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倩:库恩范式的主观性与胡塞尔逻辑学的主观侧的哲学反思论文

赵倩:库恩范式的主观性与胡塞尔逻辑学的主观侧的哲学反思论文

摘 要:库恩范式和胡塞尔先验逻辑学都以主观性作为立论依据,二者都是从主观性角度阐述了对科学发展的不同看法。尽管库恩和胡塞尔处于不同的哲学背景之下,对主观性阐述的方法有所不同,但是都想通过主观性的研究为科学发展寻求不同的途径。通过对库恩范式主观性特征与胡塞尔逻辑学主观性的研究比较,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库恩范式的主观性理论是从科学史的角度出发,试图打破束缚科学发展的统一标准,探求科学发展的另一种途径;而胡塞尔试图通过把人的主体意识彻底奠基为所有理性活动的基础,为科学重新定义。尽管两者的出发点不同,但是最终落脚点都是以主观性为突破口,改变传统的科学观,为科学寻求历史文化基础。

关键词:库恩;胡塞尔;范式;主观性;科学哲学

20世纪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对科学基础的批判和反思影响了科学哲学的发展,而科学哲学另一位影响极为广泛的哲学家库恩,他的历史主义科学观则改变了传统的科学观,库恩和胡塞尔都不约而同地以主观性为突破口,为科学寻求历史文化根基。库恩范式把主观性理论作为科学发展的一种可能性,试图打破束缚科学发展的统一标准,探求科学发展的另一种途径;而胡塞尔试图通过把人的主体意识彻底奠基为所有理性活动的基础,从而批判了自然科学将客观世界理解为自我封闭的物体世界,造成了精神科学的迷失。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二者都试图从人的主观性角度去批判自然科学的霸权主义,为科学活动寻求生活基础。

一、库恩范式的主观性

(1) 范式的主观性与科学史 19世纪中期,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并作为一种新的知识确立自己的地位。为了说明自身的正统性,“科学”首先必须编制出能说明自身发展的系谱学来证明自己在方法论上的优越性,而承担这一使命的便是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科学史学家力图阐明刚刚起步的“科学”来历以及形成过程,并赋予其公众不得不承认的历史的正统性,这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用科学历史的连续性来说明科学历史的正统性,即科学历史的发展过程是通过新理论不断包含旧理论以形成新的科学知识的累积性发展的过程,这便是旧科学观的原型。支撑旧科学观的两大支柱,一是科学史上的辉格史观,另一个是科学哲学中的逻辑实证主义。辉格史观认为“通过赞美现在科学所达到的成就,和把过去的成就全都看作是实现它的阶段性的过程,从而力图把科学的历史作为连续的进步来叙述的倾向”[1],但是库恩反对这种以现在的高度来评价过去的科学成就的做法,他认为科学史家应该撇开他所知道的科学,在研究那些革新家之前,应试图去学习他所研究那个时期的教科书或者期刊中所固有的传统。另一方面,库恩也反对20世纪的科学哲学家通过逻辑分析把哲学“科学化”,在库恩看来,把科学研究的推进过程看作是一系列的逻辑操作过程,这本身并不符合现实的历史过程。

为了能够勾画出不同的科学观,库恩引入了范式的主观性。在他看来,范式既是一种理论,同时又是一种世界观。范式的理论是经由科学家们逻辑推演而来,具有客观性的部分[2],而世界观的部分则作为共同体的主观基础指导着科学家进行理论研究,可以说范式同时包含了逻辑规则的客观性和共同体的主观性两个组成部分。范式的主观性部分是库恩在驳斥传统的科学观的主要论据,他认为主观性是由我们社会和文化背景所共同构成的,没有了共同的文化背景,科学理论也就丧失了生存基础。范式概念中的主观性成分给各方面带来巨大的冲击,主要原因在于它从根本上推翻了“科学是理性的进步”这一传统的科学观,给传统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方法论带来了范式转换。科学不是通过累加而进步的,不是轶事或年表的堆积,而应该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它们有一连串相续为传统所限定的时期,各个时期之间又有着非积累的间断点”[3]174。因此一个科学共同体的范式的改变,也就是共同体的世界观的改变,即思维方式的变革。而思维方式的转变作为共同体的主观性部分是指,人的认识过程由一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的变革。范式的主观性作用在于它促使科学家看到与先前不同的东西,用与以前不一样的方式来看这个世界,所以库恩不同意逻辑经验主义对科学知识只做静态上的分析而完全忽视其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历史因素对科学发展的作用,他认为“我们都关心获得科学知识的动态过程,更甚于关心科学成品的逻辑结构。只有实际的科学生活的事实和精神才是合法材料,因而我们都常常转到历史中去找材料”[4]262。库恩对范式的主观性探究意在为科学发展找出答案的类型,这并不是说这些探究就是科学进步的正确答案,但是一味地排斥主观性而坚持客观的逻辑并不能正确地说明科学发展的过程。

