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罗杰斯的“非指导性”理论在成人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媛[1](2021)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罗杰斯意义学习理论为视角》文中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培养新课程的目标应当适合现代化与时代要求,让学生初步具备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环境意识和人文素养。在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当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在历史教学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这恰与罗杰斯的意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教育思想不谋而合。罗杰斯的意义学习理论包括四个方面:(1)意义学习是“完整的人”的学习方式;(2)学生是学习的中心;(3)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促进学习;(4)认知与情感不可或缺。这四个方面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实践与理论依据。本文意在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深度理解罗杰斯“意义学习理论”,探索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是有待初中历史教师思考与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章标题为罗杰斯的意义学习理论与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概述。本章主要阐释了罗杰斯意义学习理论的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并阐明了罗杰斯意义学习理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论依据。第二章标题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笔者首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现状展开调查,采取了多种调查方式,主要是以A中学为例开展调查。调查的对象包括学生和教师,调查的方式主要是问卷调查、教师访谈以及不同类型教师的同课观摩,加上典型案例的展示。通过对数据以及材料的整理、分析与总结,最终得到调查分析的结果,从而发现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标题为罗杰斯意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与典型案例分析。笔者根据第二章的调查结果,结合第一章罗杰斯意义学习理论与初中历史教学之间的关系研究,提出罗杰斯意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原则,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罗杰斯意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具体实施策略。第四章标题为本章主要以“第二次工业革命”、“戊戌变法”两次课例进行具体说明。
徐鑫[2](2021)在《SOLO理论下高中生物学有效提问的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发挥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帮助学习者学习和理解生物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生物科学思维,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SOLO理论进行有效提问,近而提升高中阶段生物学教学质量。本研究利用文献分析法得到理论基础,对素材进行梳理后,进入实验前期调研,目的是从教师角度和学习者角度了解当前阶段高中生物学有效提问的现状。教师角度采用课例分析法,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平台上随机选取不同地区的高中阶段生物学课堂实录,与同办公室的其他两位生物学教师共同利用黄文斌指制定的评价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发现,问题链结构梯度(A3)、问题复杂度(A4)、语音语态(B3)、思考时间(C1)、提示指导(C2)、答问评价(D1)、追问引导(D2)、全体参与(D3)等指标得分低于标准分。学生角度采用问卷调查法,将设计好的问卷发放给高中阶段的学习者,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79份,剔除无效问卷3份,剩余有效问卷176份,回收率0.88。结合课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当前阶段高中生物学有效提问存在以下问题:在问题链的设计中,存在问题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未掌握好问题复杂度等问题。在发问过程中,存在夹带方言、语速过快、声音小等问题。在候答与叫答过程中,存在忽略思考时间和基于学习者适当的提示等问题。在评价与反馈的过程中,存在评价注重正确性而缺乏思维发展、忽视评价的有效性等问题。针对当前阶段高中生物学有效提问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师访谈和阅读文献,制定SOLO理论下高中生物学有效提问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在所教授的班级中,以第一次月考成绩作为前测,利用SPSS 21.0软件对生物学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选取前测成绩差异不显着的两个普通理科班级作为教育实验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其中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将SOLO理论下高中生物学有效提问的改进措施和建议运用到生物学教学设计和实践教学中。另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班,进行常规教学。通过一学期实验教学,利用SPSS 21.0软件对比期末两个班级学习者的生物成绩较第一次月考成绩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实验班第一次月考成绩与期末成绩有显着的差异,且期末成绩的均值与第一次月考相比上升了12.925。而对照班第一次月考成绩与期末成绩没有显着的差异,且期末成绩的均值与第一次月考相比仅仅上升了2.488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表明,SOLO理论应用于生物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中,能够提高该阶段学习者的生物学成绩和生物学课堂教学质量。
