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注射液论文_黄年平,李学杰,黄信全,滕欣,王生言

导读:本文包含了红花注射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注射液,红花,多普勒,不良反应,艾灸,肘关节,药理学。

红花注射液论文文献综述

黄年平,李学杰,黄信全,滕欣,王生言[1](2019)在《艾灸联合茎乳孔注射红花注射液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艾灸头面部穴位联合茎乳孔注射红花注射液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将周围性面瘫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针灸及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灸头面部穴位、茎乳孔注射红花注射液,于治疗前、治疗10 d后、治疗21 d后应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评价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前后使用肌电图测定患侧面神经(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潜伏期变化。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83.72%,显着高于对照组的62.79%(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B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CMAP波幅高于对照组(P <0.05),潜伏期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艾灸头面部穴位联合茎乳孔注射红花注射液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明显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9年12期)

刘可,邢静,李慧丽,谢昭鹏[2](2019)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红花注射液经眼部皮肤离子导入治疗的眼部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红花注射液经眼部皮肤离子导入治疗前后眼部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旨在为评估其治疗作用提供超声血流动力学定量依据。方法征集体检健康者40例(共80只眼),男18例,女22例,以右眼为治疗组,左眼为对照组,将浸润药物的面纱覆盖于眼部,运用多功能低频电子治疗仪(型号:DY-1型)对双眼同时进行离子导入治疗,治疗组以20ml红花注射液浸润,对照组以20ml生理盐水浸润,治疗时间为20min;运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日立HI VISION Avius对比观测两组治疗前后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动脉、眼动脉的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特点,测量其收缩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以及阻力指数(RI)。各血管频谱取样位置:视网膜中央动脉在球后视神经暗区5mm范围内,睫状动脉在球后视神经暗区两侧3-5mm处,眼动脉在球后10-15mm处;多普勒夹角<15°。由同一名操作熟练的超声医生进行检查,于治疗前、后在同一位置进行测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动脉、眼动脉的PSV较治疗前均显着增加,EDV略有增加,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增加幅度依次为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动脉;PSV增加明显大于EDV,之间的差值增大,有显着性差异(P<0.05);阻力指数略有下降,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该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眼部的血流供应,从而改善眼部微循环、促进眼组织内的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而生理盐水对照组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动脉、眼动脉的PSV、EDV、RI在治疗前、后仅轻微波动,变化不明显,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制剂红花注射液经眼部皮肤离子导入治疗作为一种新的给药途径,可有效改善眼部动脉血供,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为该方法治疗眼部疾病提供科学客观的超声血流动力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2-06)

李言磊[3](2019)在《红花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红花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B组治疗后1周、4周NIHSS评分明显低于A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适合在临床上推广。(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3期)

戴绍宗[4](2019)在《红花注射液预防创伤性围肘关节区骨折内固定术后异位骨化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红花注射液预防创伤性围肘关节区骨折内固定术后异位骨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骨科治疗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红花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Cassebaum评分、Mayo评分、自我效能评分,治疗过程中异位骨化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后的Cassebaum评分、Mayo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治疗过程中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治疗创伤性围肘关节区骨折内固定术后能有效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且能有效预防异位骨化。(本文来源于《北方药学》期刊2019年12期)

刘嘉莹,刘蔚,王景春[5](2019)在《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红花注射液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方法使用互联网技术对CHKD以及CNKI数据库中2001年—2018年发表的关于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检索,分析文章内容,探讨该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以及安全性。结果本次研究一共检索到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文章54篇,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例数为280例,其中,男患者有124例,占比为44. 29%;女患者共156例,占比为55. 71%。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药物引起全身损伤以及过敏反应,分别占比32. 70%、25. 14%。结论将红花注射液应用于临床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进而引起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而且症状进展较快,严重威胁着患者健康,医务工作者要明确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好防范,出现问题时及时处理,做到临床用药的安全、规范,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本文来源于《光明中医》期刊2019年22期)

李锐莉,金建闻,张慧峰,文爱东[6](2019)在《红花注射液通过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及炎性因子的释放缓解大鼠炎性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缓解完全弗氏佐剂所致大鼠炎性痛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完全弗氏佐剂组、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和红花注射液治疗组,每组6只。通过测定大鼠热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观察红花注射液是否具有缓解大鼠炎性痛的作用。采用免疫荧光检测炎性痛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免疫印迹法检测炎性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细胞内p-ERK、p-CREB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炎性痛大鼠脊髓背角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RT-PCR法检测炎性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细胞内c-fos基因的表达。结果红花能够延长炎性痛大鼠热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提高炎性痛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红花通过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减少炎性痛大鼠脊髓背角p-ERK和p-CREB蛋白,抑制TNF-α、IL-1β和IL-6的释放,降低c-fos基因的表达发挥镇痛作用。结论红花对炎性痛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调节p-ERK信号通路和减少TNF-α、IL-1β和IL-6的释放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南药学》期刊2019年11期)

吴善瑜,林威力,林绮娴[7](2019)在《红花注射液联合气压治疗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二聚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联合气压治疗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气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红花注射液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D-二聚体(D–D)及治疗效果。了解D-二聚体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 24%)高于对照组(76. 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3)。观察组治疗后3 d、7 d血浆D–D低于对照组。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与预后有显着的正相关性。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气压能有效改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D水平、抗血小板聚集。(本文来源于《现代医院》期刊2019年09期)