Planning Radar Sites and Configuration of VTS with LINGO Modeling

(2) 范式主观性的基本含义 范式的主观性一方面指科学共同体内部科学家思想变革,另一方面又是指科学共同体植根于社会的、文化的、历史的基础。库恩认为“范式”一词是在两种不同意义上使用的,一方面它代表着特定的共同体所具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等构成的整体;另一方面,它指共同体整体中的一种元素,并作为常规科学解谜的答案以取代明确的规则。库恩把后一种意义的使用作为更为深层次的使用,即直觉观念。直觉观念作为范式的主观性特征,能够对科学共同体内部的思维方式转变产生作用。首先,直觉观念的形成并不属于个人,它是一个成功的共同体成员共同拥有的、经过思考的直觉。拥有直觉观念的共同体具有这样的特征:内部交流比较充分,专业方面的看法也比较一致,但一旦超出群体的界限进行专业性的交流就比较困难了。其次,直觉观念使得不同团队面对同样的刺激做出不一样的感觉。库恩认为我们的世界里首先充满的不是各种刺激,而是我们感觉的对象,它们对不同的团体则不必要求一样,例如在我看来是鸭子的东西,在你看来却是兔子。同时,直觉观念使得共同体成员在面对同样的刺激做出同样的感觉时,它能够以概念框架的形式指导着科学研究。以符号概括为例,如果科学家没有对共同的一组符号概括(例如f=ma)的承诺(直觉观念),也就不存在常规地运用一些逻辑和数学去演算。最后,当范式的直觉观念不再适应当前的理论需要,科学家就会试图突破当前共有承诺,从一种范式承诺向另一种承诺转变。库恩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所有这些都是在我们有了感觉和感知某物之后,才会寻求标准并且运用这些标准,“这些都是审慎思考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我们确实在寻找和应用标准与规则,亦即我们去试图诠释以获得的感觉,去分析对我们已是既有的东西。无论我们如何去做,这些过程最终必然涉及神经过程,因而为物理-化学定律所支配,正是同样的这些定律一方面支配着感知,另一方面又支配着我们的心跳”[3]163。所以科学共同体活动必须在我们自身所创造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中才能被理解,我们全部的科学意义应该存在于生活世界中,而不是在抽象的理论活动中,是活生生的生活世界赋予科学活动以意义。

东部某县农委主任认为,国家之所以鼓励成立农业合作社,初衷是解决传统农业原子化、分散化、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谋求抱团发展的合力,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现在,一些地方合作社办理门槛很低,只要到工商部门登记即可。很多地方随便拉几个人就可成立合作社,有的村民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已经入社了。

