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接种乙型肝炎流行病学模型及其研究

未接种乙型肝炎流行病学模型及其研究

一、无接种情况下乙肝流行病模型及其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毛少霞[1](2021)在《全国乙肝流行特征分析及发病预测研究》文中提出

李艳君[2](2021)在《气象因素对呼吸性传染病的发病分布影响及非药物干预措施对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文中认为前言:呼吸系统传染病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造成全球约400万人死亡,在直接医疗费用和间接生产力损失方面给社会经济以及卫生系统造成了巨大负担。此外,近年来新兴的呼吸道病毒,例如H5N1禽流感病毒、导致2009年流感大流行新型H1N1病毒以及2019年出现的SARS-Co V-2病毒等,均对全球健康和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流感病毒感染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与14%的急性下呼吸道疾病相关,每年有5-10%的成年人和20-30%的儿童感染流感,导致全球300-500万例严重病例,约100万人死亡。尽管目前针对流感病毒有疫苗和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但由于病毒变异等多种综合因素,每年由于流感病毒感染仍会对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造成重大影响。流感的季节性表明,气象因素可能对其传播具有影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每年约有340万例与流感相关的门诊病人和8.8万例流感相关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中国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多样,根据积温分布,全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和1个特殊的青藏高原区,了解我国分布于各温度带省份的流感流行的趋势特征,对从国家层面宏观把握全年流感流行的动态分布,提前部署公共卫生防护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气象因素不仅直接影响导致呼吸系统传染病病毒的生存和传播,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气象因素对空气污染物的形成和分布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呼吸系统传染病中的肺炎是全世界儿童最主要的传染性死亡原因,2017年,肺炎导致全球超过80万名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占所有5岁以下儿童死亡构成比的15%。有研究指出儿童肺炎感染水平不仅与病原体和遗传因素有关,气象和空气污染物也是导致儿童感染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儿童每单位体重的空气吸入量大于成年人,并且鉴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和各个器官仍然处于发育阶段,使得儿童成为一个对于危险因素暴露更加敏感的人群。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儿童目前对空气污染的暴露是以前几代人未曾经历的,据预测,这一代在生命后期罹患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水平将是空前的,肺炎引起的疾病负担可以也应该被预防。因而,探讨气象因素及空气污染物对我国儿童肺炎感染的影响对于人群加强个人防护以及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具有比较重要的价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文简称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全球范围内实施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政策和非药物干预措施(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NPIs),包括封城、封闭学校、密切接触者追踪、隔离、带口罩、手卫生、公共场所消杀、保持社交距离等。由于新冠与流感一样,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被认为是呼吸液滴,各种NPI的采用目的是大幅度减少人群的接触率,从而减缓病毒的传播,因此,这些针对新冠预防的NPIs措施对其他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传播也起到了相同的遏制作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同处北温带的中国、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和韩国在流感流行模式上是否还呈现出相似的季节性特点?或者说是否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在影响力比较大的国际和国内水平的NPIs作用下,以上国家的新冠病例发展趋势是怎样变化的?此外,由于NPIs措施也是防控其它传染病传播的有效途径,在这些措施下,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哪些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下降与否、高峰何在、幅度如何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在呼吸性传染病中,流感和新冠都能引发全球大流行,由于其影响规模广泛,波及人口众多,引发了全球学者的广泛研究,为了全面了解本课题研究领域的相关进展,我们首先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该领域的发表文献进行全面梳理,以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详实的文献学基础。研究目的:(1)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全面了解气象因素和NPIs对流感以及COVID-19流行影响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而为本研究的设计开展提供翔实客观的文献学支撑。通过梳理该研究领域的国家、作者、研究主题以及文献被引情况等信息,并对文献特征进行客观分析,全面掌握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现状及热点问题,所得结论将为本研究下一步的开展提供指导和借鉴。(2)通过开展基于省级水平的流感流行模式以及流感流行和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了解我国分布于各温度带省份的流感流行的趋势特征,对从国家层面宏观把握全年流感流行的动态分布,提前部署公共卫生防护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分析NPIs措施对北温带国家新冠和流感流行趋势的影响,辨析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受各国疫情防控政策和NPIs措施影响,同处北温带的中国、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和韩国的流感流行季节性特征和流感流行变化趋势,以在新冠和流感同时开展常态化防控的未来给出一定的支撑依据。(3)利用气象因素和大气质量监测指标对中国沈阳地区儿童肺炎发病的影响及建模分析,以探查大气污染物以及气象因素的短期效应与沈阳地区儿童肺炎门诊日就诊人次的相关性。(4)通过比较2009-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利用时间序列分析研究2020年中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的变化,探索NPIs对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的作用大小及其强度。材料与方法:第一部分的研究综合使用Cite Space和R软件,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来呈现气象因素及NPIs与流感及新冠联合研究领域已发表文献中科学知识的可视化。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获得气象因素及NPIs与流感及新冠联合研究领域的发文趋势,主题演化趋势以及当前研究热点,指导论文其他部分的研究方向。第二部分研究通过利用月平均年度百分比(Monthly annual average percent,MAAP)作为评价流感病毒流行水平的指标,将MAAP之和达到全年75%的最少几个月份作为本年度流感流行期,绘制2005-2016年间中国各省气象及流感流行的分布特征图。通过SPSS软件计算各省气象因素和MAAP的相关性,根据第一部分的文献计量学结果,我们在此处纳入的气象学指标包括温度、相对湿度、气压及降水,进而应用R软件绘制全国逐月流感流行分布图及各省流感MAAP同气象因素趋势图。选取位于北温带的9个国家为代表性研究对象,基于人口密度计算各国的流感发病率,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展示各国2015/16至2019/20流感季流感病例整体及分型毒株的流行趋势,以及2020年1月以来,在WHO和各国代表性卫生事件及NPIs的作用下,不同国家之间流感病例和新冠病例的发病变化趋势。结合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NPIs措施,绘制各国新冠疫情发展变化趋势。通过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新冠发病数据的存储和前期处理,插图,涉及到的R包包括ggplot2以及ggpubr等。在文献计量学和第二部分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第三部分研究选定与气象因素相关性较强中国北方城市沈阳作为研究地点,通过构建基于泊松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探讨环境气象因素对沈阳地区儿童肺炎发病率的影响。在控制住星期几效应、节假日效应和周末效应之后,通过模型的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赤池信息准则)数值进行最优模型的选择,构建单污染物模型和多污染物模型。文献计量学分析显示有关NPIs措施的建模研究目前属于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第四部分通过构建时间序列模型研究2020年中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的变化,探索防控措施对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的作用大小及其强度。假定传染病月别发病数据具有一定季节性、周期性和趋势性的时间序列规律。通过传染病的月别历史发病率拟合最优的时间序列模型并预测下一年的传染病发病率。考查模型的准确性,候选模型包括指数平滑和SARIMA模型。结果:文献计量学显示气象因素与流感联合研究的文献发表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而NPIs与流感及新冠的相关性研究在2020年前并未呈现出明显的上升态势,但2020年相关文献发表量呈现出暴发式增长。温度和湿度是气象因素和以流感为代表的呼吸道传染病相关性研究的主要气象学因素。在我国,随着纬度的增加,各地区流感流行的全年集中趋势越显着,流行期相对缩短,流行月份主要集中在冬春季,高纬度地区流感流行强度与气象因素的关联性较低纬度地区更显着。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和降水四项气象学指标中,气压和各地区流感流行强度呈正相关,除中国南方个别地区,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与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流感流行强度呈负相关。北温带各国历年流感流行曲线均呈现典型的单峰模式,且都集中在冬春季节流行,人口密度校正后的流感病例数显示美国和加拿大历年的流感流行情况较其他国家严峻。受NPIs的影响,中国2019/20流感季的监测数据从第2周起就开始迅速下降,第9周左右就提前结束了本季流感,其他大部分国家本季流感流行趋势也在第10周左右集中出现下降趋势。中国在一系列严格的NPIs的出台和全民高度配合的下,于3月初就控制住了新冠疫情进展,其他国家的新冠疫情发展在四月初到四月中旬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除了中国,其他国家的新冠发病趋势后续又出现不同程度的抬高。由于缺乏各国NPIs开展和执行力度的详细数据,我们选取的代表性公共卫生政策及重要疫情防控事件的发布时间点和各国新冠发病趋势的相关性并不明显。通过对沈阳地区儿童肺炎发病情况和环境气象因素的建模分析,我们发现单污染物模型中O3对模型的解释力最强,其次是PM2.5和SO2。依据赤池信息准则(AIC)O3、平均气温、PM10、平均气压、风速和日平均相对湿度作为变量纳入到最终的多污染物模型当中。一定数值范围内,O3对儿童肺炎门诊量的效应随着其浓度的上升而变弱,平均气压和日均相对湿度对儿童肺炎门诊量的影响变化不大,风速达到3.5m/s左右时,对门诊量的影响最为显着,PM10则在125μg/m3浓度左右达到最大效应。通过对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我们发现时间序列模型对大多数病种发病率的拟合效果都比较良好。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与时间序列预测值相比,以飞沫为主要传播方式的实际传染病发病率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次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再次为消化道传染病,对虫媒与自然疫源性疾病作用最小。结论:(1)温度和湿度是气象与以流感为代表的呼吸系统传染病联合研究的主要气象学因素。既往关于NPIs与流感的联合研究并不算多,2020年相关研究迅速增加,并将主题进一步细化,比如手卫生、接触追踪等,此外和NPIs相关的模型研究也形成了新的研究类别,关于NPIs与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建模研究可能将持续其研究热度。(2)据我们了解,本研究第一次在中国范围内以省为单位整合十余年的流感病例和气象数据进行的定量分析。通过将病例数据进行MAAP转换,使流感在我国各地区的流行模式更加清晰,这种方法也可以为其他具有季节性规律的呼吸系统传染病提供流行期确认的方法参考。选取的北温带9国历年流感流行期均呈单峰流行模式,且集中于在冬春季节高发,受国际及国内NPIs措施作用影响,北温带各国2019/20流感季均提前结束。(3)广义相加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不同环境气象因素条件下,沈阳地区儿童肺炎的发病情况,O3、平均气温、PM10、平均气压、风速、日平均相对湿度、PM2.5以及SO2是对儿童肺炎发病影响比较大的指标。(4)大部分传染病适用于通过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分析,除了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外,应对COVID-19采取的措施对中国经呼吸道、消化道、血源及性传播的法定报告传染病的防控具有辅助作用。措施对呼吸道传染病作用最大,其次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再次为消化道传染病,对虫媒与自然疫源性疾病作用最小。

