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卫气虚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屏风,胸腺,颗粒,玉屏风散,寒热,上呼吸道,疲劳。
卫气虚证论文文献综述
贾琳,王亚利,杨倩,张明泉,师旭亮[1](2016)在《玉屏风散对卫气虚证模型大鼠胸腺代谢组学特征标志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卫气虚证胸腺代谢组学的特征性代谢标志物及玉屏风散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正常组常规饲养,模型组给予疲劳联合寒热交替法复制大鼠卫气虚证模型,治疗组每日造模后灌服玉屏风散中药配方颗粒剂25 g/(kg·d),连续7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叁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HPLC-MS)检测各组大鼠的胸腺代谢物,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大鼠胸腺代谢组学原始谱图和数据,确定潜在标志物及其变化趋势。结果皮质醇、环腺苷酸、硫胺、棕榈酸、高肌肽、天门冬氨酰苏氨酸、富马酸二甲酯、腺嘌呤8种差异代谢物为正常组区分模型组的可能标记物,其中棕榈酸在模型组呈上升趋势,其余物质在模型组呈下降趋势;治疗组的这8种差异代谢物向正常组回归,棕榈酸在治疗组显着回落,其余物质显着回升。结论皮质醇、环腺苷酸、硫胺、棕榈酸、高肌肽、天门冬氨酰苏氨酸、富马酸二甲酯、腺嘌呤共同构成了卫气虚证大鼠的胸腺代谢组学特征性标志物,而玉屏风散具有回调以上物质在胸腺内紊乱代谢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6年24期)
林燕,王亚利,张明泉,王鑫国[2](2016)在《玉屏风颗粒治疗肺卫气虚证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代谢组学角度观察玉屏风颗粒治疗肺卫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及其对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卫气虚证患者23例,设为疾病组,给予玉屏风颗粒治疗,60 d为1个疗程。同时设健康组26例。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集健康组及疾病组患者血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血浆代谢物,利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疾病组治疗前后和健康组的血浆代谢组学原始图谱。结果:60 d后,疾病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P<0.01),有效率为91.3%;疾病组治疗前的代谢图谱和健康组存在明显不同,经玉屏风颗粒治疗后其紊乱的代谢图谱出现回调,向健康组回归。结论:推测L-蛋氨酸、L-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赖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焦谷氨酸等7种物质是表征玉屏风颗粒作用靶标的潜在标志物;回调紊乱的氨基酸代谢是玉屏风颗粒治疗肺卫气虚证的作用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林燕,王亚利,王鑫国,张明泉,王文智[3](2015)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卫气虚证的血浆代谢组学特征及玉屏风颗粒干预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卫气虚证潜在的证候标记物,同时观察玉屏风颗粒干预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卫气虚证患者15例(疾病组),给予玉屏风颗粒治疗,每次5 g,每日3次,共治疗60天。同时收集健康体检者18例设为健康组。采集健康组及疾病组治疗前后血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检测血浆代谢物,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健康组和疾病组治疗前后的血浆代谢组学原始谱图和数据。结果治疗后疾病组患者易感性、畏寒、自汗等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疾病组中医证候疗效临床痊愈4例,显效7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4%。疾病组在治疗前的代谢谱和健康组存在明显不同,经玉屏风颗粒干预后其代谢谱有显着改变,向健康组回归;半胱氨酸、L-蛋氨酸、苏氨酸、焦谷氨酸4种物质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卫气虚证的潜在证候标志物。结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卫气虚证患者存在氨基酸代谢紊乱,纠正氨基酸代谢紊乱可能是玉屏风颗粒治疗肺卫气虚证的作用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5年15期)
贾琳,王亚利,张明全,王鑫国,刘湘[4](2015)在《卫气虚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玉屏风散的反证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卫气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并观察玉屏风散对该模型的反证效果。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组、寒热刺激组、疲劳寒热组、中药干预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环磷酰胺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 mg/kg,每日1次;寒热刺激组寒热交替刺激造模,每日1次;疲劳寒热组以疲劳联合寒热交替法造模;中药干预组造模方法同疲劳寒热组,每日造模后灌服玉屏风散颗粒25 g/kg,每日1次。各组均连续7天。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及行为学表现,判断各造模方法与中医卫气虚证的相似度。