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简述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简述

一、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治疗浅识(论文文献综述)

张佩佩[1](2021)在《基于风动理论的芍药甘草汤干预支气管哮喘的文献及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基于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两部分,探讨不同比例芍药甘草汤干预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文献研究1.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资讯(VIP)数据库中2010~2020年收录的运用中医药治疗肝风内动证相关疾病的现代文献,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对结果中疾病分布情况、处方运用及中药使用情况等进行频数统计分析。2.检索中国知网(CNKI)(1979年~2021年4月)、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1900年~2021年4月)及维普资讯(VIP)数据库(1989年~2021年4月)收录的芍药甘草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相关现代文献,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对结果中芍药甘草汤临床配比用量及防治哮喘疗效机制研究概况等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实验研究SPF级雌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醋酸地塞米松组(0.676mg/kg)、芍药甘草汤1:1组(6.01g/kg)、芍药甘草汤2:1组(6.01g/kg)及芍药甘草汤3:1组(6.01g/kg)。采用卵蛋白(OVA)及AI(OH)3凝胶制备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在第1、8、15天,正常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造模液(OVA50ug、AI(OH)3凝胶4mg);在第22~28天,正常组小鼠每天雾化吸入生理盐水30min,其余各组小鼠每天雾化吸入1%OVA30min。在造模第15天,雾化前30min开始灌胃,连续灌胃14天,每日1次。第29天取材后,称量小鼠全肺计算肺脏系数;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E、ROS水平;测定肺组织COX活性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COX Ⅰ mRNA表达情况,以探讨不同比例芍药甘草汤干预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文献研究1.基于现代文献的肝风内动证疾病分布及处方用药研究(1)疾病分布情况共纳入251篇文献,涉及49种疾病,包括神经系统疾病(71.7%)、皮肤病(8.30%)、循环系统疾病(7.92%)、呼吸系统疾病(4.53%)、消化系统疾病(3.77%)及其他类疾病(3.77%)。(2)处方运用情况共纳入184个处方,包括61个成方和123个自拟经验方。成方累计使用频数188次,排名前5位依次为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羚角钩藤汤、黄连温胆汤、乌梅丸(汤)。成方按功效类别分为12类,排名前5位依次为治风剂、祛痰剂、补益剂、和解剂及驱虫剂。自拟经验方累计使用频数141次,排名前5位依次为平肝通络汤、熄风止动片、川芎定痛饮、金童颗粒、文静汤。(3)中药使用情况共纳入252味中药,累计使用频数3506次,排名前10位依次为白芍、钩藤、甘草、天麻、牡蛎、茯苓、龙骨、牛膝、僵蚕、全蝎。高频中药按药物功效分为15类,排名前5位依次为息风止痉药、平抑肝阳药、补血药、补气药、发散风热药。2.芍药甘草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文献研究(1)芍药甘草汤临床使用剂量共纳入29篇文献。对于儿童哮喘,白芍最常用剂量为10g,使用剂量范围为8~15g,甘草最常用剂量为6g,使用剂量范围为3~6g;对于成人哮喘,白芍最常用剂量为20g,使用剂量范围为12~90g,甘草最常用剂量为15g,使用剂量范围为6~30g。(2)芍药甘草汤临床配伍比例白芍与甘草临床配伍比例出现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1:1(12次)、2:1(7次)及3:1(1 次)。(3)芍药甘草汤防治哮喘作用机制共包括5个方面:①免疫功能(6篇):通过调节Treg/Th17细胞失衡,升高Treg细胞比例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降低TH17细胞比例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6、IL-17的水平,抑制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及调节IgE的异常合成等来改善其免疫功能。②气道炎症(3篇):通过降低BALF(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总数,并降低其相关炎症细胞因子IL-4、IL-6、IL-13、IL-17水平等来改善气道炎症。③气道重塑(2篇):通过降低MMP-9与TIMP-1水平及比值,降低Bcl-2蛋白表达,提升Bax蛋白表达等来阻止气道重塑。④氧化应激(1篇):通过降低MDA水平,提高SOD活力值,调节氧化/抗氧化平衡,从而防治哮喘。⑤尿液代谢(1篇):通过回调甘氨酸、精氨酸、二甲基精氨酸、亮氨酸、蛋氨酸及马尿酸等尿液代谢物至正常水平,从而防治哮喘。实验研究1.哮喘典型表现末次雾化激发后模型组哮喘小鼠出现了烦躁不安、呼吸急促、点头式呼吸、抓耳挠腮、二便失禁等表现。2.肺脏系数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芍药甘草汤1:1组、2:1组及3:1组小鼠肺脏系数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阳性药组小鼠肺脏系数无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组、芍药甘草汤1:1组、2:1组及3:1组小鼠肺脏系数无差异(P>0.05)。与阳性药组相比,芍药甘草汤1:1组、2:1组及3:1组小鼠肺脏系数无差异(P>0.05)。芍药甘草汤1:1组、2:1组及3:1组小鼠肺脏系数组间无差异(P>0.05)。3.血清IgE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阳性药组、芍药甘草汤1:1组、2:1组及3:1组小鼠血清IgE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组、芍药甘草汤1:1组、2:1组及3:1组小鼠血清IgE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阳性药组相比,芍药甘草汤1:1组、2:1组及3:1组小鼠血清IgE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芍药甘草汤1:1组相比,芍药甘草汤3:1组小鼠血清IgE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正常组小鼠肺组织支气管及肺泡结构清晰,气道黏膜上皮结构完整,肺泡间隔正常,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小鼠肺组织支气管上皮结构被破坏,管腔内有大量上皮细胞脱落,腔内黏液分泌物明显增多,气道和血管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扩大、增厚,支气管管腔缩小。阳性药组、芍药甘草汤1:1组、2:1组及3:1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较模型组减轻,支气管上皮结构比较完整,管腔内偶见少量上皮细胞脱落,气道周围有部分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稍增厚。5.血清ROS水平与正常组相比,阳性药组和芍药甘草汤1:1组小鼠血清ROS水平无差异(P>0.05),模型组、芍药甘草汤2:1组及3:1组小鼠血清ROS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芍药甘草汤3:1组小鼠血清ROS水平无差异(P>0.05),阳性药组、芍药甘草汤1:1组及2:1组小鼠血清ROS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阳性药组相比,芍药甘草汤1:1组小鼠血清ROS水平无差异(P>0.05),芍药甘草汤2:1组和3:1组小鼠血清ROS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芍药甘草汤1:1组相比,芍药甘草汤2:1组和3:1组小鼠血清ROS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芍药甘草汤2:1组相比,芍药甘草汤3:1组小鼠血清ROS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肺组织COX活性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阳性药组、芍药甘草汤1:1组、2:1组及3:1组小鼠肺组织COX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组、芍药甘草汤1:1组、2:1组及3:1组小鼠肺组织COX活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阳性药组相比,芍药甘草汤1:1组、2:1组及3:1组小鼠肺组织COX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芍药甘草汤1:1组、2:1组及3:1组小鼠肺组织COX活性组间无差异(P>0.05)。7.肺组织COX Ⅰ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阳性药组、芍药甘草汤1:1组及2:1组小鼠肺组织COX Ⅰ mRNA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模型组和芍药甘草汤3:1组小鼠肺组织COX Ⅰ 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芍药甘草汤3:1组小鼠肺组织COX ⅠmRNA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阳性药组、芍药甘草汤1:1组及2:1组小鼠肺组织COX ⅠmRNA表达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阳性药组相比,芍药甘草汤1:1组、2:1组及3:1组小鼠肺组织COX Ⅰ mRNA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芍药甘草汤药1:1组、2:1组及3:1组小鼠肺组织COX Ⅰ mRNA表达水平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文献研究1.