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频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双频,逆变器,变流器,谐波,变换器,永磁,电流。
双频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崔向宇,郗小鹏,张勇[1](2019)在《基于APT控制技术的Ku/Ka双频机载动中通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航空用户对上网需求的逐步增加,结合航天制造、卫星通信及惯性稳定平台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APT控制技术的Ku/Ka双频机载动中通系统。该系统具有较高的高动态响应及精准卫星捕获、跟踪能力;APT控制技术融合陀螺稳定、漂移补偿、多数据融合及精准伺服控制关键技术,系统采用程序跟踪、动态跟踪控制策略,可根据ModMan控制指令在不同载体扰动情况下迅速完成Ku、Ka天线切换及对星,保障链路通信正常,以最佳带宽服务理念为航空用户提供多层次通信服务保障。目前已完成样机研制和地面跑车模拟、摇摆台试验,技术指标符合总体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9年08期)
唐洪权,潘松,陈雷,徐张凡,徐洪波[2](2019)在《一种控制力矩陀螺用双频驱动的超声电机》一文中研究指出控制力矩陀螺的框架电机要求控制精度高,机械响应快,转速低,质量小,能适应高真空、高温差的工作环境。为满足上述需求,该文为控制力矩陀螺设计了一种异型模态超声电机,用以驱动力矩陀螺框架。并基于有限单元法计算及优化了样机外形尺寸,完成电机速度特性和负载特性的测试及优化。结果表明,该超声电机由超声电机定子、力矩陀螺转轴、基座组成。定子通过铰链固定于基座,弹簧机构对其施加预压力。超声电机质量25 g,最大输出扭矩0.04 N·m,满足控制力矩陀螺的使用要求。(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19年04期)
杨立永,王元,刘硕[3](2019)在《双频单相并网逆变器的拓扑及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降低单相并网逆变器的成本,提高并网电流的质量和并网逆变器的效率,提出了一种并联型双频单相并网逆变器。并联型双频单相并网逆变器的主电路包含低频功率单元和高频消谐波单元,并网电流为低频功率单元电流和高频消谐单元电流之和,使得并网电流中的谐波得到了有效抑制。在介绍了并联型双频单相并网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整个控制系统包括2个相互耦合的电流环,实现了对并网电流的控制。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气传动》期刊2019年06期)
孙国栋,苏健勇,杨贵杰[4](2019)在《基于双频矢量调制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四维电流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五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中,由于多相电机的非线性及逆变器的死区效应,传统最近四矢量实现的二维电流控制无法控制谐波子空间的谐波电流。为更好地控制五相电机的谐波电流,需要对五相永磁同步电机采用四维电流控制,其不仅可实现谐波电流的抑制也可通过控制电流提升转矩输出。针对双平面电压调制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双频矢量调制法及两种结合方式(M1和M2),其能有效解决脉宽调制波形非中心对称及调制比受调制周期限制的问题。分析五相永磁同步电机四维电流控制策略,以两种双频矢量结合方式进行仿真,对不同相差下的调制比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调制比的详细分布,验证了双频矢量调制方式对调制比的提升作用。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双频矢量调制方式的正确性和可行性,验证了基于双频矢量调制的四维电流控制对谐波电流抑制及死区补偿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元[5](2019)在《新型双频并网逆变器的拓扑及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单相逆变器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可再生能源并网系统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种功率变换装置。通过研究新型的拓扑结构与控制方法来提高并网电能质量与逆变器效率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基于并网逆变器的相关研究,对一种新型双频并网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拓扑结构的特点设计了相关参数与控制策略。新型双频并网逆变器主电路包含功率单元和消谐单元,两个单元并联于单相电网两侧,使用独立母线。功率单元工作于逆变模式,消谐单元工作于整流模式。为了提高并网逆变器的效率,功率单元工作于低开关频率,消谐单元工作于高开关频率,并网电流为功率单元电流和消谐单元电流之和。通过以补偿为核心的控制系统,控制消谐单元电流与功率单元电流中的高频谐波具有反相关系,从而有效的抑制了并网电流中的谐波分量。在介绍了双频并网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并网逆变器的稳态模型,并给出了逆变器的参数整定方法,包括两个单元的直流侧电压,交流侧电感以及消谐单元的交流侧电容。针对双频并网逆变器的拓扑结构,提出了一种双闭环控制策略,实现了对并网电流的跟踪控制和谐波抑制,并对调节器参数进行了设计。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的仿真模型验证拓扑结构与控制方法的可行性以及参数设计的正确性。由于消谐单元的开关频率较高,死区会对消谐单元的波形质量造成较大影响,故需要在消谐单元中加入死区补偿。搭建双频并网逆变器的实验样机,并对实验的输出波形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结果与最后的效率计算证明了双频并网逆变器既能向电网输出高质量的电能,又具有高效率。(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0)