陈春禹[3](2019)在《基于罗杰斯人本主义思想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思想政治课作为高中阶段重要的基础科目之一,在培养学生素质、健全学生人格方面起到了深刻作用。在新课标的实施中,更是以关注学生的自身发展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重视活动课堂的建设,这表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理念越来越受重视。而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点就是“以人为中心”,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不谋而合。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通过对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阐述,分析其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价值,为后文奠定理论基础。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通过实际教学观察,得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效果不如意;教师教学目标设定较为刻板,教学过程忽视“活动型”课堂,教学内容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师生关系较为疏远;教学评价主体较为单一等。基于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教师与学生三个方面,提出设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设置“自我实现”的自主学习目标;创立人本主义师生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和学生评价体系等教学策略,以期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吴静静[4](2019)在《马尔科姆·诺尔斯成人教育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马尔科姆·诺尔斯是美国成人教育领域的一位重要作家和理论家。他于1997年去世,但是他的成人教育学思想是美国乃至世界成人教育的宝贵财富。本文追溯了 1950-1997年以来他的成人教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研究显示,诺尔斯成人教育学思想发展的早期就已经孕育了很多其后期成人教育学框架的重要元素。1970年是诺尔斯成人教育学思想发展的关键点,在1970年的着作《成人教育的现代实践》中诺尔斯首次呈现了一个他认为可行的全面的成人学习理论框架。这一着作的发表引起学界关于成人教育学和儿童教育学关系的探讨,并且随着实践和思想的深入,他关于成人教育学的理论最终发展成一个自我导向的终身学习模式。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法,综述进行简要介绍。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基于文献和历史视角的横向分析,追溯了诺尔斯成人教育学思想的渊源,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诺尔斯成人教育学思想的发展渊源,即社会背景与理论思潮,教育学者和导师以及社会实践的感悟与反思。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纵向追溯诺尔斯成人教育学概念的演变,通过对比分析,笔者总结出诺尔斯对成人教育学的概念的认识出现了两次转变,即从成人成熟转向成人学习以及从成人学习转向人类学习。诺尔斯对成人教育学概念的认识对他的成人教育学框架的建构起着引导作用,因此这一部分是本论文的主线。第四部分主要通过分析诺尔斯相关着作以及文章,追踪了诺尔斯的成人教育学思想内涵的三个发展阶段,即非正规成人教育阶段,全面的成人学习阶段,走向终身学习阶段,最终展示了他的成人教育学思想框架,呈现出诺尔斯的“成人教育学”思想。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对诺尔斯的主要贡献做出了总结,这有助于成人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认识诺尔斯及其思想的历史地位。在此基础上,借鉴诺尔斯成人教育学思想,笔者从理论研究视角、实践管理视角以及市场需求视角对我国成人教育发展提出了建议,即认清成人教育研究群体,扩宽本土化研究路径;有效组织成人教育实践,改进成人教育管理;提高成人发展前瞻性,挖掘我国成人教育需求。
董琳[5](2019)在《“非指导性”理念下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罗杰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非指导性”理念,该理念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来培养知情合一的人与我国新课改的核心思想非常吻合,我们可以借鉴“非指导性”理念创设学会合作、敢于交流、乐于分享的和谐氛围,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的良好习惯,让其学会学习,锻炼其合作探究能力,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本论文是将以“非指导性”理念为基础,在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充分掌握了当前初中物理实验分组教学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本论文主要由以下六个部分的内容:第一、二部分主要通过阅读文献和查找资料的方式了解了本研究内容的背景和意义,以及目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针对“非指导性”理念的相关知识做了必要的阐述和理解。第三部分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调查了初中物理分组实验学习和教学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处理,以此判断是否可以利用“非指导性”教学理念来改善初中物理分组教学的现状。第四部分是“非指导性”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策略的探讨,基于初中物理分组实验学习和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结合当前课改理念,以“非指导性”教学理念为指导,针对每节课的三个环节(即:课前、课中、课后)拟定了四种教学策略,分别是教学准备策略;课堂实施策略;检验与评价策略和反思策略。