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新起点、新挑战

新政策、新起点、新挑战

一、新政策 新起点 新挑战(论文文献综述)

殷大斌[1](2021)在《接续奋斗新征程 书写教育新篇章》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历史时刻,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我们深感骄傲自豪,

张伟伟[2](2021)在《习近平新时代决策思维方法研究》文中指出习近平新时代决策思维方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决策实践活动中创造和运用的方法系统。探究习近平新时代决策思维方法是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我们党执政能力和治国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从形成过程来看,习近平新时代决策思维方法具有深厚的生成根基,在文化滋养、理论积淀、实践基础和个人条件的综合作用下逐渐生成,是一种复合式创新的产物。从构成要素来看,习近平新时代决策思维方法是以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为子方法而构成的方法系统。从构成机理来看,子方法与子方法相互联系、子方法与方法系统相互依存、方法系统与系统环境相互作用,使习近平新时代决策思维方法成为有机联系的系统整体。从实践运用来看,子方法的基本要求、方法系统的一般程序、综合运用的总体原则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决策思维方法的运用要求体系,价值前提、价值内容、价值实现、价值评价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决策思维方法的运用价值体系。

马跃[3](2021)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研究》文中提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党保持蓬勃生机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始终把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在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近一百年来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代表青年、赢得青年、依靠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寄希望于新时代中国青年,对新时代中国青年赋予极高地位,号召新时代青年勇担时代使命,堪当时代重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接力奋斗,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从外部条件来看,我们当前面对的时代潮流和国际大势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范围各种势力与我们争夺青年更趋激烈。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来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提升党对青年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消除西方资产阶级思潮的毒瘤,避免“颜色革命”与“和平演变”。再加之新时代青年出现新的特征变化,以及青年发展存在滞后性的现实要求,党和国家要推动全社会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号召党团组织把青年工作做实、做细,用极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对于继续丰富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了时代自信,为新时代青年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的行动指南,体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重大实践意义。本研究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宏观的论证青年作为整个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对国家、民族、党以及世界的作用;微观的分析青年作为独立的社会群体在新时代下所表现出的新特点。采用历史研究与现实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新时代中国青年为什么要承担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分析新时代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与方向。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新时代青年身上的优缺点;青年与基层群众的区别与联系。采用数据分析方法,以表格对比的形式分析新时代党员队伍结构发生的显着变化。最后,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青年理论指导青年工作,助力青年成长成才。论文结构框架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分析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通过深入剖析国外学者青年研究理论与派别,形成对青年学的初步认识,总结国内外学者对青年研究的现状综述,为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理清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分析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论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概念和来源。第一部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所涉及的基本内涵进行理论诠释。分别对青年、青年观、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概念进行逐一解读。第二部分,探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来源,其分为理论来源和文化来源。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观,也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青年观。文化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也来源于近代青年运动的文化自觉。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支撑。第三章,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第一部分,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形成背景,面对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国情要求、国际范围争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的世情需求、党要巩固和扩大青年群众基础、当前中国青年发展的滞后性和新时代青年呈现出新的特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应运而生。第二部分,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发展历程。这一理论的形成经历了“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的孕育阶段、实施人才战略的萌芽阶段、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探索阶段、以及形成与发展阶段。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并丰富理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科学性提供了实践基础保障。第四章,重点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主要内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地位与作用。包括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党和国家的希望与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和先锋力量,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力量,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力量。二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与担当。新时代中国青年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通过树立远大理想、永葆爱国情怀、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这六点要求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三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教育与培养。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以理想信念激发青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青年,以综合素质教育实现青年全面发展。四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组织与领导。新时代要加强党对青年的全面领导,阐述共青团组织在新时代的改革再出发,共青团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团的工作主线,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团的政治责任,将强“三性”去“四化”作为新时代的团改目标。深入剖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主要内容,为凝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理论特性和价值意蕴做铺垫。第五章,重点凝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理论特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体现出三方面的理论特征。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以中国精神为内在推动力,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提出“党管青年”原则,青年人才的重视与培养,青年干部的培养与任用以及“青年首先要发展”战略,体现出了政治性和战略性的统一。做知行合一的新时代青年,加强青年对外学习与交流,围绕青年特点开展青年工作体现出这一理论的实践性和规律性的统一。第六章,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体现出的价值意蕴。理论价值体现为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时代延伸,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实践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了时代自信,为新时代青年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的行动指南。第七章,提出要努力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从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层面,全方位多措并举,开展践行活动。一是要举国家之力,落实“青年首先要发展”战略,党和政府要做青年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增强团对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服务能力。二是要聚社会合力,统筹社会各方资源协同共育青年,家庭要帮助青年系好“第一粒扣子”,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促进青年健康发展。三是要提升高校育人水平,高校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四是要践个人之行,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新时代青年运动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总之,通过系统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论文主要提出如下创新观点:一是论文根据习近平自身的青年生活经历、多年执政经验与治国理政的青年工作中探索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发展历程,体现出创新性。二是论文关于近代青年运动文化自觉性的文化来源探究,尤其是分析了五四精神对于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影响,体现出创新性。三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理论特性研究具有创新性。四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价值意蕴研究具有创新性。五是分别从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四方面提出要努力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路径选择体现出了创新性。