比较各组大鼠体重、胸腺、脾脏指数、体外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脾脏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通过对各组大鼠行为学观察发现,疲劳寒热组大鼠模型更接近中医卫气虚证的宏观证候评定标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环磷酰胺组、疲劳寒热组、中药干预组大鼠体重显着降低(P<0.05﹚;与寒热刺激组比较,疲劳寒热组体重显着降低(P<0.05﹚;与疲劳寒热组比较,中药干预组体重显着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胸腺、脾脏指数,巨噬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脾脏IL-2、IL-6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与疲劳寒热组比较,中药干预组胸腺、脾脏指数,巨噬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脾脏IL-2、IL-6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结论疲劳联合寒热交替法造模是较好的中医卫气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方法,可被玉屏风散反证。(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5年08期)
刘湘[5](2015)在《基于胸腺代谢组学和生物钟基因的卫气年节律及卫气虚证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气学说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基本理论之一。《黄帝内经》对卫气的生成、运行和功能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作为机体阳气的一部分,卫气发挥着温养脏腑组织器官、充润肌肤、防御外邪的功能,与中医学说的“治未病”理论密切相关。所以,卫气学说一直是中医科研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其基本思路多集中在卫气的来源、运行、功能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近年来,伴随着现代医学科研技术的发展,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借助现代医学的研究手段对卫气学说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关于卫气本质的一系列学说:主要包括卫气的免疫学说,卫气的热代谢学说,以及卫气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学说等。虽然研究者在很多方面获得的结果和归纳的结论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卫气学说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但目前卫气的研究仍仅着眼于单一功能探求卫气的本质,而忽略了从卫气的年、月、日的生理节律及慓疾滑利的运行特点探究其物质本性的方法,因而难以诠释卫气的实质;其次,有关卫气的研究主要涉及到诸如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等方面,这些成果虽然为丰富和发展卫气学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从整体观念及卫气的主体功能来看,显然卫气其他功能的物质基础涉及较少且尚不深入,还应在一个整体而全面的层面上对卫气的物质基础范围进一步深入研究。代谢组学技术提供了这个方面的可能性。代谢组学(metabolomics/metabonomics)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兴起的系统生物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是系统研究病理生理刺激后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来揭示机体生命活动代谢本质的科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组群指标分析为基础,以高通量检测和数据处理为手段,定性定量研究生物体的内源性代谢产物,分析生物体在不同状态下代谢指纹图谱的差异,获得相应的生物标志物群,从而揭示生物体在特定时间、环境下的整体功能状态。代谢组学抛开体内纷繁复杂的生化分子互相作用和网络式代谢过程变化,对代谢的终端产物进行多元化综合分析,从整体上展示生物体内在的变化状态,避免了以往采用单一指标或少数几个指标研究某种病理和生理变化的片面性,与中医治疗疾病和用药的整体观念相吻合。我们前期的研究已经初步证实卫气的年节律变化的存在,而节律变化的内在原因尚不清楚,生物钟基因的研究深入提供了探讨该问题的可能。生物钟基因普遍存在于生物界,其作用在于产生和控制昼夜生物节律的运转。昼夜节律变化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体,生物的多种生理、生化、行为过程中都表现出一定的昼夜节律特征。生物钟基因的发现和对其活动规律的揭示,使对生物昼夜节律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而生物钟相关的卫气年节律研究目前尚无相关报道。本试验运用现代时间生物学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探索卫气的年节律性变化特征,为卫气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和实验依据。在哺乳动物中,生物节律主要包括Clock、Bmall、Per、Cry等在内的生物钟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组成的自身调控反馈环路。本课题遵循整体观念和《内经》卫气理论的本意,依据卫气年节律的周期变化,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依据自然界的年周期规律,在农历的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个时间点对大鼠胸腺进行代谢组学检测,并对血淋巴细胞进行生物钟相关基因表达测定,从而探讨卫气年节律变化的基因节律调节机制,寻找体现卫气年周期变化的小分子物质基础,推测在自然界年周期变化的时相下,生物钟相关基因与发挥防御机制的卫气小分子物质的联动调节机制。通过研究卫气的年周期变化及调节机制、探寻卫气的实质及物质基础,为中医临床卫气相关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实验学支持。