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当中,部分学校为了适应应试教育的体系、提高学校的升学率,过于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程度而忽视了对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高中历史的学习可以使学生通过学习知识而获得情感上的升华和思维上的进步,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前瞻性。为了使高中历史教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对于高中历史的教学做出了相关的规定。与之相对应的,国务院也提出对考试招生制度进行改革与深化的意见,预计与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在新的课程标准和考试招生制度当中,强调了高中历史学习的核心素养,体现了高中历史的特色。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历史教育;核心素养;应对措施
一、“新高考”的新导向
(一)对考查方向的新要求
新的高考模式响应了新的课程标准,对于高考科目的考查方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了在人才的培养过程当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历史学科的独立性。
1.尊重学生的个性
在新的高考模式当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尊重,比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考试的科目。以前学生对于考试科目的选择权有限,除了语、数、外这三科之外,只能选择文综或者理综。但是随着学科的发展,人们对于知识的学习与认知也应该突破传统的学科规训,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权。知识是灵活而复杂的,并不只是以单一的形式出现,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也无法单一地使用文科或者理科的知识,而需要各个领域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融会贯通。而人的认知也并不是固定的,不能使用简单的文理思维来限制。新的高考形式彻底摒弃了高考原有的考试科目选项,除了语、数、外之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意选择三门考试科目,这种灵活的模式打破了文理之间的界限,学生可以在二十多种科目考试选择当中随意选择,这可以使学生摆脱文理科的限制,实现文理学科和文理知识的交汇。因此,新的高考模式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平台,这不仅体现了对学生个性与特点的尊重,同时也体现了对知识发展规律的尊重。
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以及后续的施工步骤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做到非常的认真,以及慎重的进行调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施工现场发生危险或者出现问题,在工作的过程中,绝对不能有懈怠,要无时无刻的关注施工现场的动态。在购买原材料的时候,应该明确材料市场的行情,掌握各个种类材料第一手资料,并且根据总体建筑设计以及给定的价格等方面来确定采购的计划,这样能根本上避免原材料的堆积的问题,以及一些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根据工程项目选择最合适的材料,以此来降低建筑成本,谨慎的去调控建筑各个时段的造价变化。
2.尊重学科的独立性
(一)加强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对教学方向的新要求
在新的高考模式下,为了适应新的教学目标,历史以及其他的学科的教学都会按照基础与拓展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来分层展开。因此,对于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清楚知识体系,同时明确各个体系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体系的教学对象。在教学之前需要分清楚基本知识与拓展知识,明确哪些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哪些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哪些是作为基础的历史学知识、哪些是拓展性的知识。
1.教学目标
新的高考模式下,不仅要对基本的学业水平考试进行完善,同时还要对专业水平选拔考试进行强化。这使得学科教育的目标在于合格和选拔这两个方面。合格型的目标是针对所有的学生和所有的基础学科。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所有的学生都要接受必修教育,通过学习基础的历史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这就是学业水平考试的目标。而经过了基础的学习之后,对于历史学习有兴趣或者特长的学生可以选择历史学科作为高考的科目,这是为历史学科的深入教育提供的重要平台,通过专业水平选拔考试来打造人尽其能的教育,使强者能够通过教育的方式变得更强,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5.教学责任
新的高考模式对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从两个层次上进行了明确,与之相对应的,历史教学的对象也变得更加明确。合格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业水平考试,因此教学对象就是能够通过学业水平考试的学生群体。而选拔型的教学目标则是通过专业高考选拔,因此教学对象就是能够通过专业水平选拔考试的学生群体。合格类的教学对象需要重视基本能力与学科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通过历史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而选拔类的教学对象在培养过程当中则需要重视专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通过专业的学习对历史学科的深入发展做出贡献。
3.教学内容
在尊重学生个性和学科独立性的基础上,新的高考模式下,知识的考查重点从学科知识变为了综合能力与学科素养,这对教师的教学方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以及教学责任这五个方面对新的教学方向进行分析。
总体模型中,疲劳热点出现在风机基础锥形过渡连接段位置,疲劳损伤为0.35。局部开口模型中,疲劳损伤峰值出现在圆孔左右圆弧段位置,如图3所示。从图3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风机基础电缆管开口边缘出现应力集中现象,风机基础主体结构平均应力约为6.5 MPa,风机开口局部位置应力水平约为20 MPa,根据公式(6)可知,疲劳损伤与应力比之间关系为指数关系见公式(7),指数系数为m,m为S-N曲线负斜率,考虑S-N曲线差异与应力差异的影响,计算得到局部开口位置疲劳损伤约为0.8,开口区域为疲劳热点区域。
面对新的高考形式,高中历史的教育也需要进行改革,顺应新高考形势对于考查方向和教学方向的新导向。高中历史教育也需要加强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4.教学程序
在新的高考题目当中,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力度越来越大,因此在平时的历史教学当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历史事件得到串联,同时使用不同的颜色对其中的历史要素进行标记,这样可以使各个历史事件更加清楚地呈现出来。这有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和对混乱思维的梳理。比如在学习“近代我国反侵略战争”这一部分知识点的时候,由于各项战争比较多,学生在记忆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混乱。而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战争制成树形导图,然后在导图的树叶处添加影响与意义,在树干处添加事件发生的时间与主要人物。这样学生对于事件发生的顺序以及产生的影响就可以做出清楚的认知,形成良好的时空观念。与此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前利用网络、图书资料等自主搜索资料,并完成对资料的分析,运用其中的历史资料解决问题。这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比如在学习“商鞅变法”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查阅资料,并分析和总结出变法的背景与影响,同时根据资料内容探究变法失败的原因。
2.教学对象
