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点热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激光点热源,非稳态传热,固体材料,热物性参数
点热源论文文献综述
苏国用[1](2019)在《基于激光点热源法的固体材料热物性测试装置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材料的热物性值是表征材料载热能力的基本参数。不同类别的材料载热能力差异较大,其精确的热物性参数常通过实验的方法获得。目前,材料热物性参数测试方法的研究及其装置的设计,已发展成为一门基础学科,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本文基于固体热传导理论中的非稳态传热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激光点热源非稳态传热模型测固体材料热物性参数的新方法。引入镜像热源理论修正绝热边界对测点温升的影响,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数值解法结合计算机编程,计算材料热导率、热扩散率和比热容。研制了一套真空环境中激光点热源作用下的固体材料热物性测试系统。装置试样容器采用密闭设计,通过抽低真空环境实现绝热边界;将试样一角打磨,并涂抹石墨粉,利用激光发生器发射激光束照射,形成点热源作用区域;将贴片式温度传感器布置于被测试样的上表面,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单元监测温度变化情况。选用硼硅玻璃(Pyrex7740)作为被测试样进行热物性测算,得到的热物性参数值与参考文献数值吻合,验证了本测试系统测算结果的有效性。对大理石、硅砖、硅藻土耐火砖的热物性综合测试结果分析发现,各材料导热系数的测算值与文献对照值偏差均小于5%,且导热系数最小的硅藻土耐火砖的多次测试结果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其他材料。通过对大理石和硼硅玻璃导热系数的测算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发现,大理石的不确定度较高,而硼硅玻璃导热系数的不确定度较低。因此,本装置更适用于测试导热系数较小的固体材料(一般导热系数小于3.0W/(m?K)),且被测试样的导热系数越小,不确定度越低。图[35]表[14]参[63](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4)
潘天成,吕中荣,汪利[2](2018)在《基于稀疏正则化的内部点热源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点热源识别是热传导方程未知源识别问题研究中的一类重要问题,在实际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背景。这类问题一般是中度或重度不适定的,细小的测量误差会导致解的巨大误差。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点热源识别方法,引入稀疏正则化来加强点热源位置的稀疏约束。此外,为了更好地处理稀疏正则化问题,采用交替优化方法得到新的目标函数的解,并简单地调用阈值设置方法来确定适当的正则化参数。本文的二维薄板的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可同时识别点热源的位置和强度;在瞬态的情况下,仅通过测量边界的数据即可识别其位置和强度。(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期刊2018-11-23)
王路君,艾智勇[3](2018)在《地埋点热源作用下层状半空间的热-力耦合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解析层元法对存在地下点热源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解答。首先从热弹性力学叁维问题的基本控制方程出发,利用拉普拉斯-傅里叶积分变换推导出其在变换域内单层介质及下卧半空间的解析层元;然后结合有限单元法原理组装得到总刚度矩阵,结合边界条件,得到其在变换域内的解答,最后应用拉普拉斯-傅里叶积分逆变换技术,得到物理域内的解。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算例分析表明:该结果与已有文献吻合较好,该方法求解层状半空间的热-力耦合响应问题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较高的精度;层状岩土介质体系中,热扩散系数对温度及地表隆起的变化过程影响显着,但对其初始值和最终稳定值影响不明显;分层特性对岩土介质温度分布及地表位移变化过程均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8年06期)
童玉锦,王省哲[4](2017)在《点热源触发的超导复合材料低温广义热传导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超导材料在低温和跨温区环境下的热传导特性,基于广义热传导理论并考虑超导材料低温下的比热、热导率的温度依赖性,建立了一描述超导复合带材在点热源触发下的非线性热传导模型.采用有限元法进一步求解获得了超导复合带材低温和跨温区环境下的温度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低温下超导复合材料的参数温度依赖性对其温度分布与热传导特性有着显着影响,其随初始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热松弛时间对低温下超导材料的热传导具有显着影响.另外,文中还讨论了超导复合材料不同铜超比对其低温热传导的影响等.(本文来源于《低温物理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吴迪,蔡正燕[5](2016)在《基于点热源模型的地下岩土热物性参数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现场热物性测试广泛采用热响应试验方法测得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而获取各层岩土热物性参数值可以减少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的设计偏差,满足工程需要。本文提出基于点热源模型进行各层岩土热物性参数测试的方法,并通过模拟验证的方式可以准确得到热物性参数值,可靠性较高,但点热源模型测试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是否准确可靠尚须进一步验证。(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期刊2016年08期)
