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反应论文_吴德印,刘佳,王家正,沈晓茹,王锐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化学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化学,电极,光谱,本生,芳香,卟啉,表面。

电化学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吴德印,刘佳,王家正,沈晓茹,王锐[1](2019)在《电化学SERS光谱中的化学增强效应和SPR化学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EC-SERS)在分子水平表征电极界面分子的吸附和反应过程。这主要依赖电极表面的纳米结构和可见光作用产生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效应,它可以使远场光有效地转化为近场光,从而导致电极表面局部区域的光电场显着增强几个数量级,导致吸附于该区域分子的拉曼信号得到显着增强。同时,电极界面SPR弛豫产生热载流子的几率增加,诱导光电化学反应发生。在本文中,我们将以巯基硫酚类以及芳香胺类化合物为模型分子,探讨其在金属表面的吸附结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特征以及其反应特征。首先,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一系列分子与金属表面的作用,确定其在银和金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结构,并与有关文献进行比较分析。对于苯硫酚化合物,其硫原子偏向在表面桥位吸附,而对于芳香胺类化合物,其氨基氮顶位吸附于表面。然后,从化学增强角度,我们探讨了化学增强效应对这两类分子的拉曼光谱的影响。对于芳香硫酚类化合物,我们比较了化学成键和电荷转移机理对SERS光谱的增强机理,而对芳香胺类化学合物,我们特别讨论了氨基氮吸附导致大振幅振动模的非谐性对拉曼增强效应影响。最后,我们对芳香胺类化合物的氨基氧化机理进行了比较,发现在银电极上碱性溶液中发生不同于偶氮反应的途径,如对巯基苯胺可能发生两种氧化路径,形成不同表面产物。为了研究SPR光电化学反应,我们考虑了当分子在纳米间隙中,吸附分子的拉曼光谱信号与分子化学反应的关系,比较电极界面的能级排布结构与反应动力学模型。(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冯慧姝,苏海胜,任斌[2](2019)在《电化学针尖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原位表征钯金双金属表界面的偶联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异相催化领域中碳-碳偶联反应是一类极其重要的反应,而多组分催化剂由于其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已被广泛应用。虽然目前表征催化剂性能的手段非常多,但依旧缺乏能够在纳米尺度上原位关联催化剂活性与其表面结构的技术。在此,我们使用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electrochemical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EC-SERS)以及电化学针尖增强拉曼光谱技术(electrochemical tip-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EC-TERS),原位的研究在钯金双金属表界面发生的不同催化行为。以对溴苯硫酚(4-bromothiophenol,4-BTP)作为研究对象,我们发现在EC-SERS实验中,4-BTP可以在钯纳米粒子上可以发生Suzuki-Miyaura反应,而在金纳米粒子上则只是发生自偶联反应,这两个过程我们都归结为热载流子诱导的过程。我们目前也开始用我们课题组发展的EC-TERS技术在Pd/Au(111)上对这两个界面上的不同催化行为进行原位高空间分辨率的表征,并将催化剂的表面原子结构与其催化活性直接关联起来。该项工作目前还在开展中。(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李雷,董桂霞,李宗峰,亢静锐[3](2019)在《固相反应条件对磷酸铁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碳酸锂(Li_2CO_3)为锂源,磷酸二氢铵(NH_4H_2PO_4)为磷源,草酸亚铁(FeC_2O_4·2H_2O)为铁源,柠檬酸(C_6H_8O_7·H_2O)为碳源,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橄榄石晶型磷酸铁锂。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比表面积分析仪和电化学测试等设备和方法对磷酸铁锂材料的物相组成、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煅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磷酸铁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添加碳对试样进行包覆改性。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为700℃,保温时间为12 h条件下制备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良好,碳包覆能有效改善电极材料的性能。包覆碳后的磷酸铁锂电极材料在0.2C充电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319.2 mAh·g-1;在1C充电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保持在168.1 mAh·g-1。(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孙童[4](2019)在《原位原子力显微镜及电化学扫描显微镜技术对于腐蚀反应的原理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腐蚀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在这一过程中,金属被氧气、水或质子氧化,释放出金属离子,氢氧根或氢气。但腐蚀并不是在整块材料同时发生的,由于材料局部结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或电化学性能在微纳米尺度上的差异,腐蚀往往在某些特定位点优先发生,而产生点蚀、裂缝等。为了考察这些存在于微纳尺度的不同性质对腐蚀的影响,一种高分辨的、原位的、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的检测方法,对于实现对测量对象的形貌、力学性能、电学性能以及电化学活性的测量是十分必要的。更进一步,我们可以将一些从前应用于大气中的电学测量技术,如能够反映功函数变化的表面电势测量,引入到液体环境中,通过表面电势的变化来原位研究腐蚀过程。(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雷文,肖卫平,王得丽[5](2019)在《用于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的铜基催化剂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氧化碳(CO_2)电催化还原对于解决目前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能产生一定经济效益.本文简要概述了水溶液体系中电化学还原CO_2的发展现状,从铜基催化剂的结构/形貌两方面着手,介绍了近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结合当前发展状况,从能源和经济等角度出发,对未来铜基电极材料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电化学》期刊2019年04期)

