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44年豫湘桂战役中, 中日围绕洛阳展开争夺。 面对日军进犯以及国民党第一战区的溃败, 身为一支孤军、 弱军的国民党洛阳驻军英勇作战, 在坚守21天后, 终因寡不敌众, 洛阳沦陷。 洛阳保卫战为豫湘桂战役其他战场提供了宝贵的准备时间。 洛阳的失陷对中国的抗战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豫湘桂战役; 洛阳保卫战; 国民党; 蒋介石
抗战末期, 洛阳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对象。 1944年4月18日, 日军发动了以打通大陆交通线为目标的“1号作战”, 中国方面称之为豫湘桂战役。 这次战役的第一个阶段主要发生在河南中西部地区, 日方称作“京汉作战”, 中方则称为“豫中会战”“河南会战”“中原会战”等。 洛阳是日军在“河南会战”期间的重要战略目标。 日军大本营和华北方面军要求以主力攻克重镇洛阳, 东条英机亦“希望迅速攻克洛阳”[1]17。 日军来势汹汹, 国民党第一战区部队在河南战场全面溃败。 洛阳保卫战从5月5日开始, 到5月25日结束, 历时21天。 张宪文主编的《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年版)和贾天运《洛阳保卫战述略》(《抗日战争研究》1992年第4期)等对洛阳保卫战的经过进行了梳理, 但并未对洛阳保卫战的特点和意义进行剖析。 笔者拟通过梳理、 剖析相关档案、 报刊、 时人日记及回忆录, 对洛阳保卫战进行再评价。
一、 守城任务异常艰巨
日军攻占洛阳的计划是:“一、 第12军应以一部兵力歼灭临汝西南和嵩县方面的重庆军, 同时以主力迅速向宜阳、 新安方面挺进, 进入洛阳西北方。 二、 第1军应迅速渡过黄河, 向洛阳方面挺进。 三、 野副兵团应击溃洛阳以北的重庆军, 向新安方向挺进。 四、 以上东、 西、 南互相呼应, 围歼第一战区军, 进而攻占洛阳。”[1]3按照该部署, 在洛阳城南部, 日军战车第三师团及第一一○师团等部突破龙门, 九日向洛阳进攻。 洛阳城以西, 垣曲之敌强渡黄河, 突破登封阵地, 攻陷偃师后, 沿陇海路西进。 洛阳城以北, 孟县附近日军亦渡河南进。[2]165洛阳已然陷入敌军包围之中, 洛阳守军成为“孤军”, 洛阳守军的守城任务异常艰巨。
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中国磷复肥工业不断超越自我、华丽蝶变的40年。未来,行业将继续深入改革,推动我国从磷复肥大国向磷复肥强国阔步前行。
洛阳保卫战尚未打响, 蒋鼎文就已将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撤出洛阳。 据刘茂恩回忆:
5月6日, 洛阳西、 南两方面同时传来警报:窜陷登封、 临汝两地之敌, 相互呼应, 其破登封之敌, 径经鹅鸾口前来进犯洛阳, 我睹此情势亟告蒋鼎文长官急谋洛阳守备。 蒋云:“目前战局不致影响洛阳, 无用过虑。”翌日, 再请示蒋氏, 彼已不在长官部, 仓皇西奔洛宁去了。 其参谋长董英斌答以洛阳防务请自行处理。 此话听来, 令我惊讶诧异![3]654-655
2014—2018年,喀什市色满乡大力推进住房保障工作,解决了房屋不达标的350户贫困户的住房问题,贫困户住房问题得到基本保障。
刘茂恩认为, 洛阳城攻防战之惨烈, 不仅是中日开战以来空前绝后, 亦是世界史上罕见的战例。[3]662-663
虽然是“孤军”守“孤城”, 但洛阳守城官兵作战异常英勇, “惟伤军官达八百余人, 士兵一万八千三百余人, 战斗惨烈极矣。”[7]524-525