胡晓茹,郑海荣,党海霞,胡秦,康帅[8](2019)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红花注射液用红花药材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的红花"化学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进行拓扑学分析得到网络中与脉管炎、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相关的核心成分,基于此建立红花注射液用红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首先经TCMID和TCMSP数据库检索得到红花中132个化合物,利用PharmMapp和ChemMapper数据库对上述成分的靶点进行预测,利用CardioGenBase、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DisGeNET数据库收集脉管炎、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相关靶点,经过映射对接,建立"化学成分-靶点"对应关系;然后,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效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模型,借助Cytohubba插件进行核心网络筛选和关键节点分析,自由度排名靠前的24个关键化学成分为α-生育酚、腺苷,以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saffloryellow等醌式查耳酮色素类,槲皮素、山柰酚等黄酮类,硬脂酸、亚麻酸、4-香豆酸和肉桂酸等有机酸,佛手柑内酯等香豆精类成分等。在上述核心成分的基础上,结合指纹图谱可同时对多成分进行控制的特点,建立注射用红花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对样品进行测定。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以反映出腺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Saffloryellow、4-香豆酸等成分,通过对所收集到的红花药材进行分析,结果上述成分在药材中的含量均一性良好。本方法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从药材化学成分和疾病出发构建药材"化学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拓扑学分析方法获取核心化学成分并作为质控指标,并基于此开展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为中药药材的质控指标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芳[9](2019)在《红花注射液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40例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70例仅予以康复治疗为对照组,另70例加用红花注射液为研究组。比较两组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Fugl-Meyer评分为(74.28±9.09)分,Barthel指数为(65.88±9.1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1±7.56)分、(55.17±7.18)分(P<0.05)。研究组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效果有限,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可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5期)

邹弢,陶玲,韦忠娜,鲍红松,罗媛[10](2019)在《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不良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2017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红花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对ADR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所致ADR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20例患者中,给药后30 min内发生者占60%。ADR涉及人体多系统损害,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占比最高,其他依次为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损害等,经停药积极抢救、对症处理后可好转及痊愈。结论重视个体差异,严格规范用药,加强用药全程监护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保障临床安全用药。(本文来源于《贵州医药》期刊2019年08期)

红花注射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红花注射液经眼部皮肤离子导入治疗前后眼部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旨在为评估其治疗作用提供超声血流动力学定量依据。方法征集体检健康者40例(共80只眼),男18例,女22例,以右眼为治疗组,左眼为对照组,将浸润药物的面纱覆盖于眼部,运用多功能低频电子治疗仪(型号:DY-1型)对双眼同时进行离子导入治疗,治疗组以20ml红花注射液浸润,对照组以20ml生理盐水浸润,治疗时间为20min;运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日立HI VISION Avius对比观测两组治疗前后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动脉、眼动脉的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特点,测量其收缩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以及阻力指数(RI)。各血管频谱取样位置:视网膜中央动脉在球后视神经暗区5mm范围内,睫状动脉在球后视神经暗区两侧3-5mm处,眼动脉在球后10-15mm处;多普勒夹角<15°。由同一名操作熟练的超声医生进行检查,于治疗前、后在同一位置进行测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动脉、眼动脉的PSV较治疗前均显着增加,EDV略有增加,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增加幅度依次为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动脉;PSV增加明显大于EDV,之间的差值增大,有显着性差异(P<0.05);阻力指数略有下降,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该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眼部的血流供应,从而改善眼部微循环、促进眼组织内的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而生理盐水对照组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动脉、眼动脉的PSV、EDV、RI在治疗前、后仅轻微波动,变化不明显,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制剂红花注射液经眼部皮肤离子导入治疗作为一种新的给药途径,可有效改善眼部动脉血供,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为该方法治疗眼部疾病提供科学客观的超声血流动力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花注射液论文参考文献

[1].黄年平,李学杰,黄信全,滕欣,王生言.艾灸联合茎乳孔注射红花注射液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9

[2].刘可,邢静,李慧丽,谢昭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红花注射液经眼部皮肤离子导入治疗的眼部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初步研究[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3].李言磊.红花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4].戴绍宗.红花注射液预防创伤性围肘关节区骨折内固定术后异位骨化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9

[5].刘嘉莹,刘蔚,王景春.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J].光明中医.2019

[6].李锐莉,金建闻,张慧峰,文爱东.红花注射液通过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及炎性因子的释放缓解大鼠炎性痛的研究[J].中南药学.2019

[7].吴善瑜,林威力,林绮娴.红花注射液联合气压治疗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二聚体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9

[8].胡晓茹,郑海荣,党海霞,胡秦,康帅.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红花注射液用红花药材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药学学报.2019

[9].王芳.红花注射液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

[10].邹弢,陶玲,韦忠娜,鲍红松,罗媛.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不良反应分析[J].贵州医药.2019

论文知识图

一4红花注射液大剂量组Bcl一2免疫...一5红花注射液小剂量组HE染色(x4...一4红花注射液大剂量组Bax免疫组...各组大鼠结肠病理组织(HE,×40).A:对照...一4红花注射液大剂量组HE染色Fig...

标签:;  ;  ;  ;  ;  ;  ;  

红花注射液论文_黄年平,李学杰,黄信全,滕欣,王生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