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雪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脱贫攻坚研究——基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视角论文

骆雪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脱贫攻坚研究——基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视角论文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没有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无从谈起。本文结合黔西南州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分析目前黔西南州脱贫攻坚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支撑、增强群众内生动力三个方面来推动黔西南州脱贫攻坚的进程,可以更加有效地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现真脱贫、全脱贫,改变贫困窘境。

[关键词]黔西南州;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一、黔西南州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黔西南州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32017年共到位上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9亿余元,64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312个贫困村出列,65个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2017年,全州有10.53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86个贫困村出列、4个贫困乡镇实现“摘帽”。至2017年末,全州尚有贫困人口24.21万人,贫困发生率7.66%(按2014年末全州农村户籍人口数315.98万人测算);317个贫困村,其中165个深度贫困村;11个贫困乡镇,其中4个极贫乡镇(晴隆县三宝乡、贞丰县鲁容乡、望谟县郊纳镇、册亨县双江镇);7个贫困县,其中3个深度贫困县(晴隆、望谟、册亨)。2018年,计划8.96万贫困人口脱贫,142个贫困村出列,1个贫困县(安龙县)“摘帽”。2018年9月18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反馈贵州省2017年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结果的函》文件指出:经国家专项评估检查,贵州省兴仁县等14县区均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兴仁县正式脱贫,退出贫困县。通过调研了解到黔西南脱贫攻坚的成效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贫困人口得以减少

通过黔西南州脱贫攻坚指挥部了解到,2014年全州共减少贫困人口11.21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8.48;2015年全州共减少贫困人口15.06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3.75%;2016年全州共减少贫困人口10.01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0.56%;2017年全州共减少贫困人口10.54万人,贫困发生率为7.66%。2018年计划减少贫人口8.96万人。(基本情况见表1-1)

表1-12014—2018年黔西南州减贫人数及贫困发生率统计表

年份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减贫人数(万人)11.2115.0610.0110.54贫困发生率(%)18.4813.7510.567.66计划减少贫人口8.96万人

(二)基础设施得以改善

通过实施农村“组组通”公路、小康路、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农村电网改造、“村村通宽带”“村村通电视”等工程,切实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夯实发展基础,使得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如:兴义市已建成“组组通”公路项目143条325.844公里,小康路142.787公里,受益人数达83296人(其中贫困人口6210人),在64个贫困村修建通寨路260.81公里,串户路62.72公里。投资6957万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4.18万人(其中贫困人口2828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宽带”“村村通电视”目标。截止2018年11月,普安县已提前一年完成“组组通”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农村公路“组组通”建设路基164.207公里、路面105.791公里,累计完成投资9760.13万元,项目进度80.62%。3个深度贫困村4G网络、光纤已全覆盖。农村饮水安全瓶颈不断破解,提前完成2018年20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2019年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前期工作(2019年计划实施饮水安全人口3.8429万人),总投资4476.51万元,目前所有项目开工建设,完成项目进度的30%。

(三)优势产业得以发展

通过主导产业带动其他产业齐头并进,以产业发展全力推动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政策优势明显。比如:册亨县双江镇投资9600万元开发云上旅游小镇;晴隆县三宝彝族乡三宝村预计投资1500万元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场;贞丰县鲁容乡江育村结合本村产业发展实际,大力发展百香果、芒果产业,种植百香果2400亩,发放务工费用200万元(贫困户收入60余万元),发放土地分红72余万元,带动156人就业(贫困户46余人);兴义市将矮脚鸡作为“一县一业”扶贫主导产业,获批扶贫产业子基金10.97亿元,实施矮脚鸡原种保护与开发、岸基循环水高效渔业等项目12个,目前已建成矮脚鸡养殖示范点1个,正在建设5个示范点和1个原种扩繁基地,发展矮脚鸡2.4万羽,并且建设陆基养鱼基地3个,带动贫困人口250人,不仅如此,兴义市还通过主导产业带动其他产业齐头并进,以产业发展全力推动脱贫攻坚。

二、黔西南州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黔西南州脱贫成效显著,但通过调研,我们不难发现黔西南州在脱贫攻坚的进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基础设施落后

