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免疫表位论文_冯健,李运明,刘毓刚,王艳艳,胡宗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细胞免疫表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葡萄球菌,免疫,金黄色,细胞,毒素,优势,特异性。

细胞免疫表位论文文献综述

冯健,李运明,刘毓刚,王艳艳,胡宗海[1](2019)在《空肠弯曲菌PEB1的B细胞免疫优势表位的鉴定及保护效果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表位预测分析技术筛选空肠弯曲菌(C. jejuni)黏附蛋白PEB1的B细胞免疫优势表位,并评价其免疫保护效果。方法采用氨基酸步移策略,合成18 mer氨基酸重迭肽段。ELISA系统筛选鉴定PEB1的B细胞免疫优势表位。采用KLH偶联免疫优势表位肽免疫BALB/c小鼠,ELISA测定优势表位肽诱导的IgG抗体效价。末次免疫后7 d,经口灌胃感染C. jejuni 11168,在感染后的28 d,定量检测感染攻毒后各组小鼠的空肠组织C. jejuni的定植量以及q RT-PCR技术检测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相对表达水平。通过HL-60细胞调理吞噬实验测定表位肽诱导产生抗体所介导的调理吞噬杀伤功能。免疫B细胞缺失小鼠,感染攻毒后检测肠组织C. jejuni的定植量。结果 PEB155-72aa、PEB197-114aa、PEB1211-228aa均能与PEB1抗血清产生强烈IgG抗体反应。抗PEB155-72aa、抗PEB197-114aa和PEB1211-228aa血清均能与重组的PEB1产生较强的抗原抗体反应。与CFA/IFA组相比,免疫PEB155-72aa、PEB197-114aa、PEB1211-228aa后血清中的抗体能够显着增强抗体介导的HL-60细胞的调理吞噬作用(P <0. 01),均显着降低C. jejuni在空肠组织中的定植量,同时也均显着降低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相对表达水平(P <0. 01)。PEB155-72aa-KLH+CFA/IFA组,PEB197-114aa-KLH+CFA/IFA组,PEB1211-228aa-KLH+CFA/IFA组中,免疫B cell Knock out(B细胞缺失)小鼠攻毒后,C. jejuni在空肠组织中的定植量均显着高于WT(野生型)小鼠的定植量(P <0. 01)。结论成功鉴定出3个具有良好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作用的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PEB155-72aa、PEB197-114aa、PEB1211-228aa),可用于C. jejuni疫苗的后续开发研究。(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滨[2](2017)在《幽门螺杆菌表位特异性CD4+T细胞免疫保护机制及CD8+T细胞应答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为革兰阴性菌,螺旋杆状,感染后定植于人和多种动物胃粘膜局部,导致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等多种胃肠疾病。1994年,H.pylori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一类致癌因子。目前H.pylori全球平均感染率超过50%。针对H.pylori感染病人,临床医生多采用联合多种抗生素及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然而,由于抗生素滥用,耐药菌株逐年增多,加之抗生素疗法成本较高,且伴有不良反应,寻求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疫苗接种作为控制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重要方式,有望成为预防和抵抗H.pylori感染及相关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目前,多种H.pylori疫苗正在开发研究,如全菌灭活疫苗,全蛋白疫苗,亚单位疫苗及DNA疫苗等。多数疫苗接种后可诱导机体产生有效抗体应答,然而体液免疫应答在抗H.pylori感染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CD4+T细胞被证实在H.pylori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可有效清除局部H.pylori定植。因此,发展可有效诱导特异性CD4+T细胞应答的H.pylori疫苗成为目前H.pylori疫苗研究的关键。研究表明H.pylori感染后可诱导机体特异性Th1,Th2及Th17应答,然而何种CD4+T细胞应答在抗H.pylori感染过程中发挥保护性作用,目前尚不明确。尿素酶为H.pylori重要抗原成分,参与H.pylori在粘膜局部的感染,定植及存活过程。目前已广泛用于H.pylori疫苗的研究,尤其是其B亚单位(Urease subunit B,UreB)。研究表明Ure B接种后可诱导产生强烈的CD4+T细胞应答,并可有效降低粘膜H.pylori定植量。然而,整体抗原免疫后所产生的CD4+T细胞应答并非来源于抗原中所有肽段,而是主要由少数几个表位(肽)激发。同时,不同表位(肽)特异性应答的类型和免疫学功能也存在不同和多样性,所以基于表位水平来研究抗原特异性反应的免疫作用和应答机制,将更加精准、客观和科学。因此,本课题选用H.pylori公认保护性抗原UreB作为模式抗原免疫小鼠,建立保护性小鼠模型,对UreB抗原中CD4+T细胞应答的优势抗原组分(即免疫优势表位)进行筛选和鉴定,明确表位特异性优势应答的免疫保护作用及其应答机制。本课题在研究保护性CD4+T细胞应答类型及其保护机制过程中,发现H.pylori感染后可诱导CD8+T细胞应答。H.pylori为胞外感染菌,主要引起CD4+T细胞而非CD8+T细胞应答。但已有研究观察发现:H.pylori可有效侵袭并定植于树突细胞,胃上皮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内。另有研究报道表明,H.pylori感染猪后,粘膜局部可观察到明显的CD8+T细胞增殖反应。临床病人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H.pylori感染可诱导CD8+T细胞应答。然而对于H.pylori感染诱导的CD8+T细胞应答的免疫学特征及其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课题中,我们选用保护性抗原UreB作为模式抗原免疫小鼠,建立保护性小鼠模型,体外扩增培养抗原特异性T细胞,并对抗原特异性Th1,Th2,Th17及抗体功能进行研究。同时筛选鉴定了UreB抗原中的优势Th表位,并评价了优势应答表位的免疫保护效果。探讨了表位特异性Th1应答免疫保护机制。为全面了解H.pylori感染后机体免疫应答特征,揭示H.pylori持续定植感染机制,我们对H.pylori感染后CD8+T细胞尤其是粘膜局部浸润的CD8+T细胞表型特征及特异性细胞因子分泌情况进行初步探讨。