第五部分是教学实践研究部分,在对“非指导性”教学理念探讨提出的教学策略基础上,结合初中的实际情况,在一所公办完中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利用SPSS软件对实践前中后三次物理实验题成绩进行相关数据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以“非指导性”教学理念指导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行之有效,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第六部分是对本课题的研究的总结和展望,主要总结了本课题的研究反思其不足和创新之处。本研究以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了初中生及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的特点,首次创建了“非指导性”理念指导下的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策略;并在分析“非指导性”理念在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时,对两个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物理实验题成绩进行了比较,采用SPSS软件对实施“非指导性”理念的前后三个班级的物理实验题成绩进行定量分析,看是否有着性差异。“非指导性”理念对提高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期望本研究可以丰富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方法,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王梦婷[6](2018)在《罗杰斯“非指导性”理论对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文中指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体现学生的价值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与学生的非指导性互动,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生活。本研究通过梳理、分析该理论的主要观点与成人教学的关系,得出了以下启示:成人教育者工作者应拥有"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担任促进者的角色,信任学习者,并培养其创造性。
赵丹[7](2017)在《“非指导性”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卡尔·罗杰斯,美国着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将“非指导性”心理咨询方法引入到教学理论中,在20世纪中期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将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的培养目标。但目前关于“非指导性”教学的研究一般只注重于理论方面的研究,而关于理论在学科当中的具体实践研究则相对少很多。所以,将“非指导性”教学运用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既有利于拓展高中历史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又能符合国家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在“非指导性”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是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的,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分享彼此的观念,并最终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所以,在“非指导性”的课堂中进行学习,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将得到提高,合作意识和创新性观念也将得到培养,而课堂学习效率也将得到提高。将“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运用到课堂实践,对师生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教师的传统讲授式的教学观念将得到改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将刺激教师敢于探索实践更多的适合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而言,在宽松、自主的“非指导性”历史课堂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将得到极大的发挥,学生的身心都将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会收获更多知识,同时学习能力也将得到锻炼,在团队交流学习中,也培养了互帮互助意识。
肖艳[8](2016)在《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进研究 ——以A职业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英语作为一门通用语,在信息化、国际化的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我国对外交往不断增加,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对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逐步提升,其中对外语水平的要求更是日益提高。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仅要具备专业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具备国际化的交往素质,该素质主要体现在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特别是英语水平。大学英语课程是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的主阵地,其教学质量也应人才外语要求的提高而日益受到重视。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大学毕业生跨文化交际的实际应用能力有所欠缺,他们的综合素质并不高,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面对这种大环境所趋,对高职大学英语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进研究”为论文题目,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英语教学理论,另一方面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和相关研究综述。第二部分介绍了高职院校和大学英语教学的概念,阐述了非指导性教学思想内涵。第三部分从学生、教师、师生关系和教学评价这四个方面对A职业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情况展开问卷调查,发现当下教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并深入解读问题的成因。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以实践中的问题为导向,开展对策研究,以期在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框架内优化大学英语教学。
