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树轮生态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气候变化,径向生长,臭松,红松
树轮生态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明[1](2015)在《长白山不同海拔森林优势树种树轮生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温度急剧升高为主要特点的全球气候变化因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而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包括对树木生物量累积、森林生产力、碳封存和碳循环、林分组成和分布动态等方面的研究。树木年轮资料忠实的记录了树木生长过程中的气候状况,因而对于在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研究气候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对中国东北长白山的树木年轮资料,研究了沿长白山北坡海拔780-2000m的梯度上森林优势树种的生长、种群分布和动态,并讨论了林分年龄和立地条件两个因素对生长与气候关系的影响,旨在理解未来气候变化在整个森林群落水平上可能带来的对树木生长、林分组成和种群动态的影响。本文以臭松(Abies nephrolepis)、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红松(Pinus koraiensis)、岳桦(Betula ermanii)为研究对象,在10个海拔梯度上分别布设样点,采集年轮资料并建立年表,利用相关分析、响应分析、主成分分析、冗余分析等在内的多种方法,研究了生长与气候因子(温度和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对更新密度、年龄结构、生长量等方面的分析,力图寻找空间(如海拔与立地)和时间(如年龄)尺度上树木生长和分布对气候响应的异同,本研究填补了长白山地区树木生长与气候关系区域性研究的空白,得出的主要结果包括:(1)臭松、鱼鳞云杉和红松在沿海拔梯度的交错区中生长量和更新密度具有不同的特点。臭松和鱼鳞云杉的断面积生长量(BAD在其各自分布区边界处较低,而在分布区中部较高;红松BAI在其分布区中部和上限处无明显差异,下限处显着偏低(p<0.05)。臭松和红松各自的更新密度在不同海拔梯度上无显着差异(p>0.05),而鱼鳞云杉在其分布下限处更新密度显着低于中部及上限处(p<0.05)。臭松、鱼鳞云杉和红松在沿海拔梯度的交错区中生长与气候关系呈现树种特异性和以海拔梯度为区分的空间特异性。随海拔梯度升高,红松生长与温度的相关性减弱,而与降水的相关性增强;臭松和鱼鳞云杉在其各自分布区内各海拔处径向生长均与温度的相关性较强,而与降水的相关性较弱,且与低海拔处相比,中高海拔处与温度的关系更加密切,表现为与上年或当年生长季内温度负相关。各树种在其分布上下限处生长并不较分布区中部更多的体现气候因素的影响;不同树种在同一海拔处年轮生长与气候的关系不同。鉴于各树种生长与气候关系在不同空间位置上的复杂变化,未来气候变化对这叁个针叶树种群的生长和分布可能产生复杂影响,初步推断臭松具有沿海拔梯度向下扩散的潜力,鱼鳞云杉的分布及数量缩减,红松林分布区则可能变窄。(2)不同年龄红松年表的统计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不同。总体看来,与平均年龄为63a的低龄红松相比,平均年龄为184a的高龄红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更加紧密,其年表的气候敏感性更高。响应分析表明,低龄年表分别与当年1月、5月的月平均温度负相关(p<0.05)及正相关,高龄年表与当年1月月平均最高温度正相关。相关分析表明,低龄红松径向生长与上年10月、当年1月的月平均温度负相关、与当年5月的月平均温度正相关,与降水无显着相关性;高龄红松径向生长则与当年5月总降水量显着相关,同时与当年1、2、4月和9月的月平均最高温度和4月平均最低温度显着相关。与树龄相关的生理过程和树体水分压力,以及不同年龄树木个体面临的环境压力差异,可能是导致年龄效应的原因。通过建立轮宽指数与气候因子的回归关系显示了在我国东北地区温度年均增加4℃,降水增加20%的假设下,低龄红松生长量可能增加35.6%,而高龄红松生长量可能降低25.2%。(3)岳桦生长与气候的响应关系在各个海拔梯度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也证实岳桦生长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区域性气候的调控。相关分析显示年表间的海拔差异并未对岳桦生长响应于气候的强度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与上年6、7、12月及当年5月温度负相关,与当年生长季(6-8月)温度正相关,同时对生长季(上年6、7、9月和当年8月)降水主要表现出正相关。目前,对沿海拔梯度生长与气候关系的一致性尚缺乏有力解释。在长白山,岳桦林分组成相对单一、林冠层开阔,竞争强度较小,可能使岳桦沿海拔梯度呈现出的相似的生长特点,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岳桦生长与气候的复杂关系可能意味着岳桦种群对未来气候变化具有一定抗性,对各海拔处年龄结构和更新密度的研究暗示了在岳桦分布下限处丰富的更新使该种群具有沿海拔梯度向下发展的可能性。