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510545
摘要本文对加强高职高专历史学科人文教育的思考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高专历史学科人文教育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推动着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发展。近十年来,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用人单位普遍反映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在工作方面上手快但发展后劲不足,在实践能力方面占优势,但在人文素质方面欠缺,人文知识缺乏,非专业知识浅薄,社会适应能力差,具有明显的缺陷。要弥补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缺陷,走出人文困境,提高人文素质,根本出路在于加强人文教育。因此,正视高职高专院校人文教育的弱化,重新审视人文教育的价值功能,探讨加强人文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努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高职高专院校的历史学科教学中如何加强人文教育。
一、充分高职高专历史学科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高专院校人文教育的弱化高等教育的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使之“止于至善”。正如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听言?“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早期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也认为,设立大学是为了“培养有教养的人”,“就大学毕业生而言,具有教养比具有高深学识更重要”。但是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社会分工的日趋细化,当代教育逐渐被科学主义和技术主义异化,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质的倾向渐趋专门化专业化和技术化,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大行其道,人文教育被忽视、被弱化,这种现象在高职高专院校尤为突出。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记录,是充满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瑰宝,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人文美的宝库。历史是一门具有人文化价值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化教育资源,历史教育具有人文性。可见在历史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不仅是由历史教育的人文性决定的,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广大历史教师必须明确高职院校历史学科教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功能,并紧紧围绕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历史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开展人文教育。
二、挖掘历史学科的人文化教育素材是实施人文化教育的基础
历史教材中涉及的人文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历史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人文化教育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文教育教学计划,才能真正完成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任务。例如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以厚德载物表达了中华民族的自强品质和重德精神离骚更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表现了忧国忧民热爱祖国追求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体现了作者为国捐躯留下赤诚之心光照史册的高尚人格历史人文素材的丰富还在于它是人的历史历史英雄人物的精神人格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记都是丰富的,可资利用的人文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历史上具体的人物典型的事例,向学生渗透人文教育,引导他们从优秀历史人物身上汲取智慧和人文精华,例如林则徐的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的责任感,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的誓言,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视死如归在进行这些人物的教育时,我尽量地将他们的英雄事迹和言论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去逐步地体会到一种悲壮崇高的美感,引导学生去感受历史人物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精神气质品格学生也可以从历史人物的事迹中得到启迪,从其成长过程中了解人生的意义,汲取历史经验,把握今天的生活
三、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探讨
1.培育学生察古知今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
读史使人明智我国人文历史悠久,历史知识和历史教育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诚如梁启超先生所言:中国古代,史外无学,举凡人类知识之记录,无不丛纳于史唐太宗曾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被认为是一面镜子,具有借鉴价值,让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对比思考,从中获取经验和教训,得到人生的启迪司马光在编著资治通鉴时也表示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历史是生活的教师我们不仅要从中国数千年的优秀遗产中发掘和总结其中包涵的民族凝聚力和强大生命力,而且要从世界各民族的文明史中吸取营养,与时俱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满怀信心地创造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美好的未来。我们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很大程度上是希望他们从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借鉴和启迪,培养学生察古知今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让他们学会观察思考,学会如何做人做事,更好地面对人生,更好地看待现实社会,更好地向前发展。
2.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学科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历史教育实质上就是人生教育大学生们正处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一个对历史无知的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必定是漫无目的,随波逐流的李大钊曾向青年人指出:向历史中寻找人生,寻找世界,寻找自己任何存在于社会中的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都建立在对已有的历史遗存的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可以得益于历史,正如德国哲学家亚斯贝尔思所说:教育要培育一代人的精神,必须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从历史中汲取养分。我国著名史学家白寿彝认为,历史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一门学问这首先是因为历史是时空的载体,承载着已逝社会的知识,而历史学科的功能和作用就在于通过历史知识这个庞大厚重的载体,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自身历史的文明进程,去认识和明晓社会变迁的规律和趋势,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历史知识更好地为现实社会服务。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育的主题列宁认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性和浓厚的民族性,这种情感的激发和思想的形成是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明长期教育的结果不读史则无从爱其国,一个人如果不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不知道世界的历史,没有历史的比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爱国主义近代中国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也指出:史学者,学问之最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境,爱国心之泉源。
总之,历史教学有着取之不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财富,这是形成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感的最佳途径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的历史中,涌现了众多的杰出人物,他们对国家和民族抱有高度的责任感,像屈原的忧国忧民;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精忠报国;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要善于利用和挖掘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