肝风内动证临床疾病分布广泛,以神经系统疾病多见,还可见于皮肤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等。肝风内动证临床处方以治风剂多见,用药以平肝息风药多见,其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等,其中白芍、钩藤、甘草等为肝风内动证临床最常用药物。2.芍药甘草汤中白芍与甘草配伍比例以1:1多见,其次为2:1及3:1。芍药甘草汤防治哮喘作用机制研究主要包括免疫功能、气道炎症、气道重塑、氧化应激及尿液代谢五个方面。线粒体功能障碍与氧化应激等在哮喘发病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为临床运用该方治疗哮喘提供依据。实验研究芍药甘草汤能显着降低哮喘小鼠血清IgE、ROS水平,提高其肺组织COX活性及COXⅠ mRNA表达水平,减轻肺组织病变程度,改善气道炎症水肿状态。其中以芍药甘草汤1:1组干预效果最好,其次为芍药甘草汤2:1组和3:1组。芍药甘草汤防治哮喘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和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孙宁[2](2021)在《崔红生教授治疗哮病中医用药规律及中医诊断与治疗量表拟定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哮病是一种以突然发作、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喉间发出哮鸣音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现代医学中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以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均可参照其辨证论治。这其中部分支气管哮喘极为顽固,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约5%会发展为难治性哮喘,尤其是激素依赖性哮喘(steroid dependent asthma,SDA),需要长期应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才能控制。现代医学对SDA的治疗措施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撤药与治疗的矛盾,临床多应用中医中药进行干预。然针对其中医证候类型划分、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始终无法得到统一,尚无证候学与治疗学相结合的规范化治疗指南或共识出现,严重困扰着众多的临床医生和患者。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崔红生教授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哮病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用药经验。并重点分析其经验方-加减乌梅丸方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治疗SDA的分子机制。最后围绕SDA的中医中药应用过程中尚未达共识的证型、遣方用药及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德尔菲法的调查问卷初探,详细地进行了专家访谈,拟定了关于SDA中医药诊治的量表,供后续指南的拟定提出研究方向与科学基础。方法1.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为计算载体,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总结崔红生教授治疗哮病的用药规律,通过统计2011年4月至2020年12月经崔红生教授诊治哮病的医案,筛选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后纳入病历,通过中国科学院研制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录入审核数据,最后利用平台软件以及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总结崔红生教授的用药经验。2.对崔红生教授经验方-加减乌梅丸方治疗SDA进行分子机制研究,分别通过TCMSP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查找加减乌梅丸中中药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靶点蛋白和人类激素依赖型哮喘相关的作用靶点,构建有效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的网络图;蛋白互作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构建,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使用分子对接技术对有效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行验证。3.根据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法,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构建SDA治疗量表初稿,并通过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确定治疗量表各级指标,供后续指南的拟定提出研究方向与科学基础。结果1.研究纳入病历2011例/次,共计有效处方1040张。纳入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05,年龄区间8~99岁。医案中处方用药涉及273味,药物四气以寒、凉为主(共占50.52%),其中寒性药使用最多(占45.92%),其次为温性药、平性药;药物五味以以甘、苦、辛为主(共占87.69%);药物归经以归肺、胃、脾为主(共占57.86%)。医案涉及高频用药补虚药使用最多(占总用药比22.86%),其次为止咳平喘药(占总用药比16.37%)。根据统计结果及组方规律,通过频数及置信度统计得出常见药物组合:麦冬-芦根、芦根-黄芩、炙甘草-枇杷叶、麦冬-黄芩、乌梅-白芍。通过基于网络的关联性分析得出纳入医案中运用的核心方药为:乌梅、白芍、黄芩、紫苏子、金银花、麦冬、芦根、薏苡仁、杏仁、生石膏、桃仁、枇杷叶、桑白皮、桔梗、炙甘草、菊花、防风、桑叶、法半夏、蝉蜕、浙贝母。多项结果均显示治疗中多与吾师的经验方-加减乌梅丸方有密切关系。2.经过筛选,加减乌梅丸方中的槲皮素、β-谷甾醇、山奈酚、豆甾醇等多个关键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在转录因子AP-1(Transcription factor AP-1,JUN)、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C-alpha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AKT1)、细胞肿瘤抗原 p53(Cellular tumor antigen p53,TP53)等核心基因表达上参与加减乌梅丸方的治疗。KEGG富集分析所涉及的通路包括癌症通路(Pathways in cancer)、PI3K-Akt 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HIF-1 信号通路(HIF-1 signaling pathway)、NF-kappa B 信号通路(NF-kappa B signaling pathway)、cAMP 信号通路(cAMP signaling pathway)、Jak-STAT 信号通路(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等。3.建立了 2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及234项三级指标的激素依赖型哮喘治疗量表初稿。结论1.崔红生教授治疗哮病主要通过祛邪扶正、调补阴阳的治法,提出从肝论治,其经验方-加减乌梅丸方应用频繁,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用药经验。2.加减乌梅丸方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复杂作用机制发挥抗炎作用,进而对激SDA起到治疗作用。3.通过德尔菲专家访谈法,分析、整合出适合SDA的治疗量表初稿,对未来指南的拟定提供了研究方向与科学基础。

赛亚辉[3](2020)在《高建忠运用小青龙汤临证经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总结导师运用小青龙汤“重剂轻投”和“通阳散寒”的学术思想基础上,归纳导师“随证立法,依法处方”的特色经验。从通过整理、统计小青龙汤的临床病案入手,完善对小青龙汤的认识及临床应用,培养“以法立方,以方载法”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古籍等途径,以历代医家运用小青龙汤的临证经验为主线,探索其发展变化。在导师临证应用小青龙汤的有效诊次中,分别对应用小青龙汤病例中患者的主诉、症状、舌象、脉象、药物加减等进行统计、整理并以图表呈现,从数据中分析导师应用小青龙汤的指征,发现导师药物配伍规律,总结小青龙汤的临床经验。结果:1.基本情况:通过数据发现:(1)男女比例约为1:1;(2)发病人群以儿童为主,其次是老年人。2.症状分布情况:经过数据收集,小青龙汤所治疗的疾病中咳嗽所占比例最大,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以白痰为主,这与痰饮病常见的清稀痰有一定区别。3.舌脉情况:整理100例医案,发现:舌质以淡和淡暗为主;舌苔以白苔为主;单一脉象以脉缓为主;复合脉象以脉细缓为主。4.用药情况:主要药物是生麻黄、桂枝、细辛、干姜、生白芍、五味子、姜半夏、炙甘草;加减药物中,使用频率排在前五位的药物为炒鸡内金、蝉蜕、全瓜蒌、生牡蛎、辛夷;剂量方面,5-10岁患者,常用小青龙汤(1-3)生麻黄1g,桂枝1g,干姜1g,细辛1g,生白芍3g,姜半夏3g,五味子3g,炙甘草1g;11-20岁,小青龙汤(2-4)生麻黄2g,桂枝2g,干姜2g,细辛2g,生白芍4g,姜半夏4g,五味子4g,炙甘草2g;21-80岁小青龙汤(3-6)生麻黄3g,桂枝3g,干姜3g,细辛3g,生白芍6g,姜半夏6g,五味子6g,炙甘草3g。5.联合方组:常见的联合组方中以麻附蝉葶方最多。结论:通过对导师临床运用小青龙汤医案的整理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各个年龄段均可使用小青龙汤治疗,其中以儿童占比最高。(2)反复发作的咳喘患者,无论症状表现是寒证还是有化热之象,均可使用小青龙汤治疗。(3)运用小青龙汤时可以加用一些清热化痰药不仅可以平衡寒热,对于兼证也有治疗效果。(4)根据伴随症状,可运用联合方组,扩展运用,提高疗效。

