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玉米大斑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玉米,防控,安泰,敌杀死,抗病性,生物防治,规律。
玉米大斑病论文文献综述
马海涛,李海燕[1](2019)在《玉米大斑病及玉米螟防治技术示范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示范,验证拿敌稳及其组合配方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敌杀死防治玉米螟与拿敌稳组合用药的可能性,以及对提高玉米产量的积极作用,探索出一条玉米大斑病和玉米螟防治的施药技术新模式。2018年黑龙江省七星泡农场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试验材料与方法供试药剂:75%拿敌稳水分散粒剂、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43%富力库悬浮剂、2.5%敌杀死乳油,由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40%氟硅唑乳油(福星),由美国杜邦公司(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农业》期刊2019年11期)
闫博巍,常传义,赵长江,李佐同[2](2019)在《类芽孢杆菌NK3-4菌株对玉米大斑病的生防效果及诱抗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玉米由于其产量高,可应用于食品工业等多个领域成为主栽作物,玉米病害是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玉米大斑病是玉米主产区的最主要病害,其病原孢子容易在植物残体越冬并随空气传播,近年来伴随秸秆还田政策的推行,增加了大斑病发生的几率,而传统的防止方法是育种和化学防治,育种周期长,病原菌容易衍生新的生理小种,化学防治又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物防治方法对玉米大斑病的可持续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与方法】利用类芽孢杆菌菌株NK3-4及在田间采集的玉米大斑病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NK3-4菌株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效;采用盆栽试验,利用生理生化测定方法及实时定量方法,研究生防菌株对玉米生理生化指标、病程相关蛋白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NK3-4菌株当中候选蛋白激发子序列,采用基因克隆及蛋白质表达纯化技术获取纯化蛋白,利用生理指标测定、实时定量方法对蛋白激发子诱导烟草抗病性情况进行测定;【结果与分析】菌株的抑菌效果良好,抑菌带宽度为1.97 cm,防治效果达68%;NK3-4菌株可以通过诱导活性氧爆发、增强保护酶活性、降低有害物质积累、提高抗病相关典型酶PAL活性以及诱导病程相关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诱导玉米的系统抗病性;NK3-4菌株鉴定分离出一种新型蛋白激发子,具有生物活性,可以诱导烟草生成HR反应当中典型的水渍型斑点;DAB染色法进行活性氧爆发的定性检测,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处理可以诱导烟草叶片的活性氧爆发。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处理可以诱导烟草叶片的木质素积累、胞外介质碱化,并增强防御酶的活性;通过对系统叶片进行抗病性检测发现,重组蛋白可以诱导烟草叶片对赤星病、TMV病毒及大丽轮枝菌的抗病性,说明该蛋白的抗病性具有广谱性;实时定量检测表明,重组蛋白可以诱导SA信号途径关键基因:PR1a&PR1b&PR5;JA/ET信号途径关键基因:PDF1.2&COL1;系统抗性标记基因:NPR1;防御反应关键酶基因:PAL的表达,表明重组蛋白诱导烟草产生系统抗病性是通过水杨酸途径和茉莉酸/乙烯途径共同参与完成的,并且激活了苯丙烷代谢途径关键基因PAL的表达,共同参与防御反应;可以诱导烟草对TMV病毒、赤星病、大丽轮枝菌的抗病性;【结论】类芽孢杆菌NK3-4菌株可以抑制大斑病生长,有效防治玉米大斑病,诱导增强玉米本身的病害的抵抗能力,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柳慧,郭芳芳,王世维,吴波明[3](2019)在《玉米大斑病在大尺度上的空间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凸脐蠕胞菌(Exserohilum turcicum)引起的玉米大斑病是一种分布广泛的世界性病害,造成严重的玉米产量和质量损失。为了制定更有效的防治措施,探讨该病害在大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是十分必要的。2015—2017年在华北和东北玉米主产区,笔者共调查了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天津市和北京市的1 327个田块的玉米大斑病发病情况,记录田块的经纬度坐标和发病率。利用ArcGIS 10.5软件,采用地统计分析、热点分析和半变异函数叁种方法分析玉米大斑病在我国北方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2015—2017年3年,玉米大斑病的发病率总体呈南低北高趋势。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北方的高风险区包括东北地区、山西中部地区和河北北部地区。热点分析结果表明热点区域和高风险区分布相似,但有些高风险点既不是热点也不是冷点。半变异函数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大斑病发病率具有明显的二级趋势,去除趋势后呈较强的空间依赖性。玉米大斑病的空间聚集范围在2015年为144.56km,2016年为225.49km,2017年为110.56km。本研究阐明了我国华北和东北玉米大斑病的空间分布,为制定科学的采样方法和防治策略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3)
阎晓光,李洪,董红芬,李爱军,王国梁[4](2019)在《杀菌杀虫剂混用对玉米大斑病·穗腐病的防控效果及其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4种药剂(其中2种杀菌剂、2种杀虫剂),通过不同混用方式研究其对玉米大斑病、穗腐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在对玉米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吡唑醚菌酯与5%氯虫苯甲酰胺混用对大斑病的防治效果达93.66%,对穗腐病的防治效果达91.72%,且有显着增产作用,增产幅度达14.05%。(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9期)
祖英治[5](2019)在《粮饲兼用型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大斑病是粮饲兼用型玉米常患病之一,会严重影响到玉米产量和质量。当玉米患该病后,会在叶片上形成病斑,除此之外,叶鞘、苞叶都是主要的危害部位。引起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选种不科学,气候条件与病害的流行条件相吻合,没有进行科学的种植和田间管理等造成的。要想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就需要了解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或者避免该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现代畜牧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温雅雍,黄小静,胡婧,陈国亮,石旭珠[6](2019)在《天水市麦积区玉米大斑病发生规律调查及绿色防控技术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大斑病是当前天水市麦积区玉米种植当中的主要病害,对玉米生产造成的危害逐年加大,严重制约着本地区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蔓延,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近年来通过对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以及防治对策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麦积区行之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以确保粮食稳产增产。(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9年14期)
