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沙:王右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及其当代启示论文

黄丽沙:王右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及其当代启示论文

[摘 要]王右木是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四川党团组织的创始人,他率先在四川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与当时现实情况相结合,探索“救亡图存”之路。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四川孕育出了领导精英、党团组织和革命力量,极大地推动了革命的发展。总结和探索王右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和经验,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实践启示。

[关键词]王右木;传播;马克思主义;特点;启示

王右木,四川江油人,生于1887年,1924年失踪遇难。1918年,怀抱救国梦想的王右木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随后回国。1919年9月,王右木受聘于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任学监并教授“经济学”等课程,从此开启了他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之路。

一、王右木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形成过程

王右木生活的年代,正值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面临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生活困苦;国家也积贫积弱,任由强国宰割。在这样的情况下,救亡图存成为当时社会最强烈的诉求。王右木的家乡四川先后发生了几次规模较大的“救亡图存”的抗争,例如余栋臣领导的反洋教起义、义和团运动、同盟会起义等,但都以失败而告终。王右木苦苦追寻救国救民的真理,在如何“救亡图存”方面,王右木经历了从“教育救国”“科学救国”“改造社会”三个阶段的思想转变。

东北航线经俄罗斯北部海域,由太平洋进入白令海峡,依次途经楚科奇海、东西伯利亚海、拉普捷夫海、喀拉海、巴伦支海至摩尔曼斯克港[8],因航线环境和破冰船的限制,目前适航船舶主要是阿芙拉船型。海冰是影响东北航线通航的重要因素。

最初,王右木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认为国家贫弱是因为人才贫弱,主张救国从教育入手,只要国家培养出大量的人才,国家就有希望。在“教育救国”思想影响下,王右木于1907年考入四川通省师范学堂,1909年被聘为江油龙郡中学任校长。但在教育实践中,王右木深感单单办教育并不能救国,于是他接受了“科学救国”的思想,认为国家贫弱在于实业落后,只有提高科技、兴办实业,才能富国强兵。为践行“科学救国”,王右木在1910年辞去江油龙郡中学校长职务,重新考入四川通省师范学堂理化专科,1914年考入日本庆应大学学习理化专业。在日本期间,王右木与李大钊、李达等人结识,并深受影响,思想上逐渐从“科学救国”转变为“改造社会”,认为只有改造社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实现社会的改造,王右木毅然改变留学初衷,由庆应大学理化科转入明治大学法制经济科,决心专攻社会科学。王右木在日本留学期间大量研读社会思潮,从社会思潮中寻找改造社会的指导思想,他经常去京都大学听日本马克思主义先驱河上肇的讲演,据王右木的侄儿王大德回忆,王右木与日本进步学者山川菊荣夫妇、大杉荣等也有来往。1920年,王右木在上海会见了陈独秀等人,后认真研读《新青年》杂志和《社会问题概论》《社会问题总览》等书籍,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读,他认为自己找到了改造中国社会指导思想的理论支撑;同时,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又为王右木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指导思想提供了实践支撑。自此,王右木坚定地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改造社会的指导思想,他希望通过宣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最终实现人民“救亡图存”的诉求。

这终究只是揣测,相信这个妈其实只是在为闺女“求关照”而已,那一溜串儿的家族关系,不过是在给娃“打光”,试图吸引更多注意力,只不过这打光手法过于露骨,似乎变成了一种“暴露”。当地教育局和纪委都介入了此事,孩子他妈已经在写情况说明了。会不会有“意外收获”,这得等权威调查结果。

二、王右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特点

(一)传播内容重在救亡图存

三是利用报纸宣传马克思主义。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对王右木启发很大,因而王右木很重视通过办报纸传播马克思主义。1921年1月,他主办《新四川旬刊》,由于该刊反对军阀,宣传马克思主义,于同年5月被军阀查封停刊;1922年2月,王右木创办《人声》报,该报纸“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深入浅出地介绍剩余价值、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基本理论;它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辉煌胜利,鼓动民众以俄国十月革命为榜样起来进行革命斗争”[1]24同年7月,由于当局的压迫和经费困难,《人声》报停刊。1924年2月,王右木和秦正树等人巧妙利用反动军阀杨森办报纸之际承办《甲子日刊》,该刊“利用杨森‘建设新四川’的口号反对防区制,反对军阀混战,主张还政于民,并揭露帝国主义和现实社会的罪恶,颂扬十月革命,介绍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1]45王右木参与或创办的报纸面向的读者十分广泛,极大程度上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特别是其创办的《人声》报在四川宣传马克思主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传播内容重在聚焦现实

王右木围绕“救亡图存”,以学生、工人为重要对象,多种载体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其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特点对当代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做好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

