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伦理文化论文-赵晖

家庭伦理文化论文-赵晖

导读:本文包含了家庭伦理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伦理题材电视剧,家庭关系,叙事模式

家庭伦理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赵晖[1](2019)在《电视剧对“家”文化的现代性演绎——论21世纪前20年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叙事模式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前20年中国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的发展变化,反映着中国家庭文化、家庭制度、家庭关系在传承儒家文化、接受现代文化、遭遇后现代文化中的变迁。21世纪中国家庭伦理剧叙事的模式演变的背后,体现了"家国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本文来源于《当代电视》期刊2019年12期)

孙欢欢[2](2019)在《汉族家庭伦理谚语及其文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反映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及思维方式。谚语产生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汉族家庭伦理谚语犹如一面多棱镜,反映和记录了汉族特有的家庭伦理文化风貌。目前我国学者对于谚语文化的研究,已在多个领域、多个方面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然而,谚语家庭文化的研究成果不多,主要涉及婚恋文化、家庭意识观念及家庭伦理价值观等方面,尚鲜见从多个层次、多个侧面对其折射的家庭伦理文化进行探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本文综合运用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将汉族家庭伦理谚语分为家庭人伦关系、家政家事、家庭教育、家庭生育四种基本类型并分析其语义,从而探究其折射出的家计文化、家规文化、家教文化及家风文化四种文化结构,然后从崇礼尚仁的儒家文化、善恶有报的佛教文化及家庭本位的血缘文化叁个层面揭示其体现的传统汉族家庭成员的思维方式与文化心理。通过对汉族家庭伦理谚语及其折射出的家庭伦理文化进行探究与分析,有利于拓宽语言学和伦理学的研究视域,有利于继承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家风家教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与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6-01)

刘孟娟[3](2019)在《多文化维度下家庭伦理剧中人物的冲突与融合探析——以《金婚》《王贵与安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婚》与《王贵和安娜》两部剧的时间维度都横跨两个世纪之久,年代感十足。并且,此时期正是中国社会文化语境发生迅速更替流动的阶段,处于这个时期的人们的生活观念,思想方式都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旨在多文化维度下,对《金婚》《王贵与安娜》中所表现出的人物的冲突与融合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9年09期)

柴源[4](2019)在《家庭伦理文化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家庭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家庭伦理文化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个家庭具有良好的家庭伦理文化氛围,不但关系到个人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平稳定。在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人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的教育格外重视。家庭作为教育的起点、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家庭伦理文化渗透在其中的各个方面,并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边疆经济与文化》期刊2019年04期)