周笑梅[4](2021)在《新型智库发展优化研究 ——以地方社科院实践为例》文中认为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表征。自国家启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以来,新型智库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智库的政策咨询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与现阶段国家的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仍明显不相称。制约智库发展的突出困境在于:在新型智库最重要的关系中,智库与政府双向维度同时存在深层体制改革的阻滞,且彼此复杂纠缠。一方面,这种制约呈现为相应的国家制度供给不足与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滞后,另一方面,新型智库在对自我重塑的能动把握上也存在观念滞后、行动迟滞、内部机制创新不足。内外部因素的复杂交错,致使新型智库依然受制于传统治理结构与组织结构,难以支持智库转型所需要的决策研究范式及运营模式的现代跃迁,因而也难以全面达成自身应有的职责担当,在整体上呈现深层结构性矛盾。如果将对这一矛盾的分析,单纯指向智库内部机制,或单纯指向政府制度供给,都难以有效解释问题的深层归因和回应问题的复杂性。本文试图将对这一矛盾的分析,置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总体背景中,对其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研究,以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与认知新型智库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并从中探寻其发展的深层结构性影响因素,进而系统探索对其发展优化更具应用价值的实践对策。这是本文研究的基本问题。新型智库建设关系到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即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与决策效率,关系到由国家决策体制改革、国家治理体系创新等因素共同构成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当前在国内国际复杂局势中,同时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而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对人类经济社会结构及运行模式深刻复杂的改变与形塑,则使这种机遇与挑战空前放大,进而使智库对国家及政府决策能力的重大影响进一步突显,作为决策体制改革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新型智库的良性发展成为意义重大的现实与理论问题。在国家治理总体架构下,存在三个对新型智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基本维度:国家的制度供给、智库的内部治理、智库的外部关系。这三个维度既决定着智库的发展模式与发展空间,同时也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与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依据国家治理、参与式治理、网络化治理、决策过程参与等理论,基于“国家制度供给-智库内部治理-智库外部关系”的研究框架,通过对国内外智库发展经验较为系统的考察,以31个省市自治区省级地方社科院为核心研究案例,分别在三个基本维度下展开深入系统研究,以剖析新型智库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优化路径及对策。在形成对新型智库发展状况及问题判断时,本文做了一定数量国内外实践案例的实证分析,特别是以31个省级地方社科院为核心研究案例详细开展了相关研究。结合学术文献研读及理论资源支撑,基于以上综合考察与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新型智库发展优化对策:第一,在政府维度,加大力度扭转突出的制度供给不足问题,加强对新型智库发展的制度供给和赋权。新型智库发展制度供给体系应包括:决策过程参与保障制度、机构主体重塑保障制度、智库市场化运行保障制度、智库现代传播保障机制等内容。第二,在智库内部治理维度,探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并在清晰战略目标定位前提下,对智库的研究机制、管理机制、运营机制等进行系统创新。第三,在智库外部关系维度,围绕新型智库发展所形成的重要外部关系,以激活主体能量与活力为前提,建构政府主导、智库发挥重要作用的网络化治理合作伙伴关系。在三个基本维度分别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整体性政策建议:优化国家对新型智库建设的总体布局,持续培育现代政治文明;在秉持稳步渐进改革原则的同时,加快提升新型智库发展相关立法层次,以强大的国家立法保障并规范新型智库发展;合理布局新型智库发展体系,以建立和形成有效保障各类智库均衡而充满活力发展的资源配置模式,维护不同类型智库共同构成的整体国家知识资源及决策智慧宝库;积极回应大数据时代要求,推动新型智库信息平台基础设施整体升级,制定并实施涵盖政府、智库、企业及社会的互联互通、共建共治共享的知识管理及数据库网络,为建立国家智慧决策模式做足准备,以提高国家治理效能,进一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冯凯静[5](2020)在《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青年人的发展情况与就业现状。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是结合青年特点、地位提出的与中国具体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的战略高度,围绕青年提出许多新论断、新要求,丰富其理论创新其发展,形成了新时代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新时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下,当代青年人乃是实现这一目标及建设社会主义的生力军。因此,若要指引当代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持续且深化青年们的社会主义信仰则是必不可少的实务。由此,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必然为青年成长成才和青年教育工作提供新的理论参照。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梳理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文献综述、以及研究价值、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介绍基本概念,概括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形成过程,该部分主要梳理其形成的理论渊源和时代背景,并且以时间轴为线索分析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形成轨迹。第三部分,分析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核心要素,该部分包括其内容、原则、特点以及方法。第四部分,阐述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时代价值,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思考,为今后我国青年教育工作提供重要依托。第五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得出结论认为,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青年全面发展的重要理论遵循。

欧阳琼芳[6](2020)在《习近平关于妇女发展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充分践行着一个真正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坚持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因此,中国的发展必须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在人的本质性即“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历史性指认中,也深刻阐述了妇女发展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因此“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论,蕴含着妇女的发展与解放的向度和尺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凝聚全党智慧,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在不同场合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妇女发展的新观点、新论断,这些论述为提升新时代我国妇女事业的发展提供着根本遵循。本文紧紧围绕习近平发表的关于妇女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一部分介绍了习近平关于妇女发展重要论述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其来源。当前,国际和国内妇女发展的丰富实践与妇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是习近平关于妇女发展重要论述形成的时代背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妇女发展思想以及历届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的妇女发展思想是习近平关于妇女发展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渊源;同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妇女美德的也是习近平关于妇女发展重要论述的理论借鉴。第二部分介绍了习近平关于妇女发展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包括妇女发展的重要作用、妇女发展的基本原则、妇女发展的战略任务、妇女发展的战略途径。第三部分分析习近平关于妇女发展重要论述的价值取向与基本特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与妇女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是习近平关于妇女发展重要论述的价值取向,规律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是习近平关于妇女发展重要论述的主要基本特征。第四部分介绍在习近平关于妇女发展重要论述指导下中国妇女发展事业的践行成果。保障和促进妇女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实践深入推进;妇女自身发展水平全方位提升;妇女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第五部分介绍习近平关于妇女发展重要论述的当代价值。习近平关于妇女发展重要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妇女发展理论的新境界,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为我国妇女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世界妇女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关于妇女发展重要论述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的进程中产生的,是新的历史方位下妇女发展的理论武器和现实法宝,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深化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