陶媛媛[9](2016)在《“非指导性”理念下高中作文教学研究》文中认为自语文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高中作文教学改革受到广泛关注,同时也暴露出些许问题。高中作文教学理念的陈旧,教学方法缺乏探索,致使高中作文教学仍以教师单一规范指导为教学主要方式,以高考作文标准作为准绳,忽略学生主体的写作情感和智力发展,最终导致学生写作热情低下,写作情感压抑,高中写作教学在师生间失去应有魅力,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高中作文教学陷于瓶颈,追溯缘由,是缺乏更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写作理念的指导,师生的主导主体地位倒置,使得写作教学难有突破。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n Rogers,19021987)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思想,迥异于传统的指导式教学,其本质与高中作文教学改革所提倡的“完人”旨归相一致。鉴于高中作文“指导性”教学的弊端,本课题以语文教学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写作学等相关理论为支撑,以罗杰斯“非指导性”思想为教学理念,探索高中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活动,以期为高中作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论文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从高中语文课程课改及作文教学的局限性角度,提出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并指出罗杰斯“非指导性”思想特点与之契合之处;其次就国内外研究现在对本课题进行研究成果综述;最后,阐明本研究的意义、目的与方法。第二部分主要阐明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问题表现及原因。本章首先从教学实际出发,阐明当前高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表现,并具体分析了科学理念缺失下的高中指导性作文教学弊端。其次,从写作主体角度阐明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理念问题与实际问题,并指出传统作文教学存在的弊端,针对高中作文教学和写作主体现状探究写作教学诸多问题的根源。第三部分为“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内涵及对作文教学的价值。首先,阐明该理念的内涵及理论依据。其次,明确“非指导性”教学理念在指导作文教学方面的意义。通过对师生写作心理需求的分析探究,论证“非指导性”教学理念在指导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可行性。第四部分为“非指导性”理念指导下的高中写作教学策略。将高中写作教学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分别从写作教学的观念确立、写作准备、过程组织与实施、写作评价四方面入手,探究“非指导性”教学理念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同时,策略之中辅以高中作文教学实施案例,从阐释理念导向、展示典型案例、总结教学启示三个维度对“非指导性”教学理念下的高中作文教学实践做更具体深入的探讨。
胡落[10](2013)在《非指导性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认为自从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方法诞生以来,在美国本土就产生了大量以此为指导思想的教学实践,当这种方法介绍到中国以后,和当下正在进行的基础课改以及语文学科标准的宗旨有着一致的价值诉求,并且有不同学段里的不同学科运用此方法来进行日常教学,这为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在论文中,笔者首先指出了论文立意的来源,进行这种研究的目标和意义,以及论文写作中运用的方法;其次,笔者梳理了非指导性教学思想的由来和发展的脉络,特别指出了在非指导性教学方法下的和教学紧密相关的教师观和学生观;然后结合非指导性教学方法的特征和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殊性,阐述了此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运用的可能性和条件,同时展示了不同类型课下运用非指导性教学方法的过程,结合其他的案例,概括了非指导性教学方法操作的四个步骤;为了使非指导性教学方法发挥更大的效果,在教学内容、使用年级和教师的作用方面提出了三点建议。最后,为了提高论文写作的缜密性,笔者对非指导性教学方法进行了评价,它们包括非指导性教学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以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语言特别是母语的学习,既是提升学生智力的一种途径和方法,也对学生心理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去的教学往往更加重视前者,从而忽略了后者,非指导性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这种现象,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显示了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
二、罗杰斯的“非指导性”理论在成人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罗杰斯的“非指导性”理论在成人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罗杰斯意义学习理论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罗杰斯意义学习理论与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概述 |