赵亚洲,马智博[6](2016)在《地热换热器传热模型中的瞬态点热源格林函数的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了用于地热换热器传热分析的经典线热源模型的具体数学建模过程,给出了瞬态点热源格林函数的物理意义;进一步指出了地下初始温度场的梯度带来的附加温度场效应,最后通过仿真模拟地埋管制冷工况温度场得出忽略这一附加温度场对于地源热泵地埋管设计和土壤热物性测试而言不会有太大影响。(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6年05期)
贾文抖,范春利,孙丰瑞,杨立[7](2015)在《基于红外测温的内部点热源的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表面测温的内热源识别问题在红外无损检测、微生物发酵、弹药和食物存储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利用遗传算法对导热反问题中热源项的反演问题进行了识别研究,系统地分析了多种因素对热源参数识别结果的影响。通过具体算例的求解,证明了该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内部点热源参数识别的问题。同时识别多个点热源的强度和位置时,结果都比较准确;在测温信息减少到依靠一边测温时,仅有远处的点热源的位置识别结果出现偏差;在测温误差的标准差不超过1.0℃时,热源强度和位置的识别结果都是准确的。(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5年03期)
李玉龙,王文中,赵自强,孔凌嘉[8](2014)在《基于移动点热源积分法的弹流润滑温度场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假设弹流润滑中沿膜厚方向上温度分布为抛物线形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对流散热和压缩做功的影响,利用简化的能量方程和点热源积分法结合,在固液界面处满足热流连续条件,建立热混合润滑计算模型,通过反复迭代求得油膜以及接触界面的温度场。结果表明,当速度很低时,对流散热和压缩发热对温度分布基本没有影响,随着速度增大,对流散热和压缩发热对温度分布逐渐产生影响,且主要影响入口处温度分布;表面粗糙度对接触区压力、温度有明显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已知一个接触界面的温度求得另一个表面和油膜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为润滑热分析和红外测量接触区温度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4年12期)
胡云飞,刘辉,王智星,谢正文[9](2014)在《含硫油品储罐自燃灾害的点热源反演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预防含硫油品储罐自燃灾害的发生,提出一种储罐自燃灾源的识别方法。以储罐自燃灾源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储罐导热过程,结合点热源反演法,识别自燃灾源的深度与强度,并通过对比实际温度场和反演温度场来验证点热源反演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储罐内自燃灾源的深度和强度是影响罐壁外表面温差的重要因素。自燃灾源强度一定时,热源深度越大,储罐外表面温差减小得越快,自燃灾源的探测难度就越大。储罐外表面温度异常区域0.06 m内,环境温度越高,储罐外表面温差越小,自燃灾源的探测难度越大;储罐外表面温度异常区域0.06 m外,环境温度对储罐外表面的温差影响很小。(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黄安国,于玮,张虎,李志远[10](2012)在《Zr基块体非晶在激光点热源作用下的晶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激光脉冲方法,每隔0.4 mm对Zr基块体非晶合金Zr53.7Ni9.4Cu28.5Al8.4进行单脉冲激光重熔实验,研究不同晶化区域的组织结构和成分变化等。结果表明,单脉冲激光重熔产生晶化主要发生在一次热影响区与二次热影响区。一次热影响晶化区晶粒为尺寸约5μm的针状晶粒和直径0.6~1.5μm的球状晶粒,晶化相为亚稳相ZrNi和稳态相Zr2Cu、Zr2Al;二次热影响晶化区晶粒为直径约5μm菊花状晶粒,晶化相为稳态相Zr2Al和Zr4Al3;晶化相中Zr原子含量百分比增加,Al、Cu的含量百分比下降,Ni基本不变。结构弛豫现象是引起热影响区的晶化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电焊机》期刊2012年10期)
点热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点热源识别是热传导方程未知源识别问题研究中的一类重要问题,在实际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背景。这类问题一般是中度或重度不适定的,细小的测量误差会导致解的巨大误差。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点热源识别方法,引入稀疏正则化来加强点热源位置的稀疏约束。此外,为了更好地处理稀疏正则化问题,采用交替优化方法得到新的目标函数的解,并简单地调用阈值设置方法来确定适当的正则化参数。本文的二维薄板的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可同时识别点热源的位置和强度;在瞬态的情况下,仅通过测量边界的数据即可识别其位置和强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点热源论文参考文献
[1].苏国用.基于激光点热源法的固体材料热物性测试装置研发[D].安徽理工大学.2019
[2].潘天成,吕中荣,汪利.基于稀疏正则化的内部点热源识别[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2018
[3].王路君,艾智勇.地埋点热源作用下层状半空间的热-力耦合响应[J].岩土力学.2018
[4].童玉锦,王省哲.点热源触发的超导复合材料低温广义热传导特性分析[J].低温物理学报.2017
[5].吴迪,蔡正燕.基于点热源模型的地下岩土热物性参数测试[J].制冷与空调.2016
[6].赵亚洲,马智博.地热换热器传热模型中的瞬态点热源格林函数的解析[J].科技视界.2016
[7].贾文抖,范春利,孙丰瑞,杨立.基于红外测温的内部点热源的识别[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5
[8].李玉龙,王文中,赵自强,孔凌嘉.基于移动点热源积分法的弹流润滑温度场计算[J].润滑与密封.2014
[9].胡云飞,刘辉,王智星,谢正文.含硫油品储罐自燃灾害的点热源反演识别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
[10].黄安国,于玮,张虎,李志远.Zr基块体非晶在激光点热源作用下的晶化[J].电焊机.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