陈玥[7](2020)在《基于多源流理论的新中国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政策变迁研究》文中提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编写、出版全国通用中小学语文教材的专门机构,出版的语文教材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具有极高的权威性。本文将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部分作为一个独立系统,一方面对选文进行详细梳理,让大家能够清楚地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选文政策变迁的具体阶段;另一方面运用国外先进的政策理论对选文政策的变迁历程作归因分析,为我国人教版初中语文选文的研究提供跨学科的新视角,也为政策的执行者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使其能够清楚地看到选文的特点与不足,从而更加科学的审视与支配教材中的选文,丰富教学内容。本研究基于多源流理论视角,以新中国成立后人教社出版的十一套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政策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和政策分析法,分别从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以及政策之窗这四个方面,对初中语文选文政策变迁背后具体的指导思想、时代背景以及社会要求进行剖析,探索选文变迁的规律。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新中国成立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进行梳理;第二部分通过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对十一套人教版初中语文选文进行编码分析,从而划分选文政策变迁的具体阶段;第三部分运用金登的多源流理论从四个方面对选文政策变迁的不同阶段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并解释政策变迁的过程及规律,为我国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政策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研究发现,新中国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政策的变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新中国成立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政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2年—1978年)以革命文化为主进行选文,第二阶段(1982年—1993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进行选文,第三阶段(2003年—2018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为标准进行选文。第二,以革命文化为主的变迁阶段。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语文教育发展缓慢,语文教学质量引起国民情绪的变化是主要的问题源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学暂行规程(草案)》等相关政策汇成了政策源流;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改革、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组织召开各类教育会议以及人民大众对教育的憧憬等成为政治源流。新中国成立之际,为了巩固新政权,确定了将宣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作为语文教材选文的主要标准,此阶段教材选文政策以革命文化为主。第三,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的变迁阶段。分科教学的弊端、“文化大革命”、“大跃进”等战略问题的失误,加之语文教学质量严重受损,成为这一时期政策变迁的问题源流;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主张要使受教育者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及中央一系列关于课程标准和教材修订政策文件的出台,和政策企业家的建议最终成为政策源流;新时期国家对培养“四有新人”、“三个面向”、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以及教育界和语文学者对语文教育改革的大力支持形成了政治源流。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提出青年少年、儿童要全面发展,语文教材改革迫在眉睫,于是选取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课文进入教材成为这一时期的选文政策。第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并重的变迁阶段。“一纲多本”政策对教材编写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旧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与新时期国家对人才培养要求之间的矛盾成为新的问题源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再到《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的颁布成为了政策源流;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南方周末》、《人民教育》等公共舆论对语文教育的热议以及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强烈号召汇成了政治源流。2002年以“忧思中国语文教育”为主题的对于语文教育问题的社会大讨论落下帷幕,促成三流耦合,为这一时期选文政策创造了进入决策议程的条件。

左腾飞[8](2020)在《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研究》文中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及其每个阶段同样充满着矛盾,其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支配作用的矛盾就是社会主要矛盾。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不断调整和变化。矛盾的性质,从建国之初的敌我矛盾,逐步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民内部矛盾;矛盾的内容,经历了从阶级之间的矛盾、到经济发展落后条件下的物质文化供需矛盾、再到发展模式调整背景下社会供需矛盾的转变。社会主要矛盾是党和国家制定大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起点,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构成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使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2017年,党的十九大正式宣布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这是具有全局性、历史性和战略性的最新论断,关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成为理论界和学界关注的热点和重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系统阐明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逻辑、转化所引发的实践要求、作用、价值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明晰历史新方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本文从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理论出发,运用文献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多学科综合分析法,力图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论文由以下部分组成:绪论部分:概括选题依据、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评述国内外对本选题及相关问题的研究状况,总结了进一步探讨、研究及深化的空间,阐明了论文研究预期目标、研究思路及方法。第一章:社会主要矛盾基础理论及其发展演变分析。通过对社会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及社会主要矛盾进行区分和对比,总结社会主要矛盾在社会矛盾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厘清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内涵,并在此基础上阐明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特点及转化标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历经三次较大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客观的、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我们党基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主观论断,兼具主体性和属人特点,其本身就是矛盾统一体。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把握,经历了复杂的过程,认识不断深化,对我们今天科学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具有重要作用。第二章着重研究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背景、转化原因和转化程度。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时代和实践的要求。社会主要矛盾在新时代发生转化的最大背景和最重要原因就是新时代的到来。因此,分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原因,就必须对“新时代”这一矛盾转化背景进行分析。另外,还要正确把握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生成原因,还需要认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从而对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及其转化程度、转化背景及其转化原因,形成丰富和立体的认识。第三章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整体分析,主要包括对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后的矛盾主体、矛盾客体、主要矛盾的客体与主体之间关系等内容的研究。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体是人民群众。随着时代的发展,主体需要在实现满足的基础上产生新的需要,更加突显主体需要的全面性。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客体是现实社会生产供给能力,但新时代社会供给相对于人民全面的需要而言,有效供给相对不足,制约着主体需求的满足。本章内容具体分析了主体需要的特点,重点研究了现实社会生产不平衡不充分的内容及其产生原因,总结了现实生产供给对满足主体需要的制约问题,为我们认识这一制约新时代社会发展全局的矛盾提供切入点,更为我们下文解决矛盾提供发力点。第四章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析了如何更好推进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研究矛盾不是终点,关键在于对问题的解决。其中,设立合理的目标和原则,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前提;增强社会有效供给能力,推动我国社会全面发展,是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时代要求和关键所在。矛盾的根本解决还在于制度的完善,要通过制度创新,激发社会活力和动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为人们美好需要的满足提供根本保障。第五章是本课题研究的最终落脚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作用和价值。从理论上看,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把握,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理论,推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从实践上看,正确处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能够为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的全局发展提供着力点,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创造条件。解决好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还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能够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积累经验,为建设美好生活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结语部分: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产生、内涵、解决方案及现实价值进行概述,立足现实,分析了研究存在的不足,对未来深化研究做出展望。