万咏梅[3](2020)在《成人不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的免疫原性比较和接种意愿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20-49岁成人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HepB)不同免疫策略接种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Anti-HBs)阳转率和抗体浓度,比较不同免疫策略的免疫效果;了解成人乙型肝炎(乙肝)知识知晓情况、HepB接种现状、未接种者的未接种原因、无或不详接种史者的接种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成人HepB健康教育,制定成人HepB免疫策略,提高HepB接种意愿和接种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中“成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研究”的课题数据,选取初筛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Anti-HBs、乙型肝炎核心抗体(Anti-HBc)三项指标均为阴性20-49岁成人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HepB免疫策略接种后免疫效果。采用便利抽样法,在北京、黑龙江、甘肃省3省选取18-59岁成人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成人乙肝知识知晓情况、HepB接种现状、未接种原因、无或不详接种史者的接种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按不同免疫程序接种 HepB,10μg HepB-HPY 组 0-1-2m、0-1-3m、0-1-6m、0-1-12m 程序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71.57%、97.37%、100%、9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9,P<0.001),GMC(mIU/mL)为 116.70、381.27、915.36、91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01,P<0.001);10μg HepB-CHO 组 0-1-3m、0-1-6m、0-1-12m 程序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83.65%、88.55%、8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P=0.034),GMC(mIU/mL)为 144.94、328.37、29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6.42,P<0.001);10μg HepB-SCY 组 0-1-2m、0-1-3m、0-1-6m、0-1-12m 程序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81.33%、85.19%、87.07%、7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3,P=0.035),GMC(mIU/mL)为 114.41、170.65、329.21、47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1.97,P<0.001);20μg HepB-SCY 组0-1-2m、0-1-3m、0-1-6m 程序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83.02%、100%、9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MC(mIU/mL)为 167.03、949.83、168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01,P<0.001)。不同种类HepB接种,0-1-2m程序组10μg HepB-HPY、10μg HepB-SCY接种,Anti-HBs阳转率为71.57%、8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3,P=0.127),GMC(mIU/mL)为 116.70、11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14,P=0.077);0-1-3m程序组 10μg HepB-HPY、10μg HepB-CHO、10μg HepB-SCY 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97.37%、83.65%、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7,<0.001),GMC(mIU/mL)为 381.27、144.94、17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5.22,P<0.001);0-1-6m 程序组 10μg HepB-HPY、10μg HepB-CHO、10μg HepB-SCY 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100%、88.55%、8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5,P<0.001),GMC(mIU/mL)为 915.36、328.37、32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0.82,P<0.001);0-1-12m 程序组 10μg HepB-HPY、1Oμg HepB-CHO、10μg HepB-SCY接种,Anti-HBs阳转率为91.58%、88.17%、7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3,P=0.002),GMC(mIU/mL)为 918.23、296.14、47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8.07,P<0.001)。不同剂量 HepB 接种,0-1-2m 程序组 10μg HepB-SCY、20μg HepB-SCY 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81.34%、8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789),GMC(mIU/mL)为 114.41、167.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P=0.142);0-1-3m程序组 10μg HepB-SCY、20μg HepB-SCY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85.1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9,P<0.001),GMC(mIU/mL)为 170.65、94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P<0.001);0-1-6m 程序组 10μg HepB-SCY、20μg HepB-SCY 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87.07%、96.46%(χ2=8.20,P=0.004),GMC(mIU/mL)为 329.21、168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7,P<0.001)。3省调查对象平均乙肝知识得分为8.07±2.64,“共用注射器可能感染HBV”(88.51%)、“母亲感染HBV可能传播给孩子”(85.48%)、“HBV可能经血或血液制品传播”(84.53%)3题回答正确率较高,“与HBV感染者一起进餐可能被感染”(41.29%)、“感染HBV一定会慢性化并且终生携带病毒”(12.82%)两题回答正确率较低,地点、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有无保险、周围人群HBV感染情况是乙肝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调查对象HepB接种率为48.61%,全程接种率为28.85%,地点、年龄、居住地类型、文化程度、职业、周围人群HBV感染情况、乙肝知识得分是HepB接种率影响因素,HepB全程接种率影响因素有地点、年龄、保险、周围人群HBV感染情况、乙肝知识得分。HepB未接种原因主要为“我感染乙肝的风险不大”(45.13%)、“我身体很健康,不需要接种”(35.06%)、“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接种”(31.82%)。无或不详接种史者HepB意愿接种率为72.48%,地点、性别、有无保险是HepB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免疫程序HepB接种,0-1-3m、0-1-6m、0-1-12m程序接种Anti-HBs阳转率相当,0-1-6m和0-1-12m程序高应答率高于0-1-3m,考虑成人接种后免疫应答率和接种便利因素,0-1-6m应为首选免疫程序;不同种类HepB接种,HepB-HPY免疫效果高于HepB-SCY和HepB-CHO;成人接种HepB不同剂量,20μg剂量组免疫效果高于10μg,20μg应为接种首选剂量。成人HepB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高乙肝知识水平和乙肝防控意识可以增加人群接种率,性别和有无保险是影响HepB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