目的:1.阐释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表位特异性CD4+T细胞免疫保护机制通过Ure B抗原免疫小鼠建立保护性小鼠模型,体外扩增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评价特异性T细胞在H.pylori感染中的免疫保护效果。通过筛选并鉴定UreB中的优势Th表位,确定其MHC限制性及自然递呈特性,评价优势应答表位的免疫保护效果,筛选可用于表位疫苗设计的候选表位,进一步探讨表位特异性CD4+T细胞免疫保护机制。2.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后CD8+T细胞免疫应答特征通过建立H.pylori感染小鼠模型,明确感染后CD8+T细胞尤其是粘膜局部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类型,增殖特性,特异性细胞因子分泌等免疫应答特征,以全面了解H.pylori感染后机体免疫应答情况,并初步探讨H.pylori诱导CD8+T细胞应答的可能机制。研究方法1.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表位特异性CD4+T细胞免疫保护机制研究SPF级雌性BALB/c小鼠经Ure B抗原联合弗氏佐剂行四肢皮下注射免疫,建立抗原保护性小鼠模型;3H掺入实验及RT-PCR检测Ure B抗原免疫后小鼠特异性CD4+T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体外扩增后经流式检测特异性细胞因子表达谱;利用合成系列重迭肽,筛选Ure B抗原中的优势应答表位;MHC抗体特异性阻断细胞表面MHC分子,明确优势应答表位的MHC限制性;诱导骨髓源树突细胞(BM-DCs),负载抗原后与表位特异性T细胞共培养,评价优势表位自然递呈特性;通过比较筛选表位与预测表位免疫应答能力,评价筛选表位优势应答特性;优势表位与Cp G佐剂预混合后滴鼻免疫小鼠,行H.pylori灌胃感染,Real-time检测粘膜局部细菌定植量,评价优势应答表位免疫保护效果;通过表位特异性CD4+T细胞过继免疫实验及IL-17-/-小鼠,明确表位特异性CD4+T细胞免疫保护功能;通过检测表位特异性CD4+T细胞表面归巢受体及趋化因子受体,并结合粘膜局部CD4+T细胞浸润情况,初步探讨表位特异性CD4+T细胞免疫保护机制。2.幽门螺杆菌感染后CD8+T细胞免疫应答特征采用2×108 CFU H.pylori连续灌胃BALB/c小鼠,建立小鼠感染模型;通过EDTA,DTT处理感染后小鼠胃组织,提取粘膜局部浸润CD8+T细胞,流式检测H.pylori感染后粘膜CD8+T细胞的数量变化及表型特征;通过流式,CCK8及CFSE检测CD8+T细胞特异性增殖情况;通过UreB抗原体外刺激培养,扩增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明确H.pylori诱导CD8+T细胞应答中的交叉递呈途径;利用合成系列重迭肽,筛选UreB抗原中的优势应答表位;诱导骨髓源树突细胞(BM-DCs),负载抗原后与表位特异性CD8+T细胞共培养,评价优势表位自然感染下交叉递呈特性;通过ICS及FCM对粘膜CD8+T细胞细胞因子,归巢受体及趋化因子进行检测。结果1.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表位特异性CD4+T细胞免疫保护机制研究1.1 UreB抗原免疫后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Th1及Th17应答。从Ure B抗原中筛选到两个优势T细胞表位,UreB317-329和Ure B409-421。表位免疫后,可同时诱导产生强烈的Th1及Th17应答。1.2优势表位Ure B317-329和Ure B409-421可在自然状态下被抗原递呈细胞递呈至细胞表面。UreB409-421特异性Th1及Th17应答可被MHC-II(I-A)抗体特异性阻断。UreB317-329特异性Th1应答可被MHC-II(I-A)抗体阻断,而其特异性Th17应答可被MHC-II(I-A)和MHC-II(I-E)抗体所阻断。1.3表位Ure B317-329和UreB409-421较已发表的预测表位Ure B229-244,UreB237-251,UreB546-561可诱导更为强烈的Th1应答。且此两个表位难以通过生物学软件有效预测得到。1.4 UreB317-329和Ure B409-421免疫后可有效降低胃粘膜局部H.pylori定植量,并可降低局部炎症损伤程度。1.5 UreB317-329和Ure B409-421特异性T细胞TCRVb存在明显差异。同一表位特异性Th1及Th17细胞间Vb表达趋势一致。1.6细胞表面归巢受体及趋化因子受体,L-selectin及α4β7参与Th1细胞抗H.pylori保护性免疫应答过程。2.幽门螺杆菌感染后CD8+T细胞免疫应答特征2.1 H.pylori感染后,胃粘膜局部CD8+T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且与CD4+T细胞相比,粘膜局部CD8+T细胞增殖更为明显。2.2胃粘膜局部浸润的CD8+T细胞为经典CD8+T细胞类型。表面TCR分子为TCRαβ+,且较少观察到CD8αα+T细胞及γδT细胞。2.3 H.pylori感染后,粘膜局部浸润的CD8+T细胞可针对H.pylori活菌及H.pylori超声上清抗原产生特异性增殖反应。2.4 H.pylori感染后,粘膜局部CD8+T细胞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类型为IFN-γ及TNFα。结论1.本课题建立从抗原保护小鼠模型中扩增抗原特异性T细胞,并对抗原中优势应答表位进行筛选鉴定的方法。利用系统方法对UreB抗原中的优势应答表位进行了全面筛选及特性鉴定,并证实此方法得到的表位较预测法所得表位具有更强的免疫应答优势。鉴定得到两个具有良好免疫保护效果的优势应答表位,可用于后续表位疫苗的研发。本研究发现表位特异性Th1细胞介导了机体抗H.pylori的保护性免疫应答,Th17可能参与了H.pylori感染后的炎性损伤过程。归巢受体及趋化因子受体在表位特异性Th1细胞抗H.pylori免疫保护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课题所得结果将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机体抗H.pylori保护性免疫应答反应,促进相关疫苗的研发。2.本课题证实H.pylori感染后除CD4+T细胞外同时可有效诱导粘膜局部CD8+T细胞应答。首次对H.pylori感染后胃粘膜局部浸润CD8+T细胞表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证实细胞表面归巢受体及趋化因子受体在H.pylori感染后粘膜CD8+T细胞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尽管对H.pylori诱导CD8+T细胞应答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交叉递呈途径可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课题所得结果将利于全面了解H.pylori感染后机体免疫应答特征。(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17-04-01)