(4)在同一海拔梯度上,尽管不同样点的岳桦年表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0.5),但对气候的响应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来看,同一海拔处不同样点年表对于温度的响应较为一致,主要体现出与上年生长季(6-8月)温度负相关,与上年9月温度正相关,与上年12月温度负相关,与当年6、7月温度正相关(p<0.05)。同个海拔不同样点年表对降水的响应差异较大。在海拔1750m处,新、旧样点生长分别与上年11月和9月降水正相关;在海拔1950m处,两样点处生长均与上年6月、当年5、8月降水正相关,但旧样点生长还与上年7月和11月正相关;在海拔1800m,新样点处生长与降水无明显相关关系,而旧样点处生长与降水关系密切;相反,在海拔1900m,新样点处生长与多个月份降水相关,而旧样点处对降水无明显相关关系。本研究中生长与气候,特别是降水的关系在不同样点上的差异可能并不是由于样地自身土壤特性和坡向差异而导致的。(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5-04-01)
张军周,勾晓华,赵志千,刘文火,张芬[2](2013)在《树轮生态学研究中微树芯石蜡切片制作的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树轮气候学及树轮生态学研究在国内外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对树轮与气候的响应机制缺乏深入的了解,迫切需要进行以微树芯石蜡切片为基础的树轮生态学研究。形成层活动监测从生理生态学角度出发,广泛用于树轮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机制探讨研究中,然而目前还没有对微树芯石蜡切片制作的方法作详细的论述和探讨。该文通过对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等5个不同树种微树芯石蜡切片的制作实践,对已有的植物石蜡切片技术进行改进,增加组织软化的步骤,并对其他步骤作了相应的调整,详细介绍了微树芯石蜡切片制作的方法,为树轮生态学、解剖学,以及木材解剖学关于木质化材料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张芬[3](2012)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树轮生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气象观测资料的长度限制了人们对长时间尺度气候内在变化机制的理解,借助各种气候代用指标就成了气候和环境变化研宄的重要手段。高分辨率的树轮资料以其分布广泛、易于获取、可用线性关系拟合等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在过去气候变化研宄中。树轮-气候之间的响应关系是树轮指标进行气候和环境变化研宄的基础和树轮气候学研宄的前提条件。20世纪后半期温度升高,造成了很多环境问题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高山林线随着20世纪后期的快速升温也相应的对其做出了响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宄发现,一些树种的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与树木的年龄有关;生长在北半球高纬度高海拔的树木径向生长出现了响应差异现象,原本对温度响应的树木,现今对温度响应的敏感性降低了;森林下限和上限树木生长在不同频率与不同树种之间对气候的响应不一致。我国树轮资料尤其青藏高原地区的树轮资料对研宄全球变化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探宄青藏高原东北部树轮资料对气候变化如何响应,本研宄选取青藏高原东北部对气候变化敏感的阿尼玛卿山区和祁连山区作为研究区,借助该区域针叶树种祁连圆柏、油松和青杆,分析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树木径向生长对主要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并分析了研宄区树木更新和林线动态对气候的响应及其驱动机制。本文首先利用采自祁连山东部的油松、青杆和阿尼玛卿山区的祁连圆柏,讨论了树木年龄因素对树轮气候响应关系的可能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树龄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方式一致,只是相关系数大小和显着相关的月份稍有差异,但差异不显着。树龄大于120年的油松与气温降水显着相关月份更多。树龄大于170年的青杆与气候因子显着相关月份更多,相关系数稍大,与PDSI的相关系数表现的最为显着。树龄大于500年的祁连圆柏与气候因子显着相关月份更多。分析结果表明树龄对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方式没有影响。这为树轮气候学研究野外采样及实验室分析工作奠定了树轮生态学基础。其次本文选取祁连山自东向西6个样点祁连圆柏和1个样点的油松,讨论了研宄区自有气象观测资料以来树木径向生长对主要气候因子的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近叁十年祁连圆柏样点内单株树木与气候要素的响应关系具有显着变化;利用滑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得知,随着时间变化,单株树木与温度的相关一致性明显减弱,在近叁十年有样点出现了明显的响应分异现象,相关关系呈现出明显的正负转化趋势。