王一铮[9](2020)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研究》文中认为政党政治是当代世界的普遍现象和有效政治运作模式,政党执政有其自身的基本经验和客观规律。深入探索、准确把握、自觉实践党的执政经验是一个政党不断降低执政成本、增强执政能力和提升执政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一个政党巩固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一个革命党转变为掌握国家政权和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开始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始终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效果如何,也与党的建设息息相关。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其目的就是要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探索党的执政规律,形成科学的执政理论,从而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总结经验,是人类进步的重要阶梯,是理论生成的基本前提。善于总结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在长期的执政历史中曾经历过曲折坎坷的中国共产党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执政地位,也更加深刻地总结了自己的执政经验。中国共产党九十九年的奋斗历史,是一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实践史,也是一部不断总结概括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走上科学执政轨道的历史。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研究是一个既具理论性又具现实性的重大战略课题,直接关系执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深入研究党的执政经验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论文的论证过程中,首先厘清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相关概述。随后,进一步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理论渊源,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实践探索。紧接着,深刻剖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演进逻辑与内蕴规律。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对新时代党执政的启示。本文主要从绪论、党执政经验的相关概述、党执政经验的理论渊源、党执政经验的实践探索、党执政经验的演进逻辑与内蕴规律、党执政经验对新时代党执政的启示、结论等七个部分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进行系统研究。具体而言:第一章为绪论。这一部分对论文的选题缘由、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研究难点进行总体概括。论文的选题缘由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了研究此篇论文的原因;选题意义详细论述了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综述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从不同的侧面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研究的现状,并对此加以细化从不同侧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研究上存在的不足和遗憾;研究思路主要对本文的构思、轮廓进行梳理概括;研究方法主要体现本文运用辩证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展开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创新之处主要包括本文在哪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第二章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相关概述。这一章首先对执政的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本质进行了阐述,基于对执政及党执政本质的理解,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内涵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与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实践的相关关系分别作了论述,对执政经验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下文的展开提供了逻辑、理论上的准备。第三章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理论渊源。这一章内容深入挖掘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于经典马克思主义执政思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思想的理论指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思想的理论滋养;其他国家执政思想的理论冲突、反思与借鉴。此章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理论渊源,使得对党的执政经验有了清晰的认识。第四章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实践探索。本章以时间轴为主线,结合执政实践和探索,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实践轨迹,分为三个阶段:执政经验的起步探索阶段;执政经验的改革发展阶段;执政经验的全面创新阶段。此章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阶段性的执政经验,使得对党的执政经验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第五章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演进逻辑与内蕴规律。此章深入剖析了执政经验发展演进的逻辑规律,开门见山的指出遵循原理规律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发展演进的基本原则,其中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党义。之后,指出坚持建党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不变本色的根本保障,并对此进行了细化分析:初心和使命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特质;初心和使命确保铸牢中国共产党人原始理想信念;初心和使命开启中国共产党青春永驻的基因密码。最后,详细论述了坚持发展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生成积累的主要动力,这一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执政理论的丰富发展、执政思想的与时俱进、执政逻辑的时代接轨。通过对党执政经验的演进逻辑与内蕴规律的详细剖析与阐释,对党的执政经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第六章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对新时代党执政的启示。通过前几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研究,总结出党的执政经验对新时代党执政的四点大方向的启示:新时代党的执政要坚定执政理念、优化执政环境、完善执政主体、改进执政方式。此章重点对这四个方面进行细化分析,对于坚定执政理念,通过靠谁执政、靠什么执政、为谁执政的思路,将此部分细化为三点: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于优化执政环境,也细化为三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经济稳中向好健康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即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的方面对如何优化执政环境的问题进行阐述;对于完善执政主体即党要在自身上下功夫,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坚持加强基层党组织与党员队伍建设;对于改进执政方式即要实现党执政方式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结论。这部分主要是对本文做了简短的补充、总结,同时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更加科学的积累完善寄予展望。总之,本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展开了系统的研究,有助于帮助党在执政实践的过程中更加客观、全面、科学地总结我们党执政的主要经验,在理论上,有利于加深对党的执政本质、党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规律等重大问题上的真理性认识;在实践中,有利于党增强正确的执政意识,努力从规律层面把握和解决执政问题,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保证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决不动摇。这对于促进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陈刘洋[10](2019)在《新税务背景下基层税务部门涉税舆情管理研究 ——以M县为例》文中指出舆情是社会民意的集中反映,它既可以对社会监督和社会进步起到积极作用,也会因为处理不当给社会稳定构成威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期,利益格局快速调整,社会矛盾不断积累和凸显,再加上媒体形态的剧烈变革,各种利益诉求交织通过各类媒体酝酿传播,形成了复杂的舆情形势,政府部门提升舆情应对能力和水平已经势在必行。税务部门与社会经济和公民个人密切相关,容易成为舆论的焦点,特别是基层税务部门是负面舆情的高发地,如何有效应对舆情不光考验税务部门和税务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还事关税收事业的长远发展。2018年,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后,税务部门发生了巨大变革,新税务的舆情形势也随之发生了不少变化,迫切需要站在新的起点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税务部门特别是县级以下基层税务部门亟待需要提升舆情管理工作水平和舆情应对能力,来面对日益复杂的舆情形势。本文以基层县区级税务部门舆情管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税务背景下涉税舆情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通过文献分析、调查研究、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以M县为例,在概括分析基层税务部门涉税舆情存在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基层税务部门涉税舆情管理的提升策略和改进路径,为其他地区税务部门开展舆情管理提供有益借鉴,以期增强税务部门化解舆情风险的能力,提升其工作质效和公信力。本文首先对舆情、涉税舆情、涉税舆情管理等主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然后在新税务的背景下分析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以来涉税舆情管理面临的新的形势和挑战,同时结合M县舆情管理工作实践和典型涉税舆情案例,分析税务部门涉税舆情管理工作存在的个性和共性问题,最后借助危机管理理论、舆情管理有关理论提出提升基层税务部门涉税舆情管理工作水平的建议及策略:一是构建舆情管理工作机制;二是强化舆情管理预警体系建设;三是提升舆情应对能力;四是加强新税务自身建设。

二、新政策 新起点 新挑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政策 新起点 新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接续奋斗新征程 书写教育新篇章(论文提纲范文)

一、坚持“五学五结合”,在学思践悟中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实质
二、站位新起点新征程,准确把握教育事业发展新形势新机遇
三、做到“六个始终坚持”,努力推动全会精神在教育领域落实落地