杨沐凡[4](2020)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等职业人群疫苗接种意愿调查》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是指任职于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下简称疾控部门)、医疗机构、科研院所、提供涉及病原微生物检验服务的企业等单位,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的职业人员。在对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离心、超声、匀浆、保存、复苏等各个环节,均可能产生气溶胶、意外吸入、扎伤等从而发生职业暴露。早在1826年就记载有实验室感染的发生[1]。随着越来越多的实验室感染被报道,许多国家开始认识到实验室感染的危害,制定了相应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则来避免实验室感染的发生。自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出版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1版(2004年已更新第3版)用以帮助各个国家制订并建立微生物学操作规范,确保微生物资源的安全。中国自2002年开始,陆续颁布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从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实验室的设计、感染控制、监督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加强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监督管理。疫苗作为预防传染病最科学有效的方法之一,被写入相关条例,用以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疫苗也同样应用于医疗机构的院内感染控制。因疾控部门与医疗机构人员构成、工作内容的差异,他们发生职业暴露和接种疫苗的情况也有所不同。研究目的了解全国多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疫苗接种现状和意愿,以此为基础对其感染风险和疫苗接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提升职业人群接种率的建议,为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人群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最大程度的减少疫苗可预防疾病对职业人员的危害。研究方法2019年7月,选取安徽、上海、山西、湖北、北京、重庆、吉林、陕西、新疆9个省份疾控部门和医疗机构的职业人员,采用自填式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该人群疫苗接种史、疫苗接种意愿和原因等数据。利用WPS软件进行分析。用χ2检验对医疗机构与疾控部门之间的差异、接种疫苗的现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基本情况参与本次调查共509人,包括临床医务人员117人、检验科工作人员37人、疾控部门的流调人员19人、实验室工作人员336人;男性 162 人(31.83%),女性 347 人(68.17%);20~岁年龄组 70 人(13.75%),30~岁组 195 人(38.31%),40~岁组 150 人(29.47%),≥50 岁 94 人(18.47%);初级职称者135人(26.52%),中级职称者228人(44.79%),副高职称者108人(21.22%),正高职称者 38 人(7.47%)。2.暴露情况发生职业暴露最频繁的岗位是医务人员(41人,35.04%),接触5种以上病原体比例最低的是省级疾控部门(19.32%)。医疗机构中发生职业暴露最多的三种病原体是:乙肝、流感、结核,疾控部门中发生职业暴露最多的三种病原体是:乙肝、流感、HIV;发生职业暴露后,70人(93.33%)采取了应急措施。3.疫苗接种情况统计职业人群参加工作后的疫苗接种情况,医疗机构人员中有75人(48.70%)接种过疫苗,疾控部门人员中有212人(59.72%)接种过疫苗,接种率最高的前3种疫苗是:乙肝、流感、麻疹疫苗。接种疫苗后,医疗机构人员有38人(50.67%)保存有接种记录,疾控部门有157人(74.06%)保存有接种记录。在接种过流感的176人中,有52人(29.55%)接种了当年的流感疫苗。留取本底血清的实验室/检验科工作人员255人(68.36%),流调/医务人员 34 人(25.00%)。4.影响10年内疫苗接种的因素不同年龄段中,20岁组接种比例最低(27.14%);不同机构中,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种比例最高(58.69%)、区级疾控接种率比例(38.52%);不同职业人群中,流调人员接种比例最高(57.89%),临床医务人员接种比例最低(40.54%)。5.接种意愿465人(91.36%)有接种意愿;在强制接种政策下有500人(98.82%)愿意接种疫苗,504人(99.02%)支持国家制定职业人群免疫策略。对策建议1.推荐职业人群接种流感疫苗、乙肝疫苗、麻疹风疹二联疫苗、甲肝疫苗。2.加强职业人群的体检和疫苗接种记录管理。3.提升对职业人群的疫苗接种服务。4.出台疫苗接种策略,推荐或强制要求职业人群接种疫苗。

王曼丽[5](2020)在《基于PMT的初中女生家长对HPV疫苗认知水平及接种决策意向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家长对初中女生接种HPV疫苗的认知水平及决策意向,并探查其影响因素,为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建议及科学依据。方法:1.第一阶段:编制《HPV疫苗接种意向调查问卷》,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质性研究。根据本研究目的,基于保护动机理论框架及文献回顾,经外部专家评估修正和现场测试后确定访谈提纲。采用目的抽样,以访谈资料饱和为原则,选取12名初中女生家长和5名预防医学、妇科肿瘤学、卫生统计学、心理学等学科专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资料分析法及模板式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编写问卷条目,建立条目池;(2)专家评定。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统计学、心理学、健康教育、妇科肿瘤学、儿童卫生保健领域共16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对初步拟定的问卷条目进行筛选、修改、合并及删除,形成初版《HPV疫苗接种意向调查问卷》;(3)预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初步形成的问卷,对符合条件的初中女生家长进行调查。通过检测项目区分度对条目进行进一步筛选;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内容效度检验进行问卷效度分析;应用Cronbach’sα系数检验问卷信度;形成正式调查问卷。2.第二阶段:正式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蚌埠市4所市级初级中学三个年级女生家长共计408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和《HPV疫苗接种意向调查问卷》进行现状调查,并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验证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测定各因素对家长认知水平和接种意向的影响水平。结果:1.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及专家评定,形成初版《HPV疫苗接种意向调查问卷》,共包含7个维度,35个条目。问卷信效度检测结果:(1)项目区分度:删除条目Sev6(t<3.0);(2)探索性因子分析:经过两轮主因子分析,各条目在相应公因子上有较大载荷值0.5180.863,累积方差解释率为61.954%,提取出6个相对稳定的公因子,分别为“感知严重性”、“感知易感性”、“延迟回报”、“反应效能”、“自我效能”和“反应代价”。(3)内容效度:两轮专家评定中问卷平均内容效度分别为0.896、0.964;(4)内部一致性: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160.866,问卷整体Cronbach’sα系数为0.905,问卷内部一致性良好。最终形成正式版《HPV疫苗接种意向调查问卷》,包含6个维度,33个条目。2.正式调查中,进一步检验问卷信效度。(1)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c2/df=2.413,CFI、IFI、TLI三项拟合指数为0.8750.887,RMSEA=0.059,各条目因子载荷为0.5310.814,组合信度0.7330.907,模型整体适配度尚可,模型适配合理;(2)内部一致性: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120.863,问卷整体Cronbach’sα系数为0.765,问卷内部一致性良好。3.初中女生HPV疫苗接种率低(2.7%),家长对初中女生HPV疫苗接种意向处于较低水平(27.5%)。初中女生所在年级、亲属关系、婚姻状况、恶性肿瘤家族史及医疗保险类别与家长对初中女生接种HPV疫苗认知水平相关;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影响接种意向的主要因素包括女儿年龄、家长文化程度、职业、家长对易感性、延迟回报、反应效能及反应代价的感知程度,其中感知易感性和反应效能是接种意愿形成的促进因素,阻碍因素为感知延迟回报和反应代价。结论:1.基于PMT构建的《HPV疫苗接种意向调查问卷》具有较好信效度,可从感知严重性、易感性、延迟回报、反应效能、自我效能、反应代价多方面了解家长对女儿接种HPV疫苗的认知情况,使相关认知研究兼具一定的系统性与科学性;2.家长对HPV疫苗的认知水平偏低,且存在偏差,因此须加强家长在HPV感染易感性和HPV疫苗接种益处方面的感知,减少错误认知,增强疫苗接种信心;3.HPV疫苗在初中女生群体中的接种率低,家长为该群体接种疫苗的决策意向有待提高,影响其决策意向的认知因素包括感知易感性、反应效能、延迟回报和反应代价;4.保护动机理论应用在针对初中女生家长认知水平测量中,较好地解释了认知因素对家长接种决策意向的影响机制,为后续开展针对性的干预研究提供了基础。

