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边连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诗社,诗歌,神韵,清代,冷峭,诗人,注疏。
边连宝论文文献综述
刘青松[1](2018)在《边连宝在雄县的文论创作——兼论“瀛州二子”的文学理念》一文中研究指出着名诗人边连宝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在雄县教读,这段期间他在诗歌理论方面多所创获,通过《杜律启蒙》《评注苏诗》两书的着作,对王士禛的"神韵说"从理论上进行驳斥。其挚友戈涛为之作传记、诗序,张大其军,终使"瀛州二子"成为北方诗坛独树一帜的文学力量。(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朱则杰[2](2016)在《清代诗人结社丛考——以边连宝“菊社”等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诗人结社众多,研究尚少。现在就河北任丘边连宝"菊社"、湖南湘潭"雨湖诗社"、江苏苏州"沧浪五老会"等做些考察,以期为清代诗人结社研究添砖加瓦。(本文来源于《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徐星[3](2016)在《边连宝诗学理论与诗歌创作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边连宝是清中叶的一位诗人,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和研究,其诗歌内容广阔,情感深挚,纪昀称其“体魄自大”;他的诗论集中于《病馀长语》一书中,亦具有颇高的研究价值,却声名不显,久被埋没,可谓遗憾。本文基于此,对其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与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首先,对边连宝诗学理论作出全面分析,包括其诗论的形成原因和内涵特征,并对比他的诗学理论与当时诗坛其他诗学理论的同和异,初步探讨边氏诗学理论的独特性。边连宝诗学理论的形成是时代、家庭、个人叁方面合力的结果,而他的诗论以“性情”为主,以“重学力”、“细穷理”为补充,不仅提出了诗歌内容当以言“性情”为主,更在诗歌创作上提出了可供学习的方法与途径。这与边连宝一生勤于治学和授馆终身的身世经历有着莫大的联系。其次,以边连宝的诗歌创作为切入点,从“言性情”和“逞才学”两方面出发,对其诗歌中所展现的思想内容与审美特点以及诗歌的艺术成就等做了比较全面客观的解读。边连宝诗歌“言性情”的一面首先表现在他写出了心中的“真性情”,即生存境况、志向之苦、情深意切、生命意识;其次,在对“真性情”的表达上,从“实拈”出发,运用质白平实的语言直抒胸臆,个性化地营造意境以抒发情感,这合乎他要求“性情为本”的创作要求。边连宝诗歌“逞才学”的-面与其“重学力”相对应,诗歌“书卷气”浓郁,修辞技艺高超都是他“重学力”的表现,而他的诗歌众体兼备,组诗创作数量颇多,也可见出其学力的深厚。(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6-04-29)
刘青松[4](2015)在《清畿辅诗人边连宝、戈涛诗歌理论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边连宝与戈涛是清中叶畿辅诗坛两个重要的诗人,但由于二人诗文散佚,多年来对他们的研究处于薄弱状态。但通过勾稽各种史料,可知二人以大量的交往与诗文酬唱互通声气,对当时笼罩诗坛的"神韵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呈现出鲜明的文学理念。由于二人长期埋没不彰,因此本文特别表出,以见在雍乾时期,畿辅诗人中有过这样的思考,不应当被忽略。(本文来源于《华夏文化论坛》期刊2015年02期)
于东新,王双梅[5](2011)在《清“北随园”边连宝诗歌刍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边连宝,清中叶重要诗人、学者,与大诗人袁枚齐名,并称"南北随园"。其一生困顿穷苦,有志难酬,故其诗记录了一个落魄文人悲苦辛酸的人生历程,它是中国古代失意知识分子的一部心灵史。在艺术上,"北随园"诗呈现清寒孤冷的抒情风格,在意象上,注重选取凄冷萧索的意象群,从而显示出与所谓"康乾盛世"不和谐的音调,为清代诗坛注入了别样生气。(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王颖[6](2011)在《边连宝《杜律启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北宋开始一直到现当代,人们对杜甫诗歌的研究脚步从未停止,已经绵延了一千多年。我们收获了颇为丰富的杜诗研究成果。近年来,对于杜学专着的研究又成为杜甫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热点,也是对杜甫研究领域的重要拓展。本文选取清代学者边连宝的杜律着作《杜律启蒙》进行探讨,以期在杜甫律诗研究领域中填补一个小小的空白。本论文共包括引言和正文叁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对象、研究价值、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是正文的开始,主要介绍《杜律启蒙》的成书。透过时代背景和学术氛围对于边连宝的影响,此外还有这时期杜诗研究的整体状况的了解,引出边连宝其人以及《杜律启蒙》的基本信息。此外从八股文和试帖诗的角度解析其与律诗的关系,为《杜律启蒙》指明受众群体和指向目标。第二章主要介绍《杜律启蒙》的体例特点、注解方法以及边连宝对杜诗诗法的分析。