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损伤指标论文_董琳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管内皮损伤指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内皮,损伤,血管,血友病,冠心病,白介素,因子。

血管内皮损伤指标论文文献综述

董琳娜[1](2019)在《子痫前期孕妇叶酸及维生素E含量与血管内皮损伤、氧化应激指标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子痫前期孕妇叶酸及维生素E含量与血管内皮损伤、氧化应激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确诊子痫前期孕妇,按照病情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另选健康产前检查孕妇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叶酸、维生素E以及可溶性细胞内皮因子(sEng)、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sFlt-1)、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s)、脂质过氧化氢(LHP)、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对照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叶酸及维生素E含量依次降低,sEng、sFlt-1依次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ET-1明显升高,VEGF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AOPPs、LHP依次升高,T-AOC依次降低(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孕妇叶酸及维生素E含量与sFlt-1、AOPPs、LHP呈负相关,与T-AOC呈正相关(均P<0.05),与sEng、ET-1、VEGF无相关性(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叶酸及维生素E含量与sEng、sFlt-1、AOPPs、LHP呈负相关,与T-AOC呈正相关(均P<0.05),与ET-1、VEGF无相关性(P>0.05)。结论: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叶酸及维生素E含量相对缺乏,可能是通过母体血管内皮损伤及氧化应激反应机制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张宇晶,赵明明,刘炎炎,赵红丽,孔德胜[2](2019)在《重型血友病A患儿血清IL-1β、IL-6、外周血T细胞表面CD28及CTLA-4水平与血管内皮损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型血友病A患儿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外周血T细胞表面CD28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水平与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重型血友病A患儿54例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6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IL-1β、IL-6及vWF水平、CD28和CTLA-4阳性细胞百分率、外周血CEC数目,分析血清IL-1β、IL-6、CD28及CTLA-4水平与血管内皮损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重型血友病A患儿血清IL-1β、IL-6、CTLA-4、CEC及vWF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_均<0.05),CD28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CEC和vWF水平与IL-1β、IL-6及CTLA-4水平均呈线性正相关(P_均<0.05),与CD28水平均呈线性负相关(P_均<0.05)。结论血清IL-1β、IL-6、CTLA-4、CD28、CEC及vWF可能参与了重型血友病A的发病过程,IL-1β、IL-6、CTLA-4、CEC及vWF促进重型血友病A的发生发展,而CD28抑制重型血友病A的发生发展,检测上述指标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4期)

赵貤,晏子俊[3](2018)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CXCL型趋化因子及血管内皮损伤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CXCL型趋化因子及血管内皮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统计与比较2组患者的心绞痛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CXCL型趋化因子及血管内皮损伤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CXCL型趋化因子及血管内皮损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PGI2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CXCL型趋化因子及其他血管内皮损伤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且对CXCL型趋化因子及血管内皮损伤指标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因此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吴学华,曹光恒,杨剑,孙海波,沈丽华[4](2017)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肌损伤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肌损伤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ACS患者130例为观察组,均实施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PCI);另入选同期与观察组患者年龄和性别比例相匹配的体检健康人群130人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PCI术前在ACS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80mg,尔后给予40mg维持剂量治疗4周,4周后继续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维持治疗至少1年以上。于PCI术前和术后4周检测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和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PCI术前和治疗1年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同时观察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治疗1年后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PCI术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4周,血脂、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肌损伤指标得到改善,PCI术后1年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术前比术后:LVEDD:(61.74±8.04)比(53.18±6.44)mm;LVESD:(40.55±5.67)比(35.11±4.28)mm;LVEDV:(109.38±11.59)比(94.73±10.25)mL;LVESV:(63.52±7.83)比(52.24±6.17)mL;LVEF:(51.96±6.44)%比(58.29±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给予ACS患者阿托伐他汀负荷量加高维持量治疗,可减轻心肌受损程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心功能恢复,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华高血压杂志》期刊2017年10期)

孙卫宁,李海涛,李令娟,张宏伟[5](2013)在《3种血管内皮损伤指标血清水平与冠心病病变范围的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血脂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以及不同病变范围的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水平。方法选取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50例与同期正常受检者60例,对比2组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水平与血脂水平。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狭窄组与多支狭窄组,对比2组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冠心病组患者3种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着高于正常受检者,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受检者,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与血糖水平不存在相关性。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均随冠心病病变范围增加而升高,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无明显变化。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水平与血糖水平均为敏感指标,而二者间变化无直接关系,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可作为冠脉狭窄范围增加的标志物。(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3年35期)

王昌富,江涛[6](2013)在《叁种血管内皮损伤指标血清水平与冠心病病变范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与冠心病(CHD)病变范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87例患者分为CHD组(63例)和对照组(24例)。采用ELISA平行检测两组血清sVCAM-1、sICAM-1和vWF水平,酶法测定血脂水平,比较两组患者sVCAM-1、sICAM-1、vWF及血脂水平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冠脉狭窄支数作为判断CHD病变范围的依据,探讨不同病变范围患者血清sVCAM-1、sICAM-1和vWF的水平变化。结果:CHD组血清sVCAM-1、sI-CAM-1、vWF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sVCAM-1、sICAM-1和vWF水平与血脂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单支冠脉狭窄组血清sVCAM-1、sICAM-1水平显着低于多支冠脉狭窄组(P<0.05)。结论:CHD患者血清sV-CAM-1、sICAM-1和vWF水平升高,sVCAM-1、sICAM-1水平与CHD病变范围有关。(本文来源于《微循环学杂志》期刊2013年01期)