于智欣[6](2019)在《基于社区的乙肝流行病学仿真建模及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目前推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人数已达到9300万人,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国家“十一五”期间启动的“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简称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旨在降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等重大传染发病率、病死率(简称“三病两率”)。重大传染病示范区现场正是实现降低“三病两率”的示范现场和集中体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仿真建模如今已是计算机领域的热点应用方向,在医疗领域也到了广泛应用。它能够协助分析干预措施对疾病流行情况的长期影响,评估干预策略的有效性,提高流行病学现场研究的效率,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分析。结合乙肝示范区现场研究的特征性乙肝流行数据,仿真建模能够对社区乙肝的长期流行趋势做出预测。本文结合乙肝流行病学调查和计算机仿真建模的思想,探讨了浙江省玉环市清港镇乙肝长期流行趋势的预测、乙肝防控措施的量化评价、患者群体内部的疾病进展和医疗负担等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依托重大专项示范区系列课题之一的“浙江省防治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规模化现场流行病学和干预研究”为平台,收集到清港镇常住居民的乙肝筛查结果及其信息资料,明确了清港镇乙肝流行病学基线,并取得了当地乙肝流行病学特征性数据。(2)在获得清港镇乙肝关键流行病学数据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了系统动力学仿真建模,利用统一建模语言的AnyLogic建模软件,对清港镇未来20年乙肝流行情况做出了分析和预测,并且通过设计干预参数评估各项措施对示范区乙肝防治的效果。(3)在完成清港镇乙肝长期流行趋势预测的基础上,尝试对清港镇乙肝感染者进行基于智能体的仿真建模,从而对疾病进展情况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并参考当地乙肝治疗情况,分析随着人群整体疾病变化趋势的变化,患者相应的医疗支出的变化。总之,随着仿真建模在医学领域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以具体社区为例多角度探讨乙型肝炎长期流行情况的预测方法,为示范区现场提供评估的效价指标,并且希望能够将这种方法应用在其他慢性病和传染病的预测分析中去。

苏琪茹[7](2018)在《我国消除麻疹和风疹补充免疫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背景麻疹和风疹是疫苗可预防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基于麻疹对儿童的危害以及孕期感染风疹导致的严重后果,以及消除麻疹和风疹推动免疫规划体系和服务质量发展的激励性作用和价值,我国乃至全球一直致力于消除麻疹和风疹。然而,近年来我国麻疹发病回升、风疹暴发时有发生,实现全国消除麻疹和风疹的目标面临挑战。目的明确我国麻疹和风疹的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健康人群免疫水平,确定实现麻疹和风疹消除的最佳补充免疫策略,评估该补充免疫策略的I可行性,测算该补充免疫策略的成本效益。从策略的效果、可行性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估,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消除麻疹、风疹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1.麻疹、风疹疾病监测数据和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抗体水平横断面调查结果进行描述分析,总结麻疹、风疹发病模式,以及人群免疫水平特征。2.根据疾病监测和人群抗体水平数据、我国人口数据和麻疹、风疹疫苗使用历史及覆盖率等,建立具有我国年龄和地区结构的麻疹、风疹确定性动力学模型,估算我国麻疹、风疹基本再生数;建立随机模型估算我国现阶段风疹暴发风险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发生数量;采用梯度法分析,并通过模型模拟验证,研究我国麻疹和风疹的最佳补充免疫策略。3.分析最佳补充免疫策略的可行性,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中学生预防接种证持有率和接种单位的预防接种信息保存率,含麻疹成分疫苗和含风疹成分疫苗的接种率,以及调查中学生家长对补种1剂次麻疹风疹联合疫苗(MR)的意愿;采用专题小组访谈的方式,了解实施该补充免疫策略涉及的工作机构和人员的接受程度以及相关建议。4.对补充免疫策略的成本及收益进行评价,调查收集麻疹、风疹的疾病经济成本、麻疹、风疹监测的流行病学调查、麻疹暴发应对等工作的成本;基于动力学模型模拟仅开展常规免疫接种,以及开展常规免疫+补充免疫策略的两个场景的全人群的麻疹、风疹发病情况,根据麻疹、风疹经济负担调查结果,估算疾病、调查、暴发处置成本,根据中学生接种持有率和接种率调查结果,估算补种工作的成本。按照3%的贴现率,将本研究涉及到的各项成本折算至2018年的现值情况,计算增量成本效益比(ICBR)。结果1.麻疹、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和人群免疫水平分析:2014~2017年我国麻疹以<2岁儿童和成人发病为主,风疹以中学生发病为主,麻疹、风疹暴发时有发生,2017年两病发病率均降至历史最低(0.44/10万和0.12/10万)。我国1~29岁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1.0%,其中,1~4岁人群为95.8%,5~14岁人群为93.6%,15~29岁人群为88.9%,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9岁人群风疹抗体阳性率为87.1%,其中,1~4岁人群为92.7%,5~14岁人群为82.1%,15~29岁人群为88.3%,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龄儿童麻疹免疫力尚未达到阻断传播的水平,成人麻疹免疫水平整体较低,消除麻疹难度大;5~14岁人群风疹抗体水平低,存在风疹暴发和CRS增多的风险。2.动力学模型分析最佳补充免疫策略:我国麻疹基本再生数为18,在2014年的有效再生数为2.3;风疹基本再生数为7.6,在2014年的有效再生数为1.2。随机模型模拟的结果显示,我国现阶段风疹发生暴发的可能性为20-60%,2014年我国CRS发病数估算为348例(139~529例),需及早填补中学生的免疫空白,以避免风疹暴发和由此引起的CRS增高的风险。梯度法分析结果显示,风疹最佳补充免疫对象为中学生,而对于麻疹,虽然最佳补充免疫对象为青年成人,但增加中学生群体的疫苗覆盖率,同样能降低麻疹有效再生数,即降低发病。兼顾麻疹和风疹考虑,中学生是补充免疫的重点人群,模型模拟结果显示,2018年~2020年连续三年给1/5的10~14岁以及15~19岁(即初一和高一新生)的易感者接种MR,当补种率230%,能在5年内(2019年为第1年)将麻疹发病率降至<1/100万;对于风疹,补种率230%则3年内风疹发病率可降至<1/100万。补种率越高,将发病率降低至<1/100万所需时间越短。中学生补种加速消除麻疹和风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疫苗的间接保护,即通过在中学生群体建立更高水平的免疫屏障,减少其他群体的感染风险,从而减少全人群发病。3.中学补种的可行性调查:在河南、山东、江苏和新疆各2地市开展调查,共调查16所初中(2298人),16所高中(2030人,其中8所为职业高中)。初中生接种证持有率为53.7%,高中生为40.0%。通过接种证、信息系统或接种卡三条途径,共可获取接种史信息的比例,初中生为75.5%,高中生为63.3%。该比例在各省差异较大,山东的初中生能全部查询到接种史,但河南初中生和高中生只有15~20%能查找;在本省内部,该比例在初中和高中生之间的差异也可很大,如江苏的初中学生96.7%可获得接种史信息,但21.7%的高中生无法查到接种史记录。有2剂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史和1剂含风疹成分疫苗接种史视为全程接种,该比例总体为65.1%,其中初中生为70.5%,高中生为57.7%。若学生已完成免疫程序接种,73.0%的家长表示愿意再接种1剂麻疹风疹联合疫苗。若未完成免疫程序接种,83.3%的家长表示愿意补种。对学校管理人员与基层卫生部门人员开展专题小组访谈,双方均支持开展麻疹、风疹补充免疫工作,倾向于对初一和高一新生3年滚动式补种,前期的宣传动员和工作人员及经费保障很重要。4.中学补种的经济学评价:2017年江苏、河南、山东和新疆4地共调查麻疹病例270例,风疹病例106例。<15岁麻疹病例的总经济负担平均为10904.2元,≥15岁为15408.7元。<15岁风疹病例的总经济负担平均为2020.0元,≥15岁为2400.9元。若补充免疫活动开展形式为查漏补种,当接种率为30%时,补种活动总成本(含疫苗和免疫接种服务)为2.034亿元,与不开展补种活动相比,在未来6年共减少麻疹相关总费用4.649亿,减少风疹相关总费用1.467亿,增量成本效益比为4.62,净效益为4.082亿元。若补充免疫活动开展形式为非选择性补种,当接种率为30%时,补种活动总成本为3.707亿元,与不开展补种活动相比,增量成本效益比为1.65,净效益为2.409亿元。疫苗接种成本和病例的经济负担大小是对成本效益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结论我国麻疹和风疹病例分布特征以及人群抗体水平显示,我国消除麻疹和风疹所需的人群免疫屏障尚未形成,需制定有效的补充免疫策略,填补重点人群的免疫空白。综合考虑麻疹和风疹,尤其是风疹潜在的CRS风险,为目前的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的麻疹和风疹易感者使用麻疹风疹联合疫苗进行补种,可加速实现麻疹和风疹的消除。初中和高中学生及监护人对补种的接受度较高,学生中可查询到接种史的比例总体较高,但省份之间和本省内部差异均较大。查询接种史可有助于精确开展补种工作,对学生家长来说,也是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中学补种具有成本效益,查漏补种的ICBR优于非选择性补种。