从这一部分开始进入全文的重点。此部分主要从《杜律启蒙》的体例特点、基本注解方法两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边氏采用的是分体论诗的体例,并且在注解时注意区分“注”和“解”。他的“注”法主要有:一、解释字词或者句意。二、引前人注。叁、对于前人之注,或赞同,或否定,提出己见。四、引用各类典籍。五、圈点。六、加按语。他的“解”法主要是疏解诗中的“折中之旨”。边氏“解”诗的一般顺序是:先是说明题意;其次,分析结构,逐句或逐联解意。最后,依据己见评析其中蕴含的思想及艺术特色。从唐代的《诗格》开始,历代都有对“诗法”的探讨。“诗法”观念认为诗歌创作必然符合于一定的规律。本部分把边氏对杜诗诗法的探讨分为章法分析与手法总结两大类。边氏在章法分析上,注重把握整体性,重视脉络性。边氏对杜诗手法的归纳有很多,比如层深之法,活诗法,翻转法等等。第叁章介绍了边氏对前人杜注成果的采纳以及与诸家注的不同。本部分先指出了边氏对前人注杜成果的采纳,以仇注、顾注和浦注叁家为主。主要采用肯定法、阙存法和比较法等进行例证。对于与诸家注的不同,边氏主要从杜诗史实之异和否定他人注来体现己说的方面来论述。(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1-03-07)
刘思源[7](2010)在《边连宝词艺术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边连宝是清初着名学者、诗人、散文家。边连宝词不随流俗、绮靡绵密、专注情致、意境幽深、师承温韦、近于花间,但又自具风格特征。边氏闺情词清新疏朗、柔媚婉约,送别词凄怆悲惋、低回深芜。边词语言精练含蓄、质朴淳真,是清初词坛别一奇葩。(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7期)
于东新[8](2009)在《《病馀长语》所收边连宝佚词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诗人边连宝认为词是小道,云"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但偶尔为词,却也清新疏朗,乃"花间"之流亚。在其学术笔记《病馀长语》中夹杂其词作17首及其妻子李氏词4首。此外他还收录了其友方鸣皋词12首,并认为方氏"诗宗晚唐,小词绝工"。所有这些佚词随着刘崇德先生主编《边随园集》(2007年9月,中华书局)的出版而第一次为世人所知,相信这势必会为当前国家重点古籍整理规划项目——"全清词"之"雍乾"卷的编纂提供重要选本。(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5期)
张金明,颉斌[9](2007)在《论北随园边连宝其人其诗》一文中研究指出北随园边连宝是清诗人中的名家,曾与同时的清代着名诗人袁枚号称南北两随园。其一生科举失意,穷困潦倒,与此相关联,诗风亦清矫冷峭。分析其生平经历及诗歌风格的发现虽然其身后诗名不彰,但其诗歌创作自成一家,理应在清代诗坛占据一席之地。(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2期)
韩成武,冯淑然[10](2006)在《边连宝与《杜律启蒙》》一文中研究指出边连宝是清代中叶着名诗人、学者。他出身于文学世家,自幼受父亲影响深爱杜诗,一生命运坎坷。其思想以儒家为主,性情耿介,淡泊名利。边氏着述丰厚,蔚然大家,其中《杜律启蒙》是他的一部力着。该注本体现了边氏一整套注疏理论,重视分析杜诗艺术,文字通俗易懂,注解方式不拘一格,妙解新见迭出,颇具诗人眼光。另外,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批评原则。是明清时期众多杜律注本中颇具特色的一种。(本文来源于《长沙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边连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清代诗人结社众多,研究尚少。现在就河北任丘边连宝"菊社"、湖南湘潭"雨湖诗社"、江苏苏州"沧浪五老会"等做些考察,以期为清代诗人结社研究添砖加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边连宝论文参考文献
[1].刘青松.边连宝在雄县的文论创作——兼论“瀛州二子”的文学理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2].朱则杰.清代诗人结社丛考——以边连宝“菊社”等为中心[J].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6
[3].徐星.边连宝诗学理论与诗歌创作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4].刘青松.清畿辅诗人边连宝、戈涛诗歌理论初探[J].华夏文化论坛.2015
[5].于东新,王双梅.清“北随园”边连宝诗歌刍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6].王颖.边连宝《杜律启蒙》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7].刘思源.边连宝词艺术刍议[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
[8].于东新.《病馀长语》所收边连宝佚词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9].张金明,颉斌.论北随园边连宝其人其诗[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10].韩成武,冯淑然.边连宝与《杜律启蒙》[J].长沙大学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