多元载体共同推进,使王右木传播马克思主义呈现出多元共进的特点。从总体上看,王右木利用了课堂、马克思读书会、报纸等不同载体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三)传播载体重在多元共进

王右木为改造社会提出了三大措施。一是创建党团组织。在王右木的直接指导下,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于1922年成立,同年10月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成都地方执行委员会。1923年10月,在王右木的领导下,成立了中共成都独立小组,王右木任书记。四川党团组织的成立,为四川革命培育了组织力量;二是组建工人组织。经过王右木的筹划,1923年5月1日,成都市劳工联合会正式成立。劳工联合会的成立,有利于为工人谋利益和直接领导工人运动,为四川革命培育了革命力量。三是筹划工农武装。受马克思主义有关无产阶级革命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影响,王右木积极向中央提出建议,筹划在四川建立工农武装,并拟定了较为具体的措施,筹划为革命培育武装力量。

王右木认为进步学生和工人是当时社会中的先进群体,也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对象。王右木利用教师的身份,通过课堂、组织马克思读书会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且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重视反对其他误导学生的社会思潮。例如,当时部分学生中流行“无政府主义”思潮,为消除“无政府主义”社会思潮的影响,王右木在主编《人声》报不久,便邀请主编《平民之声》宣传“无政府主义”的青年交谈,帮助青年认识“无政府主义”思潮的本质。1922年10月,王右木途径重庆,见重庆部分有为青年信仰“无政府主义”,便向学生讲演,用马克思主义去争取他们。在王右木的影响下,很多青年开始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并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王右木也培养了张秀熟、童庸生、钟善辅、郭祖劼为代表的青年进步学生,为革命培养了骨干力量。王右木同时重视将工人作为马克思主义宣传的又一重要对象,自1919年6月到达成都之后,王右木便深入四川兵工厂、四川造币厂、手工业、长机业等工厂,对成都的工人状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王右木经常深入工人群众中,结合工人切身利益,用通俗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此外,王右木重视发现和培养工人骨干分子,先后培养出了孟本斋、梁华、徐云等工人骨干,在这些骨干中又培养出了成都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通过一系列艰苦细致的工作,终于把蕴藏在工人群众中的革命原动力挖掘出来了。在成都地方团的帮助下,1922年冬,首先在长机帮建立了工会,接着生绉帮、粗丝帮、帮筑帮、牛骨帮等二十几个行业都先后成立了基层工会组织。”[1]40在此基础上,1923年5月1日正式成立成都劳工联合会,标志成都工人运动进入了新的阶段。

短短的两天中,我认识了许多新朋友,我们中有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那么久。我和伙伴们一起吃饭、一起训练、一起做游戏,互相帮助。由于我年纪小,此次军训时间也不是很久,父母没有给我零用钱。当我在小卖部对着棒棒糖口水直流的时候,新认识的一个大姐姐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大方地递给我五元钱。我买了五根棒棒糖,自己留一根,另外四根与伙伴们分享。军训的第二天,经过了一天愉快的游戏活动——骑马、攀岩、滑翔、射箭等,我水杯里的水早已喝光了,当我口渴的时候,是我们班的“小暖男”史核钧大方地请我喝可乐。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棒棒糖,喝过的最甜的可乐了,那味道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这是友情的甜,我收获了甜甜的友谊。

王右木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社会的指导思想后,便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其传播内容紧紧围绕“救亡图存”这一核心,希望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使更多的人民觉悟,凝聚更多的先进分子,汇聚更多的革命力量。王右木在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教学时,“表现了对家乡农民生活的关怀、对土豪劣绅的憎恨,鼓励同学们在校时要多学习马克思主义,回乡后要造成一种势力以改造乡村,开创出一种新局面”[1]17。据王右木的学生张秀熟回忆,在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熊垓、瞿国钧、杨治等毕业之际,王右木特与他们见面,结合四川军阀割据、封建势力统治等现实政治问题,向学生提出毕业后的期望,“首先团结一部分进步青年,与军阀、官僚和地方的旧势力作些斗争,把地方上的新鲜空气抄动起来”[1]151。由此可见,王右木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核心的目的在于期望学生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拓出“救亡图存”的新局面。这一核心目的,王右木在其创办的《人声》报中明确地表达了出来。在《人声》报“本社宣言”中,王右木罗列了八条办报的具体途径,并在文章的最后写道“上列八条,就是本社对读者诸君所表示的最诚恳、最鲜明的态度;至于本社为什么要取这样的态度,就是全为了我们的最终目的;为全人类谋均等幸福”[1]24,点明了《人声》报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反对军阀和旧势力,从而实现社会的改造和新局面,为人民谋取幸福。