李二岭,杨发,阮明波,宋平,徐维林[6](2019)在《Fe-N共掺杂纳米碳材料的形貌对电化学还原反应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石墨烯片(GS)和碳纳米管是能源转化和储存应用中有效的催化剂.然而,过渡金属基氮(N)掺杂的体系中经常形成GS和碳纳米管的复合物,使得该体系内的构效关系研究变得十分困难.为了可控制备出含有理想物种的催化剂,作者尝试通过利用氮对碳纳米管生长的效应调节生成产物的形貌.本文中,作者采用一步法制备了一系列Fe-N共掺杂的GS、GS/竹节碳纳米管(BCNTs)复合物及BCNTs催化剂.为了评估碳形貌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作者采用氧气还原反应(ORR)及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作为模型反应.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所有的样品当中仅含BCNTs的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ORR活性(起始电位Eonset=1.02 VRHE)及CO_2RR活性(CO生成法拉第效率FECO=91.1%,-0.6 VRHE).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优异的活性与独特的BCNTs中存在的缺陷、较大的比表面积、高含量的吡啶N及FeNx相关.该工作加深了作者对形貌相关的ORR及CO_2RR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本文来源于《电化学》期刊2019年04期)

汤玉娇,戴诗岩,周羽婷,程圭芳,何品刚[7](2019)在《基于DNA模板点击化学和催化发夹型DNA自组装反应的新型均相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miRNA-21》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了一种利用DNA模板点击化学和催化发夹型DNA自组装反应(Catalyzed hairpin assembly,CHA)指示并放大信号,检测miRNA-21的新型均相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根据目标物miRNA-2的序列设计了两种发夹结构的探针,分别修饰5-氨基-2,3-二氰基-1,4-萘醌(ADNQ)和3(2-呋喃)丙酸(FPA),利用目标物miRNA-2引发的两种探针间的催化发夹组装使ADNQ和FPA的分子间距缩小,发生Diels-Alder反应,在实现目标物循环信号放大的同时,破坏ADNQ的化学结构,导致电化学响应信号降低,据此检测miRNA-21的浓度。采用循环伏安法(CV)、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凝胶电泳等考察了此传感器的分析性能。结果表明,在0.1~1.0×10~4 pmol/L浓度范围内,此传感器响应电流变化值与miRNA-21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37 pmol/L(S/N=3)。将此传感器用于小鼠血清和全血裂解液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本传感器适用于miRNA-21的检测。(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9年07期)

沈静,缪泽群,项凯民,方正军[8](2019)在《水溶液中铑卟啉固载热裂解碳电极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循环伏安曲线及在线检测技术研究了铑原卟啉固载热裂解碳电极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研究结果表明铑卟啉对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具有催化活性,在pH=3时所得主要产物为甲酸,其法拉第效率在-1.2 V时可达50%。铑卟啉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高度依赖于反应体系的pH值。pH=1时,氢气是唯一的产物,说明铑卟啉是较好的析氢反应催化剂。当pH=3时,钴卟啉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的产物选择性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产物是甲酸。综上所述,铑卟啉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的第一个关键中间体可能是[RhPP-H],随后CO_2插入金属氢键中形成[RhPP-COOH]中间体,再通过质子-电子耦合反应生成最终产物甲酸。(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中间体》期刊2019年03期)

应芝,郑晓园[9](2019)在《电化学本生反应研究型实验教学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开拓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设计了新能源专业的电化学本生反应研究型实验。该实验涉及电解原理、电位滴定以及微观表征等专业知识,实验过程包含文献查阅和实验方案制订、管路连接和仪器调试、溶液配制、实验数据分析等工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科研素养,提升了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9年06期)