首先对个体进行真假词识别的反应时进行二因素(词汇内容:社群性/能动性×褒贬度:积极/消极)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词汇内容主效应显著,个体对社群性词语进行识别的平均反应时(M=655.48,SD=74.12)短于对能动性词语进行识别时的反应时(M=670.59,SD=77.62)。效价主效应也显著,个体对消极词的识别(M=710.33,SD=91.27)要慢于对积极词的识别(M=641.49,SD=72.74)。但是,内容和效价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362)。
新的高考形式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传统文综与理综试题的退出,各个学科独立进行考试,这增加了历史学科在内的单科教学的压力。传统的考试当中,学生可以因为其中某一学科成绩突出而在文综或者理综考试当中获得优异的成绩,而取消了文综与理综试题之后,各个单科的机会和挑战就要由学科自己来担当,各个单科也要面对更严峻的学科竞争。这使得单科的教学责任变得更加明确。
二、高中历史教育的应对措施
推荐理由:以时间和空间为轴线,结合地图空间化、图表信息化等可视化呈现形式,梳理中华文明发展脉络,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及时代特征进行立体化呈现,为人文社会科学的普及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同学科的形成经过了历史的发展,而目前我国的教育主要还是依赖于分科教学。但是在这之前已经有相关人员提出分科与全科的不同教育路径,也有人对此产生了争论。而新的高考模式对此做出了明确的选择,那就是尊重学科独立,在学科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跨学科的实践学习。在新课程标准当中对于学科素养的关注就体现了这一点。比如过去高中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在于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能力,而在新的教育改革当中,要将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作为重点目标。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历史价值观念。而学科素养的培养就需要建立在学科的独立性之上。因此在新的教育阶段,新的高考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落实独立教育的目标。
高中阶段的学习时间比较紧张,学生的任务繁重,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使时间能够得到合理地利用。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当中首先要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因此在考试之前教师要教授所有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顺利通过考试。而考试结束之后再重点学习拓展性和补充性的知识,这样可以使另一部分学生成功通过专业水平选拔考试。因此这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教学任务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二)加强对学生历史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新高考模式分为合格型教育和选拔型教育,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就是属于基础的学习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不断强化。首先,教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是知识运用的基础。而无论是学业水平考试还是专业水平选拔考试,对主干知识点的考查都是重点,而应用试题的设问也都是基于基础的历史知识,只有了解这些基础的历史知识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学习基础历史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的方式来拓展知识的运用范围。新高考形式下对于历史知识的考查体现了新材料和新情景,以此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要加强情景教学。可以通过将所学的知识与时事热点相联系来创设问题的情景。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来引发学生对于该战略背景丝绸之路相关历史知识的思考,同时引导学生联系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比如在学习我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引导学生对作品当中演员的衣着服饰以及生活习惯进行分析。
“你还不知道呀?凡是跟你熟悉的人都这么说。韵姐,我相信你是个正派的人,我才提醒你,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当心遭人暗箭啊!”
(三)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高中历史与人文精神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下,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这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比如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为学生还原到圆明园被烧毁的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其次,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教师也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不能只局限于对知识的讲解,要善于用文学来陶冶学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样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客观评价历史事件。
CYP2C9基因多态性对非甾体抗炎药代谢及其消化道出血的影响……………………… 韩俊萍,李嘉琪,吴跃章,等(1·35)
三、总结
基础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随着教育课程标准的改革,素质教育开始得到了落实,并且成了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措施。在我国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当中就提到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明确历史教学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形成坚韧的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此同时,新课程标准当中对于学生的考查方向也做出了新的说明,强调了对于学生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变化的考查。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历史知识运用能力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学科的独立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新的高考形式,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森林防火是一个长期的重要工作,不可忽略,因为在这个时代,树木在每一个城市装饰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总的来说,造林是一个区域,它为自己的建筑物内含树木,矮树为林地,它代表一个区域,绿化也保证了他整个区域。植树造林的出现为许多地区增添了活力,森林防火是一项人们高度重视的工程,因此有必要让工作人员尽最大努力加以实施。
参考文献:
[1]江子磐.生涯规划教育离不开学科阵地——以高中历史学科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19(13):52-56.
[2]杜冲.用情感教育筑就学生成长的基石——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一点认识[J].华夏教师,2019(8):81-82.
[3]郭天成,杨成伟.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学周刊,2019(9):182.
[4]赵平龙.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
作者简介:
冶高平,甘肃省陇南市,甘肃陇南市武都区两水中学。
标签:学生论文; 学科论文; 知识论文; 历史论文; 素养论文; 文化论文; 科学论文; 教育论文; 体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各科教学法论文; 教学参考书论文; 《考试周刊》2019年第89期论文; 甘肃陇南市武都区两水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