第一部分卫气节律的相关理论探讨目的:从相关文献中发掘卫气的节律性变化规律及相关物质基础方法:查阅和提炼文献,从卫气的生成来源、循行、功能、本质、有关节律、卫气理论的临床应用等角度,对卫气进行综合论述,为卫气的节律性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结论:目前卫气的现代研究大多忽略了卫气的年、月、日的生理节律及慓疾滑利的运行特点,对卫气的物质本质及节律的形成机制还缺乏整体而全面的认识和研究。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实验一基于胸腺代谢组学对正常SD雄性大鼠卫气年节律变化的研究目的:通过代谢组学的方法对春夏秋冬四季的SD大鼠的胸腺进行物质测定,找出四季都包括并且存在变化节律的物质。方法:SD雄性大鼠卫气虚模型组采用疲劳寒热交替刺激法制备,正常组给予常规饲养,每日灌服等量等温纯净水。分别于秋分日(2013年9月23日)、冬至日(2013年12月22日)、春分日(2014年3月21日)、夏至日(2014年6月21日的中午12:00左右,对秋分、冬至、春分、夏至四组大鼠(每组20只)断头取血,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胸腺进行代谢物检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对检测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正常组与模型组具有明显差异的代谢谱变化,本研究在负离子模式下共获得5个主成分,累积R2X=0.803,如Table1.1所示。我们推测出c AMP(环磷酸腺苷)、Malic acid(苹果酸)、Homocarnosine(高肌肽)、Uridine(尿苷)、Cortisol(皮质醇)为体现卫气在不同季节变化规律的潜在标志物。结论:推测出c AMP(环磷酸腺苷)、Malic acid(苹果酸)、Homocarnosine(高肌肽)、Uridine(尿苷)、Cortisol(皮质醇)可能为代表卫气在不同季节变化的潜在标志物。实验二基于胸腺代谢组学对卫气虚SD大鼠代谢物变化及玉屏风干预效果的实验研究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卫气虚SD大鼠经玉屏风颗粒干预的胸腺代谢组学特征,对发现的潜在卫气虚标记物进行反证,以明确其可靠性。方法:SD雄性大鼠卫气虚模型组采用疲劳寒热交替刺激法制备,治疗组给予玉屏分散颗粒溶液灌服,正常组给予常规饲养,每日灌服等量等温纯净水。分别于秋分日(2013年9月23日)、冬至日(2013年12月22日)、春分日(2014年3月21日)、夏至日(2014年6月21日)的中午12:00左右,对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3组大鼠(每组40只)断头取血,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胸腺进行代谢物检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第二部分实验研究least squares,PLS)对检测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与正常组比较,反证玉屏散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大鼠在处于卫气虚状态时苹果酸、环磷酸腺苷、高肌肽、皮质醇四种物质与正常组相比呈现降低趋势,尿苷与正常组相比呈现升高趋势,给予玉屏风颗粒干预治疗后卫气虚状态被打破,病理变化出现扭转,前两种物质又开始向正常组水平靠拢,尿苷也开始向正常组水平偏离,因此该实验反证了苹果酸、环磷酸腺苷和尿苷叁种是卫气虚证的潜在标志物的可能性,高肌肽和皮质醇两种物质在给予玉屏风颗粒干预治疗后变化趋势不明显。结论:玉屏风颗粒干预后卫气虚证SD大鼠出现代谢谱的回归;苹果酸、环磷酸腺苷、尿苷在治疗后回调,反证了这叁种物质作为卫气虚证潜在证候标记物的可靠性;纠正紊乱的氨基酸代谢及磷脂类代谢可能是玉屏风颗粒在分子层面治疗卫气虚证的作用机制之一。实验叁生物种基因Clock、Bmall和Cry1在卫气虚SD大鼠及玉屏风干预效果的年节律变化的实验研究方法:分别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前2周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SD雄性大鼠卫气虚模型组采用疲劳寒热交替刺激法制备,治疗组给予玉屏分散颗粒溶液灌服,正常对照组给予常规饲养,每日灌服等量等温纯净水。用RT-PCR法检测各个季节大鼠血淋巴细胞钟基因Clock、Bmall和Cry1表达。1与同节气正常对照组比较,相应模型组大鼠钟基因Clock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春分比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夏至、秋分、冬至钟基因Clock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夏至、秋分比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冬至钟基因Clock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夏至、秋分钟基因Clock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节气模型组比较,相应治疗组大鼠钟基因Clock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同节气正常对照组比较,相应模型组大鼠钟基因Bmall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春分比较,模型组夏至、秋分、冬至钟基因Bmall表达降低,正常对照组秋分、冬至钟基因Bmall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夏至表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夏至、秋分比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冬至钟基因Bmall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夏至、秋分钟基因Bmall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节气模型组比较,相应治疗组春分、冬至大鼠钟基因Bmall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夏至、秋分钟基因Bmall表达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同节气正常对照组比较,相应模型组大鼠钟基因Cry1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