2.加强农村公路的硬化建设

(二)产业结构单一

黔西南州农业产业基础薄弱,项目虽然多,但规模小、环节散、链条短、效益低、抗险差,大多数企业只生产,少部分企业加工都只是初级产品,附加值低,带富群众能力弱。产业规模小、分散,产业利益链接机制不能有效发挥,致使部分贫困户很难实现长期稳定的增收,通过产业扶贫脱贫的群众持续稳定脱贫难度较大。究其原因:一是黔西南州喀斯特地貌面积广、石漠化严重、群山聚合,农民生存与农业自然条件恶劣,并且贫困县、贫困乡镇、贫困村仍占较大比重,贫困人口众多又分布较广。全州165个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是全州的3.49倍,多数处在边缘深山区、石山区、严寒地区,土壤贫瘠,水土流失、生态脆弱,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差,农业产业成本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差。再加上农业物资和人工劳务费等成本增高,导致大片良田、山地经济林抛荒。二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普遍存在,家庭小面积耕种,生产效率低。如:双江极贫乡镇辖区内除2015至2018年种收一次杉木和常年在陡坡旱地上刀耕火种玉米外,基本没有其他成型的产业,更谈不上产业化、规模化,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多数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通过外出务工,不少已经脱贫的群众收入水平仍在贫困线边缘,脱贫难度大。

(三)内生动力不足

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华炜在致辞中说:“农药是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农药的毒理、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农药分子设计、合成、加工、应用和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在不断创新,这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华炜指出,化工科技工作者应时刻站在世界科技的前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和重大化工科技问题,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和理论方法,为我国化工科技事业创新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黔西南州脱贫攻坚的路径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用新的改革理念、新的发展方式、新的改革举措等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注入新的发展助推力,对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全民小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黔西南州按照中央、省委和州委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最根本的追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坚定信心,埋头苦干,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向前推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书写好“百姓富,生态美”的黔西南州新篇章,努力探索走出一条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路子,从而推动黔西南州脱贫攻坚的进程。

(一)夯实交通基础

构筑生活富裕的美好未来,应从抓好大交通开始,通过大交通推动大产业、带动大发展。“要想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这句网上流传的顺口溜不无道理,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与脱贫攻坚的“命脉”,黔西南州自然条件复杂,基础设施薄弱,处在“老、少、边、穷”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要想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精准脱贫,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硬件基础,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群众行路难、运输难、通讯难和看病难的问题。

要构建横贯中西、沟通南北方的铁路和高铁通道,使黔西南与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促进民族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其具体做法:黔西南一要利用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形成广州—桂林—兴义—昆明—曼谷、贵阳—兴义—南宁—河内、贵阳—兴义—昆明—内比都—万象等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线路,进而与国际接轨;加快望谟蔗香港的建设,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港口枢纽,发展港口码头园区、港口城市和港口辐射经济,促进南盘江流域经济带的发展。望谟是贵州、广西、云南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交界点,四条公路的建设实现了2小时经济圈。

贫困群众谋求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已是扶贫工作中的一大痼疾。究其原因:一方面,目前黔西南州还未脱贫的群众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村寨,他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生活习俗文化难以改变,并且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失学,导致他们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如:黔西南州深度贫困地区,现有贫困人口16.65万人,文盲半文盲2.5万人,占15.33%,大专以上学历0.21万人,占1.28%);另一方面,留守在村里的大多为老人、儿童和妇女,由于他们长期封闭于深山,与外界交流少,见识少,自我发展意识薄弱,对脱贫攻坚的理解非常狭隘,“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主动发展产业、民房建设的愿望不强烈,等待观望、依赖思想严重存在。一些群众不支持配合党委政府工作,甚至存在对立情绪,脱贫攻坚存在上冷下热现象,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村庄整治等工作推进难度大。

1.构建横贯中西、沟通南北方的铁路和高铁通道

要打通“毛细血管”,加强农村公路的硬化建设,推动“村村通”、“户户通”的道路建设,从而实现农村道路畅通无阻;并且要提高农村公路的安全水平和保障能力,对危路危桥进行改造,打造群众出行的“平安放心路”。其具体做法是2018年对全州1176个30户以上具备条件的村民组实施2763.245公里通组公路硬化建设,计划投资170706.872万元(含2017年提前实施完成的257个项目465.71公里,已完成投资24670.652万元),实际实施919个项目2297.535 公里,计划投资146036.22 万元,占年度投资任务50%以上。

