)分析了柔性双连杆机械臂在摩擦滑动时的Painlevé悖论问题。研究时,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离散变形场,并引入改进后的接触模型研究了摩擦系数、接触刚度、能量恢复系数对Painlevé悖论现象的影响,并总结了柔性双连杆机械臂在特定构型下发生Painlevé悖论现象的典型特征。(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7-12-01)

段玥晨,章定国,朱健[4](2017)在《大范围运动柔性机械臂斜碰撞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作大范围运动柔性机械臂系统,进行斜碰撞动力学分析.基于柔性多体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理论,计入耦合变形项,全面考虑大范围刚体运动与弹性小变形运动的耦合,建立系统连续动力学方程.引入斜碰撞力学模型,将法向和切向碰撞力以广义力的形式加入动力学方程中,对系统进行斜碰撞动力学建模分析.法向碰撞模型选取基于连续接触力法的非线性弹簧阻尼模型,切向碰撞模型选取一种修正Coulomb摩擦模型,对切向摩擦力进行统一描述.给出接触、分离判据,实现不同状态的动力学模型转换与求解.对斜碰撞全局动力学进行了仿真验证,分析了柔性机械臂全局过程的动力学特性变化以及碰撞对大范围运动和小变形运动的作用,并对比了不同碰撞方向对大范围运动、变形、机械能、碰撞力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动力学与控制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杨永锋,冯海波,陈虎,仵敏娟[5](2016)在《柔性杆与凸轮斜碰撞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计入柔性杆横向变形及其二阶耦合量的条件下,利用Hamilton最小作用原理建立柔性杆与凸轮斜碰撞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提出了柔性杆与凸轮碰撞点的确定方法,实现了柔性杆自由下落后的碰撞前、碰撞过程和碰撞后3个阶段的动力学行为仿真.通过分析柔性杆的碰撞运动规律,发现杆的柔性、大范围运动和碰撞叁者间存在耦合,碰撞后柔性杆的转角随时间波动变化,转角波动的幅值随时间增大总趋势在减小,但规律性较差.(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6年24期)

方龙,陈国定[6](2016)在《轴承腔油滴/固体壁面斜碰撞的试验及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先前研究工作的不足,采用VOF(volume of fluid)方法建立了用于油滴/固体壁面斜碰撞分析的叁维对称数值模型,并设计制作了相应的试验装置。通过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油滴/固体壁面斜碰撞后沉积油膜在倾斜壁面上沿不同方向的铺展特性,根据大量的数值计算结果建立了沉积油膜最大特征直径与油滴入射工况条件之间的无量纲化函数关系;最后根据能量守恒的原理推导出一个判断油滴/壁面斜碰撞状态的方法,并借助试验结果对文中的判断方法进行了验证,证实了该判断方法的可靠性。文中开展的研究工作为轴承腔中油气两相流动分析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具有较高的学术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陈虎[7](2016)在《杆—凸轮斜碰撞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实际发动机配气机构的碰撞振动等工程中一类非线性斜碰撞问题演化为典型的杆-凸轮斜碰撞系统,对周期性激励和随机激励下的刚、柔性杆-凸轮系统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杆-凸轮斜碰撞系统非线性分析对杆-凸轮斜碰撞系统的非线性进行分析,建立了转动滑移接触的杆-凸轮碰撞模型。通过碰撞动力学仿真,分析了旋转方向和结构参数对凸轮与杆之间的滑移速度、压力以及摩擦力的影响。2.凸轮高速旋转时杆的分离特性通过Lagrange方法建立杆-凸轮斜碰撞系统的动力学微分方程。采用数值算法研究系统的响应,分析了了杆-凸轮系统的结构参数对碰撞特性的影响。3.平面旋转运动柔性杆的动力学响应在计入柔性梁轴向变形和二阶耦合项的条件下,利用Hamilton最小作用原理和假设模态离散化法推导出考虑动力刚化项的动力学方程。对平面旋转运动柔性杆的动力学响应进行分析,研究了柔性杆在非惯性系下和大范围运动未知时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4.考虑集中质量柔性梁的动力学响应以中心刚体和考虑集中质量的柔性梁组成的平面运动刚柔耦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Lagrange方程和假设模态法,在计入柔性梁横向变形及其二阶耦合量的条件下,建立了集中质量系统的一次近似耦合动力学方程。通过改变中心刚体的大小和转速、集中质量的位置和大小,分析了带集中质量柔性梁的动力学特性。5.大范围运动柔性杆的动力学响应引入Hertz接触理论和非线性阻尼理论,利用第二类Lagrange方程和假设模态法建立其动力学方程。对系统作大范围运动的碰撞动力学进行仿真,分析柔性杆的碰撞运动规律,讨论结构柔性对系统碰撞动力学的影响。6.随机激励下杆-凸轮系统的动力学响应将考虑切向摩擦的非光滑系统转化为线性互补问题。使用多刚体动力学方法进行建模,采用程序化的方式来建立杆-凸轮碰撞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对白噪声扰动下杆-凸轮系统的非线性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周期性运动和随机激励下不同非线性现象,得出随机激励对系统响应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期刊2016-03-01)

