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轴承内、外径的系统论文和设计-薛宏伟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测量轴承内、外径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用于测量轴承内径的轴承内径测量装置、用于测量轴承外径的轴承外径测量装置、用于夹紧并定位轴承内套或外套的夹紧定位装置、用于接收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或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测量得出的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其中所述夹紧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或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中,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和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分别通过网络与所述计算机系统连接通讯,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与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呈分立式设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磁力无心夹紧定位原理实现轴承的内径和外径的测量,并实现测量数据的自动化传递,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测量装置之间数据通讯能力。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测量轴承内、外径的系统,包括:轴承内径测量装置,用于测量轴承内径偏差、内径尺寸变动量或锥度;轴承外径测量装置,用于测量轴承外径偏差、外径尺寸变动量或锥度;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和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二者均通过其内设置的通讯部件将测量得到的数据传递到其它装置,实现测量数据的自动化传递,所述测量轴承内、外径的系统还包括:夹紧定位装置,用于夹紧并定位轴承内套或外套,以便在测量时将轴承内套或外套可靠定位;计算机系统,用于接收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或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测量得出的数据;其中所述夹紧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或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中,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和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分别通过网络与所述计算机系统连接通讯,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与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呈分立式设置。

设计方案

1.一种测量轴承内、外径的系统,包括:轴承内径测量装置,用于测量轴承内径偏差、内径尺寸变动量或锥度;轴承外径测量装置,用于测量轴承外径偏差、外径尺寸变动量或锥度;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和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二者均通过其内设置的通讯部件将测量得到的数据传递到其它装置,实现测量数据的自动化传递,所述测量轴承内、外径的系统还包括:夹紧定位装置,用于夹紧并定位轴承内套或外套,以便在测量时将轴承内套或外套可靠定位;计算机系统,用于接收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或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测量得出的数据;其中所述夹紧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或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中,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和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分别通过网络与所述计算机系统连接通讯,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与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呈分立式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轴承内、外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定位装置为无心夹紧定位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轴承内、外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心夹紧定位装置为磁力无心夹紧定位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量轴承内、外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力无心夹紧定位装置为其内镶嵌有磁铁的磁性吸盘和偏心定位工装组成的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轴承内、外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吸盘包括轴承内套磁性吸盘(2)和轴承外套磁性吸盘(2’),其中所述轴承内套磁性吸盘(2)设置在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的第一旋转轴(7)上,所述轴承外套磁性吸盘(2’)设置在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的第二旋转轴(8’)上;所述偏心定位工装包括轴承内套第一定位工装(1)和轴承外套第二定位工装(1’),所述轴承内套第一定位工装(1)设置在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的基准轴(6)上,所述轴承外套第二定位工装(1’)设置在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的基准板(6’)上。

6.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测量轴承内、外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贯穿第一安装台面(5)而设置,并且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设置有基准轴(6),所述基准轴(6)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旋转轴(7)和测量杠杆(12),所述第一旋转轴(7)侧部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8),所述第一驱动电机(8)下侧部设置有弹簧拉杆(9),所述弹簧拉杆(9)上设置有测力微调装置(10)和测力微调弹簧(11),所述测量杠杆(12)下侧部设置有第一位移传感器(14),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14)上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微调装置(13),所述弹簧拉杆(9)与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14)齐平设置,所述基准轴(6)底部连接有第一升降装置(15),所述基准轴(6)顶部通过所述轴承内套磁性吸盘(2)间隔设置有处于所述第一安装台面(5)上方的轴承内套第一定位工装(1)、测量工装(3)以及被测内套圈(4),其中所述轴承内套第一定位工装(1)与所述测量工装(3)在所述被测内套圈(4)的圈内交叉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测量轴承内、外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贯穿第二安装台面(5’)而设置,并且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设置有第二旋转轴(8’),所述第二旋转轴(8’)下方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9’),与所述第二旋转轴(8’)平行连接有第二升降装置(10’),所述第二旋转轴(8’)和第二升降装置(10’)顶部通过轴承外套磁性吸盘(2’)间隔设置有轴承外套第二定位工装(1’)、第二位移传感器(3’)、第二传感器微调装置(4’)、基准板(6’)以及被测外套圈(7’),其中所述基准板(6’)呈半圆形地围绕在所述轴承外套磁性吸盘(2’)上,并且所述基准板(6’)上设置有第二位移传感器(3’),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3’)上设置有第二传感器微调装置(4’),所述轴承外套第二定位工装(1’)抵靠所述被测外套圈(7’)外圆周而设置,并且所述轴承外套第二定位工装(1’)设置在所述基准板(6’)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量轴承内、外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在测量被测内套圈(4)时,所述轴承内套磁性吸盘(2)以逆时针方向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量轴承内、外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在测量被测外套圈(7’)时,所述轴承外套磁性吸盘(2’)以顺时针方向旋转。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检测技术领域,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磁力无心夹紧定位原理检测轴承内、外径的系统。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对于轴承内圈和外圈的精度检测都会用到检测装置,但是现有的轴承套圈内外径检测装置均为手动装置,不仅结构较为单一,且检测精度不高,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目前市场上的轴承内径检查仪和轴承外径检查仪均为手动型仪器,采用人工手动靠紧定位、手动旋转、目测千分表读数的方法,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直接影响测量结果,普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不同的操作人员测量结果一致性差;2、同一操作人员多次测量结果重复性差; 3、测量数据无法自动采集到计算机网络系统中。

