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杂杯芳烃论文-汪含笑,陈传峰

氧杂杯芳烃论文-汪含笑,陈传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氧杂杯芳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轮烷,叁蝶烯,氧杂杯芳烃,方向性

氧杂杯芳烃论文文献综述

汪含笑,陈传峰[1](2014)在《基于叁蝶烯衍生氧杂杯芳烃的方向选择性络合作用与轮烷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蝶烯衍生氧杂杯芳烃1具有叁维不对称结构的空腔,其空腔己显示出对于对称的联吡啶盐客体的良好识别能力。若使其与线性不对称的缺电子客体发生作用,理论上就会形成两种穿线方向相反的准轮烷2。利用此大环与一端用大位阻基团预封端的吡啶盐的识别,我们合成了准轮烷及轮烷,核磁共振的结果显示得(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七届大环化学暨第九届超分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08-25)

文轲,刘华[2](2014)在《基于氧杂杯芳烃冠醚-百草枯衍生物的准轮烷和索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乙二醇单元的氧杂杯芳烃冠醚,并考查了它们与联吡啶盐(MV2+)形成准轮烷的性质。研究结果显示,杯芳烃-冠-6(H2)具有最合适的空腔结构,其与MV2+在丙酮中的络合常数(Ka)达到1.15×103 M-1。该准轮烷(MV2+C H2)的固相结构如图1所示。将其中一个乙二醇单元用富电子的1,5-二羟基萘单元替换,所得到的杯芳烃冠醚主体可以与联吡啶盐(MV2+)形成电子转移体。在此基础上,以杯芳烃冠醚与联吡啶衍生物的络合作用为模板,合成了基于杯芳烃冠醚及四价离子环番(CBPQT4+)的[2]索烃。(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8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期刊2014-08-04)

胡树振,陈传峰[3](2012)在《叁蝶烯衍生氧杂杯芳烃对吡啶盐的络合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氧杂杯芳烃是杯芳烃的桥连亚甲基被氧原子取代而构成的一类新颖的类杯芳烃大环分子。近年来这类大环主体分子吸引了有机化学及超分子化学家越来越多的兴趣,然而目前大环化合物的合成、构象等研究较多,其识别与组装等研究较少。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报道了首例基于氧杂杯芳烃的[2]轮烷超分子组装体,本工作中,我们通过核磁及晶体等方法研究了新的扩展叁蝶烯衍生氧(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0-27)

薛敏,胡树振,陈传峰[4](2012)在《叁蝶烯衍生的双氮杂双氧杂杯芳烃的合成与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2,7-二氨基叁蝶烯、2,7-二羟基叁蝶烯与杂环化合物如叁聚氰氯、1,5-二氟-2,4-二硝基苯和2,6-二氯-3,5-二氰基吡啶等通过两步芳香亲核取代反应得到系列双氮杂双氧杂杯芳烃大环分子.通过核磁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研究其在溶液中及固态下的结构以及组装行为.(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2年16期)

胡树振,陈传峰[5](2010)在《基于叁蝶烯衍生氧杂杯芳烃的[2]轮烷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蝶烯衍生的氧杂杯芳烃大环分子1与N,N'-二烷基-4,4'-联吡啶盐类客体分子通过"穿线"识别作用,形成[2]准轮烷超分子组装体,通过~1H NMR以及单晶衍射实验得到证明。在[2]准轮烷的基础上,可进一步通过封端反应构筑[2]轮烷。(本文来源于《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10-15)

邹丽娜,周静,罗培丽,冶保献[6](2010)在《四氧杂杯芳烃衍生物LB膜修饰电极对铜离子的识别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杯芳烃易于功能化修饰、构象可控及空腔大小可调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离子和分子的分离、识别和测定[1,2]。本文利用自己合成的四氧杂杯芳烃衍生物-四氧杂杯[2]芳烃[2]叁嗪(TOCT)和LB膜技术,制作了新的杯芳烃LB膜修饰玻碳电极(LBTOCT-GCE)。研究了Cu2+(本文来源于《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09-24)

方艳华[7](2010)在《几种基于卟啉的氧杂杯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第叁代超分子化合物,杯芳烃在最近20多年来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兴趣。基于杯芳烃的分子平台特性,可以合成各类杯芳烃衍生物。本文以几种常见的苯甲醛为原料,合成了几种基于卟啉的氧杂杯芳烃衍生物,并借助紫外和荧光等技术研究了它们的光谱性质,初步探索了它们在分析化学中的一些应用。全文共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了杯芳烃的起源、衍生化及在分子识别方面的应用,对这些研究进行总结,并结合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提出研究设想。第二章介绍了几种基于卟啉的氧杂杯[4]芳烃及相应的双锌卟啉、双镍卟啉、双铜卟啉和双铁卟啉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第叁章借助荧光和紫外及循环伏安等技术对合成的几种基于卟啉的氧杂杯[4]芳烃及相应的双锌卟啉、双镍卟啉、双铜卟啉和双铁卟啉的性质进行研究,初步探讨了金属离子、溶剂极性、取代基的差异对该类衍生物的光谱和电化学性质影响。第四章是本论文工作的小结,并提出将要进行的研究计划。(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0-05-01)