第一节 罗杰斯的意义学习理论概述 |
一、罗杰斯意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
二、运用罗杰斯意义学习理论应注意的问题 |
第二节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概述 |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界定 |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特点 |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
第三节 意义学习理论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 |
一、有利于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
二、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 |
三、有利于认知与情感的融合 |
四、有利于促进左右脑共同运用 |
第二章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情况说明 |
三、中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及分析 |
四、教师访谈情况及分析 |
五、同课观摩情况及分析 |
第二节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
一、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动机不强 |
二、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方法、策略以及迁移应用能力 |
三、学生自主学习中的自我综合、评价和强化不足 |
第三章 意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原则与策略 |
第一节 意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原则 |
一、认知和情感合一 |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 |
三、师生关系的融洽 |
第二节 意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
一、引发学习动机策略 |
二、历史知识的教学策略 |
三、历史课堂自我评价策略 |
第四章 罗杰斯意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案例设计 |
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课案例设计 |
第二节 戊戌变法一课案例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SOLO理论下高中生物学有效提问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有效提问 |
1.1.2 高中阶段学习者需要课堂有效提问 |
1.1.3 高中生物学教学需要课堂有效提问 |
1.2 研究意义 |
1.2.1 提升生物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
1.2.2 促进新课程改革的积极落实 |
1.2.3 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
1.3 研究进展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理论依据 |
1.6 生物学学科认知特点 |
第2章 基于SOLO理论下高中生物学有效提问的相关概念 |
2.1 有效提问 |
2.2 高中阶段生物学有效提问 |
2.3 SOLO理论下高中生物学有效提问 |
第3章 基于SOLO理论的高中生物学有效提问的现状调查 |
3.1 调查方式 |
3.1.1 课例分析 |
3.1.2 调查问卷 |
3.2 调查步骤 |
3.2.1 课例分析 |
3.2.2 调查问卷 |
3.3 调查结果分析 |
3.3.1 课例分析结果分析 |
3.3.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4章 SOLO理论下的高中生物学课堂提问现状 |
4.1 问题链的设计 |
4.2 发问 |
4.3 候答与叫答 |
4.4 反馈与评价 |
第5章 SOLO理论下的高中生物学有效提问改进策略 |
5.1 问题链设计 |
5.1.1 联系实际,了解学习者 |
5.1.2 整体把握,问题具有层次性 |
5.1.3 做好预判 |
5.1.4 注意问题的表述 |
5.2 发问 |
5.2.1 提高发问质量 |
5.2.2 避免无效发问 |
5.2.3 语速放慢,讲清问题 |
5.2.4 说普通话,吐字清晰 |
5.2.5 语调抑扬顿挫,有感染力 |
5.3 候答与叫答 |
5.3.1 合理选择答题者 |
5.3.2 给予适当的思考时间 |
5.3.3 循循善诱、启发诱导 |
5.4 评价与反馈 |
5.4.1 注重评价的有效性 |
5.4.2 评价“因人而异” |
5.4.3 把握时机,促进思维发展 |
5.4.4 营造氛围,提高表达欲望 |
5.4.5 适当延伸核心问题,发展创新思维 |
5.4.6 高层次问题注重评价思维而非正确性 |
第6章 结果结论与展望 |
6.1 结果 |
6.2 结论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评价量表 |
附录2:问卷内容效度专家评价表 |
附录3:调查问卷 |
附录4:关于提高高中阶段生物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专家访谈 |
附录5:SOLO理论下高中生物学有效提问的教学研究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基于罗杰斯人本主义思想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选题背景 |
2.选题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 研究创新 |
一、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意义 |
(一)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
1.哲学基础:人格自我教育理论 |
2.心理学基础:“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理论 |
(二)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内容 |
1.教育目标 |
2.有意义学习观 |
3.“非指导性教学”观 |
4.“以真实问题”为主的课程观 |
5.移情性师生观 |
6.注重“自主评价”的教学评价观 |
(三)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借鉴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价值 |