因此,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技术受人工测量影响很大,人工测量难免存在测量误差,这就大大降低了测量的准确性,难以精确评估轴承内、外径的精度,并且现有技术的轴承内径检查仪和轴承外径检查仪无法实现自动靠紧定位、自动旋转测量,检测数据也无法自动上传到计算机系统,导致数据读取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测量轴承内、外径的系统及方法,采用磁力无心夹紧定位原理实现轴承的内径和外径的测量,实现对轴承内径和外径的自动化测量,提高了测量精度和准确率,并且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测量数据的自动化传输,便于生产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测量轴承内、外径的系统,包括:轴承内径测量装置,用于测量轴承内径偏差、内径尺寸变动量或锥度;轴承外径测量装置,用于测量轴承外径偏差、外径尺寸变动量或锥度;其中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和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二者均通过其内设置的通讯部件将测量得到的数据传递到其它装置,实现测量数据的自动化传递,所述测量轴承内、外径的系统还包括:夹紧定位装置,用于夹紧并定位轴承内套或外套,以便在测量时将轴承内套或外套可靠定位;计算机系统,用于接收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或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测量得出的数据;其中所述夹紧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或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中,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和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分别通过网络与所述计算机系统连接通讯,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与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呈分立式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夹紧定位装置为无心夹紧定位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无心夹紧定位装置为磁力无心夹紧定位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磁力无心夹紧定位装置为其内设置有磁铁的磁性吸盘和偏心定位工装组成的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磁性吸盘包括轴承内套磁性吸盘和轴承外套磁性吸盘,所述轴承内套磁性吸盘设置在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的第一旋转轴上,所述轴承外套磁性吸盘设置在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的第二旋转轴上;所述偏心定位工装包括轴承内套第一定位工装和轴承外套第二定位工装,所述轴承内套第一定位工装设置在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的基准轴上,所述轴承外套第二定位工装设置在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的基准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贯穿第一安装台面而设置,并且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设置有基准轴,所述基准轴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旋转轴和测量杠杆,所述第一旋转轴侧部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下侧部设置有弹簧拉杆,所述弹簧拉杆上设置有测力微调装置和测力微调弹簧,所述测量杠杆下侧部设置有第一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上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微调装置,所述弹簧拉杆与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齐平设置,所述基准轴底部连接有第一升降装置,所述基准轴顶部通过所述轴承内套磁性吸盘间隔设置有处于所述第一安装台面上方的轴承内套第一定位工装、测量工装以及被测内套圈,其中所述轴承内套第一定位工装与所述测量工装在所述被测内套圈的圈内交叉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贯穿第二安装台面而设置,并且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设置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下方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旋转轴平行连接有第二升降装置,所述第二旋转轴和第二升降装置顶部通过轴承外套磁性吸盘间隔设置有轴承外套第二定位工装、第二位移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微调装置、基准板以及被测外套圈,其中所述基准板呈半圆形地围绕在所述轴承外套磁性吸盘外侧,并且所述基准板上设置有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上设置有第二传感器微调装置,所述轴承外套第二定位工装抵靠所述被测外套圈外圆周而设置,并且所述轴承外套第二定位工装设置在所述基准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在测量被测内套圈时,所述轴承内套磁性吸盘以逆时针方向旋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在测量被测外套圈时,所述轴承外套磁性吸盘以顺时针方向旋转。