王春华,韩然,胡佳丽,韩允,杨丹[3](2016)在《金黄色葡萄球菌IsdA的B细胞免疫显性表位的鉴定及免疫保护效果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筛选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Isd A的B细胞免疫显性表位,并评价其免疫保护效果。方法采用氨基酸步移策略,合成18 mer氨基酸重迭肽段。ELISA系统筛选鉴定Isd A的B细胞免疫显性表位肽段。免疫显性表位肽与KLH偶联后免疫Balb/c小鼠。分离免疫小鼠血清,ELISA检测免疫显性表位肽诱导的Ig G抗体水平,并测定表位肽诱导产生抗体所介导的调理吞噬作用。末次免疫后2周,经尾静脉感染S.aureus Newman,监测感染攻毒后各组的小鼠的生存率以及检测主要靶器官肾脏的细菌定植量。结果 Isd A49-66aa、Isd A91-108aa、Isd A217-234aa、Isd A259-276aa均能与Isd A抗血清产生强烈Ig G抗体反应。抗Isd A49-66aa、抗Isd A91-108aa、抗Isd A217-234aa和抗Isd A259-276aa血清均能与重组的Isd A产生较强的抗原抗体反应。与Alum组相比,免疫Isd A49-66aa、Isd A91-108aa、Isd A217-234aa、Isd A259-276aa后血清中的抗体能够显着增强抗体介导的中性粒细胞的调理吞噬作用(P<0.05),同时均显着提高了小鼠的生存率,并在感染后的第3天均显着降低肾脏的细菌定植(P<0.05)。结论成功鉴定出Isd A49-66aa、Isd A91-108aa、Isd A217-234aa、Isd A259-276aa为Isd A的B细胞免疫显性表位,显性表位肽Isd A49-66aa、Isd A91-108aa、Isd A217-234aa、Isd A259-276aa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作用,可以作为金葡菌疫苗研究的重要候选表位疫苗组分。(本文来源于《免疫学杂志》期刊2016年12期)

辛桂杰,朱海超,李昊,温剑平[4](2016)在《最低限度免疫定义基因表达的HCV多表位DNA疫苗对小鼠细胞免疫的诱导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最低限度免疫定义基因表达法制备丙型肝炎病毒(HCV)多表位DNA疫苗的可行性,阐明该方法在疫苗领域可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人工合成和PCR方法制备长度为1 346bp的含有CMV启动子、HCV 1b亚型多表位和牛生长激素(BCG)多聚腺苷酸序列的最低限度免疫定义基因表达DNA疫苗,命名为M-HCV-epi;同时制备结构基因被非HCV同源的DNA序列替换的相同长度DNA片段作为对照,命名为V-pcDNA3.1。12只ICQ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6),分别采用M-HCV-epi DNA和V-pcDNA3.1DNA各20μg皮下注射。QRT-PCR法检测免疫后小鼠脾细胞中干扰素γ(IFN-γ)mRNA的表达水平;人工合成3个HCV 1b亚型表位多肽和1条对照多肽。用上述合成的多肽刺激免疫后小鼠脾细胞,ELISA法检测脾细胞刺激上清中IFN-γ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脾细胞中IFN-γmRNA表达水平升高(1.50±0.18)倍(P<0.05);加入aa35-44多肽的实验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最低限度免疫定义基因表达法制备HCV多表位DNA疫苗可诱导细胞免疫反应,该方法在DNA疫苗领域可能具有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赵卓,孙合强,魏珊珊,李滨,陈立[5](2014)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的B细胞免疫优势表位鉴定及其表位疫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危害严重,目前临床抗生素疗法已法完全控制MRSA感染,疫苗研制迫在眉睫,而目前尚无成功研制的有效MRSA疫苗。目的:系统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中B细胞免疫优势表位,并基于此构建SEB多表位疫苗,评价与分析该疫苗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保护作用与免疫机制。方法:采用合成重迭肽的ELISA法筛选和鉴定SEB中免疫优势应答B细胞表位,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中和毒素活性试验及临床血清学实验分析B细胞表位的免疫学特性。同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和制备SEB多表位疫苗,动物实验评价该疫苗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与机制。结果:基于重组SEB免疫的小鼠血清和合成重迭肽的ELISA方法,从SEB抗原中筛选鉴定出3个B细胞免疫优势表位:SEB_(97-112)、SEB_(207-222)和SEB_(247-257),其中,SEB_(207-222)为新发现表位。叁个表位特异性抗血清可显着结合天然SEB毒素抗原,并有效阻断SEB毒素刺激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的超抗原活性。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SEB_(97-112)和SEB_(207-222)为保守表位,SEB_(247-257)为非保守表位。叁维晶体结构分析显示,SEB_(97-112)位于SEB内部Loop区,SEB_(207-222)及SEB_(247-257)位于SEB外部β-片层。基于上述鉴定的3个B细胞免疫优势表位和其他3个亚优势表位,采用多表位串联的疫苗设计策略构建并制备出SEB多表位疫苗,纯度>95%,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及免疫反应性。在弗氏佐剂或A1PO4佐剂辅助下,多表位疫苗免疫组小鼠在金葡菌MRSA252感染攻击下,其存活率分别90%和100%,显着高于PBS对照组,且略优于SEB亚单位疫苗组(85%、90%)。同时,多表位疫苗免疫组存活小鼠的肾、肝、肺、心等脏器中金葡菌定植量脏显着低于SEB亚单位疫苗组。两种疫苗免疫组小鼠均产生高水平血清总IgG应答,其中,6个B细胞表位特异性IgG应答水平均较高,且均以IgG1亚型为主,各个免疫优势表位特异性抗体存在协同保护作用。结论:基于B细胞免疫优势表位的SEB多表位疫苗具有优于SEB亚单位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位疫苗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和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4-10-18)