1.有利于培育创造性人才 |
2.有利于关注新课程标准改革 |
3.有利于适应高中生全面发展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审视 |
(一) 调查问卷实施与结果分析 |
1.问卷编制 |
2.问卷实施 |
3.问卷结果分析 |
(二) 存在问题 |
1.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
2.教学目标设定较为刻板 |
3.教学过程打造“活动型”课堂不够 |
4.教学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
5.师生关系较为疏远 |
6.教学评价忽视自主评价 |
(三) 原因透析 |
1.课程设置贯彻“以人为本”要求不足 |
2.教师对相关教学理论的了解与运用不足 |
3.学生自我实现的意志不够 |
三、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策略 |
(一) 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
(二) 设置“自我实现”的自主学习目标 |
1.打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
2.教法指导学法 |
(三) 建立“非指导性教学”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
1.提倡学生参与的教学过程 |
2.以小组为单位共享学习材料 |
(四) 提倡以“真实问题”创设情境的课程观 |
1.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
2.教学过程重视学生体验 |
(五) 创立人本主义师生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1.信任学生,发展学生潜能 |
2.真诚的态度,以生为本,以师为友 |
3.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 |
(六)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和学生评价体系 |
1.改进评价方式 |
2.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 |
3.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4)马尔科姆·诺尔斯成人教育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马尔科姆·诺尔斯成人教育学思想对我国成人教育具有指导价值 |
二、马尔科姆·诺尔斯成人教育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争议体 |
三、马尔科姆·诺尔斯的成人教育学理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总评 |
第二章 诺尔斯成人教育学思想之源 |
第一节 社会背景与理论思潮的影响 |
一、二十世纪科技革命的浪潮 |
二、美国成人教育运动的发展 |
三、理论思潮的熏陶 |
第二节 教育学者和导师的潜在引导 |
一、林德曼的学术指引 |
二、霍尔的言传身教 |
三、罗杰斯的启迪鼓舞 |
第三节 教育实践中的感悟与反思 |
一、早期教育熏陶 |
二、初涉成人教育领域 |
三、开辟专业发展之路 |
第三章 诺尔斯成人教育学概念的演变 |
第一节 成人教育学的尝试:成人“成熟”之学 |
一、历史背景:破败文明的重建 |
二、真正意义上的“成熟” |
三、成人教育由“教”到“学”的转变 |
第二节 成人教育学的探索:成人学习之学 |
一、历史背景:成人教育运动盛行 |
二、成人学习是成人教育运动的核心 |
第三节 成人教育学的扩展:人类学习之学 |
一、历史背景:成人教育学引发二元论的思考 |
二、成人教育学作为人类的终身学习 |
第四章 诺尔斯成人教育学内涵的发展 |
第一节 非正规成人教育阶段 |
一、成人教育的目标 |
二、非正规成人教育 |
三、成人学习 |
四、成人教育学 |
五、小结 |
第二节 全面的成人学习阶段 |
一、成人教育学学习理论 |
二、成人教育学学习过程 |
三、成人教育学学习方法 |
四、成人教育学与普通教育学的辨析 |
五、小结 |
第三节 走向人类终身学习阶段 |
一、概念澄清 |
二、需求认知 |
三、终身学习 |
四、成人教育学与普通教育学的辨析 |
五、小结 |
第五章 诺尔斯成人教育学思想的贡献与启示 |
第一节 诺尔斯对成人教育的贡献 |
一、构建了成人教育学完整的理论框架 |
二、建构了自我导向的终身学习模式 |
三、为“灌输性”学习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
四、对终身教育资源系统做出了合理预测 |
第二节 诺尔斯成人教育学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启示 |
一、理论研究视角:认清成人教育研究群体,扩宽本土化研究路径 |
二、实践管理视角:有效组织成人教育实践,改进成人教育管理 |
三、市场需求视角:提高成人发展前瞻性,挖掘我国成人教育需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非指导性”理念下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
1.1.2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
1.1.3 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
1.2 问题提出的意义 |
1.3 问题研究的现状 |
1.3.1 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 |
1.3.2 “非指导性”教学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方法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非指导性”教学理念产生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
2.1.1 “非指导性”教学理念产生的背景 |
2.1.2 非指导性”教学理念产生的理论依据 |
2.2 “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内容和基本观点 |
2.2.1 非指导性的涵义 |
2.2.2 “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内容和基本观点 |
2.3 “非指导性”教学理念与初中物理教学相结合 |
2.3.1 “非指导性”教学与物理学科教学的关系 |
2.3.2 “非指导性”教学与初中物理分组实验学习的关系 |
2.3.3 “非指导性”教学理念对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指导意义 |
2.4 初中学生的可适性分析 |
2.4.1 初中学生智力因素方面特点 |
2.4.2 初中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特点 |
第3章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