张文娟,曾晞,牟兰,薛赛凤,陶朱[8](2008)在《新型罗丹明B-氧杂杯芳烃探针试剂的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合成的新型罗丹明B-氧杂杯[3]芳烃作为金属离子探针试剂,用荧光、紫外光谱考察了探针分子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响应性能。结果显示,该探针分子对Sb~(3+)有灵敏的响应,荧光和紫外测定Sb~(3+)浓度线性范围分别在5.0×10~(-6)~4.5×10~(-4)mol·L~(-1)和5.0×10~(-5)~3.5×10~(-4)mol·L~(-1),检出限为1.86×10~(-7)mol·L~(-1)和8.36×10~(-7)mol·L~(-1)。(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期刊2008-10-01)

刘长庚,吴翀,熊启中,薛赛凤,牟兰[9](2008)在《罗丹明修饰氧杂杯芳烃的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两个新型的含有罗丹明 B 基团的氧杂杯[3]芳烃衍生物,并用核磁、红外、质谱等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期刊2008-08-01)

罗德霖[10](2007)在《氧杂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通杯芳烃是由多个苯酚2,5位通过亚甲基相连而形成的大环化合物。它是继环糊精和冠醚之后的第叁代超分子化合物,兼有环糊精和冠醚之长,并有易修饰的特点。为了得到更多结构独特,性能更优异的杯芳烃,在普通杯芳烃基础上,杯芳烃化学开始向其它结构如氧杂、氮杂、硫杂杯芳烃等方向发展。而这其中的一类就是氧杂杯芳烃。本文从超分子化学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从基本原料到全氧杂杯[3]芳烃合成。并以全氧杂杯[3]芳烃为母体结构平台经过系列衍生化最终合成出了结构新颖的目标化合物—锥型帽式酰胺衍生物和锥型帽式酯类衍生物。并用IR、~1H NMR、X—单晶衍射对合成出的衍生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合成锥型帽式酰胺衍生物时研究了不同的构型的反应物对产物的影响,发现了一种非常有实际意义的固定杯芳烃构型的方式。同时研究了锥型帽式酰胺衍生物对卤阴离子的络合作用。在小量合成锥型帽式酯类衍生物时成功的合成出了目标物,但在扩大重复合成时意外得到了全锥型的全氧杂杯[3]芳烃叁乙酸乙酯。这对短臂链的全锥型氧杂杯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极大的丰富了全锥型氧杂杯芳烃衍生物的合成途径。(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07-05-01)

氧杂杯芳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乙二醇单元的氧杂杯芳烃冠醚,并考查了它们与联吡啶盐(MV2+)形成准轮烷的性质。研究结果显示,杯芳烃-冠-6(H2)具有最合适的空腔结构,其与MV2+在丙酮中的络合常数(Ka)达到1.15×103 M-1。该准轮烷(MV2+C H2)的固相结构如图1所示。将其中一个乙二醇单元用富电子的1,5-二羟基萘单元替换,所得到的杯芳烃冠醚主体可以与联吡啶盐(MV2+)形成电子转移体。在此基础上,以杯芳烃冠醚与联吡啶衍生物的络合作用为模板,合成了基于杯芳烃冠醚及四价离子环番(CBPQT4+)的[2]索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氧杂杯芳烃论文参考文献

[1].汪含笑,陈传峰.基于叁蝶烯衍生氧杂杯芳烃的方向选择性络合作用与轮烷合成[C].全国第十七届大环化学暨第九届超分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4

[2].文轲,刘华.基于氧杂杯芳烃冠醚-百草枯衍生物的准轮烷和索烃[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8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2014

[3].胡树振,陈传峰.叁蝶烯衍生氧杂杯芳烃对吡啶盐的络合作用[C].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2

[4].薛敏,胡树振,陈传峰.叁蝶烯衍生的双氮杂双氧杂杯芳烃的合成与结构[J].化学学报.2012

[5].胡树振,陈传峰.基于叁蝶烯衍生氧杂杯芳烃的[2]轮烷合成[C].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0

[6].邹丽娜,周静,罗培丽,冶保献.四氧杂杯芳烃衍生物LB膜修饰电极对铜离子的识别应用[C].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0

[7].方艳华.几种基于卟啉的氧杂杯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

[8].张文娟,曾晞,牟兰,薛赛凤,陶朱.新型罗丹明B-氧杂杯芳烃探针试剂的性质研究[C].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2008

[9].刘长庚,吴翀,熊启中,薛赛凤,牟兰.罗丹明修饰氧杂杯芳烃的合成及表征[C].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2008

[10].罗德霖.氧杂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贵州大学.2007

标签:;  ;  ;  ;  

氧杂杯芳烃论文-汪含笑,陈传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