即样点内圆柏树木径向生长原本与温度的相关比较一致,在最近叁十年,二者的相关关系出现明显的分异现象。油松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在全时段和分段相关都比较稳定,没有响应分异现象。依据同一样点内单株树木径向生长在最近叁十年与温度的相关系数,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各样点内的树木聚类分为两组。用不同组的树木建立年表与月平均温度和月降水量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在近五十年内,二者具有响应分异现象。并且这种响应分异主要包含具有低频信号的STD年表里,在高频信号的RES年表里几乎没有。最后挑选距离较近的两个样点的树轮宽度年表与气候因子进行逐年滑动相关,结果显示随时间变化,树轮气候响应关系在显着水平上下波动,但没有出现明显极端变化,表明利用树木年轮年表对过去气候重建还是比较可靠的。另外本文选取阿尼玛卿山五个山体的下限和上限的10个样点的祁连圆柏,讨论研宂区森林下限和上限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的异同之处。研宄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山体的下限树木径向生长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制约,上限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关系比较复杂。MQ和HBS上限树轮标准年表基本不响应任何气候信息,DQ上限树轮宽度指数主要和8月温度和5月降水相关,YYC上限树木径向生长主要响应温度信息,HHB上限树轮宽度指数主要和当年5月的降水显着相关。由分析可知,森林下限树木生长对气候的响应比上限稳定。下限和上限树轮宽度年表的高低频信号与气候因子的响应信息不明确,和过去的研宄结果单纯说低频响应温度、高频响应降水的结果不一致。最后研宄阿尼玛卿山区和祁连山区祁连圆柏的年龄结构和林线动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和野外生态学调查方法相结合,通过分析祁连圆柏树木年轮宽度、样方内树木密度以及样点内树木年龄结构的变化等方法研宄了林线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阿尼玛卿山区,叁个坡面72%以上的树木更新开始于1800年以后,树龄最大的树木萌发于14世纪末期。在1720年以前,只有YYC坡面有树木更新,HBS和HHB坡面树木的更新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从1800年开始以后,YYC、HBS和HHB坡面祁连圆柏树木的更新速率明显加快,树木更新和重建的中国温度和北半球温度相关。在祁连山区,祁连圆柏树木的更新主要发生在小冰期以后,树木的更新变化以及林线空间位置的变化和重建的北半球温度变化对应较好。温度是影响林线处树木径向生长、树木密度变化、年龄结构更新以及林线向高海拔迁移的主要因子。(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2-12-01)
王树芝,赵秀海[4](2010)在《树轮生态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树轮生态学是现代树轮年代学的重要分支,在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资源、环境等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越来越显示出树轮生态学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中简要概述了树轮分析在森林干扰、群落动态、森林结构、林分更新方式以及高山林线研究方面的进展。树轮生态学将对我国树木个体生长情况和群落动态的研究,虫灾、火灾、风灾和森林动态的关系以及森林管理相关的研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林业研究》期刊2010年02期)
方克艳,勾晓华,陈发虎,彭剑峰,刘普幸[5](2008)在《树轮生态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树轮生态学体系庞大,涉及众多研究方向,讨论主要限定在水平梯度和垂直梯度上树轮气候响应模式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响应和狭义树轮生态学所定义的虫灾、火灾以及涉及人为活动影响如环境污染方面的研究.基于讨论所限定的树轮生态学的部分研究领域,通过与国际研究水平的对比,找出我国树轮生态学研究的不足,并进一步展望了未来国内树轮生态学的发展.通过吸取国外先进成果从而弥补国内树轮生态学研究的不足,结合全球变化研究的背景,在不同区域开展树轮生态学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定能更进一步推动我国树轮生态学研究的全面发展.(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2008年05期)