车红伟,高伟江[7](2019)在《玉米大斑病防治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药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效对比中,防效最高的是福星,防效为86.15%,防效排序:福星>爱可>世高>施保克,其中福星和爱可的防效高于80%。(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农业》期刊2019年07期)
宋健[8](2019)在《丙环·嘧菌酯对锦州地区春玉米大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春玉米是锦州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400万亩以上。在田间采用两种药剂:32%丙环·嘧菌酯SE、18.7%丙环·嘧菌酯SE,防治玉米大斑病取得良好效果,合理浓度下喷施丙环·嘧菌酯对春玉米有保产增收效果。(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期刊2019年06期)
阎晓光,杜艳伟,董红芬,李爱军,王国梁[9](2019)在《不同浓度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控效果及其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杀菌剂减量施用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控效果。[方法]选用2种杀菌剂,以正常施用剂量为对照,各减量15%、30%为处理,研究其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控效果。[结果]在减量15%用量的情况下,2种杀菌剂均达到了与常规用量同样的防控效果与产量水平,防治效果分别达68.37%和56.14%,增产幅度分别达15.08%和12.23%。[结论]杀菌剂减量15%施用的方法在玉米大斑病防控上确实可行,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同时达到了对大斑病预期的防控目标与产量水平。(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付得珍[10](2019)在《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伴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各种病虫害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玉米大斑病,成为玉米种植中一种常见病害,给玉米种植业发展带来巨大打击。为更好的防治玉米大斑病发生,首先需要了解该病发生规律,有针对性的展开防治工作从而保证玉米健康生长,农户获得更大种植收益。(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08期)
玉米大斑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玉米由于其产量高,可应用于食品工业等多个领域成为主栽作物,玉米病害是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玉米大斑病是玉米主产区的最主要病害,其病原孢子容易在植物残体越冬并随空气传播,近年来伴随秸秆还田政策的推行,增加了大斑病发生的几率,而传统的防止方法是育种和化学防治,育种周期长,病原菌容易衍生新的生理小种,化学防治又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物防治方法对玉米大斑病的可持续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与方法】利用类芽孢杆菌菌株NK3-4及在田间采集的玉米大斑病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NK3-4菌株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效;采用盆栽试验,利用生理生化测定方法及实时定量方法,研究生防菌株对玉米生理生化指标、病程相关蛋白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NK3-4菌株当中候选蛋白激发子序列,采用基因克隆及蛋白质表达纯化技术获取纯化蛋白,利用生理指标测定、实时定量方法对蛋白激发子诱导烟草抗病性情况进行测定;【结果与分析】菌株的抑菌效果良好,抑菌带宽度为1.97 cm,防治效果达68%;NK3-4菌株可以通过诱导活性氧爆发、增强保护酶活性、降低有害物质积累、提高抗病相关典型酶PAL活性以及诱导病程相关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诱导玉米的系统抗病性;NK3-4菌株鉴定分离出一种新型蛋白激发子,具有生物活性,可以诱导烟草生成HR反应当中典型的水渍型斑点;DAB染色法进行活性氧爆发的定性检测,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处理可以诱导烟草叶片的活性氧爆发。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处理可以诱导烟草叶片的木质素积累、胞外介质碱化,并增强防御酶的活性;通过对系统叶片进行抗病性检测发现,重组蛋白可以诱导烟草叶片对赤星病、TMV病毒及大丽轮枝菌的抗病性,说明该蛋白的抗病性具有广谱性;实时定量检测表明,重组蛋白可以诱导SA信号途径关键基因:PR1a&PR1b&PR5;JA/ET信号途径关键基因:PDF1.2&COL1;系统抗性标记基因:NPR1;防御反应关键酶基因:PAL的表达,表明重组蛋白诱导烟草产生系统抗病性是通过水杨酸途径和茉莉酸/乙烯途径共同参与完成的,并且激活了苯丙烷代谢途径关键基因PAL的表达,共同参与防御反应;可以诱导烟草对TMV病毒、赤星病、大丽轮枝菌的抗病性;【结论】类芽孢杆菌NK3-4菌株可以抑制大斑病生长,有效防治玉米大斑病,诱导增强玉米本身的病害的抵抗能力,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玉米大斑病论文参考文献
[1].马海涛,李海燕.玉米大斑病及玉米螟防治技术示范试验[J].现代化农业.2019
[2].闫博巍,常传义,赵长江,李佐同.类芽孢杆菌NK3-4菌株对玉米大斑病的生防效果及诱抗机理研究[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3].柳慧,郭芳芳,王世维,吴波明.玉米大斑病在大尺度上的空间分布[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4].阎晓光,李洪,董红芬,李爱军,王国梁.杀菌杀虫剂混用对玉米大斑病·穗腐病的防控效果及其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9
[5].祖英治.粮饲兼用型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J].现代畜牧科技.2019
[6].温雅雍,黄小静,胡婧,陈国亮,石旭珠.天水市麦积区玉米大斑病发生规律调查及绿色防控技术探索[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
[7].车红伟,高伟江.玉米大斑病防治技术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9
[8].宋健.丙环·嘧菌酯对锦州地区春玉米大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J].现代农业.2019
[9].阎晓光,杜艳伟,董红芬,李爱军,王国梁.不同浓度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控效果及其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9
[10].付得珍.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J].农家参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