而蒋鼎文下令负责守备洛阳的军队是第十四集团军的十五军两个师(六十四师、 六十五师)及十四军的九十四师。 这支军队首先是“弱军”。 第十五军刚刚经历了山西中条山抗战, 调到洛阳北郊进行整训, 元气尚未恢复, 装备落后, 缺员较多, 约1万人。 九十四师虽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 建制比较完整, 装备也优于前者, 但仅有8000多人。 两者共有1.8万人。[6]223-224即便临阵有所征召, 但人数仍然有限, 这对于防守洛阳城来说, 战斗力是远远不足的。 据刘茂恩回忆:
在洛阳保卫战中, 守城官兵英勇战斗, 伤亡惨重。 会战中将士用命, 不乏壮烈、 可歌可泣之史实。[13]刘茂恩在其回忆录中感叹:“在敌炮空连合惨烈轰炸之下, 血肉横飞, 死伤枕藉, 但我守城官兵, 仍能沉着应战, 与敌进攻之步兵施行肉搏。 甚而有以血肉之躯, 身抱集束之手榴弹, 匍匐前进, 置身于敌之战车下, 轰炸战车, 与之同归于尽, 计达二十余名之多, 壮烈成仁, 诚可以感天地而泣鬼神。 似此感人事迹, 可惜当时无人着记, 致使其忠勇事迹湮没无闻, 令人惋叹不已!”[3]668在洛阳保卫战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官兵。 但爬梳史料, 所能列举者都很少。 张逸群, 第十五军第六十五师第一营少校营长, 洛阳保卫战中守备庄王山。 5月14日, 日寇陆空联合向我猛攻, 飞机大炮狂轰滥炸, 弹如雨下, 我军前赴后继, 奋勇抵抗, 短兵相接, 在邙山岭庄王山战斗中, 张勇猛当先, 与敌拼杀, 不幸中弹, 壮烈殉国。 不胜惊叹![9]322王宇振, 时任第十五军第六十四师参谋长, 洛阳保卫战中守备洛阳西工阵地。 14日, 亲临第一线指挥, 用望远镜观察敌情, 被敌机枪击中胸部, 壮烈殉国。[9]323一九一团营长耿世英在西门附近受伤不退继续奋战, 誓言务必与阵地共存亡, 其忠勇气概足以惊天地而泣鬼神。[4]上清宫战役中, 一九四团二连连长韩昆生一举生擒敌大队长藤本, 鬼子兵哇哇乱叫, 蜂拥而上要来抢人。 韩连长看到已无回旋余地, 当即将藤本刺死, 自己也在敌人众多刺刀下壮烈牺牲。 副连长贾乐民见此情况, 大吼一声, 抱起8枚手榴弹冲入敌群, 与5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 一九四团官兵血战终日, 幸存者寥寥无几, 大多为国捐躯。[6]229第六十四师师长刘献捷率部担任洛阳城西郊外围守备任务, 要求下属存“步步求生, 时时可死”的决心, 与全体官兵互勉达成上级所赋予的神圣使命, 不论在任何艰危苦难的环境下, 都要坚持军人忠勇报国应有豪侠气魄和战斗到底的意志, 以期不负国家的负托, 和地方殷切的期望, 以激励士气。[3]659在战火中, 刘献捷亦被大炮震聋双耳。[3]668而负责守卫洛阳城厢的九十四师官兵伤亡同样严重。 据刘亚超回忆, 当时他身负重伤, 九十四师师长张世光握着他的手说:“我最好的四个连长, 守城四关, 已阵亡了三个, 刘亚超又负如此重伤, 你们(指医师)一定要精心医治, 我批准使用三针盘尼西林。”[6]136在洛阳保卫战中, 驻守洛阳之部队浴血奋战, 艰苦支撑, 政工人员也能身先士卒, 壮烈牺牲, 遇部队主官伤亡则毅然自代, 足为士兵效忠国家之楷模, 故极得各高级长官之好评, 如政治部主任赵威协助第一线部队守城, “于辰养午敌利用飞机坦克与火力之掩护向我守军反复冲杀, 赵主任服团长职多年, 极富作战经验, 沉着指挥, 尽残顽敌, 左脚因之重创, 其奋勇精神颇堪矜式”[14]。
进犯洛阳敌之兵力, 5月11日晚, 综计敌集结于洛阳四围之兵力共步兵约一万三千, 野山重炮四十余门, 战车约二百辆。 之后逐渐增加, 例如5月11、 12两日以主力攻击西工时兵员一万三千, 炮约四十门, 战车、 装甲车约二百辆。 至十四日全线总攻步兵约一万五千, 野山重炮六十余门, 战车二百余辆, 迄19日以后, 史家湾、 庄王山、 后洞之战步兵达二万余, 野山重炮、 机械化炮共达九十余门, 战车装甲车至少三百辆以上。 至5月24日, 对全城攻击时兵员达三万以上, 各种火炮百二十门以上, 战车四百辆, 是为敌攻势达于顶点之时, 亦即使用兵力最多之时。[4]