春分比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夏至、秋分、冬至钟基因Cry1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夏至、秋分比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冬至钟基因Cry1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夏至、秋分钟基因Cry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节气模型组比较,相应治疗组大鼠钟基因Cry1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卫气虚模型大鼠与正常大鼠血淋巴细胞钟基因Clock表达存在季节性节律变化,且两者变化存在关联性,玉屏风干预后大鼠钟基因Clock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卫气虚模型大鼠与正常大鼠血淋巴细胞钟基因Bmal1表达存在季节性节律变化,且两者变化存在关联性。玉屏风干预后春分、冬至大鼠钟基因Bmall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夏至、秋分钟基因Bmall表达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卫气虚模型大鼠与正常大鼠血淋巴细胞钟基因Cry1表达存在季节性节律变化,且两者变化存在关联性。玉屏风干预后与同节气模型组比较,相应治疗组大鼠钟基因Cry1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5-04-01)
林燕[6](2014)在《基于代谢组学的肺卫气虚证候变化规律及中药复方干预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肺卫理论是中医基础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中有数十篇章专题论述,奠定了它的基本学术观点和理论框架。卫气主要是肺所主之气,主要功能是抵御外邪、温养肌肤腠理;肺主气,宣发卫气于体表,完成其抵御外邪的功能。卫气以肺气为基础,依赖于肺气的宣发,两者功能紧密相连,故统而称之“肺卫之气”。不断发展的现代研究和临床实践,使医家及学者逐步认识到肺卫之气对人体的重要性:治未病重在调摄肺卫,治已病重在调和肺卫。因此肺卫之气的研究对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一直是中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所出部位、运行、功能等方面的学术争鸣上;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学者尝试借助现代医学手段对肺卫之气进行阐释,由此提出了一系列学说:如免疫学说、神经、神经-内分泌-免疫学说等,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肺卫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然而这些研究集中在从单一的功能方面探求,对肺卫之气的物质基础缺乏系统而全面的阐述。在整体观念和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的肺卫理论认为,人体的肺卫之气受自然界日光、温度等外源性影响,呈现节律性变化。但肺卫节律的内源性物质基础和调控机制研究尚少,有待进一步的探讨;更有待于借助新的技术平台在新的技术层面上深入研究。新兴的代谢组学技术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兴起的系统生物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它是通过考察生物体系受刺激或扰动前后(如将某个特定的基因变异或环境变化后)代谢产物图谱及其动态变化来研究生物体系的代谢网络的一种技术。代谢组学抛开机体内部复杂的生化分子相互作用和网络式的代谢变化过程,对代谢终端产物进行多元化综合分析,在整体上展示生物体内在的动态变化状况,避免了以往采用单一或少数几个指标研究某种生理和病理变化的弊端。这种在方法学上具有融整体、动态、综合、分析于一体的特点,符合中医学整体性的原则。为此,本课题组突破以往从肺卫之气单一的功能来探求其物质基础的研究框架,采用代谢组学技术来研究伴随肺卫节律和药物干预而出现的内源性代谢的变化。通过对临床肺卫气虚证患者采用玉屏风颗粒干预前后代谢物的分析,确定伴随肺卫节律波动的“代谢组学特征”的小分子标志化合物,进而从临床角度验证和筛选与肺卫节律相吻合的物质分类及范围界定,为肺卫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本篇论文主要包括理论和实验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肺卫理论的概述目的:通过对肺卫理论的概述,阐述课题组对肺卫之气的理解、认识研究成果及利用新技术平台对肺卫证候展开深入、全面的探索。方法:从肺与卫的关系、肺卫之气的物质基础、肺卫之气的功能、肺卫气虚证的病理基础、肺卫之气的年节律、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肺卫证候的可行性等方面予详细论述。结论:目前肺卫物质基础的研究仅着眼于从单一功能上探求,而忽略了从其节律等方面作为切入点的研究方法,故而难以进行全方位诠释。因此对肺卫物质基础的范围还应在一个整体而全面的层面进一步展开研究,代谢组学技术提供了这方面研究的可行性。第二部分肺卫气虚证候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实验一:玉屏风颗粒治疗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卫气虚证患者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治疗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卫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出符合诊断条件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卫气虚证患者40例为治疗组,给予玉屏风颗粒口服;同时设对照组22例,给予胸腺五肽肌注、穴位注射交替治疗。两组均以60天为1个疗程。分别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积分。