窦倩[7](2012)在《复方地龙胶囊对气虚血瘀证大鼠基础指标及血管内皮损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气虚血瘀证是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本虚标实的病证,是临床诸多疾病的常见证型,尤其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中表现尤为突出。气虚血瘀证可涉及多个器官,尤其表现于慢性病发展过程中。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气虚血瘀证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目前,已知,年龄因素、过度劳累、饮食不节、过度惊恐等都能引起“气”的损伤,最终导致气虚的形成,气虚发展到一定阶段,可能导致血瘀的出现。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主要采用中医病因、西医解剖学及中西医结合理论方法造模,气虚血瘀证的形成,对动物体内氧自由基的清除、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能量物质的变化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对气虚血瘀证的治疗,一直采用益气活血药物对症治疗,改善气虚及血瘀症状。复方地龙胶囊由地龙、黄芪、川芎、牛膝组成的蚓激酶类中成药,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提示此方药可能成为治疗气虚血瘀证的理想药物。本研究以饥饿复合泻卜法,探讨一种新的全身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并通过对大鼠表征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评定气虚血瘀证成模指征,并通过运用益气活血方药复方地龙胶囊对其干预,研究其对以上指标的影响,进而以血管舒缩因子,主要为内皮索(ET-1)、一氧化氮合酶(NOS)和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来探讨气虚血瘀状态下的血管损伤情况,及复方地龙胶囊对其修复作用。方法1.以饥饿复合大黄灌胃致泻下(模型A组),饥饿复合大黄灌胃泻下加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方法(模型B组)制作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进行模型的探讨。2.通过对检测两种方法对外周血EPCs数量的影响,来确定实验采用的气虚血瘀证造模方法。3.通过对SOD、血液流变学特性、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变化的研究,探讨复方地龙胶囊对气虚血瘀证大鼠气虚及血瘀证的影响。4.通过对大鼠NOS、ET-1及EPCs数量的测定,探讨复方地龙胶囊对气虚血瘀证大鼠内皮损伤及修复的影响。结果1.成功建立大鼠气虚血瘀证模型。模型鼠出现气虚证及血瘀证的表征,两种造模方法均能引起大鼠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部分凝血功能变化。2.两种造模方法对EPCs的变化影响不同,模型A组EPCs数量较正常组少(P<0.05),模型B组EPCs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复方地龙胶囊能够提高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清SOD的活力(P<0.05),并能有效改善气虚血瘀证大鼠部分血流动力学特性。高、中剂量组对PT有一定的改善作用(P<0.05),对APTT则没有显着作用(P>0.05),低剂量组对PT、APTT均没有影响。4.复方地龙胶囊能显着提高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清TNOS、iNOS的活力(P<0.05),有效抑制血清ET-1含量的升高(P<0.05),其中又以高、中剂量组效果最明显。5.复方地龙胶囊高、中剂量组能显着提高气虚血瘀证大鼠外周血EPCs的数量(P<0.05),而低剂量组则对模型大鼠外周血EPCs数量没影响(P>0.05)。结论成功以饥饿复合泻下法制作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模型鼠在血流动力学、ET-1方面的异常变化,提示血管内皮可能已经损伤。复方地龙胶囊通过提高模型鼠血清SOD活力,保护细胞不受毒性氧自由基的损伤。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大鼠血瘀症状。复方地龙胶囊高、中、低剂量组能通过提高模型鼠血清TNOS、iNOS活力,抑制血清ET-1水平,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改善气虚血瘀证大鼠的血管内皮损伤,并能增加模型鼠外周血EPCs女量,发挥血管内皮修复作用。气虚血瘀证在血管内皮损伤方面的机制,也可以作为益气活血类药物对其治疗的一个切入点。(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2-05-01)

纪春艳,傅春玲,向全永,许松,朱明清[8](2011)在《江苏省低砷饮水地区人群血管内皮损伤早期效应指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砷饮水人群血管内皮损伤早期效应指标,对砷暴露地区人群心血管系统损伤做早期监测。方法在江苏省盱眙县沿河村,随机选择90名在当地至少居住10年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体检及采集空腹静脉血液等,检测血浆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anti-superoxide anion radical,O_2·~-)和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同时检测血管内皮损伤效应指标循环内皮祖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CEPCs)、NO水平及血压。结果所有研究对象根据家庭饮水水砷暴露量并结合水砷暴露标准分为叁组。即饮水砷含量<10ug/L(第1组)、10~50ug/L(第2组)及>50ug/L组(第3组),各组间MDA含量、O_2·~-、CRP水平、NO水平及血压差异性不显着。叁组CEPCs数量存在显着性差异(F=5.08,P=0.01)。CEPCs数量第1组与第3组(F=4.58,P=0.04)、第2组与第3组(F=6.65,P=0.02)存在显着性差异。随着饮水砷含量增加CEPCs数量呈现明显的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结论低砷暴露人群在没出现明显的氧化应激损伤及炎症改变情况下,体内CEPCs水平随饮水砷含量变化出现显着性差异。并呈现明显的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提示低砷暴露人群可能存在血管内皮损伤,同时发现砷对EPCS可能有动员作用。CEPCs相比其它指标对砷暴露较为敏感,将其作为低砷暴露内皮损伤的早期效应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活性氧生物学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期刊2011-09-01)