黔西南州处在经济发展仍然落后的喀斯特石漠化区域,环境恶劣,生态脆弱,村级集体经济缺乏活力,生产工具落后,生产方式单一,生产效益低下,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单一,收入极其菲薄,因而贫困程度深,脱贫成本高,减贫难度大。在现有贫困人口中,尽管村组道路交通条件已大大改善,公路村村通、组组通已基本实现,贫困户的串户路已修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紧锣密鼓开展,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农村串户路建设滞后,一些偏远村组饮水无保障、通讯网络未覆盖的情况。究其原因在于贫困人口大多聚居在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的民族地区,交通条件相对不便(如:公路等级低,通村、通组公路存在“晴通雨不通”状况),例如:1.从黔西南州的整体饮水情况来看,存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成库蓄水条件差,工程性缺水严重,生产生活用水保障难,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2.截止2016年底,晴隆县三宝彝族乡公路方面:无过境公路,仅有一条4.5米宽的通乡道路,有4个自然村寨道路未硬化,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利方面:境内无河流,唯一有1座库容109万立方米的病险水库,且长期处于干涸状态,工程性缺水严重。供电方面:农村电网线路老化,供电不足,停电、断电时有发生;通讯方面:通讯基础设施落后,网络讯号较差,19个自然村组中只有1个组通宽带网络。3.双江极贫乡镇区位边远,集镇距最近的安、册、望高速公路岩架互通45公里,距县城58公里,连接县城和高速公路的唯一通道是年久失修、路面凹凸不平、线形蜿蜒崎岖、通行效率低、安全隐患大的低标准四级公路。全镇19个村116个村民组,2017年底才基本实现组组通硬化路。农村电网容量不足、电压不稳、停电频率高,群众用电安全可靠性低。近90%的村寨通讯网络不通。集镇没有稳定供水源,没有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多数村寨缺乏安全稳定的饮用水源和灌溉水源,抗旱能力差,靠天吃饭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习惯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小学生大都喜欢模仿教师,从而学到和养成教师的某些习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其积极向上的思想、兢兢业业的态度、善于创新的教法都会成为学生习惯养成的良好刺激和榜样。

或许是下午喝了点茶的缘故,晚上久久不能入眠,我索性翻看手机,却无意进入露露的QQ空间。空间里的一条说说引起了我的注意:“值得纪念的一天,闺蜜小雨、好友梓轩,成功表白!”

3.完善农村网络覆盖率

2.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

(二)强化产业支撑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实现真脱贫、脱真贫,产业脱贫也是关键。强化产业支撑,通过产业发展走致富道路,黔西南州要针对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黔西南州的生产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可以因地制宜地实施特色产业项目,以产业发展培育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脱贫攻坚不仅要真脱贫,还要防返贫,乡村振兴不仅要乡村美,更要人民富。

A:上海是近代中国印刷业的发祥地,可追溯至1843年,英国传教士建立墨海书馆。上世纪50年代后期,国家出台政策,计划推动印刷业的合理布局与发展,在此大背景下,印刷业相对发达的上海开始向全国输出资源。当时上海有30多家以出版物印刷为主营业务的印刷企业,他们向全国22个省市输出技术人才,援建内地印刷业。据不完全统计,输出的这部分技术人员有2000多名。1978年,上海印刷业的销售收入大概是5亿元,到2017年底,销售收入已经达971亿元。数字的比对简单、直观,单从规模上讲,这也是上海印刷业飞跃发展的一个表现。

1.着力打造本地主导产业

黔西南州的主导产业有:兴义“大红袍”、普安“普安红”、贞丰“糯食产品”、兴仁“薏仁米”、安龙“食用菌”、册亨“茶籽油”、望谟“板栗”“八步茶”等特色产业以及地方特色水果、精品水果的大面积种植;茶叶、食用菌、核桃、板栗、精品水果等产业,以产业发展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如:在“两江一河”亚热带地区发展特色水果。依托南北盘江及红水河低热河谷地区 “天然温室”的独特优势,发展亚热带特色水果产业,促进产业脱贫。具体做法:包括兴义市、安龙县、册亨县、晴隆县、贞丰县、望谟县、兴仁县等7个县(市)41个乡镇,按照“一圃一园九区六带”(即:在望谟分别建立一个200亩种植资源圃和一个500亩种苗繁殖园、在相关县市建立九个1000亩标准种植展示区、六个产业带(香蕉、果蔗、芒果各10万亩,澳洲坚果、火龙果、柚各5万亩)建设内容进行实施,到2020年示范面积达到45万亩,总产量70万吨,总产值26亿元,带动7500户3万人脱贫。并且针对“两江一河”亚热带特色水果产业区边远贫困,基础薄弱等实际,积极争取多渠道投入,切实解决相关投入不足。一是在技术支持上,主要依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和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科研人才优势特长,提高产业科技水平;二是在资金项目上,主要是争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科技部门等单位支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产业种植加工能力。到目前,巳争取各级财政资金2785万元,产业子基金到位1.52亿元;三是在风险保障上,主要是积极开展“农调扶贫险”。截至目前,全州两江一河精品水果产业投保11·12万亩,缴纳保费1263.7万元,主要由州人财保险公司、州平安保险公司、州人寿保险公司、州太平洋保险公司、州国元保险公司承保。