袁千里[8](2018)在《闽赣甘三省医务人员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和接种乙肝疫苗现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不同级别医院医务人员感染HBV和接种HepB现状,探索并分析影响医务人员HBV感染和HepB接种行为的因素,为推动制定中国医务人员HepB接种策略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在福建、江西、甘肃3省分别抽取市级、县级和乡级医院120所,对所选医院中工作满6个月,年龄为25-59岁的在岗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描述性分析医务人员的自述HBsAg阳性率、HepB接种率及疫苗接种意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BsAg阳性率和HepB接种率的因素。结果医务人员自述HBsAg阳性率为13.17%(491/3728)。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后,省份、医院级别、工作年限、职业暴露史和HepB接种史是影响医务人员HBsAg阳性率的因素。其中,江西省(OR=0.67,95%CI:0.52-0.86)和甘肃省(OR=0.72,95%CI:0.56-0.92)HBsAg 阳性率低于福建省;县级(OR=0.79,95%CI:0.63-0.99)和乡级医院(OR=0.65,95%CI:0.51-0.83)低于市级医院;工作 5-14 年(OR=1.40,95%CI:1.01-1.94)及 15 年以上(OR=1.75,95%CI:1.11-2.76)高于工作1-4 年者;有 HBV职业暴露史者(OR=1.25,95%CI:1.03-1.52)高于无暴露使者;而有HepB接种史者(OR=0.56,95%CI:0.44-0.71)低于无 HepB 接种史者。接种史明确且未感染HBV的医务人员≥1剂次HepB接种率为85.89%(2666/3104),全程接种率为59.70%(1853/3104)。在控制其他因素影响后,甘肃省医务人员≥1剂次HepB接种率高于福建省(OR=1.48,95%CI:1.05-2.07),江西和福建两省间接种率无差异;有免费HepB接种政策且有接种管理地区高于无免费HepB接种政策的地区(OR=2.18,95%CI:1.41-3.35),有免费接种政策但无接种管理地区和无HepB免费接种政策地区间HepB接种率无差异;护士 HepB接种率高于医生(OR=1.35,95%CI:1.01-1.83);参加乙肝防治培训者高于没有接受过培训者(OR=1.98,95%CI:1.58-2.49);≥40 岁者低于 25-29 岁者(OR=0.52,95%CI:0.32-0.85);工作 5-14年者低于工作1-4年者(OR=0.63,95%CI:0.43-0.91);高暴露风险科室低于低风险科室(OR=0.69,95%CI:0.56-0.86)。医务人员未接种HepB的原因主要是“工作中已经产生免疫力、无需接种”(40.41%)、“单位不组织接种”(39.50%)和“工作忙,没时间接种”(31.96%)。未接种HepB的医务人员中,仅29.91%(131/438)有HepB接种意愿。结论医务人员自我报告的HBsAg阳性率较高,医院级别高、工作年限长及发生职业暴露会增加HBV感染风险。医务人员≥1剂次HepB接种率较高,但全程接种率偏低。单位不组织接种及官方不推荐接种是影响接种意愿的重要因素。应尽快制定医务人员HepB免费接种政策并开展疫苗接种管理,加强医务人员乙肝相关知识培训,高年资、高风险科室及高级别医院的医务人员是重点培训对象。

唐玥[9](2018)在《军队20μg乙肝疫苗接种策略的效果评价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中高流行区,依据卫生部2006年全国人口血清调查报告,HBsAg携带率高达7.18%,全国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携带者约9300万人,其中转归为慢性乙肝者2800万,几乎占全国人口的7%,每年因乙肝导致的相关死亡病例高达33万。面对威胁,合理地预防接种仍然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控制传染病的最有效措施,军队作为一支肩负重要使命的特殊群体,其预防接种工作尤其重要。虽然我军自2006年起对新兵(学员)开展0-1-6程序的1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工作,但近10年军队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数,在全军报告传染病的发病序位中,一直高居前3位,乙型病毒性肝炎作为其中占比最高的疾病成为严重威胁军队人群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与此同时,随着国家计划接种范围的开展,新兵(新学员)普遍是国家计划免疫的受众者,大量新入伍人员在入伍前已经接种过乙肝疫苗,是否需要全程重复接种值得关注。因此,如何加强和完善我军的免疫规划工作,成为我军后勤卫生保障工作的关注要点。本研究从实际调查研究着手,以真实有效的实验数据为支撑,全面分析入伍新兵(学员)的在国家乙肝计划免疫下的免疫背景并做相关血清抗体的本底水平检测,以明确军队乙肝疫苗防控工作重点;在军中首次开展先筛检抗-HBs,再分类接种2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从免疫学水平完善军队传染病的免疫策略;最后通过卫生经济学分析,为综合探索更优的乙肝免疫策略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持,进而达到有效控制军队传染病流行的目的。方法1.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基层部队及军校10个单位2013年新入伍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填写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个案调查表》,获取新入伍人员的基本资料、既往接种史、传染病史、过敏史等信息。2.抽取新入伍人员体格复检血液标本,作为2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免疫前血清乙肝抗-HBs本底水平调查对象;用ELISA初筛和CLIA复检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免疫前调查对象抗-HBs水平。3.按照免疫前抗-HBs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抗-HBs阳性、抗-HBs弱阳性、抗-HBs阴性三类人群;对免疫前抗-HBs弱阳性和阴性研究对象,按照0-1-6程序接种2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并分别在3针接种后28天,抽取静脉血3ml,用ELISA初筛和CLIA复检相结合的方法,检测3针免疫后的乙肝表面抗体阳转情况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变化情况,并比较接种不同针次后的两者变化水平,阴性观察对象还需检测高应答反应情况。同时通过疫苗接种后的访视计划,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用TreeAge Pro V2011软件,建立全员接种方法和筛检后分类接种方法决策树模型和乙肝病毒感染后转归概率树模型。再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分别计算两种免疫方法的净效益和效益-成本比;在筛检成本和接种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将变量接种人数和年报告发病率取不同数值,做敏感性分析,比较其在两种接种方法下数值差异,并做远期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1.调查问卷分析:根据4974份有效《乙肝疫苗免疫情况个案调查表》的数据显示,新兵(学员)年龄分布在1625岁,平均为19.26岁,有明确乙肝接种史者2914人,占58.58%;无接种史者963人,占19.36%;接种情况不详者1097人,占22.06%。2.2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前,用ELISA法血清学初筛和CLIA法复检血清标本抗-HBs水平,测得新兵(学员)乙肝抗体本底水平为:共有5761名抗-HBs阳性者,占总血清检测人数的57.03%;1090名抗-HBs弱阳性者,占总检测人数的10.79%;3251名抗-HBs阴性者,占32.18%。3.新兵(学员)2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分析:免疫前弱阳性观察对象1090人,接受3针20μg乙肝疫苗免疫,并分别在乙肝疫苗1、2、3针免疫后采血,抗-HBs阳转率依次为90.24%、97.82%、99.52%,1、2针后测GMT为1575.92mIU/ml和2144.59mIU/ml;2针接种阳转率统计学上明显优于1针接种(=25.65,P<0.01),3针免疫后与2针免疫后阳转率无统计学差异(=4.66,P>0.01),2针免疫后GMT值与1针接种后存在统计学差异(Z=-2.372,P<0.01)。免疫前抗-HBs阴性研究对象3251人次,接受3针20μg乙肝疫苗免疫,并分别在乙肝疫苗1、2、3针免疫后采血,抗-HBs阳转依次为78.18%、86.13%和98.72%,3针免疫后的阳转率明显优于2针免疫后的阳转率(=118.50,P<0.01),2针免疫后的阳转率明显优于1针免疫后的阳转率(=158.09,P<0.01),1、2、3针高应答反应率分别36.96%、56.43%和87.53%,3针免疫后的高应答反应率明显优于2针免疫后的高应答反应(=231.07,P<0.01),2针免疫后的高应答反应率优于1针免疫后的高应答反应率(=142.81,P<0.01)。乙肝疫苗13针免疫后的GMT值分别为101.35mIU/ml、155.81 m IU/ml和747.31 mIU/ml,统计分析显示:乙肝疫苗第3针免疫后GMT水平与第2针免疫后GMT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Z=-23.042,P<0.01),第2针免疫后GMT水平与第1针免疫后GMT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Z=-3.099,P<0.01),其中,第3针接种后GMT数据分布更集中于高值区间,表明其群体免疫效果明显优于第2针接种和第1针接种。本次试验期间,疫苗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7%(95%CI:1.17%2.89%),未收到三级(含)及以上不良反应报告。4.通过建立乙肝疫苗接种策略多级决策树模型及乙肝病毒感染后转归概率模型,分别对全员接种方法和筛检后分类接种方法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成本:假设每年招收新入伍人员20万人,全员接种方法的年成本为:312.00万元,筛检后分类接种方法的成本为235.73万元。效益:查阅大量包括直接、间接、无形经济负担的文献,综合考虑乙肝相关疾病年经济负担数据,其中急性乙肝、慢性乙肝、失代偿性肝硬化、代偿性肝硬化、肝细胞癌、重型肝炎的年经济负担分别为4.63万元、7.99万元、12.54万元、9.65万元、19.28万元和11.98万元。结合乙肝病毒感染后各种疾病转归概率计算两种免疫方法的年经济效益为547.85万元和641.04万元。成本效益分析:按照乙肝疫苗接种策略多级决策树模型上显示的概率计算,全员接种方法一年内预计减少发病人数106.75人,筛检后分类接种方法减少发病人数124.91人。两种方法的净效益分别为228.98万元和393.51万元,效益-成本比分别为1.76和2.72。结论1.通过调查问卷和免疫前的抗-HBs检测,都能说明有半数以上的新入伍人员已经接种过乙肝疫苗,并保持有效的抗体水平,入伍后不需再重复接种乙肝疫苗。2.新兵(学员)有必要在免疫前先筛检血清抗-HBs水平,再进行分类科学接种,免疫前血清抗-HBs弱阳性对象选用0-1两针接种程序,血清抗-HBs阴性对象选用0-1-6三针接种程序。接种20μg剂型的HepB-SCY可激发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抗-HBs,并可有效提高群体的阳转率和高应答反应率。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接种20μg剂型的乙型肝炎疫苗,部队官兵可以获得更加高效和持久的免疫保护。3.筛检后分类接种方法比全员接种方法在卫生经济学上更具优势。因此,依据目标人群抗-HBs水平的筛检结果,分类实施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将显着提高军队卫生防疫经费的使用效益和乙型肝炎的精准防控水平。