与洛阳守军孤立无援形成对比的是, 攻城日军逐渐增加。 日军最初进攻洛阳城的是“菊兵团”, 指挥官野副昌德, 因屡次攻城未果, 日军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乃决定动用其第十二军全部兵力, 另外分由新安、 宜阳两方面调来第一一〇师团(木村经广)及野添兵团等部队步兵一万多名, 和战车第三师团(山路秀男)、 骑兵第四旅团(藤田茂)、 炮兵四个联队投入洛阳战场, 并把野副昌德的“菊兵团”, 也并入十二军由司令官内山英太郎指挥, 正式下达“总攻击”命令。 至此, 敌方几乎集结了进犯豫中战场的全部兵力攻击洛阳孤城, 这是“以众击寡, 以强制弱”的打法。[3]662-663而根据《第十五军守备洛阳战斗经过概述及战斗要报》:
解析:此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时,首先要分清氧化产物是Cl2,还原产物是ClO2,KCl中的Cl来源于盐酸,化合价没有变化,再配平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计量数,最后依据原子种类和个数守恒,配平其他物质的计量数和补加未知物质。
守军还是“孤军”。 战斗打响之后, 弹药、 军粮都缺乏补给, 战备上存在严重的不足。 刘茂恩在战斗之初曾向长官部申请弹药补充, 却被告知白马寺及七里河有弹药, 令其抢运。 然而除仅从七里河抢运了一万多箱手榴弹, 其他别无所有。[3]657而对于粮弹补充之请求, 终未得到颗粒之补给, 仅以随身所携粮弹进入阵地, 盖在战事紧张状况下, 后勤机构, 早已转移后撤。 此后虽有空投接济, 究属杯水车薪, 于事无补, 不过精神食粮而已。[3]670-671
7个团的兵力要防守需12个团防守的洛阳阵地, 兵力严重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 守军只能根据洛阳地形状况划分三个守备区:以实力较弱的六十四师守西工, 武器较好的六十五师守邙山上清宫一线, 实力较强的九十四师守城关。 上清宫制高点是攻防必争之地, 守军指挥部设在上清宫附近。 三个师统归十五军军长武庭麟指挥。[6]233
洛阳陷入敌军包围沦为“孤城”, 国民党第一战区主力撤退, 仅留“孤军”守城, 日军来势汹汹且不断增援, 由此看来, 洛阳沦陷难以避免。
二、 守城战斗异常激烈
谈到加入凯傲集团以来的感受,慕思捷表示,德马泰克是凯傲集团下层的其中一个主要的业务单元。在市场开拓方面,德马泰克与凯傲集团的其他业务单元一直以来都在互通有无,利用彼此在这些地区的资源,努力成为更好的供应商。“我们会定期与其他业务单元见面,分享对产品和市场的看法。通常情况下,凯傲下属的叉车业务单元主要负责仓库里的人工领域,德马泰克更倾向于自动化领域。因此,我们的加入让客户了解了设备间应该如何互补:德马泰克得以在解决方案中使用更多叉车,凯傲的叉车业务也得以在解决方案中引入更多自动化设备。”
蒋鼎文退出洛阳时, 对守洛阳作了新的计划和部署:一方面派武庭麟为洛阳守备司令, 所有地方军队警察团练均归司令指挥[4], 另一方面“以汤恩伯部及其所辖王仲廉集团军组成汤恩伯兵团, 集结于伊川、 宜阳间地区, 担任南翼攻势; 以孙蔚如部及第九军(军长韩锡侯)组成孙蔚如兵团, 集结马屯附近地区, 担任北翼攻势; 刘戡兵团由龙门正面转移为中间, 担任延秋至磁涧之间的防御。 三十六集团军之四十七军, 则联系刘戡兵团左翼, 而延至黄河正面。 同时驻在西安的第八战区副长官胡宗南, 应蒋鼎文要求, 派两个军来豫, 以增强第一战区兵力”[5]24。 然而计划尚未实施, 就因新安的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有遭敌东西夹击之虞, 人心异常动摇。 蒋鼎文及长官部人员, 乃于5月10日午夜由新安经石陵而达宜阳, 再转洛宁。 准备在洛阳会战的诸兵团(汤恩伯、 王仲廉、 孙蔚如、 刘茂恩、 李家钰、 刘戡、 高树勋等集团军及韩锡侯、 谢辅三、 马法五等军)均随之溃退西撤。[5]25对此, 日军认为:洛阳平地的敌军, 由于汤恩伯主力被击溃和防守洛阳南面关门——龙门附近要冲的失守, 终至放弃坚守洛阳的企图。[1]17