3.1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1 调查目的 |
3.1.2 问卷设计 |
3.1.3 调查实施 |
3.1.4 调查分析 |
3.2 初中教师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2.1 调查目的 |
3.2.2 提纲设计 |
3.2.3 调查实施 |
3.2.4 调查分析 |
3.3 调查结论 |
第4章 “非指导性”理念下的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策略 |
4.1 教学准备策略 |
4.1.1 确定“非指导性”教学目标 |
4.1.2 制定“非指导性”教学的阶段方案 |
4.1.3 确定“非指导性”教学的预习策略 |
4.2 课堂实施策略 |
4.2.1 确定实施 “非指导性”教学的步骤 |
4.2.2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
4.3 检验与评价策略 |
4.3.1 评价策略的设计思想 |
4.3.2 评价方法 |
4.4 反思策略 |
4.4.1 事件记录 |
4.4.2 对比分析 |
第5章 “非指导性”理念下物理分组实验教学及结果分析 |
5.1 方案设计 |
5.1.1 研究目的 |
5.1.2 实验对象 |
5.1.3 实验设计 |
5.2 实验研究过程 |
5.2.1 常规性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案例 |
5.2.2 阶段性学生分组实验 |
5.2.3 评价与反思 |
5.3 实验结果和分析 |
5.3.1 实验前后成绩对比 |
5.3.2 实验结论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6.3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Ⅱ 访谈记录片断 |
附录Ⅲ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验证型实验 |
附录Ⅳ 《测定物质的密度》——测量型实验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罗杰斯“非指导性”理论对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非指导性”理论的主要观点与成人教育的关系 |
(一) 以人为中心的自我发现式学习 |
(二) 引导个体成长发展的有意义学习 |
(三) 作为教育目标的促进学习 |
(四) “真实”“分享者”的人际关系 |
二、“非指导性”理论对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启示 |
(一) 拥有“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
(二) 培养有创造力的“完整人” |
(三) 担任一个促进者的角色 |
(四) 创造真诚与信任的气氛 |
(7)“非指导性”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
二、研究现状分析 |
三、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分析 |
一、“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内涵 |
二、“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三、“非指导性”教学的现实依据 |
第二章 “非指导性”教学的运用现状 |
一、传统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
二、“非指导性”教学现状分析 |
第三章 “非指导性”教学的案例运用 |
一、“非指导性”教学步骤的运用 |
二、“非指导性”教学方法的运用 |
三、“非指导性”教学原则的运用 |
第四章 “非指导性”教学运用的效果分析 |
一、高中历史“非指导性”教学的实效性 |
二、高中历史“非指导性”教学的局限性 |
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调查问卷 |
附录 2:访谈记录 |
附录 3:教学案例 |
(8)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进研究 ——以A职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研究的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 |
1.5 研究的方法 |
1.5.1 文献法 |
1.5.2 调查法 |
1.5.3 观察法 |
1.6 相关研究综述 |
1.6.1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
1.6.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
1.6.3 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评价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概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高职院校 |
2.1.2 大学英语教学 |
2.2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阐释 |
2.2.1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
2.2.2 非指导性教学的特点 |
2.2.3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简评 |
3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以A职业学院为例 |
3.1 A职业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基本状况 |
3.2 A职业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3.2.1 学生学习状况调查 |
3.2.2 教师教学状况调查 |
3.2.3 师生情感交流现状调查 |
3.2.4 教学评价方式调查 |
3.3 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学生层面 |
3.3.2 教师层面 |
3.3.3 师生情感交流方面 |
3.3.4 教学评价方面 |
4 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进策略 |
4.1 学生层面 |
4.1.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行为 |
4.1.2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
4.1.3 学会合作 |
4.2 教师层面 |
4.2.1 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理念 |
4.2.2 提高自身素养 |
4.2.3 提高教学水平 |