王洋[10](2016)在《社区人群中12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的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虽然乙肝疫苗接种计划已经实施十余年,人群的乙肝病毒感染也逐步得到控制,特别是儿童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降低更为明显,但仍然还会有新的感染者出现。儿童期乙肝病毒感染常常可导致终生携带,母婴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乙肝防治示范区的研究现场–甘肃省武威市,2010年社区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7.1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了实现降低该示范区的乙肝感染率和发病率的目标,本研究拟通过对全人群中儿童HBV感染状况的调查,获得社区儿童的HBV感染率及其分布特征;并通过对隐匿性HBV感染儿童和HBsAg阳性儿童HBV S基因序列对比分析,探讨社区儿童隐匿性HBV感染的特点和传播规律,从而为预防和阻断儿童HBV的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1.选择2010年参加全人群乙肝现况调查的乡镇社区中12岁及以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基本信息,并采集血液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hbsag和抗-hbs,hbsag阳性者进行肝功、hbeag及hbvdna检测。2.选择部分12岁及以下hbsag阴性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磁珠法提取血清中dna,并运用巢式pcr技术扩增hbvs区,阳性者定义为隐匿性hbv感染,分析隐匿性hb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并进行随访。3.隐匿性hbv感染儿童作为病例组,以性别、年龄±5岁作为匹配条件,从hbsag阳性者中随机选取对照。将扩增得到的两组hbvs基因序列与标准参考株序列一起输入clustalw软件,采用默认参数进行对位排列。将对齐的序列输入mega5.20软件,构建neighbor-joining(n-j)树,根据n-j树的主要分枝拓构来判断两组儿童的hbv的基因型,并进一步分析血清型、突变位点分布及突变频率的差异。采用paml4.7软件包中的codeml程序,运用最大似然法分析两组儿童hbvs基因的适应性进化现象,并检测其阳性选择位点。4.采用epidata3.1软件对流行病学调查表资料和随访调查表资料进行双录入。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并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χ±s)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dna水平、病毒s基因核苷酸替代率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基因型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参加全人群乙肝现况调查的12岁及以下儿童为4243人,获得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和血清标本的12岁及以下儿童4159名,占儿童总数的98.02%。经elisa方法检测,12岁及以下儿童hbsag阳性者有52例,hbsag阳性率为1.25%(52/4159);抗-hbs阳性者有2456例,抗-hbs阳性率为59.05%(2456/4159)。各年龄组间hbsag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χ2=2.90,p=0.407)。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8.68%(4104/4159),各年龄组间抗-hbs阳性率差异明显(χ2=216.81,p<0.001),以1012岁组最高,为73.60%(1116/1517),而46岁组最低,为49.50%(521/1053)。52例hbsag阳性儿童中hbeag阳性者占28.90%(15/52),hbvdna>1×103iu/ml者占51.92%(27/52),肝功异常者占5.80%(3/52)。2.选取hbsag阴性的12岁及以下儿童共计886人,通过初筛和分检共筛检出hbsag阴性且hbvdna阳性即隐匿性hbv感染儿童9例,12岁以下儿童的隐匿性hbv感染率为1.02%(9/886),其中男童6例,女童3例,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的12岁。乙肝疫苗接种者占77.78%(7/9);抗-hbs阳性者占33.33%(3/9);未见抗-hbc阳性者;hbvdna>1×102iu/ml者占11.11%(1/9)。9例隐匿性hbv感染儿童中,5年后共随访到3人,经血清学检测后发现这3名儿童的hbsag、hbeag、抗-hbe、抗-hbc四项血清学指标均为阴性,抗-hbs全部为阳性。经过hbvdna的定量检测,未检测到hbvdna,生化检测结果显示alt均在正常值范围内。3.隐匿性hbv感染儿童和hbsag阳性儿童携带的hbv均以c基因型为主,其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5.56%(5/9)和50.50%(8/16),血清型以ayr为主。对于两组感染儿童hbvs基因功能区域氨基酸突变率的分析显示,隐匿性感染组的hbv在ctl细胞识别表位sc(aa41-49)、mhr(aa100-169)、“a”决定簇(aa124-147)、第一袢环(aa124-137)、第二袢环(aa139-148)、前‘a’区(aa100-123)、后‘a’区(aa149-169)内氨基酸突变率与hbsag阳性组儿童无明显差异。hbvs基因单个位点突变分析显示,隐匿性hbv感染组中存在3种可能影响hbsag“a”表位构象的氨基酸变异位点p127s、i140t、s143l;hbsag阳性组中存在5种,分别是p127t、t131p、s143l、d144r、g145r。似然比检验(likelihoodratiotest,lrt)分析结果显示,在隐匿性hbv感染儿童中,选择模型m2、m3和m8的lrt结果显着高于中性模型m0、m1和m7(p<0.05),表明选择模型均显着优于中性模型。而在hbsag阳性儿童的三组序列中仅有m3的lrt结果显着高于中性模型m0(p<0.05),说明位点间所承受的选择压力不同。隐匿性hbv感染组的s区基因序列上检测到阳性选择位点,为位于hbv基因功能区免疫表位的180氨基酸编码位点。结论:1.社区12岁以下儿童hbsag阳性率为1.25%(52/4159),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4%),提示该地区儿童hbv感染形势依然较为严峻。部分儿童hbvdna呈现高滴度,应加强监测和随访工作。46岁儿童抗-hbs阳性率有明显下降,提示对46岁儿童可开展乙肝疫苗的加强免疫接种工作。2.社区12岁以下儿童隐匿性hbv感染率为1.02%(9/886),虽略低于hbsag阳性率,但对于这部分隐匿性的hbv感染儿童也不应忽视,应加强筛查和随访研究。3.隐匿性HBV感染儿童和HBsAg阳性儿童所携带的HBV在基因型、血清型、突变位点、阳性选择位点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提示儿童的隐匿性HBV感染可能是HBV感染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与病毒本身的特征无明显关联。