苏珍珍[4](2020)在《定喘汤合旋覆代赭汤化裁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结合现代医学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认识,并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支持,探讨痰热壅肺证小儿哮喘的中医病因病机的特点,运用宣肺降气、和胃化痰的治法,运用定喘汤合旋覆代赭汤化裁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症状、体征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为痰热壅肺证儿童哮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60例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符合小儿哮喘痰热壅肺证标准的患儿。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汤剂(定喘汤合旋覆代赭汤化裁)联合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对照组给予中成药(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在治疗第1天、第3±1天、第7±1天、第14天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雾化吸入次数以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运用统计学软件SPASS21.0对最终收集的临床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疗效,并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疾病疗效比较: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临床控制11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在治疗2周后,临床控制3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9.66%。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疾病疗效经数据统计分析,P<0.05,提示治疗组临床疾病疗效优于对照组。2.两组中医总证候有效率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临床控制13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无效0例;对照组在治疗2周后,临床控制1例,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2例。两组数据经过统计学分析处理,P<0.05,提示治疗组中医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3.各单项症状的组内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各单项症状的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用药前后各单项症状均有改善。4.各单项症状的组间比较:在治疗第3±1天、第7±1天、第14天,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咳嗽、喘促、咳痰、肺部哮鸣音评分方面进行组间比较,均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各单项症状的疗效高于对照组。5.两组患者主要症状及肺部哮鸣音缓解时间比较:两组在咳嗽、喘促以及肺部哮鸣音的缓解时间进行比较,均有P<0.05,治疗组缓解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6.两组雾化吸入次数比较:两组患者中,轻度患者按需使用雾化吸入次数进行比较,P<0.05,中度患者使用雾化吸入次数进行比较,P<0.05,两组雾化吸入的总次数进行比较,P<0.05,说明治疗组雾化吸入次数少于对照组。7.肺功能比较:两组在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改善情况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通过运用定喘汤合旋覆代赭汤化裁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观察,从气机升降及肺胃相关理论阐述了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基本病因病机,采用宣肺降气、和胃化痰之法,临床疗效显着。尤其在肺功能方面,治疗组的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这就为哮喘痰热壅肺证的认识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体现了中医治疗的辨证论治与西医的精准治疗完美结合,中西融合贯通,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宋文杰[5](2019)在《麻杏甘石汤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及君臣佐使配伍意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哮喘是常见呼吸疾病,有典型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性哮喘等多种表型,是危害人类健康重要疾病之一。目前西医治疗有一定局限性,中医有验便廉、副作用少等优势,从中医角度寻找治疗哮喘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是目前医学发展方向。麻杏甘石汤(MXGSD)是《伤寒论》治疗邪热壅肺证“汗出而喘”的方剂,导师傅延龄教授和仝小林教授合作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发现MXGSD治疗肺炎有效,且目前医家主要将MXGSD用于治疗肺炎,但对哮喘疗效、作用机制及君臣佐使配伍意义研究尚缺少科学依据。因此,本课题从系统评价、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角度对MXGSD治疗哮喘疗效、作用机制、及君臣佐使配伍意义初步探讨,以期有助临床。目的1.对MXGSD治疗哮喘有效性及常用剂量配伍进行系统评价,探讨MXGSD治疗哮喘主要表型,临床常用剂量配伍。2.对MXGSD治疗哮喘网络药理学研究,从整体系统角度预测其主要作用机制,及体现君臣佐使配伍意义主要通路。3.结合1和2结果,观察临床常用剂量MXGSD及不同拆方对哮喘大鼠干预作用,初步阐释MXGSD治疗哮喘作用机制及君臣佐使配伍意义。方法1.检索10个数据库MXGSD治疗哮喘RCT研究。纳入受试者为哮喘患者,干预措施为口服MXGSD加减(增加药味≤5),对照措施为不治疗、安慰剂、西药治疗,结局指标包括有效率、生化检查等主要结局指标,和症状体征改善/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次要结局指标。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文献筛选排除、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风险评价。应用Stata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资料综合和发表偏倚检测。探讨MXGSD治疗哮喘有效性及常用剂量配伍。2.检索10个数据库,尽可能全面采集MXGSD成分,筛选有效成分及靶点基因。检索5个疾病数据库,采集哮喘靶点基因。应用Cytoscape3.2.1软件构建MXGSD-哮喘-靶点基因网络,筛选核心靶点,进行聚类富集分析,预测主要作用机制;对MXGSD4味中药参与哮喘KEGG信号通路进行分析,预测体现复方君臣佐使配伍意义主要通路。3.建立OVA致敏哮喘大鼠模型,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麻黄组、麻杏组、麻草组、麻杏草组、MXGSD组),每组12只,药物干预10天,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体重、引喘潜伏期、行为学评价、EOS、IgE、IL-4、IFN-γ、HE染色、及体现君臣佐使配伍意义主要通路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MXGSD及不同拆方对哮喘大鼠干预作用。结果1.本系统评价共纳入RCT19项,涉及患者1407位,成人多于小儿,男性多于女性,疾病表型以典型支气管哮喘多见,中医证型以肺热证多见,MXGSD常用剂量为麻黄6g、杏仁9g、甘草6g、生石膏30g,常用配伍药物为黄芩、贝母、蝉蜕、桔梗、桑白皮、僵蚕、地龙、枇杷叶、栝楼、苏子、半夏、射干等,日服次数多为2次。文献质量风险评价模糊。13项为MXGSD加减+西药VS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3项为MXGSD加减VS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1项为MXGSD加减+西药VS西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2项为MXGSD加减VS西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因有些结局指标的纳入研究数量过少或临床异质性过大,未进行meta分析。发现MXGSD加减+西药对比单纯西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在总有效率(RR:1.214,95%CI:[1.08,1.36])、临床控制率(RR:1.904,95%CI:[1.46,2.47])、FEV1(MD:0.394,95%CI:[0.20,0.58])、FEV1%(MD:14.234,95%CI:[10.30,18.16])、PEF(MD:1.694,95%CI:[0.89,2.50])、、EOS(MD:-0.034,95%CI:[-0.05,-0.01])、、ACT评分(MD:0.984,95%CI:[0.29,1.67])、治疗后12月急性发作次数(RR:0.604,95%CI:[0.43,0.82])方面有统计学意义。