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蒸发冷却器论文-李晗,吕建,李勇刚,郭春梅,孟丹东

间接蒸发冷却器论文-李晗,吕建,李勇刚,郭春梅,孟丹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间接蒸发冷却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间接蒸发冷却器,新风风量,高温高湿地区,可视化试验台

间接蒸发冷却器论文文献综述

李晗,吕建,李勇刚,郭春梅,孟丹东[1](2019)在《新风风量对间接蒸发冷却器冷凝区域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温高湿地区,由于新风的相对湿度较大,干通道内板面上容易发生冷凝,从而影响换热器的性能。本文通过可视化的试验装置观察新风风量对干通道内冷凝区域的影响,分析冷凝条件下新风风量对新风出口温度、湿球效率、换热量、冷凝量和耗水量等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增加新风风量可以减少冷凝区域,但当新风风量超过700 m~3/h,新风风量对冷凝区域影响较小。减小新风风量可以减少换热,但也可以降低出口温度和耗水量,提高了湿球效率。当风量为500~900 m~3/h时,新风出口温度最低为24.57℃,湿球效率最大为57.77%,耗水量最大为1.38 g/s。此外,新风风量对潜热换热量和冷凝量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9年10期)

贺红霞,黄翔,张鸿,孙铁柱,罗绒[2](2019)在《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中布水与存水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布水形式与存水对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换热效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采用控制水流量与水压的方法对5组喷淋布水的布水情况及布水均匀性进行试验,每组实验安装3个喷嘴,测量螺旋形、实心锥形、方形、扇形、靶式撞击等5种不同喷嘴的集水量,对比布水的均匀性。对采用软管布水陶瓷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布水情况及间歇性布水时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的喷淋布水形式采用螺旋形喷嘴效果较好,布水均匀性较高;陶瓷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采用软管布水时,间歇性布水时间为喷5 min停1 h的布水系统能耗较低。(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晗,吕建,李勇刚,郭春梅,孟丹东[3](2019)在《风量比对间接蒸发冷却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量比是回风风量与新风风量的比值,是间接蒸发冷却器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调节新风风量和回风风量可以得到不同的风量比。在相同的风量比条件下,通过分别调节新风和回风风量试验对比分析两者对间接蒸发冷却器的出口温度、湿球效率、换热量和耗水量等性能的影响。试验发现,当风量比的范围为0.44~0.8时,风量比越小,调节回风风量可以得到更低的出口温度、更高的湿球效率、更低的换热量和更少的耗水量。调节回风风量使得风量比为0.44时,出口温度、湿球效率、换热量和耗水量分别为25.95℃、55.61%、1.29 kW和0.64 g/s,分别比调节新风风量时低0.37℃、高3.15%、低0.89 kW和少0.48 g/s。(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9年07期)

樊丽娟,黄翔[4](2019)在《多孔陶瓷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设计与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台换热管采用多孔陶瓷材料且换热管立式布置的间接蒸发冷却器,并且以该间接蒸发冷却器为基础搭建了实验台,并在实验台上对该间接蒸发冷却器进行了性能测试,研究其温降和效率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冷却器降温效果明显,蒸发冷却效率较高。本文为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结构改造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进一步推广了蒸发冷却技术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9年07期)

樊丽娟,黄翔[5](2019)在《纺织车间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耗水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搭建了一台适用于纺织车间的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试验台,并研究了其实际耗水量、蒸发损失以及飘逸损失。针对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循环水损失严重,需要大量补水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措施。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改进后冷却器耗水量大大减少,从而节省了循环水补水量,达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上海纺织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王于曹[6](2019)在《逆流板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板片换热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资源枯竭等问题,开发节能环保型空调系统已成为发展趋势之一。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利用空气中的干空气能来获取冷量,是一种节能、高效和经济的冷却方式。论文首先对逆流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的隔板间距进行了研究,其次根据传热传质特性研究了强化换热面组合方式对冷却性能的影响,接着提出了一种新型逆流蒸发冷却器,并对其进行了模拟研究,最后对平板式蒸发冷却器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当进气速度小于2m/s时,平板露点蒸发冷却器冷却效率达到最优时的隔板间距随进气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在研究范围内,随着通道长度的增加,冷却效率达到最佳时的隔板间距不变,均为8mm;当通道长度为500mm时,冷却效率随隔板间距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隔板间距大于11mm时出现明显下降;相同环境工况下,冷却效率随通道长度增加而增大;当冷却器采用不同板型结构时,其冷却效率达到最佳时的隔板间距不同。(2)当产气通道和工作气体湿通道中参与换热的四个面(A、B、C、D)分别采用同一锯齿结构尺寸时,各个面冷却效果不同且C面冷却效果最佳;模型1(AC)、模型2(BD)、模型3(AD)和模型4(BC)四种冷却器出口温度均随入口空气相对湿度、环境温度和进气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且模型1(AC面组合方式)冷却效果最好。(3)提出的新型弧肋板片结构逆流露点蒸发冷却器,在研究范围内,通过与传统结构对比,其湿球效率分别在进气温度、环境湿度和进气速度条件下最大提升了10.32%、25.82%和13.87%;当工作气体与产出气体进气速度比为1.5时,新型冷却器湿球效率最大,为126.24%;新型冷却器湿球效率随冷却水循环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在弧肋间距和弧肋弦长分别为5mm、15mm时达到最大。(4)搭建了新型逆流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试验台,试验研究了环境工况、进气速度和冷却水温度对产气通道出口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产气通道试验出口温度随环境工况、进气速度和冷却水温度的增加而增大。(本文来源于《郑州轻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孙铁柱,黄翔,魏敬茹,唐松标,胡家利[7](2019)在《淋水密度对多孔陶瓷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湿球效率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间接蒸发冷却器材料吸水性较差,只能采用连续布水方式使湿通道表面保持湿润。为此开发了一种多孔陶瓷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利用多孔陶瓷丰富的比表面积来增大水膜与工作空气的接触面积;利用其较好的吸水性快速蓄水,实现间接蒸发冷却器的间歇性淋水,缩短循环水泵运行时间。本文针对淋水密度对多孔陶瓷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湿球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多孔陶瓷管完全湿润的情况下,淋水密度越小,湿球效率越高;淋水密度为8.8kg/(m·h),泵连续运行10 min,陶瓷管壁可完全侵透,水泵停止间隔100 min期间,冷却器的湿球效率最高,而且波动不大,相比传统连续布水方式,节约水泵能耗90%。(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9年04期)