(2)习近平新时代决策思维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2.3 有待拓展之处
    1.3 理论基础
        1.3.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1.3.2 现代决策理论
        1.3.3 现代思维科学和现代系统论
        1.3.4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1.4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2 习近平新时代决策思维方法的概念缘起和生成根基
    2.1 习近平新时代决策思维方法的概念缘起
        2.1.1 方法、思维和决策
        2.1.2 决策思维方法
        2.1.3 新时代
        2.1.4 习近平新时代决策思维方法
    2.2 习近平新时代决策思维方法的生成根基
        2.2.1 文化滋养
        2.2.2 理论积淀
        2.2.3 实践基础
        2.2.4 个人条件
3 习近平新时代决策思维方法的构成要素
    3.1 战略思维方法
        3.1.1 战略思维方法是战略决策的必然要求
        3.1.2 何谓战略思维方法
        3.1.3 战略思维方法的运用范例
    3.2 创新思维方法
        3.2.1 创新思维方法是非常规决策的必然要求
        3.2.2 何谓创新思维方法
        3.2.3 创新思维方法的运用范例
    3.3 辩证思维方法
        3.3.1 辩证思维方法是科学决策的必然要求
        3.3.2 何谓辩证思维方法
        3.3.3 辩证思维方法的运用范例
    3.4 法治思维方法
        3.4.1 法治思维是依法决策的必然要求
        3.4.2 何谓法治思维方法
        3.4.3 法治思维方法的运用范例
    3.5 底线思维方法
        3.5.1 底线思维方法是风险决策的必然要求
        3.5.2 何谓底线思维方法
        3.5.3 底线思维方法的运用范例
4 习近平新时代决策思维方法的构成机理
    4.1 子方法与子方法的相互联系
        4.1.1 哲学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
        4.1.2 现实依据: 决策活动类型的统一性
        4.1.3 具体内容: 通过不同中介实现联系
        4.1.4 模型呈现: 直观把握联系方式和内容
    4.2 子方法与方法系统的相互依存
        4.2.1 子方法制约着方法系统
        4.2.2 方法系统主导着子方法
    4.3 方法系统与系统环境的相互作用
        4.3.1 方法系统的环境
        4.3.2 相互作用的条件与中介
        4.3.3 系统环境影响着方法系统
        4.3.4 方法系统改变着系统环境
        4.3.5 方法系统的演化
5 习近平新时代决策思维方法的实践运用
    5.1 习近平新时代决策思维方法的运用范例
        5.1.1 分析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依据
        5.1.2 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体系
        5.1.3 谋划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具体措施
    5.2 习近平新时代决策思维方法的运用要求
        5.2.1 运用子方法的基本要求
        5.2.2 运用方法系统的一般程序
        5.2.3 坚持综合运用的总体原则
    5.3 习近平新时代决策思维方法的运用价值
        5.3.1 价值前提:具有价值的必要条件
        5.3.2 价值内容:对不同主体的具体价值
        5.3.3 价值实现:成为人民群众手中的有力武器
        5.3.4 价值评价:方法系统不是万能的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概念与来源
    2.1 相关概念辨析
        2.1.1 青年与青年观的基本内涵
        2.1.2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本内涵
        2.1.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基本内涵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观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观
        2.2.2 列宁的青年观
    2.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2.3.1 毛泽东的青年观
        2.3.2 邓小平的青年观
        2.3.3 江泽民的青年观
        2.3.4 胡锦涛的青年观
    2.4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文化根基
        2.4.1 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
        2.4.2 来源于近代青年运动的文化自觉
第3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
    3.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形成背景
        3.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国情召唤
        3.1.2 国际范围争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的世情需求
        3.1.3 新时代需要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3.1.4 当前中国青年发展的滞后性
        3.1.5 新时代青年展现新特征
    3.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发展历程
        3.2.1 孕育阶段
        3.2.2 萌芽阶段
        3.2.3 探索阶段
        3.2.4 形成和发展阶段
第4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主要内容
    4.1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地位与作用
        4.1.1 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党和国家的未来与希望
        4.1.2 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与先锋力量
        4.1.3 新时代中国青年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力量
        4.1.4 新时代中国青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力量
    4.2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4.2.1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4.2.2 树立远大理想、永葆爱国情怀
        4.2.3 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
        4.2.4 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
    4.3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教育与培养
        4.3.1 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
        4.3.2 以理想信念教育激发青年
        4.3.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青年
        4.3.4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涵养青年
        4.3.5 以综合素质教育实现青年全面发展
    4.4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组织与领导
        4.4.1 新时代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权
        4.4.2 新时代共青团改革再出发
        4.4.3 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4.4.4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4.4.5 巩固与扩大青年群众基础
        4.4.6 强“三性”去“四化”
第5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理论特征
    5.1 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5.1.1 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5.1.2 以中国精神为内在推动力
        5.1.3 继承与弘扬优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5.2 政治性和战略性的统一
        5.2.1 提出“党管青年”原则
        5.2.2 青年人才的重视与培养
        5.2.3 青年干部的培养与任用
        5.2.4 提出“青年首先要发展”战略
    5.3 实践性和规律性的统一
        5.3.1 做知行合一的新时代青年
        5.3.2 加强青年对外学习与交流
        5.3.3 围绕青年特点开展青年工作
第6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价值意蕴
    6.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理论价值
        6.1.1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时代延伸
        6.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6.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实践价值
        6.2.1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了时代自信
        6.2.2 为新时代青年发展指明了方向
        6.2.3 是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的行动指南
第7章 努力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
    7.1 举国家之力
        7.1.1 落实“青年首先要发展”战略
        7.1.2 党和政府要做青年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
        7.1.3 增强团对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服务能力
    7.2 聚社会合力
        7.2.1 统筹社会各方资源协同共育青年
        7.2.2 家庭要帮助青年系好“第一粒扣子”
        7.2.3 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促进青年健康发展
    7.3 提升高校育人水平
        7.3.1 高校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7.3.2 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7.3.3 建立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7.4 践个人之行
        7.4.1 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7.4.2 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
        7.4.3 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攻读成果
致谢