(一)洛阳保卫战中的激烈阵地战
洛阳保卫战中, 守军与敌人展开激烈的阵地战, 大小战役十余场。 其中以西关阵地战、 史家屯阵地战及上清宫阵地战最为激烈。 为保卫西关与西车站, 从5月13日午后起至16日, 守军与敌军前后进行了三次激烈的争夺战。 5月13日晚, 双方展开第一次激烈争夺战, 经来回突破十余次, 至14日拂晓, 守军将“冲入之敌大部歼灭, 残余之敌, 退守外壕西端房屋顽抗, 是役敌在外壕内遗弃尸首三百具, 我亦伤亡官兵约二百余员名, 另战车九辆, 步兵约百余名”。 14日午后2时双方展开西关第二次激烈争夺战, “适是时天降大雨, 我官兵冒雨反攻, 遂与敌肉搏至午后七时, 卒将敌击退, 是役敌我伤亡均重”。 15日午后5时展开西关第三次争夺战, “敌战车二十余辆步兵四五百名, 在敌炮火摧毁之后复冲入西关, 并施放毒气, 我中毒官兵十余名”, 经激烈反攻, 激战至16日拂晓, “始将侵入西关之敌, 全部击灭, 残部向西工溃窜, 遂派兵乘势将周公庙、 专科医院、 省立医院收复”。[8]史家屯之争夺也尤为激烈。 5月17日晚, 进攻我史家屯之敌屡被击退, 黄昏后仍顽抗, 向我阵地冲击激战彻夜, 敌两日五次冲入外壕均被我以手榴弹白刃战击退, 阵地前壕沟内敌尸横陈, 约达五百具, 至拂晓敌向我阵地施放毒气, 退至铁路附近与我对峙。 之后, 直至5月19日, 双方就史家屯已先后争夺五次, 当面之敌增至五六千人, 先驱使牛羊于外壕内试探地雷, 拂晓后又以战车三四辆掩护其步兵突击, 一度越过一九五团二营阵地前四米宽深之外壕, 守军手榴弹也已用尽, 惟以白刃逆袭敌, 前赴后继, 异常顽强, 综计史家屯失而复得者已达六次, 最后由于敌散放毒气而停止。[4]“虽将阵地夺回, 但已弹罄粮乏, 无力支持阵地, 尸体横躺战场, 碧血染递原野, 真是草木为之含悲, 风云因而变色, 确已完成战死沙场的荣譬。”[3]6615月19日至22日的上清宫阵地战, 激烈程度尤超上述两场战役。 上清宫是洛阳保卫战的指挥中枢。 19日, 日军集中两万兵力向上清宫发起进攻。 双方展开白刃格斗, 双方伤亡惨重。 21日, 日军出动10架飞机、 80余门大炮、 300辆坦克及2万步兵再次向上清宫发起总攻, 鏖战终日, 阵地反复易主6次。 直至22日, 十五军兵力锐减, 弹药将尽, 难以补给, 上清宫阵地无力固守, 乃决定22日夜各部转入洛阳城内。[6]230
(二) 洛阳保卫战中的激烈巷战
洛阳保卫战的最后一场恶战是巷战, 其争夺之激烈, 战斗之残酷, 均为洛阳保卫战之最。[6]230洛阳城内街道狭窄, 房屋栉比。 守军在街道要冲修筑工事, 将各户通街门窗全都堵严, 墙上挖枪眼, 对准屋外, 人在室内向外射击。 各院墙壁挖通, 来往自如, 房上设掩体, 向街上射击、 投弹。 就这样与日军进行巷战。[9]324日军于24日中午, 调集30多架飞机、 120门大炮、 400辆坦克、 3万步兵从空中、 地上双管齐下向洛阳城内倾泻炸弹和炮弹, 洛阳城中顿成一片火海, 处处浓烟滚滚。 紧接着日军以3万步兵分6路向洛阳城发起总攻。 守军在众寡悬殊、 弹药将尽、 没有一兵一卒外援等极端困难的条件下, 奋起作最后的抗争。 午后, 西门被敌人突破, 日军大量拥入城内, 各部利用民房、 街垒誓死抵抗。 十五军指挥系统被破坏后, 各区官兵各自为战, 或利用墙洞射击敌人, 或爬上房顶用手榴弹炸敌群, 或以刺刀与敌人逐房肉搏。 