胥冰,王小平,马晓军,张可佩,赵倩[6](2014)在《热休克蛋白72-甲胎蛋白抗原表位肽复合物抗小鼠肝癌Hepal-6细胞免疫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热休克蛋白72(HSP72)-甲胎蛋白(AFP)抗原表位肽复合物免疫小鼠,研究该复合物针对AFP肿瘤是否具有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方法:以HSP72-AFP多肽复合物皮下注射免疫昆明小鼠,并分别以AFP多肽和HSP72单独免疫小鼠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IFN-γ水平、MTT法检测各免疫组小鼠淋巴细胞对肝癌Hepal-6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小鼠体内瘤负荷实验评价蛋白复合物的免疫效应。结果:HSP72-AFP多肽复合物组小鼠血清IFN-γ水平、淋巴细胞对Hepal-6细胞的杀伤作用均显着高于AFP多肽和HSP72组(P<0.01)。HSP72-AFP多肽复合物组瘤体积也明显小于AFP多肽和HSP72免疫组(P<0.01)。结论:HSP72-AFP多肽复合物疫苗可诱导荷瘤小鼠产生针对AFP肿瘤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其对瘤细胞的杀伤效应明显优于两者单一的多肽纯化疫苗。表明HSP72-AFP多肽复合物可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4年11期)

赵卓,孙合强,李滨,陈立,章金勇[7](2014)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的B细胞免疫优势表位鉴定及其表位疫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中B细胞免疫优势表位,并基于此构建SEB多表位疫苗,评价与分析该疫苗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保护作用与免疫机制。方法采用合成重迭肽的ELISA法筛选和鉴定SEB中免疫优势应答B细胞表位,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中和毒素活性试验及临床血清学实验分析B细胞表位的免疫学特性。同时,通过基因工程技(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2014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08-20)

党双锁,高宁,李梅,王文俊,张欣[8](2014)在《肠道病毒71型衣壳蛋白VP1特异性细胞免疫及T细胞表位的初步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衣壳蛋白VP1诱导EV71感染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产干扰素-γ(IFN-γ)应答特征。方法 31例EV71感染患儿根据临床特征分为叁组,分别是:A组为急性感染期16例,B组:临床恢复期9例,C组为感染恢复后1个月时6例;N组为正常小儿对照组10例。通过重迭肽技术合成覆盖EV71病毒VP1蛋白的36条重迭肽段作为抗原,采用IFN-g酶联免疫斑点分析法(ELISPOT)和磁珠分选法(MACS),体外检测EV71感染各组VP1蛋白特异性CD4(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叁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4-06-13)

党双锁,高宁,李亚萍,石娟娟,翟嵩[9](2014)在《肠道病毒71型RdRp蛋白特异性T细胞免疫及CD4+T细胞表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l,EV71)非结构蛋白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诱导EV71感染患儿外周血T细胞产生干扰素-γ(IFN-γ)应答特征。方法 31例EV71感染患儿根据临床特征分为叁组,分别是:A组为急性感染期16例,B组:临床恢复期9例,C组为感染恢复后1个月时6例;N组为正常小儿,选取1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重迭肽技术合成覆盖EV71病毒RdRp蛋白的57条重迭肽段作为抗原,采用IFN-γ酶联免疫斑点分析法(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叁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4-06-13)