积极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磁性吸盘基于磁力无心夹紧定位原理实现轴承的内径和外径的测量,能够进行自动靠紧定位、自动旋转测量,从而实现对轴承内径和外径的自动化测量,提高了测量精度和准确率,彻底排除了人工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保证了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其内设置的智能万分表或嵌入式计算机将测量得到的数据传递到其他计算机系统或者其它装置,实现了测量数据的自动化采集、传输和存储,生产现场将本实用新型多处合并使用,可以整体与计算机系统连接组网,组建贯穿生产管理全过程的质量信息大数据系统,便于生产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轴承内径测量装置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轴承内径测量装置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基于磁力无心夹紧定位原理测量轴承内套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轴承外径测量装置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轴承外径测量装置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基于磁力无心夹紧定位原理测量轴承外套的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测量轴承内径或外径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标识:

1-轴承内套第一定位工装;2-轴承内套磁性吸盘;3-测量工装;4-被测内套圈;5-第一安装台面;6-基准轴;7-第一旋转轴;8-第一驱动电机;9-弹簧拉杆;10-测力微调装置;11-测力微调弹簧;12-测量杠杆;13-第一传感器微调装置;14-第一位移传感器;15-第一升降装置;

1’-轴承外套第二定位工装;2’-轴承外套磁性吸盘;3’-第二位移传感器;4’-第二传感器微调装置;5’-第二安装台面;6’-基准板;7’-被测外套圈;8’-第二旋转轴;9’-第二驱动电机;10’-第二升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测量轴承内、外径的系统,包括:轴承内径测量装置,用于测量轴承内径偏差、内径尺寸变动量或锥度;轴承外径测量装置,用于测量轴承外径偏差、外径尺寸变动量或锥度;其中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和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二者均通过其内设置的通讯部件将测量得到的数据传递到其它装置,实现测量数据的自动化传递,本实用新型通过其内设置的智能万分表或嵌入式计算机将测量得到的数据传递到其他计算机系统或者其它装置,实现了测量数据的自动化采集、传输和存储,生产现场将本实用新型多处合并使用,可以整体与计算机系统连接组网,组建贯穿生产管理全过程的质量信息大数据系统,便于生产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测量轴承内、外径的系统还包括:夹紧定位装置,用于夹紧并定位轴承内套或外套,以便在测量时将轴承内套或外套可靠定位;计算机系统,用于接收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或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测量得出的数据;其中所述夹紧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或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中,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和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分别通过网络与所述计算机系统连接通讯,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与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呈分立式设置。因此,轴承内径、外径测量可同步进行,不受彼此测量的影响,比如,在对第一批次的轴承进行测量内径时,可同时对第二批次的轴承测量外径,从而实现了不同项目的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夹紧定位装置为无心夹紧定位装置。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无心夹紧定位装置为磁力无心夹紧定位装置。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磁力无心夹紧定位装置为其内设置有磁铁的磁性吸盘和偏心定位工装组成的装置。磁性吸盘的形状为圆形,并且所述磁性吸盘包括轴承内套磁性吸盘2和轴承外套磁性吸盘2’,所述轴承内套磁性吸盘2设置在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的第一旋转轴7上,所述轴承外套磁性吸盘2’设置在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的第二旋转轴8’上;所述偏心定位工装包括轴承内套第一定位工装1和轴承外套第二定位工装1’,所述轴承内套第一定位工装1设置在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的基准轴6上,所述轴承外套第二定位工装1’定位点设置在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的基准板6’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利用磁性吸盘和偏心定位工装组成的磁力无心夹紧定位装置来夹持被测工件,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被测工件为被测内套圈4或被测外套圈7’,使所述被测工件为被测内套圈4或被测外套圈7’紧紧贴服在磁性吸盘上,并绕其自身的中心o’旋转。