二、胡塞尔逻辑学的主观侧研究

(2) 逻辑学的主观侧含义 逻辑学的主观侧问题是想把客观的逻辑世界联系到人的主观性上,从而使主观性作为一切存在物的基础。胡塞尔认为,一切存在者都是在人的意识主体内所构成的,正是因为“我”作为逻辑思维的主体,只有我才能使自己服从于逻辑规则,“因此在此问题上首先相关于我的理性而非相关于任何其他理性,相关于我的经验和理论而非相关于任何其他的经验和理论;在此问题并不相关于任何其他的存在者而只相关于我可依据经验加以证明的存在者,即我自己,此一我之存在,必然被视为:在我的理论活动中、在我的明证性中将据之以产生理论时我之意识领域内的某一意念者”[7]198。胡塞尔进一步指出,人的潜在意识中有一种确定性的结构,确定性结构的作用就在于它能够自由地综合运用各种相互作用的意识,使之可被我自由地说明并且只对我有效,因此所有的存在物只有在我的意识内才会获得存在的意义,而且这种意义也没有在我的意识之外。我们必须明确的是,我自己就是这个主体,我只思考着对我有效的存在对象,因此首先是我,这个作为意识生命的我,获得了一切对于我来说的存在意义。胡塞尔通过逻辑学主观性研究确立了:一切外部的东西都不是由外部进入到我的意识中的,而是本身就从属于我意识的内部。这样就最终确立了“关于先验主体的普遍科学(在其中一切可设想的科学,就其现实性和可能性而言,都是本质上被规定为具有先验形式的,此先验形式均被规定为可通过自由活动而予以现实的)也在绝对无前提性和无偏见性中为认知根基化理念提供了一种正当的和唯一可设想的意义”[7]230。

这些都表明胡塞尔思想中始终有着先验主观性动机。胡塞尔将这种先验主观性的动机瞄准了逻辑学。胡塞尔在最后10年岁月里对逻辑学问题进行了总结性的研究,“他认为形上逻辑学的实证客观科学不足以作为逻辑学的基础,此任务只有将形上逻辑学归结为先验逻辑学来加以完成”[7]2。在《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这本书中,特别值得注意的就是关于逻辑学“主观与客观”的双侧性分析,胡塞尔认为,传统的逻辑学只关注理论的客观性部分,但是如果想要真正理解科学的话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客观性问题,同样应该关注隐藏在科学内部的主观性,因此逻辑学应该同时关注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但最终应该以主观侧为依归。

库恩强调范式的主观性同时并没有否定逻辑的客观性作用。我们不能否认精确性、一致性、广泛性、简单性和富有成果性这些传统的标准准则在理论选择中的作用,只不过在具体运用这些准则进行理论选择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以精确性为例,哥白尼系统起初并不比托勒密系统更为精确,只是当开普勒彻底改进后才使哥白尼系统更为精确,因此无论精确性是多么的重要,至少它不是范式理论选择的充分条件。库恩认为,我们必须超出共有准则去研究共同体所具有的主观性特征,即科学共同体对两种相互冲突的范式进行选择时所受到心理因素(主观因素)的影响,那种尽管承认主观因素对发明或发现产生的作用,但却认为与理论的客观形成毫无关系的想法,无疑是阉割了科学史的复杂性。每一位科学家在相互竞争的理论中进行选择时,都会做出主观的考虑,也就是说科学家对“相互竞争的理论之间所作选择不仅依赖共有准则——那些批评者称之为客观的——还依靠由个人经历和个性所决定的特异性因素”[4]320,因为这些主观的考虑可以使客观准则不断完善起来。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其实共有准则是具有不完善的地方,那么我们就可以认识到在科学行为中那些反常的现象甚至非理性的方面。所以科学的进步不是利用某种共有的、具有约束力的规则而取得进步的,这并不是说这些规则是错误的,而是说它们是不完善的,库恩并不是说这就是科学进步的正确答案,他只不过是指出了科学进步的答案类型,当然库恩本身也抵制那种寻求统一标准答案的做法。

(1) 逻辑学的主观性与欧洲科学理性危机 与库恩非同时代的胡塞尔,比库恩更早地看出了近代科学所面临的问题,针对20世纪的欧洲科学危机,胡塞尔通过深入到欧洲精神的内部去探讨产生危机的根源。胡塞尔认为,近代的自然科学是狭隘的科学,这种自然科学并不能等同于“科学”,因为它只是片面强调空间形式的数学科学,而忽视了内在于数学科学之内的精神的、历史的事实,他认为这种观念使“科学”一词局限于自然科学之内了。“伽利略从几何的观点和从感性可见的和可数学化的东西的观点出发考虑世界的时候,抽掉了作为过着人的生活的人的主体,抽掉了一切精神的东西,一切在人的实践中物所附有的文化特征。这种抽象的结果使事物成为纯粹的物体,这些物体被当作具体的实在的对象,它们的总体被认为就是世界,它们成为研究的题材。”[5]71胡塞尔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本性从其本源上来说,是不可以被客观化的,从其本质上来说,它是开放的、流动的,这种精神科学能够处理自然科学所不能解决的主观性问题,即科学家的活动始终会受到周围世界影响的问题,并且认为只有将科学活动放在主观的生活世界中才会有意义。另一方面,自然科学不具有反思的功能,它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活动,自然科学本应从属于精神科学,“胡塞尔的这些精深见解使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的近代关系彻底翻转过来了,不是精神科学只有作为自然科学才是可能的,恰恰相反,自然科学只有作为精神科学才是可能的”[6]。

