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换向论文-朱洢萱

位置换向论文-朱洢萱

导读:本文包含了位置换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基于换向阀的泵控系统,电液伺服控制,离散化,模糊滑模控制器

位置换向论文文献综述

朱洢萱[1](2019)在《基于换向阀的泵控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模糊滑模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液压控制领域,按照控制元件的不同存在两种控制方式,分别是由伺服流量阀控制的阀控系统和伺服电机驱动液压泵的泵控系统。但这两种系统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例如,阀控系统对油污很敏感、效率较低、回路中多余油液的流失导致系统自身的热量升高,并且难以消散;泵控系统的响应时间较长,控制精度较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采用PLC为控制系统,对液压缸进行定位控制设计,利用电磁换向阀与单向定量泵进行协控,通过伺服电机驱动单向定量泵,利用电磁换向阀对液压缸进行换向。本文针对电液伺服系统难以精准建模的问题,运用分块建模的思路将系统分为四个模块,并采用解析法分别对各个模块建立传递函数模型,对其中非线性环节进行了适当的假设和简化。随后将各个模块集总起来,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为了后面计算方便将系统模型进行了离散化,并对离散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系统具体阐述了PID控制理论,并且在MATLAB软件上编写PID算法仿真程序,同时将系统在不同PID参数下的阶跃响应、正弦响应以及方波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仿真分析,获得了以下结论:PID参数的不同,其对系统响应特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并且系统在普通PID控制下,在确保响应快速性的同时会导致系统产生过大的超调量,而在保证较小的稳态误差以及稳定性时却会导致系统响应速度大幅下降。由于电液伺服系统自身存在很多固有问题,例如存在不确定滞后性、时变性以及非线性等这些问题会导致系统控制效果差。为了解决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模糊滑模控制器对系统进行研究,根据系统控制要求,在MATLAB/Simulink中编写了滑模控制以及模糊滑模控制程序,并对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从分析结果中可以得出,模糊滑模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本文基于CQYZ-D实验控制平台完成了系统液压回路的搭建,在Lab VIEW软件上开发了基于换向阀的泵控电液伺服位置系统的PID控制器、模糊滑模控制器。进行了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普通PID控制、滑模控制和模糊滑模控制实验研究。同时将系统在不同控制方法下的阶跃响应、正弦响应和方波响应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获得了以下结论:系统在采用PID进行控制时稳态误差较大、调节时间较长、响应速度慢且滞后现象较明显,滑模控制下,系统出现明显的抖振和超调现象,与普通PID和滑模控制相比,模糊滑模控制下消除了系统的抖动现象,稳定后几乎没有振荡,正弦跟踪过程中几乎没有滞后现象。(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王优强,赵晶晶,徐彩红[2](2019)在《换向持续时间和换向点位置对往复运动齿轮齿条弹流润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往复运动齿轮齿条的润滑失效通常发生在换向死点位置附近,因此研究齿轮齿条换向点位置和换向持续时间对换向过程中润滑油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根据齿轮齿条换向瞬间的运动几何关系,建立了换向过程齿轮齿条弹流润滑的瞬态数值模型。采用Ree-Eyring润滑流体,应用多重网格法和多重网格积分法等数值方法,计算得到了齿轮齿条往复运动过程中换向点位置附近一对啮合轮齿间的压力、膜厚和温度,并与前人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分析了不同换向持续时间和换向点位置对一对啮合轮齿间压力、膜厚和温度的影响。齿轮齿条换向过程中油膜厚度明显降低,缩短换向持续时间虽然可以增大齿轮齿条的润滑膜厚,但会导致瞬间油温升高,因此换向持续时间存在最优值。通过比较不同换向死点位置的膜厚发现,当换向死点在单齿啮合后的双齿啮合区时,啮合轮齿间具有较理想的润滑膜厚。无论换向持续时间长短,润滑膜厚的最小值都在换向死点位置,换向死点位置是往复运动齿轮齿条润滑失效的危险点。研究结果为往复运动齿轮齿条的润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计算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露,靳少培,潘春佑,徐国荣,薛喜东[3](2018)在《换向隔板位置对电渗析脱盐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采用电渗析装置,对纳滤海水淡化产水二级脱盐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隔板换向位置对脱盐率、系统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一二段膜对数之比为27∶23时,脱盐效果最佳;脱盐率相同时,一二段膜对数之比为27∶23时,系统能耗最低。(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2018年S1期)

