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白垩系次生油气藏形成机制及分布特征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白垩系次生油气藏形成机制及分布特征

论文摘要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白垩系发育大量的次生油气藏,以埋藏浅、物性好、建产快、产能高为特点,是寻找高效油气藏的重点探区。利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结合恢复的埋藏史和热演化史,明确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白垩系原生油气藏形成的关键期在早白垩世,次生调整的成藏期在古近纪末期。通过恢复早白垩世(原生油气成藏期)侏罗系的构造,结合成藏要素的时空耦合关系以及油气包裹体丰度、储集层定量颗粒荧光分析,揭示出莫索湾、陆南和陆梁古鼻状构造是侏罗系原生油藏的主要聚集区。综合原生油藏的分布和古近纪末期(次生油气调整期)的构造特征,深入剖析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白垩系次生油气藏的成因机制和输导要素,构建了次生油气藏的4类输导体系,明确了各类输导体系的作用区域、成藏层位、目标类型及控制因素,建立了次生油气藏的形成模式。在成藏模式的指导下,结合输导体系的差异性,将侏罗系—白垩系次生油气藏划分为4类成藏区,其中,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石东凸起和石南鼻状凸起是未来寻找高效次生油气藏的重点区带。

论文目录

  • 1 地质背景
  • 2 侏罗系—白垩系原生、次生油气藏形成期
  • 3 原生油气藏分布
  • 4 次生油气藏的形成及分布
  •   4.1 次生油气藏的成因
  •   4.2 次生油气藏的输导体系
  •   4.3 次生油气藏的形成模式及分布
  • 5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刘刚,卫延召,陈棡,贾开富,龚德瑜,王峰,孙靖,朱峰,麻伟娇

    关键词: 次生油气藏,原生油藏,输导体系,成藏期,侏罗系,白垩系,准噶尔盆地腹部

    来源: 石油学报 2019年08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单位: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乌鲁木齐分院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46-00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重大专项(2016B-0301)资助

    分类号: P618.13

    页码: 914-927

    总页数: 14

    文件大小: 1799K

    下载量: 278

    相关论文文献

    • [1].准噶尔盆地腹部中浅层远源、次生油气藏成藏过程及主控因素[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 [2].松辽盆地黑帝庙油层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4(06)
    • [3].次生油气藏成藏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09(09)
    • [4].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次生油气藏成藏特征[J]. 天然气工业 2010(04)
    • [5].调整改造作用对塔中油气藏的影响[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6].远源/次生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研究进展和展望[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7(04)
    • [7].伏龙泉断陷反转构造与油气富集规律[J]. 复杂油气藏 2018(04)
    • [8].松辽盆地登娄库——永安地区油气成藏模式研究[J]. 海洋石油 2014(01)
    • [9].原油热蚀变程度评价指标研究——以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和呼图壁油气田为例[J]. 科技导报 2012(31)
    • [10].桂北南丹-河池构造带晚白垩世岩石圈伸展作用及其对油气成藏条件的影响[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05)
    • [11].梨树断陷油气封存机理与成藏关系研究[J]. 特种油气藏 2018(06)
    • [12].梨树断陷东部斜坡断层形成、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J]. 石化技术 2016(03)
    • [13].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反转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J].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3(02)
    • [14].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贫化与次生成藏[J]. 地质科学 2012(04)
    • [15].油伴生CO_2气的成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16].南八仙油气田成藏机理再认识[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2(05)

    标签:;  ;  ;  ;  ;  ;  ;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白垩系次生油气藏形成机制及分布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