三、两种主观性研究之间的张力

库恩对主观性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传统科学观和方法论的批判,他认为我们需要对过去关于科学的理性观做一些调整,科学的发展并不是如同过去的科学史家所阐述的那样是一种堆积的发展史,它更多的应该体现不同时代、不同群体所特有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断裂式的发展过程。因此“我们关于什么是合理的见解以某些有意义的方式——当然它们不是相互排斥的——为我们将生命作为科学行为的本质方面所决定。这不是说,任何科学家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是按照理性行事的,甚至也不是说许多科学家在一切时候都是按照理性行事的。这里所断定的是,倘若历史或别的什么经验教条导致我们相信,科学的发展本质上依赖于那些我们原来以为并非理性的行为,那么我们就必须得出结论,不是科学是非理性的,而是我们关于理性的观念需要作某些调整”[5]72-73。范式的理论选择是一个需要想象和阐释的判断活动,在本质上说是开放的[8],而范式的主观性特征正好提供了一种这样的可能性。库恩希望以范式的主观性为手段,对传统的科学观念做出一些调整,即范式的主观性特征体现了科学的过程是一个间断性的过程,旧的理论被新的理论代替并不能说新的理论比旧的理论更加优越,只能说两者所具有的世界观不同。

通过比较库恩范式的主观性与胡塞尔逻辑学的主观性研究,我们发现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点在于从不同的本体论去阐释主观性。库恩从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科学观和世界观角度,试图把主观性作为对客观性的一种调整手段,对客观性进行补充性的说明;而胡塞尔是从先验性角度将人的主观性作为全部理性的基础进而阐释主观性,但是两者的回归点都是生活世界,库恩所强调的科学史的外部进路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胡塞尔所说的生活世界。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患者双黄连口服液(生产单位:河南天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1021468;规格:每支装10 mL),同样以棉签蘸取双黄连口服液,于溃疡处及其周围进行涂抹,每日3次,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用于双黄连口服液之后,用法与对照组相同,均连续服用2周。