MXGSD加减+西药对比单纯西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在总有效率(RR:1.264,95%CI:[1.10,1.45])、临床控制率(RR:1.424,95%CI:[1.06,1.89])、喘息积分(MD:-0.894,95%CI:[-1.24,-0.54])、咳嗽积分(MD:-0.324,95%CI:[-0.47,-0.17])、咳痰积分(MD:-0.114,95%CI:[-0.18,-0.04])、鼻煽积分(MD:-0.134,95%CI:[-0.23,-0.03])、哮鸣音积分(MD:-0.104,95%CI:[-0.18,-0.02])方面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发生率(RD:0.004,95%CI:[-0.04,0.04])无统计学意义。MXGSD加减对比单纯西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在总有效率(RR:1.224,95%CI:[1.06,1.41])、临床控制率(RR:1.744,95%CI:[1.17,2.58])方面有统计学意义。应用Stata 15软件对“MXGSD加减+西药VS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总有效率和临床控制率(纳入研究数量≥5项)进行发表偏倚检测发现二者均存在发表偏倚,应用剪补法分析发表偏倚对结果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结果稳定可靠。2.本网络药理学共收集MXGSD成分600种,靶点基因141种。哮喘靶点基因542种。建立“MXGSD-哮喘-靶点基因”网络,拓扑筛选得核心靶点138种。其GO注释主要集中于①基因表达沉默和复制,②DNA/RNA损伤修复和转录调控,③蛋白质分类修饰合成和稳定,④炎症免疫反应信号转导和级联激活,⑤DNA/RNA调节。TOP3KEGG通路分别为神经营养因子、雌激素和PI3K-Akt信号通路。对MXGSD4味中药参与哮喘相关KEGG通路分析,推测PI3K-Akt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和血小板活化可能是体现MXGSD君臣佐使配伍意义主要通路。3.动物实验:①一般状态:空白对照组大鼠无明显哮喘表现,其余各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哮喘表现。②体重:各组大鼠体重呈增长趋势,但增长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③引喘潜伏期测定:MXGSD不同拆方均能缩短哮喘大鼠引喘时间,与哮喘模型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配伍药味越多,统计学差异越明显。④行为学评价:MXGSD不同拆方均能减轻哮喘大鼠咳嗽、喘息、痰鸣音等表现,除麻黄组外其他拆方组与哮喘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仅MXGSD组和麻杏草组与其他拆方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⑤EOS:MXGSD不同拆方均能降低哮喘大鼠EOS水平,仅MXGSD组和麻杏草组与哮喘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MXGSD组与麻黄组、麻杏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⑥IgE:MXGSD不同拆方均能降低哮喘大鼠IgE水平,仅MXGSD组与哮喘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不同拆方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⑦IL-4:MXGSD不同拆方均能降低哮喘大鼠IL-4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配伍药味越多,统计学差异越明显。⑧IFN-γ:MXGSD不同拆方均能升高哮喘大鼠IFN-γ水平,仅MXGSD组与哮喘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MXGSD组与哮喘模型组、麻黄组、麻杏组、麻草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⑨HE染色:镜下空白对照组极少见轻度改变。其余各组均可见细支气管上皮细胞排列紊乱、脱落,气道内分泌黏液形成,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厚等不同程度病理表现。病理学评分显示MXGSD组与其他拆方相比,统计学差异明显。⑩PI3K mRNA表达量:MXGSD不同拆方均能降低哮喘大鼠PI3K mRNA表达量,仅MXGSD组和麻杏草组与哮喘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MXGSD组与麻黄组、麻草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11AKT mRNA表达量:MXGSD不同拆方均能降低哮喘大鼠AKT mRNA表达量,除麻黄组外其他拆方组与哮喘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不同拆方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系统评价分析,MXGSD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两种不同表型哮喘均有疗效。尤其是MXGSD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成人/小儿支气管哮喘较单纯西药治疗有效率显着提高,对改善成人肺功能(FEV1、FEV1%、PEF)、EOS、治疗后12月急性发作次数表现明显,对改善小儿主要症状体征积分、ACT评分表现明显。且中医证型以肺热证多见,常用剂量为麻黄6g,杏仁9g,甘草6g,生石膏30g。常用配伍药物为黄芩、贝母、蝉蜕、桔梗、桑白皮、僵蚕、地龙、枇杷叶、栝楼、苏子、半夏、射干。但由于本系统评价受方法学质量、研究数量限制,临床证据等级较低,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深入研究。2.网络药理学分析,MXGSD可参与基因表达转录等,调节神经-免疫-炎症反应,治疗哮喘。神经营养因子、雌激素和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是MXGSD治疗哮喘主要作用机制。且PI3K-Akt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和血小板活化,可能是体现MXGSD君臣佐使配伍意义主要通路。3.动物实验分析,MXGSD不同拆方对哮喘大鼠一般状态、体重、引喘潜伏期、行为学评价、EOS、IgE、IL-4、IFN-γ、肺组织HE染色、PI3KmRNA和AKT mRNA表达量均有改善。且全方与其他拆方相比疗效明显,提示君臣佐使配伍有增效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与MXGSD治疗哮喘君臣佐使配伍增效作用有关。

王海岩[6](2016)在《防哮合剂治疗哮喘持续期(肺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本临床研究,观察防哮合剂对支气管哮喘持续期属于肺肾阴虚证的患者的症状、体征、肺功能的影响,总结其临床疗效。综合分析哮喘病肺肾阴虚证的中医辨证论治综合疗效,探索哮喘病肺肾阴虚证的疗效评价方法。方法:随机将70例哮喘持续期属于肺肾阴虚证的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防哮合剂口服,对照组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4周为总疗程,治疗后判定疗效并观察两组患儿中医证候复常率及肺功能改善情况,分析二者疗效的差异,从而阐述口服防哮合剂疗效的可靠性。结果:1两组患者疗效评价标准是通过患者的症状,以及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检查以FEV1%的比较,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患儿FEV1%的增长值为90.8±3.7,对照组患儿FEV1%的增长值为90.9±3.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中医症候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两组症候积分改善都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中医主要症状以及次要症状,用药后治疗组症候积分均值为9.029±6.04,对照组用药后症候积分均值为10.212±6.035, 两组症候积分均值改善都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结论:防哮合剂治疗小儿哮喘持续期(肺肾阴虚型)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是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

吴婷婷[7](2016)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观察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肠道功能失调的发生率。2.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客观评价调肠法在支气管哮喘性急性发作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调肠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提供依据。方法: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肠道功能失调发生情况的观察按照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纳入标准,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住院患者,观察哮病发作期各证型兼有肠道功能失调的分布情况。2.调肠法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中的疗效观察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兼有肠道功能失调,中医诊断为“热哮、肠热腑实证”的患者64名,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及饮食、生活调节的基础上加用调肠法。对照组为西医常规治疗及饮食、生活调节。对两组患者的哮病证候积分、肠热腑实证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全身激素用量及用药时间、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进行比较。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1.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共30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兼肠道功能失调的患者共207例,发生率为69.0%,其中以热哮兼肠热腑实证发生率最高为23.3%。