沈煜年,顾金红[8](2016)在《柔性梁含摩擦斜碰撞的刚体-弹簧-质点混合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精确快速地预测柔性梁因斜碰撞导致的复杂瞬态动力响应,提出了一种可同时计及局部接触区法向接触柔度、切向接触柔度以及柔性梁整体结构柔度的混合分析模型(HAM)。基于有限段法的思想,将柔性梁的整体位移场离散为弹簧-阻尼-刚体系统,局部接触区的法向双线性压缩-恢复以及切向摩擦变形过程则用含有能量恢复系数的弹塑性弹簧-质点系统进行描述。依据HAM模型,导出了斜碰撞系统在不同接触状态下的分段连续动力学方程。给出了法向压缩-恢复状态和切向黏-滑运动状态的切换准则,并运用事件驱动法对数值算例进行了求解。通过比较HAM模型解、实验数据以及商业有限元解,表明该模型能准确预测接触力的时间历程并描述反复切换的黏-滑(反向)运动模式,验证了HAM模型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翟红梅[9](2015)在《汽轮机自带冠叶片斜碰撞振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带冠叶片是从位于叶尖的凸肩结构演变而来的,更便于设计顺畅的通流部分,减少叶顶气流泄漏,提高效率,并且已在多台汽轮机上安全应用近20年。自带冠叶片冠间碰摩振动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减振机理和减振效果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对这类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学和减振机理的深入研究,不仅对含间隙的汽轮机自带冠叶片的可靠性设计是重要的,还可以进一步推广到其它叶轮机械中,解决了产品自主设计的关键力学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介绍和推导研究碰撞振动系统的映射方法及其在斜碰撞振动系统中的应用,说明了碰撞振动系统各种经典和非经典的分岔类型、判断依据及差异,并讨了论瞬间假设的适用范围,斜碰撞与正碰撞的相同点及差异。2.把自带冠叶片简化为碰撞面为斜坡面的弹簧—质量块系统,采用Coulomb摩擦模型,选取碰撞面为Poincaré截面,研究了映射过程的周期性条件,并讨论了单碰周期n运动的存在条件;用半解析法得到映射P的Jacobi矩阵DP在不动点处特征值。研究表明,斜碰撞振动系统的稳态响应经历了倍周期分岔、N-S分岔和静态分岔等经典分岔。3.通过数值计算验证了系统单碰周期振动的稳定性,计算得到分岔图,Poincaré映射图和相图,揭示了不同控制参数(如外激力频率,外激力幅值比,振子平均间距和外激力相位差等)对系统稳态碰撞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倍周期分岔使得系统稳态周期碰撞振动产生多种类型的转换,Hopf分岔使得系统周期碰撞振动经由概周期振动进入混沌区域。同时,由于碰撞引起的非光滑不连续性,还存在跳跃,边界激变,碰撞突然消失等非经典分岔,其中边界激变使得系统直接进入混沌。4.将带冠叶片简化为自由端带集中质量的悬臂梁模型,根据Hamilton原理求得系统非碰撞时的偏微分方程,并采用Galerkin截断,选取二阶阵型进行离散降维,将偏微分动力学方程转化为常微分方程,基于系统非碰撞时动力学方程导出碰撞时系统的广义冲量-动量方程,与碰撞恢复系数方程相结合求出碰撞动力学响应;计算叁个自由端带集中质量悬臂梁的斜碰撞振动响应,求得分岔图,Poincaré映射图和相图,揭示了外激力频率ω对系统稳态碰撞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在同一个ω区间,梁1-2和梁2-3之间的稳态响应具有一致性,同时为周期碰撞运动或混沌运动,并且分岔类型一致;相图显示中间梁的碰撞次数是两边梁碰撞次数之和,与工程实际相符合。5.采用线性弹簧和非线性阻尼模型确定接触过程中的法向接触力,用Coulomb摩擦和切向接触刚度描述切向摩擦力,数值计算得到摩擦力时间历程图,揭示了系统粘滞运动的起止时刻和时间及切向运动逆向的时刻和次数;计算中间梁给定位置的位移均方根和幅值均方根,找到减振效果最好的平均间隙。(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12-01)