先验性是胡塞尔对逻辑学主观性研究的目的,他想要通过先验逻辑来为一切哲学和科学奠定基础,因此想要真正解决“先验逻辑”可能性的问题,就必须彻底贯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胡塞尔对真正的逻辑进行分析,他认为这种逻辑并不仅仅是纯粹的、形式的逻辑,而且也是作为先验逻辑预先说明了具有自我深刻认识的逻辑,即逻辑的主观性作为一种先天性结构存在于人们意识之中。由于缺乏对真正的逻辑的认识,即逻辑的主观性认识,是我们遗忘“生活世界”的原因。同时,先验逻辑所包含的主观性使人们认识到自我具有普遍创造功能,这种创造功能能够使人们认识到,是意识中先天性主观结构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世界,而不是迷失于抽空了所有生活意义的科学世界中。因此胡塞尔的先验本体论是其理论的前提,他通过原则上的澄清,即深入到先验内在性的澄清说明了作为真实的精神世界的科学在理论意义上是可被理解的。相比于库恩范式的主观性,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一种断裂式的思维模式,库恩所强调的不可通约性、科学的非进步性对后现代主义产生影响的非整体性、多元性、开放性与胡塞尔强调的统一性、先验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尽管二者的本体论有所不同,但是库恩范式的主观性之下的历史、文化基础与胡塞尔主观构造物的生活世界有相同之处。胡塞尔认为主观性的生活世界是人的意识生活,是人们进行有目的的创造性生活,是一种有目的的文化创造活动。人在进行活动时首先面对的是人所意识到的对象,并在与意识对象相互交流中作出价值判断和选择。同时,主观性的生活世界是一个预先给予的世界,它是一切科学活动的前提,是一个以自己为存在方式的存在并总是预先存在。生活世界是科学的全部意义和根基,忘掉了生活世界无疑就是丧失了我们生存的根基。伽利略的几何学抽空了所有的生活意义,当“人们继承了几何学的方法,但是对于导致这一方法的成就是如何取得的这一点,现在已经没有活生生的体验了,人们更不对从内部实现精确性的意义的方法作理论的反思”[5]59。为了使我们恢复所有的生活意义,我们必须追问使一切自然科学合法的主观性的生活世界。库恩受柯瓦雷的影响,认为了解科学并不是理解科学,我们需要以历史的方法去理解科学,重新认识经验科学家当年的历程[9],因此库恩也强调范式的主观性的生活世界。他对范式的主观性的关注一方面来源于科学共同体早期所受到的社会需要和社会价值的影响,例如社会条件中一项新技术或某种其他变化,可以有选择地改变一个专业问题或是提出新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把科学放在一个更大的文化范围中去考虑,应该日益关注科学发展中的历史文化因素;另一方面当科学共同体成熟时,共同体将会从外部进路转入内部进路,把自己从外部生活的文化环境中隔离开来,关注共同体内部的亚文化。尽管库恩和胡塞尔的出发点有所差异,胡塞尔更多的是传统理性主义的思路,想为理性主义奠定基础,且把理性归于人的主观性,而库恩更多是一种断裂的想法,他不在乎为人的主观性奠定基础,但是可以看出库恩关于范式主观性的历史文化基础是与胡塞尔的主观性的生活世界是不谋而合的。因此无论是库恩范式的主观性研究中所采用的断裂式的手法,还是胡塞尔先验逻辑主观性奠基的方法,都可以发现二者力图对过去的科学观进行批判和反思的最终目的是寻求作为我们存在的历史文化根基。

From the above analysis,we can see that foreign scholar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e range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but substantial researches are concerned with the relation between reading and phonological awareness.

参考文献:

[1] 野家启一.库恩范式[M]. 毕小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托马斯· 库恩.哥白尼革命[M].吴国盛,张东林,李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 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第四版[M]. 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4] 托马斯·库恩.必要的张力:科学的传统和变革论文选[M]. 纪树立,范岱年,罗慧生,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 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张庆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6] 魏敦友.回返理性之源——胡塞尔现象学对实体主义的超越及其意义研究[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7] 胡塞尔.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逻辑理性批判研究[M].李幼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8] 查理德丁·伯恩斯坦.超越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 [M].郭小平,康兴平,赵仁方,等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

[9] 吴以义.科学革命的历史分析:库恩与他的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s on Kuhn’s Paradigm Subjectivity and Husserl’s Subjective Side of Logic

ZHAO Qian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39, China)

Abstract:Kuhn’s paradigm and Husserl’s transcendental logic are based on subjectivity, both of which expatiat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jectivity. Under the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backgrounds, Kuhn and Husserl have different ways of expressing subjectivity, but they all try to find different ways for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study of subjectivity.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uhn’s paradigm subjectivity and Husserl’s subjective side of logic, it is shown that Kuhn’s paradigm subjectivity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tries to break the bondage of uniform standards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to explore a path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Husserl tries to redefine science by thoroughly laying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for all rational activities. Although they have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s, the ultimate purpose is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science and seek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foundation for science, taking subjectivity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Keywords:Kuhn; Husserl; paradigm; subjectivity; philosophy of science

收稿日期:2018-06-29

作者简介:赵 倩(1992-),女,安徽淮南人,硕士生。

中图分类号:B1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634(2019)04-0030-05

(责任编辑 谢媛媛)

标签:;  ;  ;  ;  ;  ;  ;  

赵倩:库恩范式的主观性与胡塞尔逻辑学的主观侧的哲学反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