刘庆丰,冷朝霞[6](2019)在《二极管钳位型逆变器双频感应加热电源的解耦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逆变器同步双频感应加热电源的输出信号存在严重的耦合问题,为实现双频输出信号的单独调节,文中研究了二极管钳位型逆变器双频输出信号的解耦控制问题。基于逆变器电平非迭加式输出信号的谐波分布特点,提出了采用前馈补偿方法进行输出双频信号的解耦控制。设计了实现解耦控制的前馈补偿器,以逆变器触发角的取值要求为求解约束条件,进行了解耦控制前馈补偿器的分析计算,给出了解耦控制变量的参数取值范围。数值仿真、电路仿真及实验结果验证了文中二极管钳位型逆变器双频信号解耦控制设计的有效性,采用设计的前馈补偿器实现了对双频输出信号的单独调节。(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杨立永,王元,刘硕[7](2019)在《双频双模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及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提高并网电流的质量和并网逆变器的效率,提出一种并联型双频双模单相并网逆变器,其主电路包含低频逆变单元和高频整流单元。为了降低系统的开关损耗,低频逆变单元工作在低开关频率;高频整流单元工作在高开关频率,产生与低频逆变单元谐波电流相反的电流。并网电流为逆变单元电流和整流单元电流之和,用高频整流单元的电流抵消掉低频逆变单元的电流后,理论上并网电流等于逆变电流的基波分量,有效地提高了并网电流质量。在介绍新型单相并网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给出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整个控制系统包括一个逆变电流环和一个整流双闭环。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杨莉,蒋莉,詹益清,左智勇[8](2018)在《关于进口的新一代双频淬火机床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上世纪70年代末进口的轧辊双频感应淬火机床为例,介绍了原制造厂家对其进行升级改造的理念与方法,通过升级改造,使原设备70%的资源得到了再利用,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文中介绍了进口的新一代控制系统中的双频感应加热电源、机床控制系统和人机监控界面,对机床再制造前后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介绍了根据国内需求研发新的双频感应淬火机床情况,并给出了这些装备在国内不同厂家的实际应用照片。(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自动化大会(CAC2018)论文集》期刊2018-11-30)
柴文彦[9](2018)在《基于双频RTK测量系统的平面控制网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经纬仪及双频测量系统对平面控制网进行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还同时使用了陀螺经纬仪进行偏心观测,有效解决测量过程中基准站不足的问题。此技术在测量过程中不受外部环境及障碍物的影响,有效节省了在野外进行测量的时间,具有自动化、效率高、精度高及连续工作时间长等优点。(本文来源于《机械管理开发》期刊2018年09期)
胡博[10](2018)在《LLC谐振变换器的双频控制策略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LLC谐振变换器可以在宽的输入电压范围内实现原边开关的零电压开通以及副边整流二极管的零电压关断,能够在变换器工作在高工作频率时显着降低变换器的能量损耗,因此在功率半导体器件日益高频化的今天,越来越受到中外学者的关注。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LLC谐振变换器动态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双频控制方式可以大幅提高变换器的动态响应速度。因此,研究如何将双频控制方式应用在LLC谐振变换器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研究了LLC半桥谐振变换器工作在两个主要工作区域时的工作原理,以及开关管实现软开关的工作过程。然后利用基波分析法(FHA)分析研究了LLC半桥谐振变换器的稳态特性,并得到其直流增益与工作频率,以及谐振腔电感比与品质因数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阐述了传统LLC半桥谐振变换器双频控制的原理,以及传统控制方式所带来的低频振荡现象。为了减弱低频振荡现象,论文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双频控制方式,并阐述其原理。最后,利用PSIM搭建系统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与正确性,并将其输出波形与传统的双频控制方式的输出以及脉冲频率控制方式下的输出波形进行对比,验证所设计的控制方式的先进性。仿真结构表明:所设计的新型双频控制的LLC半桥谐振变换器在额定工作状态,即输入电压400V,负载为4.8Ω时,稳定输出24V,输出电压纹波为0.1V。在输入电压由360V变为420V时,响应时间为0.17ms,过冲电压为100mV;输入电压由420V变为360V时,响应时间为0.1ms,过冲电压为90mV。当负载由满载切到10%负载时,响应时间为0.6ms,过冲电压为100mV;当负载由10%切到满载时,相应时间为1.3ms,过充电压为220mV。本文所设计的新型双频控制LLC半桥谐振变换器在稳态性能与动态响应上均有良好的表现,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8-01)
双频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控制力矩陀螺的框架电机要求控制精度高,机械响应快,转速低,质量小,能适应高真空、高温差的工作环境。为满足上述需求,该文为控制力矩陀螺设计了一种异型模态超声电机,用以驱动力矩陀螺框架。并基于有限单元法计算及优化了样机外形尺寸,完成电机速度特性和负载特性的测试及优化。结果表明,该超声电机由超声电机定子、力矩陀螺转轴、基座组成。定子通过铰链固定于基座,弹簧机构对其施加预压力。超声电机质量25 g,最大输出扭矩0.04 N·m,满足控制力矩陀螺的使用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频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崔向宇,郗小鹏,张勇.基于APT控制技术的Ku/Ka双频机载动中通系统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9
[2].唐洪权,潘松,陈雷,徐张凡,徐洪波.一种控制力矩陀螺用双频驱动的超声电机[J].压电与声光.2019
[3].杨立永,王元,刘硕.双频单相并网逆变器的拓扑及控制方法研究[J].电气传动.2019
[4].孙国栋,苏健勇,杨贵杰.基于双频矢量调制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四维电流控制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5].王元.新型双频并网逆变器的拓扑及控制方法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
[6].刘庆丰,冷朝霞.二极管钳位型逆变器双频感应加热电源的解耦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7].杨立永,王元,刘硕.双频双模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及控制方法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9
[8].杨莉,蒋莉,詹益清,左智勇.关于进口的新一代双频淬火机床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C].2018中国自动化大会(CAC2018)论文集.2018
[9].柴文彦.基于双频RTK测量系统的平面控制网测量[J].机械管理开发.2018
[10].胡博.LLC谐振变换器的双频控制策略设计[D].东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