2.调肠法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1)两组患者治疗后哮病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哮病证候积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肠热腑实证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肠热腑实证证候积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3)中医证候疗效分析,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4)观察组激素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观察组激素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5)两组患者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着性(P<0.01)。治疗后两组ACT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结论: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兼有肠道功能失调的发生率较高,其中以热哮兼有肠热腑实证为主要表现。2.运用调肠法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热哮兼有肠热腑实证的症状体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调肠法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治法,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加饮食及生活调节相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李园白[8](2010)在《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往利用信息学方法研究中医药数据时主要是发现共性规律,但中医医案文献的主要贡献却恰恰在其所具有的特殊性方面,因而需要建立一套不同于以往的信息学方法来评价中医数据。医案传千载而不衰,古今文献中关于医案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角度纷繁多样,然而当研究者需要获取医案中某些特殊的辨证及处方情况时,还存在一定困难。故本研究以哮喘医案为范例,利用现有的信息相似度比较技术,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医医案特殊性评价方法,为测度医案的辨证和处方的特殊性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需求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进行小规模调查。调查对象为三级甲等医院初、中、高级临床医师,共收回86份有效问卷,经统计分析后认为:医案特殊性评价研究受到临床医师的肯定,并认为“辨证”和“处方”这两点较适于作为医案特殊性的评价点。第二部分确定研究对象:在本研究中,研究对象分为被评价对象和参照对象,被评价对象是被评价的主体,而参照对象是凸显被评价对象特殊性的参照物。通过调查425种中医疾病文献发表量,分析不同疾病诊治复杂程度等因素后,最终确定哮喘作为被评价病种;同时比较分析了期刊医案、专着医案等不同载体的医案特点,发现期刊医案最具有特殊性这一特色,故最终确定以发表于期刊的中草药治疗哮喘有效医案为被评价对象,并制定了筛选细则,共筛选文献1347篇,时间限定为20年(1988年至2007年)。参照对象需要具有“普遍性”特征,故选择公认度较高、研究病例数较大、流传较久的哮喘诊疗文献信息作为参照对象。经调研确定参照对象信息来源为:中国方剂数据库(涉及书籍240种)、10例以上哮喘临床研究文献(涉及文献1293篇)、书籍中记载哮喘的相关知识(涉及书籍44种)。第三部分确定评价具体目标:遵循评价目标有意义及有可比性的原则,并根据调查结果,最终确定“中药处方的特殊性”及“辨证特殊性”作为评价具体目标。第四部分遴选评价指标:本研究以筛选有效信息为目标,故中药处方特殊性评价指标确定为:中药名称、中药剂量、中药功效、证候的特殊性评价指标确定为证素及基本证候。第五部分评价指标的预处理:由于评价指标之间的(量纲)度量单位及变化幅度不同,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例如:中药的常用剂量不同。故本研究对中药名称、中药剂量、处方功效、证候名称四个方面的指标信息进行了预处理,即规范化处理:①中药名称规范处理:采用词典排序、正异名顺序标注建立标准表的方法处理中药名称,原文的中药名称被规范修动的比例为20%左右,处理后的规范数据占总数据的95%左右。②中药剂量规范处理:在以往指标标准化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本研究的中药剂量规范化公式,对中药剂量进行处理,消除了中药之间不同常用剂量范围所造成的计算误差。③中药功效预处理:根据中药功效、剂量信息,提出了功效信息处理方式,形成处方的功效信息集合。④证候指标预处理:运用从简单到复杂多层次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对证候指标进行预处理,共提取“病位”、“病性”、“病位-病性”等证候单元565个。第六部分评价模型的确定:本研究的评价模型使用相似度模型来计算特殊性。根据两个主要评价目标即“中药处方特殊性评价”和“证候特殊性评价”的不同特性,分别使用了不同的相似度模型进行计算。其中中药处方的特殊性评价模型采用了三层分析法:一层为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二层为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三层处方功效相似度。其中一层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通过比较Jaccard算法和Dice算法两种集合相似度计算方法,认为对于被比较双方的相似部分与非相似部分应设置相同权重,故最终选择Jaccard相似系数作为计算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方法。二层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通过比较“相关系数比较法”和“夹角余弦比较法”这两种矢量相似度计算方法,认为“夹角余弦比较法”的计算结果取值范围、取值趋向等方面特点比较适合组成剂量相似度比较,故最终选择“夹角余弦比较法”进行处方组成剂量的比较。三层处方功效相似度:处方功效被评价信息与处方组成剂量信息类似,故同样选择“夹角余弦比较法”计算处方功效相似度。而证候相似度的计算模型,与处方信息不同,是文本信息比较,故选择欧式距离相异度计算模型、空间向量模型、本体中概念相似度计算模型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欧式距离相异度方法敏感度较好、操作性较强,故选择欧式距离相异度方法计算进行证候相似度计算。第七部分评价结果计算:本研究按照评价指标采集、指标预处理、评价模型计算一系列步骤,进行哮喘医案被评价对象及参照对象的相似度比较,并制订出结果划分规则,筛选出有特殊性意义的被评价对象。被评价的中药处方信息共2779个,通过计算得出结论:①“全特殊处方信息”为0个,即被评价对象中没有处方组成、剂量、功效三方面信息均为特殊的处方信息。②“部分特殊处方信息”中:“特殊处方药物组成信息”557个、“特殊处方组成剂量信息”16个,“特殊处方功效信息”0个。此类信息是从组成、剂量、功效三个角度分别独立分析,其中特殊处方药物组成及特殊处方组成剂量,均有部分阳性结果,而特殊处方功效信息方面并没有阳性结果。③“一般处方信息”为375个,即有375个处方信息基本没有新意,与普通成熟的处方信息基本雷同。另外除了上述三类处方结果外,还存在一些其他处方信息,本研究认为无意义故未予分类。证候信息共1506个,其中特殊证候为0,部分特殊证候为258个,常见证候为1248个。第八部分辅助软件开发:本研究开发了三个软件以辅助课题的评价工作,主要用于处理本研究中计算量大、手工难以处理、易出错的几个环节,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率。其中“中药规范系统”辅助中药名称、剂量、功效标准表的建立,“正异名修正系统”可以辅助中药名称等规范工作,“方剂相似识别系统”可以进行相关方剂相似度的计算。小结:本研究的创新性贡献在于利用信息学分析方法从特殊性角度分析医案,包括从处方药物组成、处方组成剂量、处方功效、证候四方面进行医案特殊性研究,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探求医案中特殊辨证和用药的信息。从研究结果分析,医案在辨证方面特殊性不高,大多数医案的辨证信息都在以往成熟文献中提及过;而在方剂特殊性方面具有阳性结果,其组成和剂量都筛选出一些较特异的处方,这些特异性用药信息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开拓思路,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新视角。本研究在特殊性评价方法学上进行了探索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特定的评价指标处理方法、处方多层次相似计算方式及证候单元相似度的计算思路,最终确定了较为合理的相似度度量方法,并提出了特殊性计算结果的分类规则,在中医药处方和辨证信息相似性研究方面,提供了有意义的方法学上的探索和实践应用范例。