罗春梅,晏宁[9](2009)在《110例静止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凝血、抗凝血指标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静止性脑梗死(S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损伤及凝血、抗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年龄大于或等于50岁的110例SCI患者和50例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检测血浆Hcy、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活性(PA)、凝血酶活性(TA)、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和血浆蛋白C活性(PC:A)等。结果SCI组患者血浆Hcy〔(14.42±4.90)μmol/L〕显着高于对照组〔(9.79±2.51)μmol/L〕;血浆vWF水平〔(128.36±28.92)%〕显着高于对照组〔(68.29±27.37)%〕,P<0.001;APTT和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而PT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A和TA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T-Ⅲ和PC活性则显着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血浆Hcy、血管内皮损伤及凝血、抗凝血系统功能失调等异常改变是SCI发生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09年24期)

姚常,陈章强,洪浪,王洪,尹秋林[10](2009)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内皮损伤指标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以及纤维蛋白原(FIB-C)]和血管内皮损伤指标[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ACS患者入院后次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62p、CD63及GPⅡb/Ⅲa;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FIB-C的水平;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vWF的表达水平;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ET-1表达水平;用酶法测定血浆NO的含量;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测量FMD。选择健康体检者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各30例作对照,观察ACS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ACS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FIB-C及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1),较稳定型心绞痛组也增高(P<0.01或P<0.05)。血管内皮损伤指标vWF和ET-1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1),较稳定型心绞痛组也增高(均P<0.01);FMD和血浆NO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着降低(P<0.01或P<0.05),较稳定型心绞痛组也显着降低(P<0.01或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内皮损伤在老年ACS患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西医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9期)

血管内皮损伤指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重型血友病A患儿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外周血T细胞表面CD28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水平与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重型血友病A患儿54例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6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IL-1β、IL-6及vWF水平、CD28和CTLA-4阳性细胞百分率、外周血CEC数目,分析血清IL-1β、IL-6、CD28及CTLA-4水平与血管内皮损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重型血友病A患儿血清IL-1β、IL-6、CTLA-4、CEC及vWF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_均<0.05),CD28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CEC和vWF水平与IL-1β、IL-6及CTLA-4水平均呈线性正相关(P_均<0.05),与CD28水平均呈线性负相关(P_均<0.05)。结论血清IL-1β、IL-6、CTLA-4、CD28、CEC及vWF可能参与了重型血友病A的发病过程,IL-1β、IL-6、CTLA-4、CEC及vWF促进重型血友病A的发生发展,而CD28抑制重型血友病A的发生发展,检测上述指标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管内皮损伤指标论文参考文献

[1].董琳娜.子痫前期孕妇叶酸及维生素E含量与血管内皮损伤、氧化应激指标关系[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9

[2].张宇晶,赵明明,刘炎炎,赵红丽,孔德胜.重型血友病A患儿血清IL-1β、IL-6、外周血T细胞表面CD28及CTLA-4水平与血管内皮损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3].赵貤,晏子俊.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CXCL型趋化因子及血管内皮损伤指标的影响[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8

[4].吴学华,曹光恒,杨剑,孙海波,沈丽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肌损伤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7

[5].孙卫宁,李海涛,李令娟,张宏伟.3种血管内皮损伤指标血清水平与冠心病病变范围的关系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

[6].王昌富,江涛.叁种血管内皮损伤指标血清水平与冠心病病变范围的关系[J].微循环学杂志.2013

[7].窦倩.复方地龙胶囊对气虚血瘀证大鼠基础指标及血管内皮损伤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

[8].纪春艳,傅春玲,向全永,许松,朱明清.江苏省低砷饮水地区人群血管内皮损伤早期效应指标的研究[C].中国活性氧生物学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2011

[9].罗春梅,晏宁.110例静止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凝血、抗凝血指标的变化[J].重庆医学.2009

[10].姚常,陈章强,洪浪,王洪,尹秋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内皮损伤指标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

论文知识图

两组受试者外周血LncRNATUG1表达与血5.5不同药物对肾单位芯片足细胞的影...高校科技及产业附 2003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高校科技及产业附 2003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高校科技及产业附 2003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高校科技及产业附 2003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

标签:;  ;  ;  ;  ;  ;  ;  

血管内皮损伤指标论文_董琳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