(4)新型智库发展优化研究 ——以地方社科院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三)研究现状评析
    三、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一)研究思路
        (二)论文结构
    四、研究的方法
        (一)案例研究法与网络调研法
        (二)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
        (三)比较研究法
    五、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有待改善之处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智库与新型智库
        (二)社科院与地方社科院
    二、理论基础
        (一)治理理论
        (二)公共政策理论
        (三)制度供给理论
        (四)知识管理理论
第二章 新型智库发展的实践逻辑
    一、新型智库发展的政策背景与战略目标
        (一)新型智库发展的政策背景
        (二)新型智库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新型智库实践需求的三个基本维度
        (一)新型智库实践需求的政府维度:制度供给
        (二)新型智库实践需求的自身维度:内部治理
        (三)新型智库实践需求的关系维度:主体互动
    三、新型智库实践需求三个基本维度的关系
        (一)三个基本维度的内在关系
        (二)三个基本维度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关系
        (三)三个基本维度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关系
第三章 新型智库发展成效、困境及归因:地方社科院案例研究
    一、案例选择的典型意义
        (一)五种主要智库类型比较
        (二)地方社科院智库的特殊性与代表性
    二、地方社科院智库的历史演进
        (一)地方社科院智库初步发展阶段(1949-1979年)
        (二)地方社科院智库稳步探索阶段(1980-1999年)
        (三)地方社科院智库快速发展阶段(2000 年至今)
    三、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发展的基本成效
        (一)地方社学院新型智库决策影响力提升
        (二)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传播影响力提升
        (三)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社会影响力提升
    四、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发展的深层困境
        (一)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的身份困境
        (二)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的资政困境
        (三)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的资金困境
        (四)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的人才困境
    五、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制度供给维度的制约
        (二)内部治理维度的制约
        (三)外部关系维度的制约
第四章 智库发展的国内外实践经验镜鉴
    一、国外智库发展经验
        (一)国外智库的国家制度供给
        (二)国外智库的内部治理机制
        (三)国外智库的外部关系建构
    二、国内智库发展经验(地方社科院以外的案例研究)
        (一)中国社科院——国情调研中的智库科研管理机制创新
        (二)国经中心——理事会模式的智库内部治理探索
        (三)人大国发院——跨学科研究中的智库组织结构创新
第五章 新型智库发展优化之政府维度:制度供给
    一、新型智库发展的国家制度供给体系
        (一)政治环境根本支撑
        (二)决策参与保障制度
        (三)机构体制改革制度
        (四)市场运行保障制度
        (五)舆论引导保障机制
    二、加强新型智库发展的国家制度供给
        (一)优化国家总体战略布局
        (二)健全决策参与制度保障
        (三)加强机构重塑制度保障
        (四)强化市场运行制度保障
        (五)提升舆论引导机制保障
第六章 新型智库发展优化之自身维度:内部治理
    一、探索新型智库法人治理结构
        (一)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国家相关政策
        (二)国外法人治理结构发展脉络溯源
        (三)国内事业单位相关改革基本经验
        (四)法人治理结构的智库适应性探讨
        (五)新型智库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对策
    二、创新新型智库内部治理机制
        (一)新型智库战略目标清晰定位
        (二)新型智库决策研究机制优化
        (三)新型智库科研管理机制创新
        (四)新型智库知识管理机制拓新
        (五)新型智库现代运营机制强化
第七章 新型智库发展优化之关系维度:主体互动
    一、新型智库与政府的关系
        (一)共同培育智库与政府协同研究机制
        (二)共同营造智库与政府沟通交流平台
        (三)共同打造智库与政府人员互动通道
    二、新型智库与媒体的关系
        (一)积极支撑新闻媒体深度政策宣传
        (二)紧密结合网络媒体推动品牌传播
        (三)完善自身媒体建设拓展潜在关系
    三、新型智库与公众的关系
        (一)以公众为智库营养源泉
        (二)恰当参与公共舆论引导
        (三)成为政府与公众的纽带
    四、新型智库与同行的关系
        (一)拓展国内同行合作关系
        (二)拓展国际同行合作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5)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2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形成概述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青年
        2.1.2 思想政治教育
        2.1.3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2.2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形成的理论渊源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吸收与借鉴
        2.2.2 中国共产党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坚持与创新
        2.2.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3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2.3.1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2.3.2 西方意识形态带来的思想冲击
    2.4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形成轨迹
        2.4.1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萌芽时期
        2.4.2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系统形成
        2.4.3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丰富发展
3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核心要素
    3.1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主要内容
        3.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1.2 中国梦为基础的理想信念教育
        3.1.3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教育
        3.1.4 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道德教育
    3.2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特点
        3.2.1 时代性:青年价值观紧扣时代主题
        3.2.2 科学性:人才培养遵循青年成长规律
        3.2.3 实践性:青年在日常实践中求真学问
    3.3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原则
        3.3.1 方向与主体相统一原则
        3.3.2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3.3.3 渗透与转化相兼顾原则
    3.4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方法
        3.4.1 读书学习法:注重读书的意义
        3.4.2 榜样示范法:注重榜样的力量
        3.4.3 实践养成法:注重于实处用力
4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时代价值
    4.1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理论价值
        4.1.1 奠定并完善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
        4.1.2 丰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1.3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4.2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实践价值
        4.2.1 推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与创新
        4.2.2 指明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发展方向
        4.2.3 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习近平关于妇女发展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1章 习近平关于妇女发展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1.1 基本概念解析
        1.1.1 妇女与妇女问题
        1.1.2 妇女发展及其历史必然性
        1.1.3 妇女发展与妇女解放、人类解放的关系
    1.2 习近平关于妇女发展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
        1.2.1 全球化语境下妇女发展问题的凸显
        1.2.2 中国妇女发展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
    1.3 习近平关于妇女发展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1.3.1 马克思、恩格斯的妇女发展理论
        1.3.2 列宁的妇女发展思想
        1.3.3 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妇女发展思想
        1.3.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妇女美德
第2章 习近平关于妇女发展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2.1 妇女发展的重要作用
        2.1.1 社会贡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进
        2.1.2 家庭贡献:为幸福家庭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2.2 妇女发展的基本原则
        2.2.1 根本遵循: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发展
        2.2.2 发展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
        2.2.3 时代主题:紧扣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主题
    2.3 妇女发展的战略任务
        2.3.1 实现男女三个平等
        2.3.2 促进妇女全面发展
    2.4 妇女发展的战略途径
        2.4.1 推动妇女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2.4.2 积极保障妇女合法权益
        2.4.3 努力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
        2.4.4 创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国际环境
第3章 习近平关于妇女发展重要论述的价值取向与基本特征
    3.1 习近平关于妇女发展重要论述的价值取向
    3.2 习近平关于妇女发展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
        3.2.1 规律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3.2.2 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3.2.3 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3.2.4 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第4章 习近平关于妇女发展重要论述指导下的践行成果
    4.1 保障和促进妇女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4.1.1 进一步将男女平等与妇女发展列入国家行动计划
        4.1.2 进一步完善促进妇女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机构
        4.1.3 进一步加强妇女组织建设
    4.2 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实践深入推进
        4.2.1 保障妇女权益的立法取得新突破
        4.2.2 保障妇女权益的执法与司法体系不断健全
    4.3 妇女自身发展水平全方位提升
        4.3.1 妇女参政水平不断提高
        4.3.2 妇女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4.3.3 妇女接受教育程度逐年提高
        4.3.4 妇女健康水平的显着跃升
        4.3.5 妇女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4.4 妇女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4.4.1 广泛开展双边和多边妇女交流
        4.4.2 加强务实合作共促妇女发展
第5章 习近平关于妇女发展重要论述的当代价值
    5.1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妇女发展理论的新境界
    5.2 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5.3 为我国妇女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5.4 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世界妇女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基于多源流理论的新中国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政策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1.3.1 政策变迁研究