双方短兵相接, 拼杀半日, 尸体狼藉, 横塞街巷, 鲜血染红了整个洛阳城。 洛阳巷战, 毙伤日军8000多人, 守军约3000多人阵亡。 日军由于损失惨重, 夜间停止了进攻。[6]2315月25日, 守军未退出之官兵仍在与敌继续巷战者不下十余处, 集道街炮兵各连将炮炸毁后复以枪火与敌作战, 直至弹尽, 全体殉职。[4]国民党守军以血肉之躯, 与敌誓死周旋, 虽在敌人炮空联合轰炸之下, 死伤枕藉, 仍能沉着应战, 居高临下, 和敌肉搏, 甚而有二十多名士兵, 愤然怀抱着集束在一起的手榴弹, 利用地形地物, 匍匐前进, 置身于敌人战车下, 引爆破坏, 与之同归于尽, 这种炽烈旺盛的牺牲精神, 真是可以惊天地而泣鬼神, 终能使孤城屹立无恙。[3]664
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体味美妙的文字,还可以在欣赏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内在涵养。一个人的气质、涵养、思想境界都是语文素养的体现。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种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而在我看来,课外的大量阅读是最为关键的。
(三) 洛阳保卫战中的激烈空战
在洛阳保卫战中, 洛阳守军得到的支援主要来自中美联合空军, 因此, 洛阳保卫战还是中外联合抗日的一场战役。 中美空军, 连日分批出击, 予敌重创, 于6日至12日之间, 击落敌机7架, 并可能击落敌机两架, 毁战车及各种车辆220余辆, 获得辉煌之战果。[10]蒋介石对空军在洛阳保卫战中的作用最初也报以极大的信心。 5月12日, 蒋介石用电话督促空军支援洛阳作战。 他认为,“今日战场之制空权, 几乎完全为我军掌握, 击毁敌军战车约有四、 五十辆之多, 杀伤其人马至少亦在千人以上。 此为抗战以来七年间, 第一次我军获得制空权之日也”, 进而希望“洛城能坚忍固守也。 以今日空军优胜之形势, 如能再继续三日制空权, 则可转危为安矣”。[11]然而, 到了5月13日, 由于气候不良, 飞机出而折返, 再不能到目的地洛阳上空, 唯有混合队机二架及由西安起飞三架勉强到达。[12]此外, 为摧毁敌军的机械化部队, 5月18日清晨, 援华的陈纳德第十四航空大队出动轰炸机群和战斗机编队, 穿过山区的浓雾, 突然出现在宜阳上空, 瞄准日军战车、 汽车停车场两个核心目标, 进行长达20分钟的轰炸和扫射。 爆炸声震耳欲聋, 浓烟滚滚, 火光冲天。 此次空中袭击共击毁敌装甲车、 坦克、 汽车350多辆。[6]225空军的出动, 以及短暂获得制空权, 虽没有最终使洛阳免于沦陷, 但毕竟对守军坚守洛阳提供了一定帮助。
三、 守城官兵异常英勇
我即往西工长官部晤董英斌, 问洛阳阵地为长官部所策划构筑, 其设施布置究为多少兵力?董答为十二个团。 我乃告之第十五军兵力, 在出发抗日之时为十二团之编制, 但历年来经多次重大战役损失, 从未补充, 只做缩编, 现在只剩下六个团, 其中有两团远调湖北郧阳, 相距千里, 目下一团守备河防, 一团守卫关林, 都正在作战, 只剩两团可供调遣, 如此情形, 怎能布置十二个团的阵地?董说没有别的办法, 就将这四个团集结, 再配上九十四师的三个团, 都布置在城内好了。[3]656-657
显效:病情恢复正常,红斑、炎性丘疹、毛细血管扩张、脱屑消失;有效:红斑、炎性丘疹、毛细血管扩张、脱屑等改善;无效:红斑、炎性丘疹、毛细血管扩张、脱屑无明显改善。效果=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