4.2.4 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4.3 师生关系方面 |
4.3.1 善于沟通,改进交流 |
4.3.2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
4.4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
4.4.1 将形成性评价和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起来 |
4.4.2 注重自我评价 |
4.4.3 教学评价原则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非指导性”理念下高中作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意义、目的与方法 |
第一章 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及问题表现 |
第一节 作文教学的问题表现 |
一、强化写作目标,忽视主体感知与自觉表现 |
二、教师过分干预,替代主体探索与资源调控 |
三、写作过程限制主体合作与创新 |
四、评价方式缺乏多元化实践探索 |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问题表现 |
一、主体意识缺失,写作热情低下 |
二、压抑真挚情感,创作个性不足 |
三、写作资源有限,趋同现象普遍 |
四、不良写作习惯,自我训练欠缺 |
第二章“非指导性”教学理念内涵及对作文教学的意义 |
第一节“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
一、“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内涵 |
二、“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理论依据 |
第二节“非指导性”理念对作文教学的意义 |
一、重塑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师生关系 |
二、提供自由的情感释放空间 |
三、营造开放的表达创意氛围 |
四、培养良好的写作兴趣习惯 |
第三章“非指导性”理念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策略 |
第一节 立足人本主义师生观 |
一、强化主体性意识 |
二、转化教师角色 |
三、淡化替代性经验 |
第二节 注重培养写作情感 |
一、关注生活体验 |
二、创造愉悦体验 |
三、鼓励互动交流 |
第三节 创造开放的写作过程 |
一、自定写作目标,减少过分干预 |
二、开放写作环境,增加实践活动 |
三、创新组织形式,教师灵活指导 |
四、设置专题活动,进行可持续写作 |
第四节 鼓励多元化作文评价 |
一、多元化评价主体 |
二、多元化评价方式 |
三、多元化交流展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后记 |
(10)非指导性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 研究缘由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方法 |
1. 文献法 |
2. 访谈法 |
3. 观察法 |
(四) 国内外研究 |
二、非指导性教学方法的产生和内涵 |
(一) 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罗杰斯 |
(二) 以当事人为中心的治疗法 |
(三) 非指导性教学方法 |
1. 非指导性教学方法的内涵 |
2. 非指导性教学方法的人性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
三、非指导性教学方法的运用 |
(一) 小学语文教学和非指导性教学方法的一致性 |
1. 学习目标的统一 |
2. 学习方法的一致 |
3. 课堂气氛的相仿 |
4. 师生关系的不异 |
5. 评价方式的相同 |
(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非指导性教学方法的要求 |
1. 教学目标上的情意追求 |
2. 课程内容上的丰富多彩 |
3. 师生关系间的真诚开放 |
4. 教学评价中的多元灵活 |
(三) 非指导性教学方法的操作步骤 |
1 提出真实的问题 |
2. 提供学习材料 |
3. 商议或选择 |
4. 整合和评价 |
(四) 运用非指导性教学方法的建议 |
1. 教学内容方面 |
2. 使用年级方面 |
3. 教师的作用方面 |
四、对非指导性教学方法的评论 |
(一) 非指导性教学方法的优势 |
1. 教学观念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
2. 全人的教育内容和评价方式 |
3.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
(二) 非指导性教学方法的不足 |
1. 理论原创性的欠缺 |
2. 缺乏周密详细的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
3. 教师的作用突出不够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罗杰斯的“非指导性”理论在成人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罗杰斯意义学习理论为视角[D]. 张媛. 扬州大学, 2021(09)
- [2]SOLO理论下高中生物学有效提问的教学研究[D]. 徐鑫.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3]基于罗杰斯人本主义思想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用研究[D]. 陈春禹.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 [4]马尔科姆·诺尔斯成人教育学思想研究[D]. 吴静静.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5]“非指导性”理念下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D]. 董琳.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6]罗杰斯“非指导性”理论对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启示[J]. 王梦婷. 教育观察, 2018(15)
- [7]“非指导性”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D]. 赵丹. 杭州师范大学, 2017(05)
- [8]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进研究 ——以A职业学院为例[D]. 肖艳. 江西农业大学, 2016(04)
- [9]“非指导性”理念下高中作文教学研究[D]. 陶媛媛. 河北师范大学, 2016(08)
- [10]非指导性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胡落. 华中师范大学, 2013(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