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粒径测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粒径,测量,浓度,声谱,卷积,溶胶,神经网络。
粒径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周永兴[1](2019)在《激光法测量矿粉粒径分布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法测粒度具有分析速度快、重现性好等优点,近年来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文章讨论了样品用量、样品稀释、分散时间、数据记录方式、样品分取方式等因素对方法精密度的影响,并用标准样品和多种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的一致性较好。(本文来源于《湖南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06期)
齐永杰,苏明旭[2](2019)在《光阻法颗粒粒径测量验证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低浓度液体介质中颗粒物的数目和粒径检测问题,基于几何光学原理和Mie光散射理论分析,研究光阻法对球形颗粒的检测,采用角散射并结合图像法验证信号测量的一致性。搭建了一套能采用3种方法同步测试的实验系统,通过对实验测得的6种标准颗粒的光阻信号进行标定,对不同标准颗粒脉冲幅值进行统计平均后拟合和优化,通过拟合公式进一步测定了其他颗粒的粒径。结果表明,对于标称为15.0μm和63.6μm标准颗粒的数目中位径与标称值偏差均小于2%,同时对于混合颗粒也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本文来源于《光学仪器》期刊2019年05期)
贾楠,田昌,苏明旭[3](2019)在《无水醋酸钠结晶过程中析晶温度和颗粒粒径在线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晶过程是化工单元操作中一种高效节能的固液分离与提纯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染料等生产过程。结合超声法、图像法和光学浊度法研究了无水醋酸钠的结晶过程,通过超声模型结合最优正则化反演算法求解晶体颗粒粒度分布,在线测量了不同降温速率和搅拌速率下的析晶温度、晶体尺寸和形貌变化。结果表明:较快的降温速率可促进晶体生长,搅拌速率较快初期晶体尺寸较大,但后期由于颗粒磨损致平均尺寸减小;相同条件下光学浊度法较超声法较早测得析出晶体,实验中析晶温度偏差低于15%;图像法直观观察到了晶体生长过程并较好表征了晶粒形貌,与超声法具有接近的晶粒增长趋势,当晶体稳定析出后两者体积中位径偏差在15%以内,均较好地反映了实验条件对结晶晶体尺寸的影响。光学方法可更精细体现结晶初期特征,而在结晶后期超声法仍可对粒径进行有效测量。(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程梦君,蒋宏辉,李青,吴太权,于明州[4](2019)在《超声法测量高浓度悬浮液中颗粒粒径数学模型的实验验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将超声法应用于高浓度悬浮液颗粒粒度测量中,比较两种适用于高浓度悬浮液声衰减预测的理论模型,即耦合相模型和核-壳模型。方法:实验采用体积分数为0.05至0.30的二氧化硅悬浮液,采集超声波通过不同浓度悬浮液后的一次回波幅值,求取声衰减值,将实验值同理论预测值比较,验证高浓度条件下,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体积分数为0.40以内的悬浮液中,声波波长和粒径比值大于20时,声衰减实验值与理论值吻合较好。结论:通过实验验证和对比研究得出,耦合相模型由于具有更简单的数学表达式,更适合用于计算预测。(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蒋云,徐毅,代晓东,刘清海,张奇[5](2019)在《膨胀石墨粒子浓度及粒径分布测量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图像法的膨胀石墨粒子在线测量方法,通过对CCD摄像机拍摄的视频图像序列进行图像识别和处理,得到烟幕粒径分布和浓度信息,并将该系统测量得到的烟幕粒径分布与毫米波衰减测试系统获得的毫米波衰减信息结合,探索研究了膨胀石墨粒子粒径对毫米波衰减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毫米波干扰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火工品》期刊2019年04期)
刘丹丹,景明明,汤春瑞,李德文[6](2019)在《基于静电感应的小粒径粉尘浓度测量装置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现有煤矿粉尘浓度测量装置对小粒径粉尘浓度检测不准确的问题,基于文丘里效应与卡门涡街效应对现有测量装置的管道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在文丘里管道的喉道段加入具有水平距离差的前气鞘与后气鞘。利用Gambit2.4软件建立改进装置的结构模型,通过Fluent6.3软件进行模型的仿真。获得粒子不同粒径下的相应速度云图,进而读取了速度值,通过MATLAB软件计算相关静电感应量。仿真结果表明:对比项目组研究的文式管,改进装置的总体静电感应量提高了12%;当粉尘粒径低于10μm时,在2种测量装置的感应电荷量对比中,小粒径粉尘所带的静电感应量最为明显,提高18%。对于设计小粒径粉尘浓度测量装置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薛墨,傅月芸,蔡润龙,蒋靖坤,郝吉明[7](2019)在《1~3 nm颗粒物在粒径分布测量仪中的通过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二甘醇的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DEG-SMPS)是常用的1~3 nm颗粒物粒径分布测量系统.