即使是战斗异常激烈, 伤亡极为惨重, 面对敌军的诱降, 守军也丝毫不为所动。 刘茂恩的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敌酋内山英太郎鉴于守军虽处于极端劣势情况之下, 仍战志坚强, 以致战况惨烈空前, 官兵死伤, 损失很大, 犹不能攻拔这座孤城, 惊为中外战例子少见, 又不禁向往守军, 肃然起敬, 乃企图“和平”解决, 因此就在23日那天, 空投传单, 向守军要求停战, 亦是“劝降”的另一种方式, 其要点如下:一、 特别钦佩守军作战英勇无比, 为彼军此次进攻弹叼各地, 所未经见。 二、 夸耀彼军此次出军以来, 所向无敌, 战果丰硕, 战绩卓越:并谓已将中国野战军压迫在潼关附近。 三、 表明洛阳为彼军必得之地, 如果长此相持死伤者将是双方的官兵和无辜的人民, 盼即同意双方停战, 并派代表, 前往彼方, 商议善后诸问题。[3]665
其实,也有人用纸笔测试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是这样的评价结果,我们只能看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某些侧面,所以我们不提倡用这样的方式来考查学生。
实际上, 在此之前的战斗中, 日军就因久攻不下且伤亡惨重, 乃以飞机向国民党守城部队散发传单两次, 并于周公庙于东关分置广播器, 每日广播荒谬言论, 期收攻心之效, “惟我忠勇官兵毫无所动, 并每值敌广播我即予猛烈射击, 其忠于国家忠于主义之热忱, 于此可以概见矣”[8]。 日军还曾让白马寺和尚进城劝降, 遭到和尚拒绝后, 又派城东富绅具函入城劝降。 守城官兵决心血战到底, 并痛斥来使。[15]86面对敌军的诱降攻势, 洛阳守军始终丝毫不为所动, 这种坚决与洛阳共存亡的精神, 可谓大义凛然, 令人钦敬。
第十五军的官兵多为豫西人, 过去一直被当作“杂牌军”, 但洛阳守军战斗非常英勇。 十五军军长武庭麟是伊川县人, 副军长姚北辰是洛阳县人, 六十四师师长刘献捷是巩县人。 其下级军官和士兵绝大部分都是豫西人。 他们把守卫洛阳与保卫桑梓结合起来, 斗志旺盛, 士气高昂。[15]89-90据洛阳保卫战的抗战老兵罗铭耀所述:“我们十五军的官兵大多是豫西人, 我们都很清楚保卫洛阳是保卫家乡, 保住洛阳才能保护我们的父老乡亲, 所以我们都抱着必死的决心杀敌。”[16]196守乡保土观念在负责炸毁林森桥的翟经涵身上也有体现, 他后来指出:“我是伊川人, 刘茂恩是巩县人, 都是豫西人, 在炸桥观点上, 与我同有惋惜之慨!曾事先预约, 不到万分紧急时, 不忍有伤乡亲交通利益的。”[17]154
四、 战斗影响较为深远
洛阳城虽然最终沦陷, 但是此战影响较为深远。 首先是洛阳保卫战为河南会战乃至豫湘桂战役其他战场提供了宝贵的准备时间。 洛阳守军可谓虽败犹荣。 一方面在战斗过程中, “局部之胜利, 亦在多有”[13]。 比如林森桥之战斗, 该战斗是洛阳保卫战之第一幕, 守军采以逸待劳之势将敌击退, 获首次胜利。[18]除此之外, 周公庙之战斗、 西关之战斗、 史家屯战斗也均取得过局部胜利。 更为重要的是, 洛阳守军完成了上峰要求守城十五日的任务。 据《第十五军守备洛阳战斗经过概述及战斗要报》:“十日午后奉委座电传八日手谕, 节开着该军长固守洛阳十至十五天, 中正即督促外围大军增援洛阳。”[4]然而, 7天后, 洛阳守军的士气依然旺盛, 但援军却杳无音信。 当时, 洛阳守军减员严重, 弹药缺乏, 粮食困难, 灯火燃料不继。 多次电请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给予解决, 均如石沉大海。 以无线电到处联系, 始终找不到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的位置。