综上,对厨余沼渣中的Cl含量测定,宜采用水萃取联合艾士卡法。与单一热处理方法测定总Cl含量相比,萃取法联合艾士卡法不但能够更准确地测定厨余沼渣中的总Cl含量,而且能够区分厨余沼渣中不溶性Cl和可溶性Cl的种类,对城市固体废弃物中不同种类Cl的量化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同时对预测Cl在燃烧时生成二噁英类有毒物质造成二次污染和HCl气体腐蚀过滤设备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四)传播对象重在先进群体

一是利用课堂宣传马克思主义。王右木于1919年9月受聘于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任学监,教授“经济学”。后来还在成都高等师范学校、高师附中、女子师范学校、法政专门学校、农业专门学校教授过“经济学”。在教学过程中,王右木批驳资产阶级经济学观念,讲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使学生认识、了解了马克思主义。

三、王右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启示

在《人声》报的本社宣言中,王右木写道:“直接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义,解释社会上一切问题”[1]23,直接表明了王右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不单单局限于基本理论的传播,而在于聚焦现实,将马克思主义与当时四川省情相结合,探索解决社会问题和改造社会的具体方法。王右木认为当时四川最大的省情便是人民处于反动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榨之下,如何让人民从反动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榨下解放出来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现实问题,王右木革命抗争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例如直接组织领导教育经费独立运动。当时,四川大大小小的军阀势力为争夺势力范围连年进行内战,为了获得争夺势力范围的军费,肆意克扣、截留教育经费,致使学校师生受影响。为反对军阀的压榨,王右木等提出划拨全川肉税作为教育经费的总目标,并以请愿、游行示威、罢课等方式作斗争,最终取得胜利。另一方面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探寻改造社会的途径和方法。

二是组织马克思读书会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底至1921年初,王右木组织成立马克思读书会。在王右木的组织指导下,马克思读书会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为宗旨。王右木以《共产党宣言》《新青年》《觉悟》《东方杂志》等作为读书会书刊,供会员学习讨论,除了学习理论外,还经常组织专题讲演会。王右木曾经讲过《资本论》《唯物史观》《社会主义精髓》;恽代英讲过《阶级斗争》。马克思读书会使马克思主义在进步青年中得到广泛传播。

(一)紧扣现实问题传播马克思主义

王右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从四川省情出发,紧扣当时四川人民关注的问题,抓住人民救亡图存的诉求,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探索解决现实问题的具体方案,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具有生命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要在充分研究国情基础上,以现实问题为导向,聚焦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党在改革开放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和老百姓身边的实际难题,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让人民群众生动地感受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增加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服力。

(二)用好媒体资源传播马克思主义

王右木利用课堂、马克思读书会、报纸媒体等多种传播载体传播马克思主义,在多种传播载体中,王右木又十分重视报纸媒体,曾主办《四川旬刊》,创办《人声》报以及巧妙利用《甲子日刊》报纸,扩大马克思主义宣传范围。在当代,媒体快速发展,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更要善于抓住媒体资源,既要用好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又要用好论坛、微博、QQ、微信、手机APP等互联网新媒体,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快速、生动、便捷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增强马克思主义传播实效。

(三)贴近人民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

王右木将学生、工人作为当时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对象,并针对学生、工人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将学生、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为革命培养了骨干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当代人民群众依然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象。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要贴近人民群众,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特别是要掌握扎实的宣传本领,能将马克思主义中学术性强的内容用人民群众能理解的语言体系进行表达,能将指导性强的理论内容用人民群众喜爱的方式进行表达,从而争取更多的人民群众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

(四)在“立破并举”中传播马克思主义

王右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坚持与误导学生成长的“无政府主义”社会思潮作斗争,“立破并举”。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也更加活跃,同时各种社会思潮传入我国,相互交锋。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想观点,这些错误思想观点影响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在此情况下,马克思主义者既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2],又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念、方法分析其他社会思潮的本质,对错误思潮或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批判,有效捍卫马克思主义。

所谓土地准备,是指为了保证果园质量,果树产量,要科学的整地、放线、除草、施足底肥保证苹果树幼苗的初期繁育。一般底肥可以在9月到10月底施入。

[参考文献]

[1]中共江油市委党史研究室.王右木[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13.

[基金项目]2018年度四川王右木研究中心专项课题(课题编号:SCWYM2018YB05)。

[作者简介]黄丽沙(1983-),女,中共绵阳市委党校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23(2019)07-0099-03

[收稿日期]2019-04-29

[责任编辑:白彩霞]

标签:;  ;  ;  ;  ;  ;  ;  ;  ;  ;  ;  ;  ;  

黄丽沙:王右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及其当代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