胡德洪[4](2018)在《无换向器电机全程式转子电气位置检测方法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交流同步电动机具有功率因素便于调整、电能利用效率高等优点,在大功率电气传动应用中市场份额占比较高,无换向器电机——适合同步电机软启动和调速的传动系统设备。本文针对无换向器电机最薄弱的环节——转子位置检测器,提出一种全程式转子电气位置检测方法,彻底摆脱了对机械位置传感器的依赖。(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8年11期)

徐彩红,王优强,张同钢,王立梅[5](2018)在《往复运动齿轮齿条传动不同换向位置的润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求解往复运动齿轮齿条在不同换向位置时一个啮合周期内的压力、膜厚和温度,来获得往复运动齿轮齿条机构换向过程发生在沿啮合线上不同位置时的润滑状况,为往复运动齿轮齿条机构的润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齿轮齿条的传动模型简化为圆柱与无限大平面之间的运动,建立往复运动齿轮齿条传动的热弹流润滑模型。压力求解采用多重网格法,弹性变形采用多重网格积分法,计算得到往复运动齿轮齿条过程中在不同换向位置时一个啮合周期内的中心压力、中心膜厚、最小膜厚和最高温度,并与现有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结果无论换向位置处于啮合线上哪个区域,换向点膜厚在整个换向过程中仍然最小,且换向过程一开始的减速并没有导致油膜压力直接降低,而是升高后再降低,产生压力波动。往复运动齿轮齿条换向位置越靠近啮出点,膜厚越厚。结论往复运动换向过程导致润滑状态变差,换向点仍然是往复运动齿轮齿条润滑过程中的危险点,换向位置越靠近啮出点,膜厚越大,但是整个换向过程必须发生在单齿啮合后的双齿啮合区。(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周创辉,文桂林,卿启湘[6](2017)在《采用电磁换向阀实现的电液位置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阀控缸液压系统输出位移的有极调节,提出一种基于电磁换向阀的两级并联电液位置控制系统.它由两个并联的电磁换向阀组成,其中一个电磁换向阀的A、B油口带节流阻尼.分析了该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式,并建立了液压系统数学模型.对该电液位置控制系统的输出位移控制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电液位置控制系统和基于电磁比例阀的常规电液位置控制系统在阶跃信号下的输出位移基本一致,仅在稳态值附近有微幅波动.选择直径较小的阻尼孔和频率较高的电磁换向阀利于减小系统输出位移的稳态误差.通过实验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电液位置控制系统能精确控制液压缸输出位移,满足负载位移的有级调节.(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吕昊暾,吴忠,史永丽[7](2016)在《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动机换向时刻校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基于反电势法的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动机中,由于反电势信号噪声、低通滤波电路相位延迟、电机电枢反应等因素的存在,难于获得准确的换向信息.换向时刻误差的存在,轻则可使电机效率降低,运行平稳性下降,严重时甚至可导致电机难于正常运行.针对表面贴装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本文分析了换向时刻误差对电机运行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功率点跟踪的换向时刻校正算法.经过分析发现,在电机转速及负载不变时,电机输入功率随换向时刻的变化而变化.采用最小功率点跟踪算法,可自动对无刷直流电动机换向时刻进行校正,在换向时刻趋近准确值的同时,使电机输入功率最小.与其它算法相比,基于最小功率点跟踪的换向时刻校正算法实现较为简单,仅需直流侧电压及电流的测量.对某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实验结果表明,以上算法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期刊2016-07-27)

马彦伟,张宝成,黄家海,张凯[8](2016)在《带位置监测电磁换向阀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电磁换向阀无法监测阀芯是否换向到位的缺陷,该文设计了一种带位置监测电磁换向阀,当换向阀无法换向或者换向错误时,监测装置发出警报,为安全保护装置提供信号,避免事故发生。该文对监测装置结构、阀芯与弹簧进行了合理设计,最终设计出01、03两种规格的新型阀。对新型阀进行了换向实验、背压实验与内泄漏实验。结果表明,新型阀换向可靠,可以及时监测阀芯是否出现故障,为系统保护装置提供信号。(本文来源于《液压气动与密封》期刊2016年04期)