[6]228至17日, 刘茂恩以“守卫洛阳的部队, 以劣势而抗优势之敌, 孤军血战数昼夜, 伤亡过大, 极需补充, 本拟建议最高统帅, 使守军撤出洛阳城外, 易被动为主动态势, 变内线为外线作战, 俾能掌握作战枢机, 改观战争面貌”, 但是该日晚上8时许, 却接到武庭麟的电话, 报告:“本日下午奉到飞机空投(蒋)委员长命令, 饬命坚守, 并将亲率陆空大军前来解围。”守城官兵聆训, 士气振奋, 誓守孤城, 不再作突围的准备。[3]661然而, 洛阳守军除得到中美联合空军有限的空战支援外, 再无其他援军。 虽然曾电请第一战区长官司令蒋鼎文请求准予增加兵力并预储一月食粮、 六个月补给基数之弹药, 但蒋鼎文却电示“增加兵力, 无考虑之余地, 粮弹已饬兵站尽量筹发”[4]。 直至激战至24日, 日军集中大炮百余门、 战车三百余辆猛烈轰击, 工事及民房多被摧毁, 此时守军弹药均已用罄, 乃与日军肉搏, 仍固守不退, 由拂晓至黄昏, 以迟滞日军行动目的亦已达成, 遂突围而出。[19]524-525因此, 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 洛阳守军以“孤军”“弱兵”之力, 守城18日, 十分难得。 相较于整个第一战区在整个河南会战之中, 历时58天, 沦陷县城44个的溃败局面,[20]显得难能可贵。 正如战后国民参政会参议员郭仲隗所指出:“敌人西犯虎牢关, 被我军阻止, 南越密县犯登封, 又被我军阻止, 乃分兵向南作大迂回, 5月1日陷禹县, 又南陷十里铺, 2日陷郏县, 3日分兵陷宝丰, 是日晚又陷临汝, 4日陷临汝镇, 又北陷白沙, 5日已至洛阳外围之龙门!敌人不出四五日中, 窜犯四五百里, 如入无人之境, 其进兵路线虽非山岳, 却多丘陵, 高下起伏, 殊为崎岖, 如稍有军队抵抗, 何致令敌人毫无损失, 即已达洛阳外围!七八年艰苦抗战之成绩, 数百万先烈牺牲性命之代价, 几将一旦尽付流水!”[21]443而洛阳保卫战坚守了18天, 一方面使援军得有余裕时间, 部署灵宝以西诸要地, 终达成争取时间之目的,[19]524-525另一方面则牵制敌之主力与战车部队不能西进, 适时与其向我后方迂回挺进之部队会合, 使我大军能够安全转移有利阵地, 我军事当局有紧急处理与部署之余暇, 以安定我大后方。[3]668因此, 说洛阳抗日保卫战是国民党抗日战场中的“中流砥柱”, 是当之无愧的。[6]222
洛阳的失陷对于中国的抗战产生了无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当时报刊对此有所分析, 洛阳作为捍卫中国西部的重要据点, 一向是拱卫重庆后方的大堡垒, 同时也是准备反攻的第一线, 华北方面活跃的游击部队, 亦资以维持接济。 正所谓, “以此为根据, 进也可攻, 退可以守, 随时可作主动地军事行动”[22]。 另外, “豫西平原有粮食、 棉花, 此后国军经济将有大问题也”[23]350。 正因为此, 在洛阳保卫战的过程中, 蒋介石显得极为焦虑, 其日记中多处文字暴露了他焦躁不安的心情, 5月6日, “上午, 指示龙门作战部署, 苦痛极矣。 下午, 对洛阳作战时刻怀念”[24]。 5月14日, “如果此次洛阳会战活动成功, 则又为上帝保佑中华显著奇迹之矣, 必使经儿受洗礼, 终身贡献于上帝服役”[25]。 5月16日, “报洛阳与西工大火, 颇觉诧异, 岂洛阳已不守乎”[26]。 5月24日, “下午气候不良, 空军不能飞洛助战, 甚为忧虑”[27]。 然而, 洛阳沦陷后, 重庆在军事上已失去屏障, “多年来锐意经营之反攻前卫根据地第一战区, 至此完全崩溃”[28], 反攻河南计划不能贯彻矣[29], 抗战的迷梦, 行将打破。 而对于日军来说, 占领洛阳, 不仅华北治安有了更确实的保障, 日军也打开了进军潼关抑制西北的大门。 正如蒋介石所说:“洛阳既失, 倭焰更张矣。”[30]
[参考文献]
[1]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1号作战之一:河南会战(下)[M].北京:中华书局, 1982.