构筑生活富裕的美好未来,需夯实通讯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要完善农村网络覆盖率,推动“农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实现“互联网+”产业模式在农村的兴起。具体做法是:扩大农产品网络销售份额,拓宽农村网络平台建设,2018年完成20个深度贫困村未通4G网络覆盖建设,实现投资800万元,达到4G网络、光纤全覆盖;推进67个深度贫困村农村电网改造,实施好18个非深度贫困村电网改造项目。

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高效率、可复制、好推广的产业精准扶贫模式,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如:推广贞丰县鲁容乡芒果科技示范园区的“136”产业发展模式。即:“1”是以整合“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共筑发展平台;“3”是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营销的生产管理经营方式;“6”是实现群众六种渠道增收:一是土地入股增收。286户农户以“土地入股+分红”的方式入股园区,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二是就地就业增收。园区就地就近组织贫困户培训上岗就业,可解决近200人的就业,实现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三是回收经营增收。土地入股15年后,龙头企业无偿将水果及相关土地附着物移交给所属农户,农户自主经营和管理,企业按4000元/亩进行保底收购。四是自主种植增收。农户利用自有土地种植,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企业保底收购。五是庭院经济增收。积极鼓励群众利用房前屋后、院坝等闲置面积种植芒果,增加收益。六是二次分配增收。乡平台公司根据持有股份,将所获收益进行二次分配,精准量化到贫困村贫困户。

低速冲击在夹芯结构领域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研究,尤其是针对复合材料夹芯结构[3-4]和泡沫夹芯结构[5-6]。目前对于金属波纹夹芯结构低速冲击的研究较少。Rubino等[7]研究了两端固定的304不锈钢实心梁、Y形夹心梁和波纹夹心梁的动态力学响应,结果表明相同质量下纵向Y形夹心梁和波纹夹心梁的抗冲击性能强于实心梁,而横向Y形夹心梁和波纹夹心梁则与实心梁相当。三维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但是在面板与芯板的连接处有明显的应力集中。Klçaslan等[8]对多层铝合金梯形波纹夹芯结构的低速冲击性能开展了研究,发现微惯性效应的存在提高了结构的临界屈曲载荷。

3.推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展模式

为了分析系统(9)—(10)的稳定性,首先由投影算子的非扩张性及常微分方程解的可延拓性,得到如下引理。

那天,游客稀疏,她在东华门边的食堂饱餐一顿后,一路走一路消食,走过太和殿广场,经过历代艺术博物馆,踏入慈宁宫。眼见满池锦鲤搅动碎金波纹,耳边呦呦鹿鸣响起,一转身“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的景致,让她几乎错以为回到了过去。天边流云淡淡,黄琉璃瓦上却立了一个人,宴姝定睛一看,那是工人正在进行古建修护。

黔西南州要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大力推进“农旅结合”,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绿色生态旅游等品牌,打造具有民族气息的地方特色农旅产品,以农业和旅游业为后盾培育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成为一种现实可行的扶贫路径。一方面,通过对农民创业进行大力培训,提升农民对乡村旅游的认知,构建科学的经营理念,也是“授人以渔”的必要措施。因此,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改变传统的“等”“靠”“要”思想,实现个人观念的转变,通过经营农家乐、民宿等旅游活动,增加经济收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通过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接触新事物和新思想,主动加强自我学习,提升生存能力和个人修养,逐渐地摆脱多维能力贫困。另一方面,发展“乡村旅游 + 精准扶贫”带来的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都是提高精准扶贫质量的有利因素。乡村旅游的规划建设,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营造便捷舒适、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环境,乡村标识、路牌、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投入,解决了村民停车的问题。乡村旅游的营销宣传,不仅能够发挥乡村特色优势,举办节庆活动还能够使乡村特色文化得到宣传推广。例如:纳录村是进出万峰林景区中心的必经之地,随着全市国际山地旅游城市建设进程的推进,到万峰林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的人越来越多,为村民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目前,村里的生态大米、特色小吃、农家小院、乡村客栈、田园风光,吸引了游客,抢占了商机。