赵卓[10](2014)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的B细胞免疫优势表位及表位疫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和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危害严重,目前临床抗生素疗法已法完全控制MRSA感染,疫苗研制迫在眉睫。MRSA致病能力主要取决于其产生的毒素和侵袭酶的能力,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热性肠毒素(SE),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全身炎症反应和脓毒症休克的主要原因,其中SEB在MRSA各菌株中序列相对保守,结构稳定。在小鼠模型研究中证实,SEB具有比其他抗原更好的体液应答优势,人SEB单克隆抗体可预防MRSA感染常见的毒性休克综合症。然而,SEB本身为毒素,用于人体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失去毒性的重组SEB突变子(rSEB)可能是MRSA疫苗良好的候选抗原。研究表明,SEB的免疫保护作用主要来自于抗体应答,而机体的免疫应答多集中针对免疫优势表位,抗原引起的保护性应答实质是特异的保护性表位的应答。因此,对SEB抗原中保护性免疫优势表位的鉴定,是解析MRSA感染中SEB应答的具体机制和优化基于SEB的MRSA疫苗设计的重要前提。目前已报道的SEB的B细胞表位的研究较少,对SEB的免疫优势的B细胞表位的全面分析尚未见报道,基于SEB免疫优势表位的疫苗研究也未见报道。本课题目的是系统筛选并鉴定SEB的B细胞免疫优势表位,并分析相应优势表位的生物学功能;构建并表达涵盖SEB的免疫优势及亚优势B细胞表位的多表位融合蛋白疫苗,并评价其在抗MRSA感染中的保护作用。方法:第一部分: SEB的B细胞免疫优势表位筛选及其功能鉴定1.因SEB毒性与其超抗原活性密切相关,为评价重组SEB突变子(rSEB)的毒性,用不同浓度的rSEB或天然SEB毒素分别刺激BALB/c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析rSEB刺激T细胞异常增殖及刺激脾淋巴细胞分泌IL-2,IFN-γ及TNF-α的能力。2.用AlPO4佐剂辅助SEB突变子(rSEB)免疫BALB/c小鼠,在叁次免疫之后进行MRSA252菌株的尾静脉攻毒实验,分析rSEB蛋白疫苗在预防MRSA252感染中的效果,并采集rSEB免疫后小鼠的血清,分析血清中SEB抗体效价,评价SEB抗体应答在MRSA感染中的作用。3.合成覆盖SEB全长的42条重迭18-肽,以上步获得的SEB抗血清为一抗,用肽ELISA法分析各个重迭18-肽与SEB的结合能力,系统筛选与SEB具有优势结合能力的线性B细胞表位肽。以SEB全蛋白作为阳性对照,以无关肽OVA192-201和无关蛋白BSA作为阴性对照。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作非配对T检验来分析各个吸光度值。4.在弗氏佐剂辅助下,用免疫优势18-肽-KLH的偶联物免疫BALB/c小鼠,经叁次免疫后获得表位肽抗血清。以SEB天然毒素为包被抗原,用间接ELISA法检测不同稀释度的表位特异性抗血清与SEB天然毒素的结合能力。5.针对每个已筛选出的SEB免疫优势表位,从N-端及C-端分别依次截断2个氨基酸,合成多个截断肽,分别以截断肽为包被抗原,以相应优势表位肽抗血清为一抗,用间接ELISA法分析各个截断肽与相应18-肽抗血清的结合强度,明确所筛选表位的核心序列。进一步,表位肽抗血清以不同浓度稀释,再次用ELISA法筛选与相应抗血清结合最强的截断肽,即优势表位核心序列。6.在动物模型中获得表位核心序列的抗血清,在体外进行SEB毒素中和实验,明确所筛选的SEB免疫优势表位的功能。在弗氏佐剂辅助下,用免疫优势表位核心序列-KLH偶联物免疫BALB/c小鼠,经末次免疫后7天获得表位核心序列的抗血清,在体外分析该表位核心序列的抗血清阻断SEB毒素的刺激T细胞增殖及脾淋巴细胞分泌IL-2、IFN-γ及TNF-α的能力。7.在Uniprot蛋白数据库中检索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来源的SEB氨基酸序列,NCBI网站上进行同源性比对,明确所筛选的SEB优势表位在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中的序列保守性。在Pubmed protein data base数据库中下载SEB晶体结构图,用PyMOL1.1软件分析SEB免疫优势表位在SEB晶体结构中的位置,分析SEB免疫优势表位在SEB晶体结构中的位置。8.采用肽ELISA法分析SEB优势表位与临床MRSA(+)血清的交叉反应性,以此评价SEB优势表位在人体中的应用前景。以SEB的优势表位为包被抗原以SEB抗血清为阳性对照,以临床SEB抗体(-)血清为阴性对照。第二部分:SEB的多表位疫苗制备及其保护功能评价1.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SEB优势表位及亚优势表位的疫苗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重组SEB多表位融合蛋白;用SDS-PAGE鉴定蛋白该表达形式;用Western Blot分析该蛋白的免疫原性及免疫反应性;经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该蛋白;对蛋白进行进行N端氨基酸测序;用BCA法检测蛋白浓度。2.分别在弗氏佐剂及AlPO4佐剂辅助下,用SEB多表位蛋白或rSEB免疫BALB/c小鼠,叁次免疫后经尾静脉对小鼠进行MRSA252菌株攻毒,分析不同免疫组小鼠在MRSA252感染后14天的生存状态,评价该疫苗对小鼠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保护效果。