魏亮[6](2006)在《兰州城市化效应影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生长的树轮生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兰州的城市化进程,兰州市区的气候发生了一定改变:气温逐步升高,出现了明显的热岛和“干岛”效应。此外,兰州是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气候变化和污染都可能影响到植物的生长。 本实验选取在兰州市区广泛种植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作为研究材料,进行了树轮气候学、树轮生态学和树轮化学的分析,并结合兰州市区的气候及污染研究资料,发现了一些刺槐因城市化进程而使其生长受到影响的证据。实验中得到了市区五个样点(ST、LD、QL、AN和XG)的树轮年表,其中LD、OL和AN叁点树轮年表质量较好。 随着市区温度的上升,干旱成为影响刺槐生长的重要因素。以年均气温超过9.5℃的1980年为界,对比1980年以前,1980年后的刺槐生长受到干旱的影响较为显着。表现为QL、AN年表和生长当年和前一年的生长季部分时段的总降水显着正相关,LD年表和生长当年和前一年的生长季部分时段的平均气温呈显着负相关。之后通过树轮年表和湿润指数的相关性分析,也证明了干旱是影响刺槐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污染物可能影响到XG点刺槐的生长,XG年表和非采暖期NOx、SO_2浓度呈显着负相关。而在LD点,树轮年表和采暖期、非采暖期及年均NOx浓度显着正相关。通过分析发现,NOx与LD刺槐生长的正相关关系并不是NOx直接作用于刺槐造成的。由于大气混合层的影响,污染物浓度和温度呈显着负相关;而LD点的刺槐生长也与温度显着负相关。正是因为污染物浓度和刺槐生长都与温度关系密切,才造成了NOx浓度与刺槐生长的正相关关系。没有证据表明LD点的刺槐生长受到了污染物的阻碍。 刺槐的树轮化学实验表明,金属元素在刺槐树轮中有着明显的分布规律。树轮中部分元素的含量密切相关。K、Mn、Zn含量之间,以及Fe、Mg、Mn、Zn含量之间都有很高的相关系数,可能表明这些元素在吸收和转移方式上的一致性。此外,除Cu和K外,各轮中的元素含量和该轮的轮宽指数有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在兰州市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气候的变化,干旱成为影响刺槐生长的主要因素;在XG点,污染物可能影响到了刺槐生长,而在LD点没有证据证明污染对刺槐生长造成了影响。(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6-05-01)
彭剑峰,勾晓华,张永香[7](2004)在《树轮生态学在宽度方面的发展和若干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树轮生态学是从树轮年代学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学科。树轮年代学是一门研究树木木质部年生长层,以及利用年生长层来定年和评价过去环境变化的科学。它是以生理学为基础, 以树木径向生长特点为依据,用来研究环境变化影响树木生长的规律,旨在获取气候代用资料,重建环境变化的史实。目前,树轮研究已经在各个研究领域广泛开展,包括水文学、构造学、冰川学、森林与植物生态学、森林火灾、虫灾、大气污染、大气CO2丰度等,这为广义上的树木年轮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4-07-01)
树轮生态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树轮气候学及树轮生态学研究在国内外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对树轮与气候的响应机制缺乏深入的了解,迫切需要进行以微树芯石蜡切片为基础的树轮生态学研究。形成层活动监测从生理生态学角度出发,广泛用于树轮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机制探讨研究中,然而目前还没有对微树芯石蜡切片制作的方法作详细的论述和探讨。该文通过对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等5个不同树种微树芯石蜡切片的制作实践,对已有的植物石蜡切片技术进行改进,增加组织软化的步骤,并对其他步骤作了相应的调整,详细介绍了微树芯石蜡切片制作的方法,为树轮生态学、解剖学,以及木材解剖学关于木质化材料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树轮生态学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明.长白山不同海拔森林优势树种树轮生态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
[2].张军周,勾晓华,赵志千,刘文火,张芬.树轮生态学研究中微树芯石蜡切片制作的方法探讨[J].植物生态学报.2013
[3].张芬.青藏高原东北部树轮生态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2
[4].王树芝,赵秀海.树轮生态学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10
[5].方克艳,勾晓华,陈发虎,彭剑峰,刘普幸.树轮生态学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08
[6].魏亮.兰州城市化效应影响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生长的树轮生态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6
[7].彭剑峰,勾晓华,张永香.树轮生态学在宽度方面的发展和若干应用研究[C].“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