        1.3.2 初中语文选文研究
    1.4 概念界定
        1.4.1 政策变迁
        1.4.2 选文政策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研究法
        2.3.2 文本分析法
        2.3.3 政策分析法
    2.4 研究思路
3 多源流理论及其适切性
    3.1 多源流理论概述
    3.2 多源流理论的适切性
4 选文政策文本变迁的量化分析
    4.1 基于Nvivo11软件分析选文政策的变迁
        4.1.1 建立项目
        4.1.2 编码分析
        4.1.3 数据分析
    4.2 基于Nvivo11软件数据分析结果划分选文政策的变迁阶段
        4.2.1 革命文化为主阶段(1952年—1978年)
        4.2.2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阶段(1982年—1993年)
        4.2.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并重发展阶段(2003年—2018年)
5 选文政策变迁的多源流分析
    5.1 以革命文化为主的选文政策分析(1952年—1978年)
        5.1.1 问题源流
        5.1.2 政策源流
        5.1.3 政治源流
        5.1.4 政策之窗开启
    5.2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的选文政策分析(1982年—1993年)
        5.2.1 问题源流
        5.2.2 政策源流
        5.2.3 政治源流
        5.2.4 政策之窗开启
    5.3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并重的选文政策分析(2003年—2018年)
        5.3.1 问题源流
        5.3.2 政策源流
        5.3.3 政治源流
        5.3.4 政策之窗开启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一)选题依据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该选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进一步探讨、发展或研究的空间
    三、论文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论文研究目标
        (二)论文研究内容
        (三)论文研究方法
        (四)论文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社会主要矛盾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
    第一节 社会主要矛盾及相关内容阐释
        一、社会矛盾与社会基本矛盾
        二、社会主要矛盾内涵与特点
    第二节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分析
        一、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条件论析
        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评判依据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演化
        一、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演化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演化
第二章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新的阶段性特征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出更全面的价值诉求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原因
        一、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反映了时代和实践要求
        二、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过程
        三、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原因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没有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
        一、“新时代”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个社会主要矛盾”之间的历史继承关系
        三、主要矛盾的“变”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不变”的逻辑统一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辩证分析
    第一节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主体分析
        一、人民是美好生活需要的主体
        二、美好生活需要具有层次性和社会性
        三、追寻美好生活的过程是人全面发展的过程
        四、美好生活的实现需要人的劳动和奋斗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客体分析
        一、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一般规定及内在关系
        二、当代中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时代内涵及其特点
        三、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形成原因及存在基础
        四、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运动趋势
    第三节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辩证关系分析
        一、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与需要具有对立统一性
        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制约
第四章 推动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第一节 树立合理目标与原则是解决主要矛盾的前提基础
        一、解决好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目标
        二、解决好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原则
    第二节 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是解决新矛盾的关键所在
        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民美好需要的物质基础
        二、拓宽民主法治供给,满足人民不断发展的民主法治需要
        三、深化文化发展体制改革,满足人民丰富多样精品文化需求
        四、补齐民生建设短板,满足人民日益广泛的社会发展需要
        五、保障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第三节 完善现代化制度是解决主要矛盾的根本保障
        一、以改革开放创新彰显活力,完善解决矛盾动力制度
        二、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完善解决矛盾保障制度
        三、明晰规范合理的衡量标准,完善矛盾解决评价体系
第五章 正确判断和处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时代价值
    第一节 科学判断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贡献
        一、开辟了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理论发展新境界
        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新飞跃的思想基石
        三、成为全面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钥匙”
    第二节 正确处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价值
        一、是新时代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发展的关键
        二、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及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第三节 解决好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世界意义
        一、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经验
        二、为解决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结语
参考文献
    一、文献类
    二、着作类
    三、期刊与报纸论文
    四、学位论文类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9)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研究难点
        1.4.1 创新之处
        1.4.2 研究难点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相关概述
    2.1 前提概念厘清
        2.1.1 执政的基本内涵
        2.1.2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本质
        2.1.3 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内涵特点
    2.2 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相关关系阐明
        2.2.1 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与执政实践
        2.2.2 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与执政规律
        2.2.3 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与执政能力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理论渊源
    3.1 经典马克思主义执政思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思想的理论指引
        3.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执政思想
        3.1.2 列宁执政思想
    3.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思想的理论滋养
        3.2.1 民本思想与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
        3.2.2 德治思想与以德治国的执政方略
        3.2.3 贵和思想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执政方针
        3.2.4 尚贤思想与选贤任能的干部路线与标准
    3.3 其他国家执政思想的理论冲突、反思与借鉴
        3.3.1 汲取世界上一些政党衰败的经验教训
        3.3.2 借鉴国外主流政党执政的成功经验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产生的实践轨迹
    4.1 起步探索阶段:从建国初期的过渡探索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曲折发展
        4.1.1 社会变革中的实践
        4.1.2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中的探索和挫折
        4.1.3 “文革”时期的实践
    4.2 改革发展阶段:从改革开放后的科学发展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与时俱进
        4.2.1 改革开放起步与全面展开时期的实践阶段
        4.2.2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21世纪的实践阶段
        4.2.3 与时俱进的实践阶段
    4.3 全面创新阶段:从深化改革开放背景下的执政创新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稳步推进
        4.3.1 深化改革开放背景下的执政面貌
        4.3.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执政面貌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演进逻辑与内蕴规律
    5.1 遵循原理规律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发展演进的基本原则
        5.1.1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5.1.2 坚持事物发展客观规律
        5.1.3 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党义
    5.2 坚持建党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不变本色的根本保障
        5.2.1 初心和使命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特质
        5.2.2 初心和使命确保铸牢中国共产党人原始理想信念
        5.2.3 初心和使命开启中国共产党青春永驻的基因密码
    5.3 坚持发展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生成积累的主要动力
        5.3.1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的丰富发展
        5.3.2 中国共产党执政思想的与时俱进
        5.3.3 中国共产党执政逻辑的时代接轨
第六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对新时代党执政的启示
    6.1 坚定执政理念
        6.1.1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6.1.2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6.1.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6.2 优化执政环境
        6.2.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6.2.2 促进经济稳中向好健康发展
        6.2.3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6.3 完善执政主体
        6.3.1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6.3.2 坚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6.3.3 坚持加强基层党组织与党员队伍建设
    6.4 改进执政方式
        6.4.1 实现执政方式科学化
        6.4.2 实现执政方式民主化
        6.4.3 实现执政方式法治化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科研成果
后记

