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模型论文_高明周,孙慧,张长龙,乔明琦,高冬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病证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动物,动脉,粥样,水蛭,心力衰竭,内膜。

病证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高明周,孙慧,张长龙,乔明琦,高冬梅[1](2019)在《中医典型情志病证之PMS/PMD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以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为主的经前期综合征(PMS)等中医典型情志病证正呈高发态势,但其病理生理学机制仍模糊不清。PMS/经前烦躁症(PMD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可以模拟人类PMS/PMDD的临床症状并进行症状的药物逆转研究,对于PMS/PMDD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研发、临床疗效评价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纵览近年相关研究文献,综述PMS/PMDD自发性动物模型和诱发性动物模型并指出环境应激、社会应激和神经生化等3类诱发性动物造模方式。而动物模型是否可靠需再经过动物模型表面效度、结构效度及预测效度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形成成熟的实验动物模型,满足研究所需。实验动物种类、评价指标与造模方法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构建出PMS/PMDD动物水平研究基石。(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林丰夏,李亮,曾志聪,宋银枝[2](2019)在《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与中医病证结合的造模思路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实验动物的选择、模型的复制方法、"湿热证"及"阳虚证"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造模思路等进行不同角度的综述。探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常见的两种中医证型(湿热证、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为进一步揭示中医中药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曾梅艳,宋厚盼,陈小娟,陈新怡,袁振仪[3](2019)在《基于方证对应理论探讨脾胃虚寒型DU病证结合大鼠模型构建及模型评价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方证对应理论构建可靠、稳定的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溃疡(DU)病证结合大鼠实验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芪建中汤组(方证对应组)。运用中医学病因苦寒泻下加劳倦过度法建立脾胃虚寒证候模型,采用无水乙醇加阿司匹林构建DU模型。观察大鼠的整体症状与体征,监测大鼠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肛温变化,肉眼评估十二指肠黏膜溃疡指数,HE染色镜下观察十二指肠黏膜病理改变,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NO、PGE、MDA含量,免疫组化检测TLR-2、MyD88蛋白表达。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表现出脾胃虚寒证候,大鼠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肛温均明显降低(P<0.05)。给予黄芪建中汤治疗后,大鼠整体症状与体征恢复正常,与模型组比较,大鼠体质量增加(P<0.05),进食量增多(P<0.05),饮水量增加,肛温升高(P<0.05)。②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溃疡指数明显增加(P<0.01),HE染色显示小肠绒毛受损严重;给予黄芪建中汤治疗后,大鼠溃疡指数显着降低(P<0.01),十二指肠黏膜形态恢复正常。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NO、PGE含量显着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TLR-2及MyD88蛋白表达显着上调(P<0.01);给予黄芪建中汤治疗后,大鼠血清NO、PGE含量明显增加(P<0.01),MDA含量显着降低(P<0.01),TLR-2及MyD88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基于方证对应理论,该研究构建了可靠、稳定的脾胃虚寒型DU病证结合大鼠实验模型,该模型可为消化性溃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9年10期)

李舒婷,宗利丽,何伟峰,郜洁,饶军华[4](2019)在《灵长类动物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模型构建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食蟹猴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病证结合模型构建的方法。方法 (1)6只雌性食蟹猴随机分为实验组5只、对照组1只,实验组开腹行宫颈环扎术,对照组仅开腹。(2)于术前、术中及术后第1、2、3个月运用PSI测量猴舌血液灌注量。(3)术后3个月腹腔镜探查,因均未见内异症病灶,改进建模方法:将猴分为实验组4只、对照组2只,实验组月经期收集子宫内膜组织盆腔内注射,连续使用3个月免疫抑制剂,对照组不作处理。结果 (1)宫颈环扎后3个月后腹腔镜探查,两组均未见内异症病灶。(2)猴子术后2月舌部血液灌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每只猴的舌面及舌底血液灌注量变化趋势一致。(4)改进建模方案后3个月腹腔镜探查示,实验组重度盆腔粘连、子宫表面血管增生并充血明显,一只猴可见内异症病灶,对照组则无。结论收集子宫内膜盆腔内注射、加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构建食蟹猴内异症模型。运用PSI测量猴舌部血液灌注量的方法稳定可行,有望成为疾病病证结合模型舌象的量化评价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郭文鹤,黄娜娜,张晓亮,李晓宇,张家祥[5](2019)在《动脉粥样硬化(气滞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气滞血瘀证)病证结合的大鼠模型,为相应中药复方的药效学研究提供评价工具。方法参照相关资料及文献研究,抽提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气滞血瘀证)大鼠模型的诊疗指标,并以辛伐他汀片和通脉颗粒作为反证药物。结合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的演变规律、发病机制的现代研究,拟选用冰水浴、灌胃脂肪乳和尾静脉注射牛血清蛋白复合诱导方法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气滞血瘀证)大鼠病证结合模型。实验期间,考察各组别大鼠的症状、体征状况并赋分。造模8周后,检测各组别大鼠血脂、凝血四项水平,升主动脉病理变化,进行成模预检测。造模成功后,用反证药物干预,并测定大鼠的血脂、凝血四项水平,检测升主动脉和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造模21周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症状和体征变化明显,血脂水平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非常显着升高,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显着降低。升主动脉内膜下出现脂质沉积,肝细胞出现空泡、变性,基本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反证组大鼠血脂水平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显着下降,升主动脉内膜和肝组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冰水浴、灌胃脂肪乳及尾静脉注射牛血清蛋白复合诱导方法连续造模21周,可建立模拟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气滞血瘀证)的大鼠模型,并具备成模率高、与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相近等特点,这将为抗动脉粥样硬化(气滞血瘀证)中药复方的药效学研究提供评价载体。(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孙凯,魏戌,朱立国,戴建业,章轶立[6](2019)在《病证结合模式下骨质疏松症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医疗卫生资源,在骨质疏松症防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动物模型是医学实验研究过程中的重要载体,采用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疾病已成为中医药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旨在对目前常用的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及评价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从事骨质疏松症实验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周宏剑,黄铭涵,高远,林平[7](2019)在《构建病证结合模式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现状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病证结合角度对消化系统疾病进行诊疗,是中医脾胃病学的一个特色。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连接中医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纽扣。因此,构建符合临床特征的病证结合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有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发挥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优势。目前多数学者常应用多因素复合法制备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但与自然发病状态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构建中医疾病的动物模型,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中医发病机理,并通过模拟中医病因、证候,以及方证结合等方法阐明中医证候的相关特征,优化构建方法,以促进中医药临床和科研的现代化发展。(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9年09期)