段玥晨,章定国,朱健[10](2015)在《柔性多体系统斜碰撞动力学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作大范围运动柔性多体系统的斜碰撞动力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于空间多杆链式柔性多体系统,首先基于柔性多体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理论,全面考虑大范围刚体运动和柔性小变形运动的相互作用,计入高阶耦合变形项,建立系统的刚柔耦合连续动力学模型。用惯性参照系描述系统的大范围刚体运动,用各杆件上的浮动参照系来描述小变形运动,使用第二类Lagrange方程推导出(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多体系统动力学暨第四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16)

斜碰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模态综合技术提出了适用于求解柔性多体系统斜碰撞问题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将离散的碰撞物体分为碰撞区域和非碰撞区域,对于非碰撞区域采用子结构方法进行模态缩减,在保证求解精度同时能有效提高计算效率。用罚函数模型和修正库伦摩擦模型分别对法向和切向碰撞进行建模,考虑钢杆和PVC圆盘的接触碰撞系统,在考虑摩擦的斜碰撞工况下分别采用电阻应变片和3D-DIC测量技术测量圆盘表面指定点的应变响应和速度响应,通过理论和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碰撞动力学模型和摩擦模型的准确性,同时研究了相对速度的变化对摩擦因数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斜碰撞论文参考文献

[1].尤明庆.牵引斜碰撞的过程分析及应用[J].力学与实践.2018

[2].陈鹏,刘锦阳,洪嘉振.考虑摩擦的柔性多体系统斜碰撞理论与实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8

[3].丁伟.柔性机器人机械臂的斜碰撞及Painlevé悖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

[4].段玥晨,章定国,朱健.大范围运动柔性机械臂斜碰撞动力学分析[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17

[5].杨永锋,冯海波,陈虎,仵敏娟.柔性杆与凸轮斜碰撞特性分析[J].物理学报.2016

[6].方龙,陈国定.轴承腔油滴/固体壁面斜碰撞的试验及理论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6

[7].陈虎.杆—凸轮斜碰撞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16

[8].沈煜年,顾金红.柔性梁含摩擦斜碰撞的刚体-弹簧-质点混合模型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16

[9].翟红梅.汽轮机自带冠叶片斜碰撞振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5

[10].段玥晨,章定国,朱健.柔性多体系统斜碰撞动力学建模?[C].第九届全国多体系统动力学暨第四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5

论文知识图

水稻种绳直播机Fig.1-11Riceseedtap...水稻精播绳生产机械样机Fig.1-12Pro...板块构造演化及其环境[132]3.5柔性双连杆斜碰撞实验装置...斜碰撞后两车的运动态势示意图机动车斜碰撞平面受力图

标签:;  ;  ;  ;  ;  ;  ;  

斜碰撞论文_尤明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