目前对1~3 nm颗粒物在该系统中通过效率的量化不够准确,这给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的测量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研究了1~3 nm颗粒物和离子在直管、弯管以及气溶胶中和器等系统组件中的通过效率,并使用等效管长法来量化颗粒物在这些组件单元中的通过效率.研究表明,1~3 nm颗粒物在直管内的通过效率不受颗粒物电性影响,且可以由Gormley-Kennedy (G-K)方程估算.当采样流量为2.5 L·min~(-1)时,DEG-SMPS系统中总等效管长约为433 cm,其中气溶胶中和器的等效管长为160 cm,弯头的等效管长为33 cm.(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芬,袁辉,王春香,尹丽,张重建[8](2019)在《新疆某铍厂工作场所气溶胶浓度与粒径的测量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新疆某铍厂工作场所气溶胶浓度与粒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TSI 3321型APS对铍厂工作场所的气溶胶个数浓度、质量浓度以及计数中位径和质量中位径进行测量。结果铍厂工作场所不同工作岗位气溶胶浓度差别较大。结论通过调查分析建立基础数据资料,为开展除尘措施,加强作业人员粉尘防护职业健康评价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环境卫生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王晨,张彪,曹丽霞,姚鸿熙,许传龙[9](2019)在《颗粒粒径分布测量反演算法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奇异值截断法、奇异值修正法、Tikhonov正则化思想及Chahine迭代算法,提出一种改进的病态问题求解算法来测量颗粒系的粒径分布。结合Backus-Gilbert折中准则与奇异值最小原则确定了奇异截断值,采用L曲线法确定了最优正则化参数,并利用联合迭代反演法(SIRT)实现解的非负约束。模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单、双峰分布的测量误差均小于3%,其抗噪性能、测量准确性、时效性及粒径测量范围相较其他反演算法都有明显优势。(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周鹏[10](2018)在《基于CNN-XGBoost的PTA平均粒径动态软测量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PTA工业生产中,PTA精制单元的平均粒径是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无法用常规的传感器在线测量。针对这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和XGBoost的PTA平均粒径动态软测量模型,该模型使用CNN提取样本的动态特征,将提取的动态特征通过XGBoost进行训练和预测。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并用工业实测数据建立了PTA平均粒径动态软测量模型,数据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PTA平均粒径预测动态软测量模型,其预测误差小于其他模型的误差。(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期刊2018年09期)
粒径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低浓度液体介质中颗粒物的数目和粒径检测问题,基于几何光学原理和Mie光散射理论分析,研究光阻法对球形颗粒的检测,采用角散射并结合图像法验证信号测量的一致性。搭建了一套能采用3种方法同步测试的实验系统,通过对实验测得的6种标准颗粒的光阻信号进行标定,对不同标准颗粒脉冲幅值进行统计平均后拟合和优化,通过拟合公式进一步测定了其他颗粒的粒径。结果表明,对于标称为15.0μm和63.6μm标准颗粒的数目中位径与标称值偏差均小于2%,同时对于混合颗粒也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粒径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1].周永兴.激光法测量矿粉粒径分布试验[J].湖南有色金属.2019
[2].齐永杰,苏明旭.光阻法颗粒粒径测量验证实验[J].光学仪器.2019
[3].贾楠,田昌,苏明旭.无水醋酸钠结晶过程中析晶温度和颗粒粒径在线测量[J].化工学报.2019
[4].程梦君,蒋宏辉,李青,吴太权,于明州.超声法测量高浓度悬浮液中颗粒粒径数学模型的实验验证研究[J].中国计量大学学报.2019
[5].蒋云,徐毅,代晓东,刘清海,张奇.膨胀石墨粒子浓度及粒径分布测量试验研究[J].火工品.2019
[6].刘丹丹,景明明,汤春瑞,李德文.基于静电感应的小粒径粉尘浓度测量装置优化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9
[7].薛墨,傅月芸,蔡润龙,蒋靖坤,郝吉明.1~3nm颗粒物在粒径分布测量仪中的通过效率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9
[8].王芬,袁辉,王春香,尹丽,张重建.新疆某铍厂工作场所气溶胶浓度与粒径的测量与分析[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9
[9].王晨,张彪,曹丽霞,姚鸿熙,许传龙.颗粒粒径分布测量反演算法的改进[J].光学学报.2019
[10].周鹏.基于CNN-XGBoost的PTA平均粒径动态软测量模型[J].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