二、无接种情况下乙肝流行病模型及其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接种情况下乙肝流行病模型及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气象因素对呼吸性传染病的发病分布影响及非药物干预措施对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气象因素及非药物干预措施与流感联合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检索策略
        2.3 分析工具
    3 结果
        3.1 气象因素与流感联合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结果
        3.1.1 历年发文趋势
        3.1.2 各国文献发表及合作情况
        3.1.3 作者发文量及论文引用网络
        3.1.4 关键词演化分析
        3.1.5 高被引文献分析
        3.2 NPIs与流感联合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结果
        3.2.1 历年文献发表趋势
        3.2.2 各国文献发表及合作情况
        3.2.3 作者发文量及论文引用网络
        3.2.4 关键词演化分析
        3.2.5 高被引文献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中国各省气象及流感流行的分布特征以及新冠期间北温带地区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2.2.1 2005-2016年间中国各省气象及流感流行的分布特征
        2.2.2 新冠期间北温带地区流感流行特征研究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2005-2016年间中国各省气象及流感流行的分布特征分析结果
        3.2 新冠期间北温带地区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3.2.1 2015/16-2019/2020五个流感季各国流感流行趋势
        3.2.2 2020年COVID-19的流行趋势及国际国内标志性事件与NPIs的实施时间线
        3.2.3 全球防控新冠疫情背景下,北温带9国流感流行趋势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沈阳市大气污染及气象因素与儿童肺炎门诊人次关联性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儿童肺炎门诊数据资料
        2.2 大气质量监测及气象数据资料
        2.3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大气污染和气象资料的一般情况
        3.2 儿童肺炎门诊资料的一般情况
        3.3 各种污染物浓度及气象因素数值对儿童肺炎门诊量当日及滞后效应分析
        3.4 单污染物模型
        3.5 多污染物模型
    4 讨论
    5 结论
第四部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对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发病数描述统计
        3.2 时间序列分析拟合与外推预测
        3.3 保护率的计算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性及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流行性感冒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成人不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的免疫原性比较和接种意愿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部分 成人乙型肝炎疫苗不同免疫策略的免疫原性比较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材料与方法
    3.1 资料来源
    3.2 现场调查与血标本采集、检测
    3.3 指标定义
    3.4 数据整理与分析
    3.5 伦理审查
4. 技术路线图
5. 结果
    5.1 不同免疫程序HepB接种免疫效果比较
    5.2 不同种类HepB接种免疫效果比较
    5.3 不同剂量HepB接种免疫效果比较
6. 讨论
    6.1 不同免疫程序HepB接种免疫效果
    6.2 不同种类HepB接种免疫效果
    6.3 不同剂量HepB-SCY接种免疫效果
7. 研究局限性
8. 结论和建议 第二部分 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意愿调查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材料和方法
    3.1 调查现场
    3.2 研究对象
    3.3 样本量计算
    3.4 调查方法与内容
    3.5 指标定义
    3.6 统计分析
    3.7 质量控制
    3.8 伦理审查
4. 技术路线图
5. 结果
    5.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5.2 乙肝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
    5.3 HepB接种率及影响因素
    5.4 HepB全程接种率及影响因素
    5.5 HepB未接种原因
    5.6 HepB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
6. 讨论
    6.1 乙肝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
    6.2 HepB接种率及影响因素
    6.3 HepB全程接种率及影响因素
    6.4 HepB未接种原因
    6.5 HepB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
7. 局限性
8.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成人乙型肝炎感染风险和疾病负担
文献综述参考文献 附件 成人乙肝疫苗接种意愿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 致谢

(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等职业人群疫苗接种意愿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
        1.1.2 职业人群的疫苗接种与相关政策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对象与方法
        2.1.1 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2 统计学处理
    2.3 质量控制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调查结果
    3.1 人口学资料
        3.1.1 职业分布
        3.1.2 性别分布
        3.1.3 年龄分布
        3.1.4 职称分布
        3.1.5 工龄分布
        3.1.6 工作单位级别分布
    3.2 暴露情况
        3.2.1 职业暴露情况
        3.2.2 职业人群接触病原体与职业暴露情况
        3.2.3 暴露后采取的应急措施
    3.3 疫苗接种情况
        3.3.1 总体接种率
        3.3.2 疫苗接种记录保存情况与疫苗接种间隔
        3.3.3 疫苗接种形式
        3.3.4 影响疫苗接种的因素
        3.3.5 本底血清留取及抗体检测情况
    3.4 疫苗接种意愿调查
        3.4.1 被调查者接种意愿强烈
        3.4.2 接种疫苗的原因
        3.4.3 无接种意愿的原因
    3.5 假设性提问
第四章 讨论与建议
    4.1 职业人群存在疫苗可预防疾病的职业暴露的风险
    4.2 职业人群疫苗接种率不足,接种间隔过久,保存疫苗接种记录的比例逐年提高,接种后抗体检测比例低
    4.3 职业人群疫苗接种意愿强烈
    4.4 探索提高职业人群接种意愿的方法
第五章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等职业人群免疫策略探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着作情况
附录 从事病原微生物相关工作人员免疫情况调查问卷

(5)基于PMT的初中女生家长对HPV疫苗认知水平及接种决策意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理论框架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2.资料与方法
    2.1 《HPV疫苗接种意向调查问卷》的编制
        2.1.1 操作性定义
        2.1.2 半结构化访谈
        2.1.3 专家评定
        2.1.4 预调查
    2.2 现状调查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工具
        2.2.3 研究方法
        2.2.4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半结构化访谈结果
        3.1.1 访谈对象一般资料
        3.1.2 主题的提取及纳入
    3.2 《HPV疫苗接种意向调查问卷》研制结果
        3.2.1 专家评定结果
        3.2.2 预调查结果
    3.3 正式调查结果
        3.3.1 样本人群的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
        3.3.2 测量工具信效度与模型适配度检验
        3.3.3 样本人群对HPV疫苗接种意向水平
        3.3.4 样本人群对HPV疫苗接种意向相关性分析
        3.3.5 控制变量、PMT因子与接种意愿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4.讨论
    4.1 《HPV疫苗接种意向调查问卷》的编制分析
    4.2 保护动机理论与初中女生家长认知水平分析
    4.3 保护动机理论与初中女生家长接种决策意向分析
    4.4 初中女生家长认知水平及接种意向的其他影响因素
    4.5 研究启示
    4.6 研究不足与展望
5.结论
6.参考文献
7.致谢
8.附录
    附录 A——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附录 B——《HPV疫苗接种意向调查问卷》正式版
    附录 C——综述
    附录 D——发表论文情况