(三)增强内生动力

在精准扶贫实施的具体过程中,贫困人口的内生发展动力不足是一突出问题,严重影响整村脱贫进程。要解决内生发展动力不足问题,就必须注重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从思想上改变农民脱贫的决心,坚持以精神脱贫为导向,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注重在思想上“扶志”、在能力上“扶智”、在发展上扶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就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建立农村流动党校、农民讲习所、培训基地,扶正扶强脱贫志气。一是要落实“一对一”帮扶模式,加强政策宣讲,充分发动村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村老乡贤等群体把党和中央的政策文件精神传递给农村和贫困群众,加大对脱贫惠民政策、脱贫攻坚成效、脱贫致富事例等宣传讲解工作,让群众知政策、懂政策。二是要树立典型、讲好故事,鼓励勤劳致富、杜绝“等靠要”,培养贫困人口的廉耻心、自信心,引导贫困农户尽快转变观念、克服“等人扶”“等脱贫”等消极思想、树立“贫困可耻、致富光荣”观念、真正激发出“要脱贫”“要致富”的强大信念,帮助他们增强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的信心。三是转变帮扶方式,断绝“一次性”输血。从根本上改变一次性输血式的帮扶模式,少给、少送一些慰问金和物资,多送一些知识、观念和技术,少送一些形式化的走访和闲聊,多送一些资讯、市场和项目,真正让贫困户在帮在实处、扶在实处的帮扶力量中树立致富信心、学到致富技术、找准致富门路。四是落实帮扶责任,结穷亲真心换真情。进一步督促各级结对帮扶干部切实落实好帮扶责任,增加上门走访次数,采取“知根底、同生活、共劳动”的帮扶模式拉近彼此情感距离,真正将结对帮扶工作升华为结交穷亲戚的过程,用帮扶干部的真心帮扶换取“穷亲戚”的真情流露,让贫困农户懂扶贫、愿脱贫。五是要加强贫困户在各项扶贫项目中的参与度,切实让贫困户在脱贫过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摆脱贫困[M].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P149.

[2]蒋和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可借鉴发展模式[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7年第6期.

[3]王东宾.将乡村振兴与精准脱贫有机衔接[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8-03-21,农经B03版.

[4]刘家义.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全力推动乡村振兴[N].人民日报.2018年1月12日,第10版.

[5]赵勇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N].贵州日报.2018年2月10日.

[6]高晶.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补齐乡村振兴短板[N].黑龙江经济报.2018-01-30.

[7]姜玉勇,陈露.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N].张掖日报.2018-02-03.

[8]董文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N].广西日报.2017-12-05.

[9]杨苹苹.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宜居乡村的实现路径[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12月第6期.

[10]夏淼.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农民致富之友.2016年第18期.

[11]迟福林.实现共享发展的历史性新突破[N].经济参考报,2017-10-30.

[12]刘永富.我国“十三五”脱贫攻坚的形势与任务[J].行政管理改革,2016(2).

[13]元利兴.决胜脱贫攻坚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国特困连片地区脱贫攻坚调研[J].中国经贸导刊,2018,05-25.

Abstract: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decision made by the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master of the work of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in the new era. Getting rid of poverty is the precondi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it is impossible to revitalize rural areas without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Combining with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Southwest Guizhou,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existing in poverty alleviation in Southwest Guizhou. The proces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Southwest Guizhou can be promoted from three aspects: consolidat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strengthening industrial support and enhancing the endogenous power of the masses. It can more effectively promote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and realize true and complete poverty alleviation.

Keywords:Southwest Guizhou; rural vitaliz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收稿日期:2019-03-04

作者简介:骆雪娇(1984—),女,仡佬族,贵州遵义人,管理学硕士,中共黔西南州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领导科学、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 注:文章系2108年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科研课题《乡村振兴战略在黔西南州脱贫攻坚中的作用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ZSYKT201804。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310(2019)02-0039-05

责任编辑:方 飒

标签:;  ;  ;  ;  ;  ;  ;  ;  ;  ;  ;  ;  ;  ;  ;  

骆雪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脱贫攻坚研究——基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视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