(10)新税务背景下基层税务部门涉税舆情管理研究 ——以M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1.3.4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创新及存在的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存在的不足
第2章 主要概念界定及基本理论阐释
    2.1 涉税舆情管理相关概念
        2.1.1 舆情
        2.1.2 涉税舆情
        2.1.3 涉税舆情管理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2.2.2 舆情管理理论
第3章 机构改革以来涉税舆情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3.1 涉税舆情管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
        3.1.1 “税感时代”的社会心理对强化舆情管理提出了迫切需求
        3.1.2 机构改革的推进使涉税舆情管理的主题发生了深刻变化
        3.1.3 媒体形态的变化给舆情监管带来更大挑战
    3.2 涉税舆情呈现新特点
        3.2.1 舆情主体更加广泛
        3.2.2 舆情内容更加丰富
        3.2.3 传播媒介和形式更加多元化
        3.2.4 舆情发生与时间、区域等因素密切相关
    3.3 新税务背景下涉税舆情管理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3.3.1 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税费问题
        3.3.2 着力加强税务自身建设
        3.3.3 着力构建媒体宣传新格局
第4章 M县涉税舆情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M县涉税舆情管理现状
        4.1.1 M县涉税舆情基本情况
        4.1.2 M县涉税舆情管理的主要做法
    4.2 M县典型涉税舆情案例
        4.2.1 X市税务局拖欠工资事件
        4.2.2 原M县地税局社保退费难问题
        4.2.3 网友反映税务局大厅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
    4.3 M县涉税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3.1 舆情管理工作机制不健全
        4.3.2 舆情预警体系未能有效构建
        4.3.3 舆情应对能力有待提升
        4.3.4 舆情相关的配套工作需要规范和完善
第5章 完善M县涉税舆情管理的对策
    5.1 构建舆情管理工作机制
        5.1.1 树立科学的“舆情观”
        5.1.2 完善舆情管理绩效考核机制
        5.1.3 加强舆情管理队伍建设
    5.2 强化舆情管理预警体系建设
        5.2.1 加强舆情监测部门协作
        5.2.2 优化涉税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5.2.3 建立舆情信息报告制度
    5.3 提升舆情应对能力
        5.3.1 把握涉税舆情管理的原则
        5.3.2 掌握舆情应对技巧
        5.3.3 构建完整的媒体格局
        5.3.4 加强正面舆论引导
    5.4 加强新税务自身建设
        5.4.1 优化纳税服务
        5.4.2 规范税费征管
        5.4.3 加强队伍建设
        5.4.4 深化政务公开
        5.4.5 畅通反映渠道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新政策 新起点 新挑战(论文参考文献)

  • [1]接续奋斗新征程 书写教育新篇章[J]. 殷大斌. 甘肃教育, 2021(23)
  • [2]习近平新时代决策思维方法研究[D]. 张伟伟. 北京科技大学, 2021(11)
  •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研究[D]. 马跃. 吉林大学, 2021(01)
  • [4]新型智库发展优化研究 ——以地方社科院实践为例[D]. 周笑梅. 吉林大学, 2021(12)
  • [5]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研究[D]. 冯凯静. 中北大学, 2020(09)
  • [6]习近平关于妇女发展重要论述研究[D]. 欧阳琼芳.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2)
  • [7]基于多源流理论的新中国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政策变迁研究[D]. 陈玥.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8]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研究[D]. 左腾飞.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9]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研究[D]. 王一铮. 吉林大学, 2020(08)
  • [10]新税务背景下基层税务部门涉税舆情管理研究 ——以M县为例[D]. 陈刘洋.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新政策、新起点、新挑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