(6)基于社区的乙肝流行病学仿真建模及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医学领域仿真建模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创新点
    1.5 研究意义
    1.6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清港镇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2.1 研究背景
    2.2 对象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基于社区的乙肝系统动力学建模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建模方法和模型设计
    3.3 结果输出
    3.4 讨论
第四章 基于社区的乙肝感染者智能体群仿真建模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建模方法和模型设计
    4.3 结果输出
    4.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件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7)我国消除麻疹和风疹补充免疫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二、研究目标
(一) 总体研究目标
(二) 具体研究目标
(三) 研究框架 三、我国麻疹、风疹流行病学与人群抗体水平分析
(一) 研究目的
(二) 材料与方法
    1. 麻疹、风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 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抗体水平分析
(三) 结果
    1. 麻疹、风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 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抗体水平分析
(四) 讨论
    1. 麻疹和风疹流行病学特征
    2. 健康人群麻疹和风疹抗体水平特征
(五) 研究小结 四、具有年龄和地区结构的麻疹、风疹动力学模型研究
(一) 研究目的与相关背景
    1. 研究目的
    2. 传染病动力学模型的特点和运用领域
(二) 相关理论及预备知识
    1. 仓室模型的基本结构及转换率
    2. 基本再生数和人群免疫水平阈值
    3. 基本再生数的影响因素
(三) 材料与方法
    1. Meta-population模型
    2. 具有年龄和地区结构的我国麻疹、风疹SEIR模型
    3. 主要参数的估算
    4. 计算我国麻疹和风疹基本再生数
    5. 随机模型估算我国风疹暴发的概率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发病情况
    6. 梯度法分析最佳补充免疫策略
    7. SEIR确定参数模型模拟我国麻疹、风疹流行情况
(四) 研究结果
    1. 麻疹模型主要参数的估算
    2. 麻疹基本再生数的计算
    3. 风疹模型主要参数的估算
    4. 风疹基本再生数的计算
    5. 梯度法分析最佳补充免疫策略
    6. 模拟补充免疫策略降低发病数量的效果
(五) 讨论
    1. 动力学模型的适用性
    2. 麻疹和风疹的基本再生数和有效再生数
    3. SEIR随机模型估算风疹暴发可能性及CRS数量
    4. 梯度法分析消除麻疹和风疹最佳补充免疫策略
    5. 麻疹和风疹消除的协同作用
    6. 模型局限性和结果解读的有限性
(六) 研究小结 五、中学生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可行性调查和经济学评价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内容及其工作方法
    1. 中学生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活动可行性调查
    2. 中学生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活动的经济学评价相关调查
    3. 数据录入和分析方法
(三) 研究结果
    1. 中学生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活动可行性调查
    
1.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2 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预防接种证持有率和接种信息可查询率
    
1.3 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的含麻疹成分疫苗和含风疹成分疫苗接种情况
    
1.4 家长预防接种信任度以及补种意愿
    
1.5 中学生对补种的意愿情况
    
1.6 学校及卫生部门相关人员对补种活动的专题小组访谈结果
    2. 中学生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活动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2.1 麻疹、风疹病例的疾病经济负担调查
    
2.2 病例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暴发处置成本
    
2.3 中学开展补充免疫的成本和效益评价
(四) 讨论
(五) 研究小结 六、创新性 七、局限性 八、结论 九、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传染病仓室模型的基本知识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中学生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可行性调查工作方案
附1
附2
附3
附4
附5

(8)闽赣甘三省医务人员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和接种乙肝疫苗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1 背景
2 研究目的
3 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设计及现场的确定
    3.2 研究对象
    3.3 样本量计算
    3.4 抽样方法及研究对象选择
    3.5 调查方法及内容
    3.6 技术路线图
    3.7 统计分析
    3.8 质量控制
    3.9 伦理审查
4 结果
    4.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4.2 医务人员HBsAg阳性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4.3 HBsAg阴性者HepB接种率分析
    4.4 未接种原因
    4.5 HepB接种意愿
    4.6 无接种意愿者疫苗认识及接种态度
5 讨论
    5.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所致HBV感染风险高
    5.2 医务人员自述HBV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5.3 HepB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5.4 HepB未接种原因分析
    5.5 HepB接种意愿分析
6 研究局限性
7 结论
8 建议
    8.1 加强医务人员HBV职业暴露防护教育和培训
    8.2 政府部门应实施医务人员HepB免费接种
    8.3 优化医院内医务人员疫苗接种服务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参考文献
附件
个人简历
致谢

(9)军队20μg乙肝疫苗接种策略的效果评价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研究背景
    2.乙型肝炎的主要危害
    3. 国内外现状
        3.1 乙型肝炎的流行概况
        3.2 乙肝疫苗的免疫概况
        3.3 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概况
        3.4 军队乙肝的流行概况
    4. 立题依据
    5. 研究问题的提出
    6. 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6.1 研究意义
        6.2 研究内容
        6.3 技术路线
第一章 新兵(学员)乙肝血清抗体本底水平调查
    1.1 前言
    1.2 材料和方法
        1.2.1 研究对象和抽样设计
        1.2.2 研究方法
    1.3 结果
        1.3.1 新兵(新学员)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3.2 新兵(新学员)入伍前乙肝抗-HBs血清检测情况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新兵(学员)接种 20μg乙肝疫苗的效果观察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方法
        2.2.3 主要技术路线
    2.3 结果
        2.3.1 乙肝疫苗免疫后研究对象阳转率
        2.3.2 乙肝疫苗免疫后研究对象抗-HBs滴度
        2.3.3 安全性观察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新兵(学员)接种 20μg乙肝疫苗的成本效益分析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资料来源
        3.2.3 研究方法
    3.3 结果
        3.3.1 模型建立
        3.3.2 成本分析
        3.3.3 效益分析
        3.3.4 成本(C)-效益(B)分析
        3.3.5 敏感性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发现
    4.2 研究创新点
    4.3 研究中的不足
    4.4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个案调查表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主要简历
致谢

(10)社区人群中12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 儿童 HBV 感染自然史
    2. 儿童 HBV 感染现状
    3. 儿童隐匿性 HBV 感染
第一部分 社区人群中12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质量控制和督导
        2.3 数据整理与分析
    3 结果
        3.1 社区儿童的一般情况
        3.2 社区儿童中HBsAg和抗-HBs的分布情况
        3.3 社区儿童HBV感染率
        3.4 社区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3.5 HBsAg阳性儿童的血清学特征
    4 讨论
第二部分 社区人群中12岁以下儿童隐匿性HBV感染的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特征
    1 材料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常用试剂
    2 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隐匿性HBV感染者的确定
        2.3 HBsAg阳性者HBV S区序列的获得
        2.4 实时荧光定量PCR
        2.5 HBV DNA的提取和巢式PCR实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6 随访者血清学检测
        2.7 HBV S基因的序列突变分析
        2.8 统计学分析
        2.9 重组分析
        2.10 HBV S基因蛋白质阳性选择位点分析
    3 结果
        3.1 社区儿童隐匿性HBV感染率
        3.2 隐匿性HBV感染儿童的流行病学和血清学特征
        3.3 儿童HBV感染毒株的病毒学特征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无接种情况下乙肝流行病模型及其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全国乙肝流行特征分析及发病预测研究[D]. 毛少霞. 兰州财经大学, 2021
  • [2]气象因素对呼吸性传染病的发病分布影响及非药物干预措施对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D]. 李艳君.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3]成人不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的免疫原性比较和接种意愿调查[D]. 万咏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等职业人群疫苗接种意愿调查[D]. 杨沐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5]基于PMT的初中女生家长对HPV疫苗认知水平及接种决策意向研究[D]. 王曼丽.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6]基于社区的乙肝流行病学仿真建模及预测研究[D]. 于智欣. 浙江大学, 2019
  • [7]我国消除麻疹和风疹补充免疫策略研究[D]. 苏琪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8(10)
  • [8]闽赣甘三省医务人员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和接种乙肝疫苗现状研究[D]. 袁千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8(01)
  • [9]军队20μg乙肝疫苗接种策略的效果评价和研究[D]. 唐玥. 军事科学院, 2018(01)
  • [10]社区人群中12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的研究[D]. 王洋. 第四军医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未接种乙型肝炎流行病学模型及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