何乃峰[9](2014)在《三拗六君煎治疗支气管哮喘风痰证疗效观察与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及评价三拗六君煎治疗哮病风痰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观察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符合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和《中药新药治疗哮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和中医哮病风痰证辨证诊断标准,选择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并设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用三拗六君煎治疗,对照组常规吸入舒利迭,两组均未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采集血标本、测量临床症状评分、最大呼气峰流值、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峰流值变异率、临床症状评分变化、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变化、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的改善情况,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峰流速仪测试数值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峰流速仪测试数值均升高,对照组峰流速仪测试数值明显低于试验组(P<0.05),且有统计学意义。2、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比较: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经治疗后明显降低,较治疗前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经治疗后降低,但较治疗前无显着性差异(p>0.05)。3、临床证候积分变化:治疗后较治疗前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4、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的评分具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评分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传统名方,采用现代研究方法,结合患者体征及症状特点,通过辨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三拗六君煎治疗,能更好的改善哮病风痰证的临床症状、体征,减少发病次数,从而深化对哮病风痰证的认识,优化现代治疗中医哮病治疗模式。

覃骊兰[10](2014)在《从“肝肺同治”论治过敏性哮喘的理论文献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首先,根据加味过敏煎的功效应用,从“肝肺同治”的角度初步推理其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中医机制;其次,在动物实验上,运用卵白蛋白(OVA)致敏与激发制备哮喘小鼠模型,观察加味过敏煎治疗过敏性哮喘的药效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加味过敏煎抗敏、抗炎、平喘的免疫分子机制及作用靶点,为将此方开发为新型、安全、有效地治疗哮喘的药物提供理论与实验基础,也为临床使用该方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科学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1加味过敏煎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中医机制研究1.1过敏性哮喘中医证候规律的现代文献研究对符合要求的文献中所涉及的证型、脏腑、病理因素和治疗方法进行规范,运用SPSS17.0进行频次描述;1.2从“肝肺同治”论治过敏性哮喘的理论研究:采用文献整理、对比、分析、归纳和总结的方法。2加味过敏煎治疗过敏性哮喘的药效学研究将60只4~5周SPF级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1.25mg·kg-1)、加味过敏煎高剂量组(含生药2.72g/ml)、加味过敏煎中剂量组(含生药1.36g/ml)、加味过敏煎低剂量组(含生药0.68g/ml),每组10只。采用OVA致敏和激发构建小鼠哮喘模型。观察激发时小鼠的发作表现;细胞涂片进行外周血中白细胞分类计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切片炎性细胞浸润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OVA特异性IgE(OVA-sIgE)的含量。3加味过敏煎治疗过敏性哮喘的免疫分子机制研究分组与造模法同上。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哮喘小鼠T细胞中CD4+IFN-γ+细胞、CD4+IL-4+细胞、CD4+IL-17+细胞、CD4+Foxp3+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5的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IFN-γ和IL-4、IL-5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B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转录因子T-bet、GATA-3、Foxp3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加味过敏煎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中医机制研究1.1过敏性哮喘中医证候规律的现代文献研究按照频次进行排序,过敏性哮喘中最常见的12个实证证型依次为:寒哮、热哮、痰热郁肺、肝火犯肺(木火刑金)、寒痰阻肺、风痰内阻、痰浊阻肺、风邪外袭、痰瘀阻肺、肝气乘肺、风寒袭肺、风热犯肺;最常见的6个虚证证型依次为:肺肾两虚、肺气虚、肺肝肾阴虚、肺脾两虚、脾气虚、肾阳虚;此外,还有6种虚实夹杂证候(肺寒肾虚、肺热肾虚、气虚血瘀、肝血亏虚,肝风内动、肺热阴虚、肾虚痰瘀);过敏性哮喘关联的脏腑按频次排序有:肺、脾、肾、肝、胃、心、小肠;过敏性哮喘涉及的病理因素按频次排序依次为:痰、虚、风、气郁、寒、瘀、热(火)、湿、燥、暑;按频次排序,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前12位依次为:化痰、清热、宣肺平喘、调肝(包括补肝、疏肝、清肝)、祛风、温肺散寒、活血化瘀、补益肺肾、补益肺脾、健脾益气、扶正祛邪、豁痰利气。1.2从“肝肺同治”论治过敏性哮喘的理论研究我们认为,哮证是综合因素、多病机结合的一种病证,肝肺是引发哮喘的关键脏腑,风、气、痰、瘀、虚等病理因素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肝肺。而过敏性哮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好发于春季,以风邪为致病先导,更是与肝肺相关。过敏性哮喘具体的病机可概括为“肝肺气阴亏虚为本,风邪袭肺为标,肝之阴血亏虚导致肝阳偏亢,肝阳化内风,终至内外风相煽,痰气瘀互阻,气道搏结,哮喘乃发”。治疗的原则就是从“肝肺同治”立法,以“调肝理肺,滋阴祛风,化痰通络”为根本治法。而加味过敏煎就是针对此病机,并谨守此原则来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代表方。2加味过敏煎治疗过敏性哮喘的药效学研究与模型组比较,各加味过敏煎治疗组小鼠哮喘发作表现如喷嚏、呛咳、呼吸急促、躁动不安、腹肌收缩、紫绀等症状明显减轻(P<0. 01~0.05);加味过敏煎高、中剂量组均能明显减少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与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P<0. 01~0.05);加味过敏煎高、中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的改善肺组织炎性病变,EOS浸润减少(P<0. 01~0.05);加味过敏煎各剂量组均可显着降低血清中OVA-sIgE含量(P<0.01~0. 05)。3加味过敏煎治疗过敏性哮喘的免疫分子机制研究3.1加味过敏煎对CD4+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分化与功能的影响FCM技术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过敏煎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脾组织中CD4+IL-4+、CD4+IL-17+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P<0.05);加味过敏煎中、低剂量组则有降低的趋势,但没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过敏煎高剂量组可明显增加CD4+IFN-γ+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P<0. 05);加味过敏煎中、低剂量组则有增加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 05);加味过敏煎高、中剂量组对CD4+Foxp3+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有增加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 05)。3. 2加味过敏煎对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ELISA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过敏煎高剂量组可显着降低血清中IL-4含量(P<0. 01),而加味过敏煎中、低剂量组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加味过敏煎高、中剂量组均可降低血清中IL-5水平(P<0. 05),而加味过敏煎低剂量组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加味过敏煎高、中剂量组均可显着提高血清中IFN-γ含量(P<0.01~0.05),而加味过敏煎低剂量组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 05)。3. 3加味过敏煎对肺组织中Th1/Th2型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RT-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过敏煎各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肺组织中IL-4、IL-5 mRNA表达水平(P<0.01~0.05);加味过敏煎高剂量组升高了 IFN-γmRNA表达水平(P<0.05),其余各组均无明显表现(P>0.05),但有升高的趋势。3. 4加味过敏煎对肺组织中转录因子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过敏煎高、中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肺组织中Th2型细胞转录因子GATA-3的mRNA表达水平(P<0. 01~0.05),其中加味过敏煎高剂量组比较显着(P<0.01);加味过敏煎高剂量组可增强Th1型细胞转录因子T-bet和Treg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的mRNA表达水平(P<0. 01~0.05);加味过敏煎中、低剂量组均可升高Foxp3的mRNA表达水平(P<0. 01~0.05);加味过敏煎中、低剂量组对T-bet表达水平有升高的趋势(P>0.05);加味过敏低剂量组对GATA-3的mRNA表达水平有降低的趋势(P>0.05)。WB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过敏煎高、中剂量组均能显着抑制GATA-3的蛋白表达(P<0.01~0. 