结果:玉屏风颗粒可显着改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卫气虚证患者临床症状(P<0.01)、明显减少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次数(P<0.01)、总有效率为92.5%;胸腺五肽亦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P<0.01、P<0.05)明显减少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次数(P<0.01)、总有效率为90.9%。两者对患者症状改善、减少上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治疗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和胸腺五肽治疗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卫气虚证患者均有较好的效果,疗效相似;该观察为课题深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临床支持。实验二:肺卫气虚证患者玉屏风颗粒干预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卫气虚证患者经玉屏风颗粒干预的血浆代谢组学特征,对发现的潜在证候标记物进行反证,以明确其可靠性。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条件肺卫气虚患者85例,设为疾病组,给予玉屏风颗粒口服,60天为一个疗程。同时设健康对照组85例。分别对健康组及疾病组治疗前后采集血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检测叁组的血浆代谢物,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对检测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叁组血浆代谢组学原始谱图和数据。结果:疾病组在治疗前和健康组的代谢谱存在明显不同,初步推测出半胱氨酸、L-亮氨酸、L-蛋氨酸、苏氨酸、焦谷氨酸等5种物质为肺卫气虚证的潜在标志物;经玉屏风颗粒治疗后疾病组的代谢谱有积极改变,向健康组回归;治疗后半胱氨酸、L-蛋氨酸、苏氨酸、焦谷氨酸出现回调,向健康组接近,L-亮氨酸反而进一步偏离健康组。结论:玉屏风颗粒干预后肺卫气虚证患者出现代谢谱的回归;半胱氨酸、L-蛋氨酸、苏氨酸、焦谷氨酸在治疗后回调,反证了这四种物质作为肺卫气虚证潜在证候标记物的可靠性;纠正紊乱的氨基酸代谢可能是玉屏风颗粒在分子层面治疗肺卫气虚证的作用机制之一。实验叁:基于代谢组学的肺卫气虚证年节律的实验研究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肺卫气虚证患者的血浆代谢组学特征,探索伴随其年节律出现的潜在证候标记物。方法: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选择符合诊断条件的肺卫气虚证患者23例、17例、15例、30例,设为疾病组,同时每个季节设对应健康组26例、10例、18例、31例。分别对健康组及疾病组采集血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检测两组的血浆代谢物,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对检测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四个季节每两组血浆的代谢组学原始谱图和数据。结果:春、夏、秋、冬发现肺卫气虚证的潜在标志物不完全相同,分别为L-天冬氨酸、半胱氨酸、L-蛋氨酸、赖氨酸、高半胱氨酸等。其中半胱氨酸、L-蛋氨酸在四个季节均出现,呈现春夏较强、秋冬较弱的规律,与肺卫之气本身的春夏强、秋冬弱的年节律相符合。结论:四季发现不完全相同的证候标志物是因为季节变化刺激机体,使体内的代谢模式或代谢通路随之发生改变,代谢产物产生变化导致,与肺卫的节律存在相关性;半胱氨酸、L-蛋氨酸在四个季节均出现,其春夏较强、秋冬较弱的规律符合肺卫之气本身的年节律,推测是伴随肺卫年节律的潜在证候标记物。(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4-04-01)
卫气虚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从代谢组学角度观察玉屏风颗粒治疗肺卫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及其对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卫气虚证患者23例,设为疾病组,给予玉屏风颗粒治疗,60 d为1个疗程。同时设健康组26例。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集健康组及疾病组患者血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血浆代谢物,利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疾病组治疗前后和健康组的血浆代谢组学原始图谱。结果:60 d后,疾病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P<0.01),有效率为91.3%;疾病组治疗前的代谢图谱和健康组存在明显不同,经玉屏风颗粒治疗后其紊乱的代谢图谱出现回调,向健康组回归。结论:推测L-蛋氨酸、L-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赖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焦谷氨酸等7种物质是表征玉屏风颗粒作用靶标的潜在标志物;回调紊乱的氨基酸代谢是玉屏风颗粒治疗肺卫气虚证的作用机制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卫气虚证论文参考文献
[1].贾琳,王亚利,杨倩,张明泉,师旭亮.玉屏风散对卫气虚证模型大鼠胸腺代谢组学特征标志物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6
[2].林燕,王亚利,张明泉,王鑫国.玉屏风颗粒治疗肺卫气虚证的作用机制[J].中医学报.2016
[3].林燕,王亚利,王鑫国,张明泉,王文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卫气虚证的血浆代谢组学特征及玉屏风颗粒干预的临床疗效[J].中医杂志.2015
[4].贾琳,王亚利,张明全,王鑫国,刘湘.卫气虚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玉屏风散的反证效果[J].中医杂志.2015
[5].刘湘.基于胸腺代谢组学和生物钟基因的卫气年节律及卫气虚证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
[6].林燕.基于代谢组学的肺卫气虚证候变化规律及中药复方干预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