本实用新型采用磁力无心夹紧定位装置的目的在于,因为定位工装(轴承内套第一定位工装1或轴承外套第二定位工装1’)在测量时固定不动,只要确保旋转轴(第一旋转轴7或第二旋转轴8’)的旋转精度在一定范围内,即可获得持续稳定的靠紧力,所以能使工件(被测内套圈4或被测外套圈7’)在旋转时保持其中心不动,确保了工件的高精度定位,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测量结果重复性。这对于实践操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对于常规的轴承内径测量仪或轴承外径测量仪来说,人工靠紧定位存在力度差异且不稳定,使工件中心的位置与初始位置不同,将存在明显的测量误差。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磁力无心夹紧定位装置克服了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了轴承的内径和外径的高精度测量,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下面结合附图将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轴承内径测量装置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通过图1可以看到,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贯穿第一安装台面5而设置,第一安装台面5为测量提供工作平台,测量部分被设置在第一安装台面5上方,其他部分设置在第一安装台面5下方。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设置有基准轴6,所述基准轴6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旋转轴7和测量杠杆12,所述第一旋转轴7侧部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8,所述第一驱动电机8下侧部设置有弹簧拉杆9,所述弹簧拉杆9上设置有测力微调装置10和测力微调弹簧11,在具体操作时,通过测力微调装置10来调节弹簧拉杆9的位置,从而调整测力微调弹簧11的拉力。

进一步地,所述测量杠杆12下侧部设置有第一位移传感器14,第一位移传感器14测量被测内套圈4的位移信息,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14上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微调装置13,用于调整第一位移传感器14的位置,其中所述弹簧拉杆9与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14齐平设置,所述基准轴6底部连接有第一升降装置15,在具体实施时,第一升降装置15带动轴承内套第一定位工装1及测量工装3进行上下移动,用于调整被测内套圈4的定位和测量位置,以适应不同轴承套圈的高度变化,从而实现不同高度的定位和测量。所述基准轴6顶部通过所述轴承内套磁性吸盘2间隔设置有处于所述第一安装台面5上方的轴承内套第一定位工装1、测量工装3以及被测内套圈4,其中所述轴承内套第一定位工装1与所述测量工装3在所述被测内套圈4的圈内交叉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轴承内径测量装置以成对使用的高精度角接触球轴承作为第一旋转轴7支承,第一旋转轴7采用空心设计,第一驱动电机8驱动第一旋转轴7旋转,第一旋转轴7带动轴承内套磁性吸盘2进行旋转,从而使被测内套圈4被吸附在轴承内套磁性吸盘2上绕被测内套圈4的中心o’旋转,并以持续稳定的靠紧力向两定位点靠紧,达到装夹定位的目的,测量工装3对被测内套圈4进行测量。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轴承内径测量装置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通过图2可以看到,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贯穿第二安装台面5’而设置,第二安装台面5’为测量提供工作平台,测量部分被设置在第二安装台面5’上方,其他部分设置在第二安装台面5’下方。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设置有第二旋转轴8’,所述第二旋转轴8’下方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9’,第二驱动电机9’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旋转轴8’旋转,与所述第二旋转轴8’平行连接有第二升降装置10’,在具体实施时,第二升降装置10’带动轴承外套第二定位工装1’及基准板6’进行上下移动,用于调整被测外套圈7’的定位和测量位置,以适应不同轴承套圈的高度变化,从而实现不同高度的定位和测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旋转轴8’和第二升降装置10’顶部通过轴承外套磁性吸盘2’间隔设置有轴承外套第二定位工装1’、第二位移传感器3’、第二传感器微调装置4’、基准板6’以及被测外套圈7’,其中所述基准板6’呈半圆形地围绕在所述轴承外套磁性吸盘2’外侧,并且所述基准板6’上设置有第二位移传感器3’,第二位移传感器3’用于感测被测外套圈7’的位移信息,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3’上设置有第二传感器微调装置4’,第二传感器微调装置4’用于小幅度地调整第二位移传感器3’的位置,所述轴承外套第二定位工装1’抵靠所述被测外套圈7’外圆周而设置,并且所述轴承外套第二定位工装1’设置在所述基准板6’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在测量被测内套圈4时,所述轴承内套磁性吸盘2以逆时针方向旋转。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在测量被测外套圈7’时,所述轴承外套磁性吸盘2’以顺时针方向旋转。

下面结合工作过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3、图6和图7,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法进行进一步地说明。其中,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基于磁力无心夹紧定位原理测量轴承内套的原理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基于磁力无心夹紧定位原理测量轴承外套的原理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测量轴承内径或外径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中,根据磁性吸盘具备的磁力无心夹紧定位原理实现轴承内、外径的测量,包括以下步骤,具体参考图7所示:

(1)放置被测工件:所述工件为被测内套圈4或被测外套圈7’,将所述工件放置在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或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的磁性吸盘上;