05);而对T-bet、Foxp3的蛋白表达则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1根据文献统计,肝、肺与过敏性哮喘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虽然哮喘不仅仅与此二脏相关,但此二脏却是引发哮喘发作(急性期)最为关键的脏腑,从证型、病理要素的生成、治疗方法等方面看离不开肝肺生理病理的变化,而且与肝肺相关的证型、病理要素、治法都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2理论研究发现,加味过敏煎是从“肝肺同治”立法,以“调肝理肺,滋阴祛风,化痰通络”为根本治法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代表方。加味过敏煎药物皆归肝肺经,全方肝肺同治,表里兼顾,阴阳并调,功在疏畅气机,外散风邪,内调肝肺,化痰通络,有收有散,有补有泻,升降并举,使风、痰、瘀不得相结,不得化生,祛邪且扶正,收效甚佳。3加味过敏煎可明显减轻激发时哮喘小鼠的发作表现,可减少哮喘小鼠体内白细胞总数与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可改善肺组织炎性病变,减少EOS浸润,并减少哮喘小鼠体内OVA-sIgE含量,进一步证实了加味过敏煎具有抗敏、抗炎、平喘的药效作用。4加味过敏煎治疗过敏性哮喘的免疫机制可能是:①调节Th1/Th2细胞分化失衡:即增强哮喘小鼠脾组织中Th1型细胞亚型在CD4+细胞中的比例;降低Th2型细胞亚群在CD4+细胞中的比例;还可上调Th1型细胞因子IFN-Y的表达,抑制IL-4、IL-5等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还可明显抑制哮喘小鼠肺组织中Th2型转录因子GATA-3的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增强Th1型转录因子T-bet基因表达水平。②调节Treg/Th17细胞的分化失衡:即可降低Th17型细胞亚群在CD4+细胞中的比例,还可上调Treg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的基因表达。

二、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治疗浅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治疗浅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风动理论的芍药甘草汤干预支气管哮喘的文献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辨证分型
    3 治疗
    4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研究一 基于现代文献的肝风内动证疾病分布及处方用药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芍药甘草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文献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研究一 芍药甘草汤不同配比对哮喘小鼠的干预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观测指标
        4 统计分析方法
        5 实验结果
        6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芍药甘草汤不同配比对哮喘小鼠COX表达及ROS水平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统计方法
        5 实验结果
        6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

(2)崔红生教授治疗哮病中医用药规律及中医诊断与治疗量表拟定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激素依赖型哮喘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激素依赖型哮喘概述
        2 激素依赖性哮喘、激素抵抗性哮喘、难治性哮喘之间的关系
        3 激素依赖性哮喘的诱因
        4 激素依赖型哮喘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特征
        5 鉴别诊断
        6 激素依赖性哮喘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激素依赖性哮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2.1 分期辨证论治
        2.2 脏腑辨证论治
        2.3 分型辨治
        2.4 专方专治
        2.5 中西医结合治疗
        2.6 其他治法
        参考文献
    综述三 三步序贯法治疗激素依赖型哮喘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概况
        1 三步序贯法理论的产生及内涵
        2 三步序贯法治疗SDA的理法方药
        3 三步序贯法临床应用概况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第一章 基于数据挖掘总结崔红生教授治疗哮病的中药用药规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1 基本信息统计
        2 总体方药信息统计
        3 基于关联规则的数据分析
        第四节 讨论
        1 哮病概述
        2 SDA的中医证治机理
        3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4 从肝论治治疗哮病
        5 加减乌梅丸方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加减乌梅丸方治疗SDA的作用机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1 加减乌梅丸方有效活性成分
        2 筛选加减乌梅丸方与SDA的共同作用靶点
        3 关键化学成分-共同靶点网络构建
        4 PPI网络构建
        5 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
        6 分子对接
        第三节 研究结果
        1 加减乌梅丸方有效活性成分
        2 加减乌梅丸方-SDA靶点预测
        3 加减乌梅丸方中活性成分与SDA基因网络构建
        4 PPI蛋白互作网络分析
        5 GO功能富集分析
        6 KEGG通路富集分析
        7 靶点-通路网络构建
        8 分子对接结果
        第四节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SDA中医诊断与治疗量表拟定的初探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激素依赖型哮喘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方案构建
        3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4 统计学分析
        第三节 研究结果
        1 专家积极程度与权威程度
        2 专家协调程度
        3 专家咨询建议
        4 问卷调查评分结果
        5 构建SDA中医诊疗指南专家调查量表
        第四节 讨论
        1 拟定SDA中医诊疗指南专家调查量表的重要性及应用价值
        2 拟定SDA中医诊疗指南专家调查量表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 拟定SDA中医诊疗指南专家调查量表的依据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高建忠运用小青龙汤临证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高建忠应用小青龙汤学术思想研究
    1.立足内伤,重剂轻投
    2.以通为法,通阳散寒
第二部分 高建忠运用小青龙汤临证经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病例标准
        1.3 排除病例标准
        1.4 脱落标准
        1.5 资料整理标准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性别统计
        2.2 年龄分布统计分析
        2.3 病程时间统计分析
        2.4 舌质统计分析
        2.5 舌苔统计分析
        2.6 脉象统计分析
        2.7 主诉统计分析
        2.8 痰质统计分析
        2.9 二便统计分析
        2.10 加减药物统计分析
        2.11 联合方组统计分析
        2.12 年龄与药量统计分析
    3 讨论
        3.1 小青龙汤的出处
        3.2 小青龙汤方义
        3.3 历代论述
        3.4 小青龙汤基本方
    4 典型病例
        4.1 通阳散寒治反复咳嗽
        4.2 温通清化治久咳化热
        4.3 通阳散寒治哮证
    5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定喘汤合旋覆代赭汤化裁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目的
        1.2 病例来源
        1.3 诊断标准
        1.4 评分标准
        1.5 病例纳入标准
        1.6 病例排除标准
        1.7 退出(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对照方法
        2.3 治疗方案
        2.4 观察指标
        2.5 肺功能检测方法
    3.安全性评价
    4.疗效判定标准
        4.1 疾病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4.2 中医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5 统计方法
    6 结果分析
        6.1 两组基线比较
        6.2 肺功能比较
        6.3 临床观察结果统计
        6.4 安全性评价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技术路线图