李晗,吕建,孟丹东,郭春梅,马雪健[8](2019)在《间接蒸发冷却器二次空气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搭建可视化的间接蒸发冷却试验系统,研究了无冷凝、部分冷凝、全冷凝条件下新风温湿度和风量对间接蒸发冷却器二次空气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冷凝可以有效地抑制二次空气的温降,增加二次空气的含湿量;在全冷凝条件下新风温湿度过高则会出现二次空气温升。另外,冷凝条件下新风风量对二次空气温湿度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9年03期)

褚俊杰,黄翔,孙铁柱[9](2018)在《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换热效能理论与性能实验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优化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结构及不同工况环境下的冷却效率、风量配比与制冷量关系等工艺,对3种不同的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复合式、交叉式、逆流式)的技术原理、结构形式、传热传质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并在实验室模拟工况条件下对其湿球效率、露点效率、温降幅度、制冷量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干燥条件下这3种露点冷却器的湿球效率均可达到100%以上,露点效率在55%~85%之间;标准干燥工况条件(干球温度为38℃,湿球温度为23℃)下,交叉式和复合式露点冷却器的进出风平均干球温降在15℃左右,进出风平均湿球温降在5.5℃左右,明显优于复合式露点冷却器;逆流式露点冷却器的能效比为11.78左右,达到了最高的水准。(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褚俊杰,黄翔,孙铁柱,耿志超,张鸿[10](2019)在《逆流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性能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发了一种新型逆流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并对其冷却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在焓差实验室内模拟干燥地区、中等湿度地区、高湿地区等多种工况条件,对该冷却器的湿球效率、露点效率、制冷量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标准干燥工况(干球温度38℃,湿球温度23℃),二次空气/一次空气风量比=1.1条件下,该冷却器湿球效率可达105.6%,露点效率可达76%,制冷量为2.83 kW,干球温度温降可达15.2℃。模拟乌鲁木齐工况与标准干燥环境工况的实验结果表明,露点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在我国西北炎热干燥地区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制冷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间接蒸发冷却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布水形式与存水对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换热效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采用控制水流量与水压的方法对5组喷淋布水的布水情况及布水均匀性进行试验,每组实验安装3个喷嘴,测量螺旋形、实心锥形、方形、扇形、靶式撞击等5种不同喷嘴的集水量,对比布水的均匀性。对采用软管布水陶瓷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布水情况及间歇性布水时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的喷淋布水形式采用螺旋形喷嘴效果较好,布水均匀性较高;陶瓷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采用软管布水时,间歇性布水时间为喷5 min停1 h的布水系统能耗较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间接蒸发冷却器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晗,吕建,李勇刚,郭春梅,孟丹东.新风风量对间接蒸发冷却器冷凝区域和性能的影响[J].流体机械.2019

[2].贺红霞,黄翔,张鸿,孙铁柱,罗绒.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中布水与存水的试验研究[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9

[3].李晗,吕建,李勇刚,郭春梅,孟丹东.风量比对间接蒸发冷却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流体机械.2019

[4].樊丽娟,黄翔.多孔陶瓷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设计与性能分析[J].流体机械.2019

[5].樊丽娟,黄翔.纺织车间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耗水量的研究[J].上海纺织科技.2019

[6].王于曹.逆流板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板片换热性能研究[D].郑州轻工业大学.2019

[7].孙铁柱,黄翔,魏敬茹,唐松标,胡家利.淋水密度对多孔陶瓷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湿球效率影响的试验研究[J].流体机械.2019

[8].李晗,吕建,孟丹东,郭春梅,马雪健.间接蒸发冷却器二次空气的试验研究[J].流体机械.2019

[9].褚俊杰,黄翔,孙铁柱.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换热效能理论与性能实验对比[J].纺织学报.2018

[10].褚俊杰,黄翔,孙铁柱,耿志超,张鸿.逆流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性能实验研究[J].制冷学报.2019

标签:;  ;  ;  ;  

间接蒸发冷却器论文-李晗,吕建,李勇刚,郭春梅,孟丹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