(2)定位、调整被测工件:通过调整所述第一升降装置15或第二升降装置10’来调整所述轴承内套第一定位工装1或轴承外套第二定位工装1’在所述第一安装台面5或所述第二安装台面5’上的高度位置,使得所述轴承内套第一定位工装1或轴承外套第二定位工装1’处于所需的测量高度位置;再将所述工件通过轴承内套第一定位工装1或轴承外套第二定位工装1’定位在所述磁性吸盘上的待测位置处;

(3)工件测量:利用磁力无心夹紧定位原理对所述工件进行测量;

(4)数据传递:所述轴承内径测量装置或所述轴承外径测量装置通过其内设置的通讯部件将测量得到的数据传递到所述计算机系统。

在上述实施例中,利用所述磁力无心夹紧定位原理测量所述工件的原理和步骤为:

测量内套的原理及步骤如下:

具体参考图3所示,将所述被测内套圈4放置在所述磁性吸盘2上的待测位置处后,由于所述磁性吸盘2内镶嵌有磁铁,则所述磁性吸盘2具有磁性吸力,会将所述被测内套圈4吸附在所述磁性吸盘2上,所述定位点为所述轴承内套第一定位工装构成的固定不动点,并使所述被测内套圈4与所述基准轴6具有偏心量e;当所述磁性吸盘2绕其轴心o旋转时,由于所述磁性吸盘和所述被测内套圈4之间存在偏心量e,所述磁性吸盘2和所述被测内套圈4之间产生相对滑动,于是所述磁性吸盘2相对所述被测内套圈4产生一个摩擦力和一个驱动力矩,此摩擦力会形成一个作用于所述被测内套圈4本身的中心o’且垂直于o o’并指向两定位点之间的靠紧力F,而所述驱动力矩驱使所述被测内套圈4回转,但是由于定位点的阻碍,就迫使所述被测内套圈4只能绕着其本身的中心o’旋转,所述靠紧力F则使所述被测内套圈4紧靠于两个定位点上,因为两个定位点在测量时固定不动,所以使所述被测内套圈4获得稳定的回转运动;在回转运动中,测量点采集的测量数据被记录并保存在所述计算机系统。

在上述实施例中,即在测量轴承内套时,轴承内套磁性吸盘2以逆时针方向旋转。

测量外套的原理及步骤如下:

具体参考图6所示,将所述测外套圈7’放置在所述磁性吸盘上2’的待测位置处后,由于所述磁性吸盘内2’镶嵌有磁铁,则所述磁性吸盘2’具有磁性吸力,会将所述被测外套圈7’吸附在所述磁性吸盘2’上,所述定位点为所述轴承外套第二定位工装构成的固定不动点,并使所述测外套圈7’与所述基准板6’具有偏心量e;当所述磁性吸盘2’绕其轴心o旋转时,由于所述磁性吸盘2’和所述测外套圈7’之间存在偏心量e,所述磁性吸盘2’和所述测外套圈7’之间产生相对滑动,于是所述磁性吸盘2’相对所述测外套圈7’产生一个摩擦力和一个驱动力矩,此摩擦力会形成一个作用于所述测外套圈7’本身的中心o’且垂直于o o’并指向两定位点之间的靠紧力F,而所述驱动力矩驱使所述测外套圈7’回转,但是由于定位点的阻碍,就迫使所述测外套圈7’只能绕着其本身的中心o’旋转,所述靠紧力F则使所述测外套圈7’紧靠于两个定位点上,因为两个定位点在测量时固定不动,所以使所述测外套圈7’获得稳定的回转运动;在回转运动中,测量点采集的测量数据被记录并保存在所述计算机系统。

在上述实施例中,即在测量轴承外套时,轴承外套磁性吸盘2’以顺时针方向旋转。

本实用新型采用磁力无心夹紧定位原理实现轴承的内径和外径的测量,能够进行自动靠紧定位、自动旋转测量,从而实现对轴承内径和外径的自动化测量,提高了测量精度和准确率,彻底排除了人工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保证了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具体实施方式仅是举例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方法和系统的细节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和改变。例如,合并上述方法步骤,从而按照实质相同的方法执行实质相同的功能以实现实质相同的结果则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设计图

一种测量轴承内、外径的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0027.9

申请日:2019-01-0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399960U

授权时间:20190917

主分类号:G01B 21/10

专利分类号:G01B21/10

范畴分类:31B;

申请人:洛阳联慧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洛阳联慧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科技园工业路南5号

发明人:薛宏伟;黄天锃

第一发明人:薛宏伟

当前权利人:洛阳联慧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测量轴承内、外径的系统论文和设计-薛宏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