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元素对青藏高原上平流层臭氧谷的作用

氯元素对青藏高原上平流层臭氧谷的作用

论文摘要

本文利用TOMS,OMI,MLS以及HALOE多种卫星资料,进行青藏高原臭氧谷的验证和特征的分析。利用MLS资料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寻找可能影响青藏高原上平流层臭氧量以及臭氧低值形成的化学成分。接着利用WACCM4模式验证化学成分对于臭氧谷上平流层低值区域形成的影响。得到以下的主要结论:(1)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春季最多,秋季最少。青藏高原臭氧低谷在4月10月确定存在。从纬向分布来看,青藏高原臭氧低值中心,在夏季最强,在冬季最弱。随着时间的推移,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总量减少。然而TCO*的年代之间的变化不是特别明显。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O3*垂直方向上,四季都存在双负值中心的结构。下部中心位于下平流层,春夏秋三个季节位于70hPa附近,冬季位于30hPa附近。而上部中心位于上平流层10-1hPa,位置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下层中心在春夏季节比较强,而上层中心在秋冬季节比较强。在上平流层10-1hPa的积分中,MLS资料和HALOE资料中,春夏秋三个季节,亚洲大陆上存在明显的负值中心,且春夏季节位于青藏高原上空,然而在下平流层100-30hPa的积分中春夏秋三个季节,亚洲大陆上存在明显的负值中心,但是只在HALOE资料的春季位于青藏高原上空。(2)总体看来,ClO,HCl,CH3Cl,HCN以及CH3CN这五种化学成分对于青藏高原臭氧低值中心变化的影响都很小。只在秋季,ClO,HCl,CH3Cl以及HCN这四种化学成分对青藏高原上平流层臭氧低值中心的变化有作用。但是,化学成分对于青藏高原上平流层臭氧量的变化作用比较重要。并且在不同季节,起着主要作用的化学成分不尽相同。春季和冬季主要起作用的化学成分是HCl。夏季主要起作用的化学成分是ClO,HCl和HCN,而秋季ClO,HCl和CH3Cl对于臭氧的影响更重要。(3)利用WACCM4模拟青藏高原臭氧谷的双心结构,通过比较春夏秋冬四季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纬偏廓线的分布,模式模拟出的臭氧谷的垂直结构与季节变化,都和卫星资料接近。对于上平流层低值中心的模拟,位置偏东,强度相近。氯与臭氧的反应以及氧化氯和氧原子的反应分别主要在春夏冬和春夏对青藏高原附近上平流层的臭氧低值中心的形成起着促进作用。到了冬季,氧化氯和氧原子的反应反而抑制了高原附近低值中心的形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研究的重要性
  •   2.研究的进展
  •   3.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资料
  •     2.1.1 TOMS资料
  •     2.1.2 OMI资料
  •     2.1.3 MLS资料
  •     2.1.4 HALOE资料
  •   2.2 方法介绍
  •     2.2.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2.2.2 臭氧单位转换
  •     2.2.3 WACCM4 模式简介
  • 第三章 青藏高原臭氧谷双中心结构的特征
  •   3.1 青藏高原上臭氧柱总量的季节变化
  •   3.2 青藏高原上臭氧柱总量纬偏的季节变化
  •   3.3 青藏高原上臭氧偏差的垂直结构
  •   3.4 小结
  • 第四章 氯元素对青藏高原臭氧谷上平流层中心的作用
  •   4.1 影响青藏高原臭氧谷上平流层中心的化学成分的多元回归分析
  •   4.2 WACCM4 模式的评估
  •   4.3 WACCM4 模式中氯原子与臭氧反应的作用
  •   4.4 WACCM4 模式中氧化氯与氧原子反应的作用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5.1 全文总结
  •   5.2 本研究的创新与特色
  •   5.3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唐舟

    导师: 施春华,郭栋

    关键词: 青藏高原,臭氧谷,双心结构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

    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分类号: P421.32

    DOI: 10.27248/d.cnki.gnjqc.2019.000214

    总页数: 58

    文件大小: 3000K

    下载量: 26

    相关论文文献

    • [1].“平流层臭氧侵入例外事件”美国做法及其对我国臭氧污染防控的启示[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0(03)
    • [2].地球生物的“保护神”——臭氧[J].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配合人教社教材) 2011(06)
    • [3].中部型ENSO和平流层准两年振荡对冬季北半球平流层臭氧的联合调制作用[J]. 气象学报 2019(03)
    • [4].涓流细雨[J]. 气象科技进展 2018(02)
    • [5].浅谈臭氧的作用及其被破坏后的影响[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04)
    • [6].北极极涡对极地平流层臭氧变化的影响研究[J]. 干旱气象 2017(02)
    • [7].春季青藏高原西北侧一次平流层臭氧向对流层传输的模拟研究[J]. 气象学报 2015(03)
    • [8].美国SNAP在制冷剂HCFC替代中的作用[J]. 当代化工 2016(05)
    • [9].2008年臭氧洞大于2007年[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8(05)
    • [10].平流层臭氧非线性响应的机理研究[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2(05)
    • [11].平流层臭氧季节变化的动力和光化学作用之比较[J]. 大气科学 2010(02)
    • [12].蓝细菌对紫外辐射的响应[J]. 食品科技 2010(09)
    • [13].深圳市大气~7Be含量分布及其示踪意义[J]. 地球化学 2014(01)
    • [14].东亚地区平流层臭氧变化特征及其与温度场的相关分析[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 [15].中国不同地区剩余臭氧及臭氧探空订正因子[J]. 空间科学学报 2017(05)
    • [16].臭氧层损耗对低层大气质量的影响[J]. 科技展望 2015(30)
    • [17].UV-B辐射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的影响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15)
    • [18].关于大气臭氧问题的主要研究进展[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4(08)
    • [19].美国SNAP在制冷剂HCFC替代中的作用[J]. 电器 2016(02)
    • [20].利用GOMOS卫星资料研究热带平流层臭氧、二氧化氮和三氧化氮的准两年和半年振荡特征[J]. 科学通报 2011(18)
    • [21].全球冷暖争论是一场长期的科学争论[J].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12(12)
    • [22].未来50年,地球臭氧水平将何去何从[J]. 信息记录材料 2017(06)
    • [23].下一代制冷剂——历史回顾、思考与展望[J]. 暖通空调 2009(02)
    • [24].平流层臭氧变化对对流层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J]. 干旱气象 2014(05)
    • [25].亚印太交汇区低纬上空不同层次大气臭氧的时空变化分析[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 [26].光学应用[J]. 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 2008(01)
    • [27].太阳光谱辐射强度变化对地球能量平衡的影响分析[J]. 空间科学学报 2014(04)
    • [28].南极大气臭氧和温度垂直结构及其季节变化的研究[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12)
    • [29].植物次生代谢响应UV-B辐射胁迫的生态学意义[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03)
    • [30].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国际资源大循环——访国家环保局原副局长王扬祖[J]. 资源再生 2008(06)

    标签:;  ;  ;  

    氯元素对青藏高原上平流层臭氧谷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