宋亚刚,李艳,崔琳琳,苗明叁[8](2019)在《中医药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现代应用研究及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药动物模型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研究领域,病证结合模型成为当前中医药动物模型发展的趋势。通过查阅文献发现中医药动物模型制备尚存在:所选动物与疾病人群体质不符,部分疾病缺乏证候体现,疾病与证候关联性不强,缺乏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评价体系等问题。模型应用存在:忽视模型的周期性;忽视环境对动物模型的影响的问题;单以正常动物进行中医药毒理研究不符中医药本质。从6方面提出:与发病人群相符体质的动物造模;扩大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使用范围;运用中医药理论"五运六气""子午流注""七情""六淫"气候箱,并以"四诊信息"合参解决病证关联性不强问题;采用"证候"指标+"病"指标,从四诊信息、生化指标、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完善模型评价标准;在模型应用中重视模型周期性,尤其重视环境对动物模型"证候"形成的影响;毒理研究中考虑增设模型动物组,以调整中药应用剂量,提升中药药效。通过以上问题的改善,以期为中医药动物模型的完善及正确应用提供相关参考。(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16期)

李小茜,何建成,曹雪滨[9](2019)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其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制备的研究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其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是保障本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实验动物的选择、疾病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以及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思路等多方面进展的总结与阐述,提出建立本病一体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贴合实际,可操作性强,值得深入研究与思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第十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8-17)

赵宏伟,郎朗,刘慧,于春江,刘博[10](2019)在《芪蛭降糖胶囊新工艺样品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芪蛭降糖胶囊新工艺样品对糖尿病气阴两虚病证大鼠模型的影响,探讨对中医糖尿病症候的改善作用。方法高糖高脂饲料喂养配合小剂量STZ造成大鼠Ⅱ型糖尿病,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过量青皮、枳壳、附子建立动物气阴两虚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测定血清中与气阴两虚证兼痰浊(血瘀)相关指标:血糖、insulin、cAMP、6-Keto-PGF1α及TXB_2的含量,以反映试药对气阴两虚兼痰浊(血瘀)证的缓解作用。结果芪蛭降糖胶囊新工艺样品能够降低气阴两虚糖尿病动物的血糖,阳性对照消渴灵组对血糖有降低趋势;新工艺样品能提高血清中insulin的含量;消渴灵、原工艺样品和新工艺样品均可明显提升6-Keto-PGF1α的含量,但对TXB_2无影响;消渴灵、原工艺样品能降低血清cAMP含量,新工艺组有降低的趋势。结论阳性对照消渴灵、原工艺样品和新工艺样品均可改善动物中医症候表现。(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9年08期)

病证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实验动物的选择、模型的复制方法、"湿热证"及"阳虚证"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造模思路等进行不同角度的综述。探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常见的两种中医证型(湿热证、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为进一步揭示中医中药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病证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高明周,孙慧,张长龙,乔明琦,高冬梅.中医典型情志病证之PMS/PMD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现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

[2].林丰夏,李亮,曾志聪,宋银枝.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与中医病证结合的造模思路探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

[3].曾梅艳,宋厚盼,陈小娟,陈新怡,袁振仪.基于方证对应理论探讨脾胃虚寒型DU病证结合大鼠模型构建及模型评价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9

[4].李舒婷,宗利丽,何伟峰,郜洁,饶军华.灵长类动物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模型构建初探[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9

[5].郭文鹤,黄娜娜,张晓亮,李晓宇,张家祥.动脉粥样硬化(气滞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研究[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9

[6].孙凯,魏戌,朱立国,戴建业,章轶立.病证结合模式下骨质疏松症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

[7].周宏剑,黄铭涵,高远,林平.构建病证结合模式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现状与思考[J].新中医.2019

[8].宋亚刚,李艳,崔琳琳,苗明叁.中医药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现代应用研究及思考[J].中草药.2019

[9].李小茜,何建成,曹雪滨.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其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制备的研究与思考[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第十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10].赵宏伟,郎朗,刘慧,于春江,刘博.芪蛭降糖胶囊新工艺样品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作用[J].海峡药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异常黑胆质病证模型第11周时肝脏大体观察异常黑胆质病证模型异常黑胆质病证模型组胸腺(HE...异常黑胆质病证模型组脾脏(HE ...

标签:;  ;  ;  ;  ;  ;  ;  

病证模型论文_高明周,孙慧,张长龙,乔明琦,高冬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