[2] “国防部史政局”.抗日战史 豫中会战(三)[M].台北:“国防部史政局”, 1982.
[3] 刘茂恩.刘茂恩回忆录:下册[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 1996.
[4] 第十五军守备洛阳战斗经过概述及战斗要报[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 档案号:七八七—10900.
[5]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亲历者说:中国抗战编年纪事(1944)[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5.
[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洛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洛阳文史资料: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专辑[M].内部资料, 2005.
[7] 秦孝仪.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卷5下[M].台北:“中央”文物出版社, 1978.
[8] 第九十四师守备洛阳战斗详报[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 档案号:七八七—10898.
[9]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中原抗战亲历记[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5.
[10] 移至洛阳地区及豫西山岳地带, 中原主力决战正在展开[N].中央日报, 1944-05-13(2).
[11] 蒋介石日记[M].手稿本.1944-05-12.
[12] 蒋介石日记[M].手稿本.1944-05-13.
[13] 第一战区中原会战之检讨[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 档案号:七八七—10863.
[14] 第一战区政治部参与中原会战努力人员请升奖报告表、 豫南西峡口战役功勋官佐报告表、 人员名册及各次战役伤亡、 被俘、 失踪人员名册及有关文书[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 档案号:七七二—2558.
[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洛阳市西工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西工文史资料:第4辑[M].内部资料, 1990.
[16] 焦国强.河南抗战老兵口述录[M].郑州:大象出版社, 2015.
[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洛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洛阳文史资料:第16辑[M].内部资料, 1995.
[18] 洛阳城郊浴血拚战惨烈无比伦比[M].中央日报, 1944-05-17(2).
[19] 秦孝仪.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卷5下[M].台北:“中央”文物出版社, 1978.
[20] 徐有礼.河南会战结束时间及沦陷县城数量之考证[J].军事历史, 2010(3).
[21] 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8.
[22] 郑州洛阳相继陷落, 渝方军士失去屏障[J].政训月刊, 1944(6):24.
[23] 蔡盛琦,陈世局.胡宗南先生日记:上[M].台北:“国史馆”, 2015.
[24] 蒋介石日记[M].手稿本.1944-05-06.
[25] 蒋介石日记[M].手稿本.1944-05-14.
[26] 蒋介石日记[M].手稿本.1944-05-16.
[27] 蒋介石日记[M].手稿本.1944-05-24.
[28] 日军攻陷洛阳[J].吾友, 1944(23):3.
[29] 蒋介石日记[M].手稿本.1944-05-27.
[30] 蒋介石日记[M].手稿本.1944-05-25.
PersistenceinDefeat:Re-evaluationofLuoyangDefenceWarin1944
WANG Xin-hong
(DepartmentofSocialSciences,YellowRiver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Zhengzhou450063,China)
Abstract: Once China fought against the Japan invaders over Luoyang during the Yu-Xiang-Gui (Henan-Hunan-Guangxi) Campaign in 1944. Facing the Japanese invasion and the defeat in the first battle area of the Kuomintang, the Kuomintang Luoyang Garrison was isolated and weak in arm, but they fought bravely and fiercely. Although Luoyang fell after 21 days of their persistence, and had an irreversible negative impact on China’s overall anti-Japanese war, the Luoyang Defense War earned precious time for battles on other battlefields in the overall campaign.
KeyWords: Yu-Xiang-Gui (Henan-Hunan-Guangxi) Campaign; Luoyang Defense Battle; Kuomintang; Chiang Kai-shek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970(2019)01-0033-06
收稿日期:2017-12-25
基金项目: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7YJA770018)
作者简介: 王鑫宏(1978—), 男, 河北吴桥人, 副教授, 博士, 研究方向为抗日战争史。
[责任编辑湛贵成]
标签:洛阳论文; 守军论文; 日军论文; 保卫战论文; 官兵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史论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论文;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7YJA770018)论文; 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