张桂林[9](2014)在《防喷器远程控制台叁位四通换向阀手柄位置问题再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正确操作和合理使用防喷器,确保发生井喷后能及时可靠关井,从分析《井控设备远程控制台叁位四通换向阀手柄位置探讨》一文(文献[1])存在的问题入手,再次探讨了防喷器远程控制台叁位四通换向阀的工作原理和手柄位置问题。对文献[1]的观点和结论逐条进行了论证,对液压控制原理、液压管路循环流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液压控制的核心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不同状态下控制管路中的压力进行了试验验证,对比了手柄在2种不同位置时的效果。研究发现,将手柄从开位或关位扳回中位时,只要操作时间长于1s,阀后液控管线中的压力即降至接近0MPa,阀前压力仍保持在8.5~10.5MPa;手柄在中位时,能够将防喷器、液动阀锁定在相应的位置而不会发生移位,并能保存油量、保持压力、保护管线与防喷器密封件;环境温差变化不会对管线的可靠性和寿命造成影响。研究表明,正常钻井中叁位四通换向阀手柄的合理位置为中位;长期将控制防喷器手柄置于开位、控制液动阀手柄置于关位,存在井控安全隐患;国外与国内使用的叁位四通换向阀机能不同,待命位置无须相同。(本文来源于《石油钻探技术》期刊2014年06期)

胡丰金[10](2014)在《井控设备远程控制台叁位四通换向阀手柄位置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井控设备远程控制台叁位四通换向阀手柄位置放在中位还是放在工作位的问题,石油工程界存在不同的意见。在介绍液压元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手柄位置对液压元件可靠性和寿命的影响,并从目视化管理、操作程序、出错概率等方面对不同手柄位置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手柄位置处于工作位,管路压力始终在设备控制范围内,不会出现大幅波动,从而减小了对液压元件可靠性和寿命的影响,而且具有目视化管理更直观、减少了工作程序等优点。综合分析认为,远程控制台待命期间叁位四通换向阀的手柄位于工作位比中位好,可以减少井控设备操作隐患,延长井控设备的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石油钻探技术》期刊2014年03期)

位置换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往复运动齿轮齿条的润滑失效通常发生在换向死点位置附近,因此研究齿轮齿条换向点位置和换向持续时间对换向过程中润滑油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根据齿轮齿条换向瞬间的运动几何关系,建立了换向过程齿轮齿条弹流润滑的瞬态数值模型。采用Ree-Eyring润滑流体,应用多重网格法和多重网格积分法等数值方法,计算得到了齿轮齿条往复运动过程中换向点位置附近一对啮合轮齿间的压力、膜厚和温度,并与前人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分析了不同换向持续时间和换向点位置对一对啮合轮齿间压力、膜厚和温度的影响。齿轮齿条换向过程中油膜厚度明显降低,缩短换向持续时间虽然可以增大齿轮齿条的润滑膜厚,但会导致瞬间油温升高,因此换向持续时间存在最优值。通过比较不同换向死点位置的膜厚发现,当换向死点在单齿啮合后的双齿啮合区时,啮合轮齿间具有较理想的润滑膜厚。无论换向持续时间长短,润滑膜厚的最小值都在换向死点位置,换向死点位置是往复运动齿轮齿条润滑失效的危险点。研究结果为往复运动齿轮齿条的润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位置换向论文参考文献

[1].朱洢萱.基于换向阀的泵控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模糊滑模控制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2].王优强,赵晶晶,徐彩红.换向持续时间和换向点位置对往复运动齿轮齿条弹流润滑的影响[J].计算力学学报.2019

[3].李露,靳少培,潘春佑,徐国荣,薛喜东.换向隔板位置对电渗析脱盐性能[J].净水技术.2018

[4].胡德洪.无换向器电机全程式转子电气位置检测方法探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8

[5].徐彩红,王优强,张同钢,王立梅.往复运动齿轮齿条传动不同换向位置的润滑分析[J].表面技术.2018

[6].周创辉,文桂林,卿启湘.采用电磁换向阀实现的电液位置控制系统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

[7].吕昊暾,吴忠,史永丽.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动机换向时刻校正[C].第3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6

[8].马彦伟,张宝成,黄家海,张凯.带位置监测电磁换向阀的设计[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6

[9].张桂林.防喷器远程控制台叁位四通换向阀手柄位置问题再探讨[J].石油钻探技术.2014

[10].胡丰金.井控设备远程控制台叁位四通换向阀手柄位置探讨[J].石油钻探技术.2014

标签:;  ;  ;  ;  

位置换向论文-朱洢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