3.用ELISA法检测小鼠的抗血清滴度,分析各组疫苗免疫后特异性抗体的效价。ELISA法检测SEB多表位疫苗的血清中抗SEBIgG抗体的水平,评价SEB多表位疫苗抗体应答在中和SEB毒素中的作用。分别以疫苗中的各个表位为包被抗原,ELISA法检测疫苗的抗血清与疫苗中每个表位的结合强度,评价疫苗中每个表位特异性抗体的应答水平。4.无菌收集不同免疫组存活小鼠的心、肝、肺及肾脏,研磨获得各脏器组织的悬液,选用生理盐水作不同稀释度稀释,进行细菌涂板,通过菌落计数、革兰染色及PCR法计算各脏器中MRSA252的数量,评价在免疫攻毒后小鼠各脏器中细菌的定植量。结果:第一部分:SEB的B细胞免疫优势表位筛选及其功能鉴定1.SEB突变子(rSEB)失去了SEB天然毒素的超抗原活性,不能刺激T细胞异常增殖,也不能刺激脾淋巴细胞分泌高水平的细胞因子IL-2、IFN-γ及TNF-α。2.用AlPO4佐剂辅助rSEB免疫BALB/c小鼠,获得了预防MRSA252感染的效果,产生了高水平的针对天然SEB的抗体。小鼠存活率达80%,显着高于AlPO4佐剂组(20%)及PBS组(全部死亡)。免疫后血清中SEB抗体平均效价高达1:64000,显着高于AlPO4佐剂组及PBS组。3.在SEB的应答中,IgG抗体应答主要集中针对其中叁个免疫优势B细胞18-肽,包括SEB97-114(NKNIDLFGTNYYYQCYFS), SEB205-222(YETGYIKFIEGNGHSFWY)及SEB247-261(VESKSINVEVHLTKK)。其中SEB97–114及SEB247-261分别含有已报道表位SEB252-261(INVEVHLTKK)和SEB96-103(KNKNIDLF),因此,SEB205-222为本研究新发现的表位。4.与正常血清作对照,SEB的叁个优势表位肽特异性抗血清在不同稀释度下,均能高效与SEB天然毒素进行反应(P<0.05),尤其在抗血清稀释度为1:1000和1:2000时最显着(P<0.01)。5.经截断肽ELISA及抗血清的浓度滴定法进一步检测,在SEB97–114组截断肽中,SEB97–112相比其他截断肽与Anti-SEB97–114的结合能力最强;在SEB205–222组截断肽中,SEB205–222相比其他截断肽与Anti-SEB205–222的结合能力最强;在SEB247–261组截断肽中,SEB247–261相比其他截断肽与Anti-SEB247–261的结合能力最强。因此,免疫优势表位SEB97–114、SEB205-222及SEB247-261的核心序列分别为SEB97–112、 SEB207-222及SEB247-257。6.在体外,SEB叁个免疫优势表位的抗血清Anti-SEB97–114、Anti-SEB205-222及Anti-SEB247-261均可中和天然SEB毒素的刺激T细胞异常增殖及刺激脾淋巴细胞分泌高水平的细胞因子IL-2、IFN-γ及TNF-α的能力。7.同源性分析显示,SEB97–112及SEB207-222氨基酸序列保守,SEB247-257氨基酸序列非保守;叁维晶体结构图中显示,SEB97–112位于SEB内部的Loop区,SEB207-222及SEB247-257SEB外部的β-片层。8.SEB97-112与14/14的人MRSA(+)血清有交叉反应,SEB207-222与13/14的人MRSA(+)血清有交叉反应,SEB247-257与14/14的人MRSA(+)血清有交叉反应。第二部分:SEB的多表位疫苗制备及其保护功能评价1.构建并获得了含SEB叁个优势表位及叁个亚优势表位的SEB多表位融合蛋白。经鉴定,该蛋白为包涵体表达,经纯化后的蛋白纯度大于95%,SEB多表位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及免疫反应性, SEB多表位融合蛋白的N端氨基酸序列与目的蛋白一致。经纯化的SEB多表位融合蛋白浓度为2.924mg/mL。2.分别在弗氏佐剂及AlPO4佐剂辅助下,用SEB多表位融合蛋白疫苗免疫BALB/c小鼠,免疫叁次后小鼠获得了对MRSA252的抗感染保护能力。SEB多表位融合蛋白疫苗组的免疫保护效果优于rSEB全抗原组的免疫保护效果,尤其在AlPO4佐剂辅助下,表位疫苗组小鼠抗MRSA252感染的存活率高达100%。3.SEB多表位融合蛋白疫苗诱导小鼠产生了高效价的抗体,特别是在AlPO4佐剂下,SEB多表位融合蛋白疫苗组产生的抗体平均效价高达1:736000。SEB多表位融合蛋白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的抗体能够识别天然SEB毒素,在不同佐剂辅助时,SEB多表位疫苗产生的抗SEB IgG抗体水平有差异。该SEB多表位融合蛋白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的抗体在不同程度上特异性地识别了各个表位,且各个表位的协同可能发挥更好的抗MRSA感染的作用。4.免疫攻毒后,存活小鼠的各个脏器中,肾脏定植的MRSA细菌量显着高于心、肝、肺。经统计学分析,小鼠抗MRSA感染存活率与各个脏器细菌定植量成负相关。结论:本实验通过重迭肽ELISA、B细胞表位特异性抗体的中和毒素活性试验、抗原表位的生物信息学及临床血清学分析,筛选并鉴定出了SEB的叁个免疫优势应答B细胞表位,揭示了SEB体液免疫在抗MRSA感染中的保护机制,不仅发现了SEB的新表位SEB207-222,而且揭示了已报道的SEB表位的核心序列SEB97-112及SEB247-257。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并获得了SEB多表位疫苗,进一步通过该疫苗的动物保护实验,并证明了SEB的多表位融合蛋白疫苗具有显着的预防和清除MRSA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为MRSA疫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设计策略(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14-05-01)