寇艳霞[10](2019)在《基于Fenton型反应维生素B12、汞离子及芦丁的电化学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电化学传感器的分类及应用,对聚合物修饰电极进行了综述,并对芬顿型反应的发展历史和应用前景做了概述。以聚硫堇(PTH)为主体,结合碳基纳米材料,构建了几种新型电化学传感器。基于Fenton型反应,对维生素B12(V_(B12))、汞离子(Hg~(2+))和芦丁(Vp)进行了定量检测。主要工作如下:1.采用两步聚合法制备了聚硫堇修饰玻碳电极(GCE),Cu~(2+)参与的Fenton型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可有效氧化PTH,V_(B12)在过氧化氢的存在下释放出钴离子,其配体与溶液中部分铜离子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芬顿型反应的发生,致使循环伏安扫描过程中染料聚合物的还原峰电流减小。当V_(B12)浓度处于10 nM-100μM范围内时,电流变化值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响应,信噪比为3时检测限为2 nM。将该传感器用于实际样品中V_(B12)的检测,回收率可达92%-102%,为快速简单检测V_(B12)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方法。2.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掺杂氨基化石墨烯量子点(af-GQDs)的聚硫堇修饰电极。近中性条件下,H_2O_2对电极表面染料聚合物的氧化能力较弱,而铜离子与汞离子能够催化H_2O_2的还原,相同条件下,Cu~(2+)比Hg~(2+)具有更好的催化效果。硫脲与Cu~(2+)的配位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Fenton型反应,使PTH的还原峰电流大幅降低。Hg~(2+)的加入可以与Cu~(2+)发生置换反应而使Cu~(2+)得以释放,Fenton型反应得以恢复,因此染料聚合物的还原峰电流也相应增大。由此建立了一种灵敏、抗干扰的痕量Hg~(2+)的间接检测方法。该传感器对1 pM-1μM浓度范围内的Hg~(2+)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信噪比为3时检测限为0.98pM。此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实际水样中Hg~(2+)的检测,回收率为97%-103%。3.采用先滴干后聚合的方式在电极表面修饰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和PTH双层结构复合物,该复合材料性能稳定,导电性良好。芦丁与铜离子的配位反应可促进Fenton型反应产生更多的羟基自由基,导致聚硫堇还原峰电流的增大,由此构建了一种灵敏的、具有较好选择性的芦丁传感器。该传感器可在10 pM-1μM范围内对低浓度芦丁实现定量检测。利用该传感器对药片中芦丁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令人满意。(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电化学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异相催化领域中碳-碳偶联反应是一类极其重要的反应,而多组分催化剂由于其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已被广泛应用。虽然目前表征催化剂性能的手段非常多,但依旧缺乏能够在纳米尺度上原位关联催化剂活性与其表面结构的技术。在此,我们使用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electrochemical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EC-SERS)以及电化学针尖增强拉曼光谱技术(electrochemical tip-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EC-TERS),原位的研究在钯金双金属表界面发生的不同催化行为。以对溴苯硫酚(4-bromothiophenol,4-BTP)作为研究对象,我们发现在EC-SERS实验中,4-BTP可以在钯纳米粒子上可以发生Suzuki-Miyaura反应,而在金纳米粒子上则只是发生自偶联反应,这两个过程我们都归结为热载流子诱导的过程。我们目前也开始用我们课题组发展的EC-TERS技术在Pd/Au(111)上对这两个界面上的不同催化行为进行原位高空间分辨率的表征,并将催化剂的表面原子结构与其催化活性直接关联起来。该项工作目前还在开展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化学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吴德印,刘佳,王家正,沈晓茹,王锐.电化学SERS光谱中的化学增强效应和SPR化学反应[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2].冯慧姝,苏海胜,任斌.电化学针尖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原位表征钯金双金属表界面的偶联反应[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3].李雷,董桂霞,李宗峰,亢静锐.固相反应条件对磷酸铁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粉末冶金技术.2019

[4].孙童.原位原子力显微镜及电化学扫描显微镜技术对于腐蚀反应的原理及应用[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5].雷文,肖卫平,王得丽.用于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的铜基催化剂研究进展[J].电化学.2019

[6].李二岭,杨发,阮明波,宋平,徐维林.Fe-N共掺杂纳米碳材料的形貌对电化学还原反应的影响(英文)[J].电化学.2019

[7].汤玉娇,戴诗岩,周羽婷,程圭芳,何品刚.基于DNA模板点击化学和催化发夹型DNA自组装反应的新型均相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miRNA-21[J].分析化学.2019

[8].沈静,缪泽群,项凯民,方正军.水溶液中铑卟啉固载热裂解碳电极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J].精细化工中间体.2019

[9].应芝,郑晓园.电化学本生反应研究型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

[10].寇艳霞.基于Fenton型反应维生素B12、汞离子及芦丁的电化学检测[D].湖南师范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锂离子电池原理图原位聚合物包覆制备粒径受控的LiFePO...等效电路Figure4.2Randlestra...(A)扫速对BPA氧化行为的影响;(B)B...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工艺流程样品的SEM图

标签:;  ;  ;  ;  ;  ;  ;  

电化学反应论文_吴德印,刘佳,王家正,沈晓茹,王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