彭耘夫,程广云[5](2019)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与现代家庭本位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家族本位是儒家伦理文化的精神实质。对内,家族是每个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对外,家族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儒家伦理自始就有两个基本矛盾:一是"有己而无我";二是"先家而后国"。伦理文化精神的迁移转换是从两面——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来夹击中国传统伦理的家族本位。其要义有二:揭露国民私德意识,宣扬公德观念;揭露国民奴性心理,宣扬个性思想。其关键是以社会本位主义、个人本位主义来反对家族本位主义。从"电子家庭"起,现代家庭本位建设在实际上即已开始。家庭原有职能将会逐步恢复,家庭将会重新成为社会的基元或基元之一,家庭无疑是人与人之间通过"面对面"构建的原子式"命运共同体"。(本文来源于《江海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黄芹[6](2019)在《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观视域下的中国传统家训文化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观和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在历史背景、思维方法和价值目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深层反映了不同时代中西两种文化思想在家庭伦理层面的各自思考。马克思家庭观是既超越封建主义家庭伦理又超越资本主义家庭观的价值自觉和伦理思考。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观和传统家训文化的相互融合创新,有益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黄刚[7](2018)在《跨文化视角下《无名的裘德》家庭伦理及人物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托马斯·哈代是十九世纪英国的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德伯家的苔丝》《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早期与晚期抒情诗》《维塞克斯诗集》《无名的裘德》等近二十部长篇小说叙事作品。其中,《无名的裘德》是托马斯·哈代最为优秀的作品之一,也被后世人们称作为"灵与肉的生死搏斗"。本文主要以托马斯·哈代的主要代表作之一《无名的裘德》为研究主题对象,对整部小说作品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探索其中所暗喻的世俗与及家庭伦理关系,并对两位主人公最后悲惨的人生结局及其根源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杨欣[8](2018)在《多文化融合背景下的土耳其家庭伦理电影》一文中研究指出土耳其作为横跨欧亚大陆的伊斯兰国家,其深厚的历史渊源造就了民族文化中的融合性和包容性,以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为主的家庭伦理观念深刻影响着土耳其文化艺术的创作发展。梳理土耳其家庭伦理电影的发展历史,指出其创作特征:对建构和谐温暖家庭的呼吁、对传统父权观念的坚持和对西方个体本位观念的认同,并与同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中国家庭伦理电影进行异同性比较。(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王美琳[9](2017)在《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国产家庭伦理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消费突破了传统的经济学意义,成为当代文化现象的一种表征,这一变化过程离不开日益繁荣的电子媒介的助推作用。电子传媒凭借其传播的广泛性、时效性、平等性,消解了传统媒介在时空上的局限性,迅速成为传递信息、承载文化的强有力工具。而在众多的电子传媒中,电视剧扮演着当代说书人的角色,对历史场景的悠悠诉说和对现实矛盾的精彩重构使其成为社会文化的风向标,反映着大众的审美心理和消费需求。因此,本着文学的开放性和广延性对电视剧进行文化语境下的整体审视,对于我们把握当代文化的发展、感受大众时代的律动显然是很有必要的。家庭伦理剧是国产电视剧类型中生命力最旺盛的一个剧种,主要指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以家庭为叙事时空,对家庭成员及亲属之间的婚姻、爱情、孝悌等伦理关系进行影视化的处理,以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社会道德、价值评判,引起观众共鸣与思考的电视剧类型。基于消费文化已浸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着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不断满足着大众在情感和文化上的需求。本文特选取家庭伦理剧这一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剧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学理上的分析和探讨以期对其在当代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本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共分为四个章节。绪论部分简要讲述写作的缘由,并对已有的关于家庭伦理剧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综述。此外,对于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也做了简单的归纳和总结。第一章厘清消费文化和家庭伦理剧的概念。首先,对消费文化这一概念的介绍为下文的写作奠定理论基础,指出消费社会中消费文化与大众传媒之间的密切联系。其次,对家庭伦理剧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将家庭伦理剧的发展分为叁个阶段,指出不同的文化立场在家庭伦理剧的表现对象上所留下的印迹。最后,阐述了消费文化和家庭伦理剧的互动共生关系。第二章主要对家庭伦理剧的叙事策略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穿消费文化对家庭伦理剧文本的操控与渗透。这一章共分为叁个小节,重点运用叙事学的相关原理对家庭伦理剧进行理论观照。第一节从主题选择的“变”与“不变”入手,指出消费文化影响下的家庭伦理剧在主题选择上的与时俱进和情感内核上的细腻恒定。第二节从代际冲突、婚姻伦理冲突和手足血缘冲突叁种常见的冲突类型切入,说明冲突设置上的多元化与固定化。第叁节将关注点放在人物塑造上,选取消费潮流催生下产生的“时尚独立的女性”“小男人”“第叁者”等新型人物类型作为研究重点。这些形象迥异于传统,极具消费特质、是迎合大众审美欲望的“符码”。对这些人物类型进行研究,可以辩证分析人物塑造在大众文化立场上的典型化与精英主义立场上的平面化特征。第叁章立足于受众,运用接受美学和斯图亚特·霍尔的“制码解码”理论从受众的角度分析大众对家庭伦理剧的接受状态。本章从受众与审美和受众与消费两个角度,将受众的审美期待和审美心理变化以及在观剧过程中所体现的消费行为进行理论与实例的相互论证,有利于帮助我们认识影视创作与接受的双向建构过程。第四章总结了家庭伦理剧的可消费性。这一章分为叁个小节,分别是:市场与资本合谋下的家庭伦理剧;家庭伦理剧的符号性消费;家庭伦理剧的得与失。这一部分主要运用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和消费学的相关理论重点分析家庭伦理剧在电视文化产业体系中的大众属性和消费本质,指出商业价值在家庭伦理剧的生产、制作、传播过程中所起的重要导向作用。结语部分对家庭伦理剧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进行辩证分析。一方面,家庭伦理剧作为资本控制下的大众文化产品,在制作和传播过程中有其自身的弊端;但另一方面家庭伦理剧本身所具有的情感号召力和艺术感染力在转型期的中国对于大众生活模式的有益引导却是难能可贵的。(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7-06-01)

马瑾,李兆福[10](2017)在《夫妻与亲子:中西方文化家庭伦理观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文化的体现,家庭是个体获得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的来源。由于不同的自然、经济和文化条件以及漫长的历史沉淀,中西方形成了家庭本位与个人本位、宗法人伦关系与契约人伦关系、父子轴和夫妻轴不同的家庭伦理体系,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家庭价值观。研究中西方家庭伦理差异,有益于更好地处理好家庭成员中夫妻、亲子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家庭伦理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反映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及思维方式。谚语产生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汉族家庭伦理谚语犹如一面多棱镜,反映和记录了汉族特有的家庭伦理文化风貌。目前我国学者对于谚语文化的研究,已在多个领域、多个方面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然而,谚语家庭文化的研究成果不多,主要涉及婚恋文化、家庭意识观念及家庭伦理价值观等方面,尚鲜见从多个层次、多个侧面对其折射的家庭伦理文化进行探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本文综合运用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将汉族家庭伦理谚语分为家庭人伦关系、家政家事、家庭教育、家庭生育四种基本类型并分析其语义,从而探究其折射出的家计文化、家规文化、家教文化及家风文化四种文化结构,然后从崇礼尚仁的儒家文化、善恶有报的佛教文化及家庭本位的血缘文化叁个层面揭示其体现的传统汉族家庭成员的思维方式与文化心理。通过对汉族家庭伦理谚语及其折射出的家庭伦理文化进行探究与分析,有利于拓宽语言学和伦理学的研究视域,有利于继承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家风家教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与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家庭伦理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赵晖.电视剧对“家”文化的现代性演绎——论21世纪前20年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叙事模式的演变[J].当代电视.2019

[2].孙欢欢.汉族家庭伦理谚语及其文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3].刘孟娟.多文化维度下家庭伦理剧中人物的冲突与融合探析——以《金婚》《王贵与安娜》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9

[4].柴源.家庭伦理文化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

[5].彭耘夫,程广云.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与现代家庭本位建设[J].江海学刊.2019

[6].黄芹.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观视域下的中国传统家训文化评析[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7].黄刚.跨文化视角下《无名的裘德》家庭伦理及人物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

[8].杨欣.多文化融合背景下的土耳其家庭伦理电影[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9].王美琳.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国产家庭伦理剧研究[D].河南大学.2017

[10].马瑾,李兆福.夫妻与亲子:中西方文化家庭伦理观比较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标签:;  ;  ;  

家庭伦理文化论文-赵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