细胞免疫表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为革兰阴性菌,螺旋杆状,感染后定植于人和多种动物胃粘膜局部,导致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等多种胃肠疾病。1994年,H.pylori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一类致癌因子。目前H.pylori全球平均感染率超过50%。针对H.pylori感染病人,临床医生多采用联合多种抗生素及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然而,由于抗生素滥用,耐药菌株逐年增多,加之抗生素疗法成本较高,且伴有不良反应,寻求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疫苗接种作为控制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重要方式,有望成为预防和抵抗H.pylori感染及相关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目前,多种H.pylori疫苗正在开发研究,如全菌灭活疫苗,全蛋白疫苗,亚单位疫苗及DNA疫苗等。多数疫苗接种后可诱导机体产生有效抗体应答,然而体液免疫应答在抗H.pylori感染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CD4+T细胞被证实在H.pylori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可有效清除局部H.pylori定植。因此,发展可有效诱导特异性CD4+T细胞应答的H.pylori疫苗成为目前H.pylori疫苗研究的关键。研究表明H.pylori感染后可诱导机体特异性Th1,Th2及Th17应答,然而何种CD4+T细胞应答在抗H.pylori感染过程中发挥保护性作用,目前尚不明确。尿素酶为H.pylori重要抗原成分,参与H.pylori在粘膜局部的感染,定植及存活过程。目前已广泛用于H.pylori疫苗的研究,尤其是其B亚单位(Urease subunit B,UreB)。研究表明Ure B接种后可诱导产生强烈的CD4+T细胞应答,并可有效降低粘膜H.pylori定植量。然而,整体抗原免疫后所产生的CD4+T细胞应答并非来源于抗原中所有肽段,而是主要由少数几个表位(肽)激发。同时,不同表位(肽)特异性应答的类型和免疫学功能也存在不同和多样性,所以基于表位水平来研究抗原特异性反应的免疫作用和应答机制,将更加精准、客观和科学。因此,本课题选用H.pylori公认保护性抗原UreB作为模式抗原免疫小鼠,建立保护性小鼠模型,对UreB抗原中CD4+T细胞应答的优势抗原组分(即免疫优势表位)进行筛选和鉴定,明确表位特异性优势应答的免疫保护作用及其应答机制。本课题在研究保护性CD4+T细胞应答类型及其保护机制过程中,发现H.pylori感染后可诱导CD8+T细胞应答。H.pylori为胞外感染菌,主要引起CD4+T细胞而非CD8+T细胞应答。但已有研究观察发现:H.pylori可有效侵袭并定植于树突细胞,胃上皮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内。另有研究报道表明,H.pylori感染猪后,粘膜局部可观察到明显的CD8+T细胞增殖反应。临床病人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H.pylori感染可诱导CD8+T细胞应答。然而对于H.pylori感染诱导的CD8+T细胞应答的免疫学特征及其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课题中,我们选用保护性抗原UreB作为模式抗原免疫小鼠,建立保护性小鼠模型,体外扩增培养抗原特异性T细胞,并对抗原特异性Th1,Th2,Th17及抗体功能进行研究。同时筛选鉴定了UreB抗原中的优势Th表位,并评价了优势应答表位的免疫保护效果。探讨了表位特异性Th1应答免疫保护机制。为全面了解H.pylori感染后机体免疫应答特征,揭示H.pylori持续定植感染机制,我们对H.pylori感染后CD8+T细胞尤其是粘膜局部浸润的CD8+T细胞表型特征及特异性细胞因子分泌情况进行初步探讨。目的:1.阐释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表位特异性CD4+T细胞免疫保护机制通过Ure B抗原免疫小鼠建立保护性小鼠模型,体外扩增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评价特异性T细胞在H.pylori感染中的免疫保护效果。通过筛选并鉴定UreB中的优势Th表位,确定其MHC限制性及自然递呈特性,评价优势应答表位的免疫保护效果,筛选可用于表位疫苗设计的候选表位,进一步探讨表位特异性CD4+T细胞免疫保护机制。2.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后CD8+T细胞免疫应答特征通过建立H.pylori感染小鼠模型,明确感染后CD8+T细胞尤其是粘膜局部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类型,增殖特性,特异性细胞因子分泌等免疫应答特征,以全面了解H.pylori感染后机体免疫应答情况,并初步探讨H.pylori诱导CD8+T细胞应答的可能机制。研究方法1.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表位特异性CD4+T细胞免疫保护机制研究SPF级雌性BALB/c小鼠经Ure B抗原联合弗氏佐剂行四肢皮下注射免疫,建立抗原保护性小鼠模型;3H掺入实验及RT-PCR检测Ure B抗原免疫后小鼠特异性CD4+T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体外扩增后经流式检测特异性细胞因子表达谱;利用合成系列重迭肽,筛选Ure B抗原中的优势应答表位;MHC抗体特异性阻断细胞表面MHC分子,明确优势应答表位的MHC限制性;诱导骨髓源树突细胞(BM-DCs),负载抗原后与表位特异性T细胞共培养,评价优势表位自然递呈特性;通过比较筛选表位与预测表位免疫应答能力,评价筛选表位优势应答特性;优势表位与Cp G佐剂预混合后滴鼻免疫小鼠,行H.pylori灌胃感染,Real-time检测粘膜局部细菌定植量,评价优势应答表位免疫保护效果;通过表位特异性CD4+T细胞过继免疫实验及IL-17-/-小鼠,明确表位特异性CD4+T细胞免疫保护功能;通过检测表位特异性CD4+T细胞表面归巢受体及趋化因子受体,并结合粘膜局部CD4+T细胞浸润情况,初步探讨表位特异性CD4+T细胞免疫保护机制。2.幽门螺杆菌感染后CD8+T细胞免疫应答特征采用2×108 CFU H.pylori连续灌胃BALB/c小鼠,建立小鼠感染模型;通过EDTA,DTT处理感染后小鼠胃组织,提取粘膜局部浸润CD8+T细胞,流式检测H.pylori感染后粘膜CD8+T细胞的数量变化及表型特征;通过流式,CCK8及CFSE检测CD8+T细胞特异性增殖情况;通过UreB抗原体外刺激培养,扩增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明确H.pylori诱导CD8+T细胞应答中的交叉递呈途径;利用合成系列重迭肽,筛选UreB抗原中的优势应答表位;诱导骨髓源树突细胞(BM-DCs),负载抗原后与表位特异性CD8+T细胞共培养,评价优势表位自然感染下交叉递呈特性;通过ICS及FCM对粘膜CD8+T细胞细胞因子,归巢受体及趋化因子进行检测。结果1.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表位特异性CD4+T细胞免疫保护机制研究1.1 UreB抗原免疫后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Th1及Th17应答。从Ure B抗原中筛选到两个优势T细胞表位,UreB317-329和Ure B409-421。表位免疫后,可同时诱导产生强烈的Th1及Th17应答。1.2优势表位Ure B317-329和Ure B409-421可在自然状态下被抗原递呈细胞递呈至细胞表面。UreB409-421特异性Th1及Th17应答可被MHC-II(I-A)抗体特异性阻断。UreB317-329特异性Th1应答可被MHC-II(I-A)抗体阻断,而其特异性Th17应答可被MHC-II(I-A)和MHC-II(I-E)抗体所阻断。1.3表位Ure B317-329和UreB409-421较已发表的预测表位Ure B229-244,UreB237-251,UreB546-561可诱导更为强烈的Th1应答。且此两个表位难以通过生物学软件有效预测得到。1.4 UreB317-329和Ure B409-421免疫后可有效降低胃粘膜局部H.pylori定植量,并可降低局部炎症损伤程度。1.5 UreB317-329和Ure B409-421特异性T细胞TCRVb存在明显差异。同一表位特异性Th1及Th17细胞间Vb表达趋势一致。1.6细胞表面归巢受体及趋化因子受体,L-selectin及α4β7参与Th1细胞抗H.pylori保护性免疫应答过程。2.幽门螺杆菌感染后CD8+T细胞免疫应答特征2.1 H.pylori感染后,胃粘膜局部CD8+T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且与CD4+T细胞相比,粘膜局部CD8+T细胞增殖更为明显。2.2胃粘膜局部浸润的CD8+T细胞为经典CD8+T细胞类型。表面TCR分子为TCRαβ+,且较少观察到CD8αα+T细胞及γδT细胞。2.3 H.pylori感染后,粘膜局部浸润的CD8+T细胞可针对H.pylori活菌及H.pylori超声上清抗原产生特异性增殖反应。2.4 H.pylori感染后,粘膜局部CD8+T细胞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类型为IFN-γ及TNFα。结论1.本课题建立从抗原保护小鼠模型中扩增抗原特异性T细胞,并对抗原中优势应答表位进行筛选鉴定的方法。利用系统方法对UreB抗原中的优势应答表位进行了全面筛选及特性鉴定,并证实此方法得到的表位较预测法所得表位具有更强的免疫应答优势。鉴定得到两个具有良好免疫保护效果的优势应答表位,可用于后续表位疫苗的研发。本研究发现表位特异性Th1细胞介导了机体抗H.pylori的保护性免疫应答,Th17可能参与了H.pylori感染后的炎性损伤过程。归巢受体及趋化因子受体在表位特异性Th1细胞抗H.pylori免疫保护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课题所得结果将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机体抗H.pylori保护性免疫应答反应,促进相关疫苗的研发。2.本课题证实H.pylori感染后除CD4+T细胞外同时可有效诱导粘膜局部CD8+T细胞应答。首次对H.pylori感染后胃粘膜局部浸润CD8+T细胞表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证实细胞表面归巢受体及趋化因子受体在H.pylori感染后粘膜CD8+T细胞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尽管对H.pylori诱导CD8+T细胞应答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交叉递呈途径可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课题所得结果将利于全面了解H.pylori感染后机体免疫应答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细胞免疫表位论文参考文献

[1].冯健,李运明,刘毓刚,王艳艳,胡宗海.空肠弯曲菌PEB1的B细胞免疫优势表位的鉴定及保护效果的评价[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9

[2].李滨.幽门螺杆菌表位特异性CD4+T细胞免疫保护机制及CD8+T细胞应答特征研究[D].第叁军医大学.2017

[3].王春华,韩然,胡佳丽,韩允,杨丹.金黄色葡萄球菌IsdA的B细胞免疫显性表位的鉴定及免疫保护效果的评价[J].免疫学杂志.2016

[4].辛桂杰,朱海超,李昊,温剑平.最低限度免疫定义基因表达的HCV多表位DNA疫苗对小鼠细胞免疫的诱导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

[5].赵卓,孙合强,魏珊珊,李滨,陈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的B细胞免疫优势表位鉴定及其表位疫苗研究[C].第九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2014

[6].胥冰,王小平,马晓军,张可佩,赵倩.热休克蛋白72-甲胎蛋白抗原表位肽复合物抗小鼠肝癌Hepal-6细胞免疫的实验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4

[7].赵卓,孙合强,李滨,陈立,章金勇.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的B细胞免疫优势表位鉴定及其表位疫苗研究[C].中华医学会2014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4

[8].党双锁,高宁,李梅,王文俊,张欣.肠道病毒71型衣壳蛋白VP1特异性细胞免疫及T细胞表位的初步筛选[C].中华医学会第十叁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4

[9].党双锁,高宁,李亚萍,石娟娟,翟嵩.肠道病毒71型RdRp蛋白特异性T细胞免疫及CD4+T细胞表位的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十叁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4

[10].赵卓.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的B细胞免疫优势表位及表位疫苗研究[D].第叁军医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细胞表位抗原肽片段的免疫原性...脾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增殖结果分离所得Kupffer细胞的表面染色情况型FMDV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功能区氨基酸序列分析:HLA-B*13限制的免疫显性应答总应答强...

标签:;  ;  ;  ;  ;  ;  ;  

细胞免疫表位论文_冯健,李运明,刘毓刚,王艳艳,胡宗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