综述一 儿童支气管哮喘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儿童支气管哮喘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麻杏甘石汤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及君臣佐使配伍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哮喘的西医现代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哮喘的中医现代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系统评价的麻杏甘石汤治疗哮喘有效性及常用剂量配伍研究
    1 前言
    2 研究资料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纳入标准
        3.2 文献检索范围
        3.3 文献筛选与排除
        3.4 文献数据提取
        3.5 文献质量风险评价
        3.6 文献数据分析与资料综合
        3.7 文献发表偏倚检测
        3.8 研究结果解释与讨论
    4 研究结果
        4.1 研究检索和筛选
        4.2 纳入研究特征描述
        4.3 方法学质量评价
        4.4 结局指标疗效
        4.5 发表偏倚
    5 小结
    6 讨论
        6.1 麻杏甘石汤治疗哮喘有效
        6.2 麻杏甘石汤药物剂量配比
        6.3 麻杏甘石汤常用配伍药物
        6.4 本系统评价的不足与未来临床研究建议
        6.5 目前麻杏甘石汤治疗哮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7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麻杏甘石汤治疗哮喘作用机制及配伍意义探讨
    1 前言
    2 研究资料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3.1 中药有效化学成分筛选
        3.2 靶点预测
        3.3 靶点蛋白基因名转化
        3.4 成分-疾病-靶点交集网络构建
        3.5 核心靶点的聚类分析
        3.6 核心靶点的富集分析
        3.7 麻杏甘石汤复方的君臣佐使配伍分析
    4 研究结果
        4.1“麻杏甘石汤复方-中药有效成分-靶点基因“数据网络
        4.2“哮喘疾病-靶点基因”数据网络
        4.3“麻杏甘石汤复方-哮喘疾病-靶点基因”PPI数据网络及拓扑分析
        4.4 核心靶点聚类富集分析
        4.5 麻杏甘石汤君臣佐使配伍意义分析
    5 小结
    6 讨论
        6.1 麻杏甘石汤治疗哮喘可能作用机制分析
        6.2 麻杏甘石汤君臣佐使配伍意义分析
        6.3 本网络药理学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建议
    7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麻杏甘石汤君臣佐使不同配伍拆方对哮喘大鼠干预作用的研究
    1 前言
    2 研究资料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5 小结
    6 讨论
    7 参考文献
结语
    1 小结
    2 创新
    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6)防哮合剂治疗哮喘持续期(肺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1 古代医家对哮喘病因病机的研究
        1.2 现代医家对哮喘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证治方药
        1.4 外治法
    2 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2.1 该病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
        2.2 哮喘的表型研究进展
        2.3 药物治疗最新的研究进展
    3 小结
材料与方法
    1 诊断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1.2 哮喘临床分期标准
        1.3 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1.4 中医诊断标准
        1.5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 病例选择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剔除与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
        3.2 治疗方法
        3.3 安全性评价
    4. 观察指标和评估
        4.1 临床观察指标
        4.2 疗效判定标准
    5. 统计方法
    6 一般资料
    7 研究结果
    8 安全性观察结果
分析与讨论
    1 肺肾阴虚证与哮喘持续期的关系
    2 补肺益肾法是哮喘持续期的重要治疗方法
    3 方药分析
        3.1 组方配伍原理
        3.2 现代药理研究
    4 疗效分析
    5 存在不足与今后研究方向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7)“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一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肠道功能失调发生情况的观察
    一、临床资料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标准
        (六)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三、统计方法
    四、结果分析
临床研究二 调肠法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一、临床资料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标准
        (六)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随机分组
        (二)实施方案
        (三)观察指标
        (四)疗效判定标准
    三、统计方法
    四、结果分析
        (一)一般资料分析
        (二)疗效观察
讨论
    一、中西医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一)西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二)中医对哮病的研究概况
    二、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中医渊源的探讨
    三、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现代机理探析
        (一)组织结构
        (二)气体的排泄
        (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四)公共黏膜免疫系统
        (五)内分泌学
        (六)氧化-抗氧化系统
    四、“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一)肺心病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三)呼吸衰竭
        (四)肺炎
        (五)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五、“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哮喘中的应用
    六、调肠法治疗哮喘的理论依据
        (一)哮喘急性发作期肠道功能失调的表现
        (二)哮喘兼肠道功能失调的原因
        (三)哮喘兼肠道功能失调的治疗
        (四)运用通腑法治疗热哮兼肠热腑实证
    七、药物分析
        (一)药物组成
        (二)组方分析
        (三)单个药物分析
    八、疗效分析
        (一)总体疗效
        (二)安全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对哮喘发病机制的探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8)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前言
正文
    1 评价目的和意义
        1.1 探索医案特殊性评价方法
        1.2 筛选出辨证治疗独特的哮喘医案
    2 技术路线
    3 需求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被调查对象
        3.3 调查方式
        3.4 调查结果
        3.5 调查结论
    4 研究对象
        4.1 病种及文献来源的确定
        4.1.1 病种确定
        4.1.2 被评价对象文献类型
        4.1.3 参照对象文献来源
        4.2 被评价对象
        4.2.1 入选及排除条件
        4.2.2 被评价对象概况
        4.3 参照对象
        4.3.1 入选条件
        4.3.2 参照对象概况
        4.4 检索来源及方式
        4.4.1 公开信息检索来源
        4.4.2 评价对象检索方式
    5 评价目标
    6 评价指标
        6.1 特殊性指标选择
        6.1.1 中药处方的特殊性指标
        6.1.2 证候的特殊性指标
        6.2 指标预处理
        6.2.1 中药指标预处理
        6.2.1.1 中药名称的预处理
        6.2.1.1.1 中药名称标准表的建立
        6.2.1.1.2 其他不规范现象处理
        6.2.1.1.3 规范处理概况
        6.2.1.2 中药剂量的预处理
        6.2.1.3 处方功效的预处理
        6.2.2 证候指标预处理
    7 评价模型
        7.1 中药处方相似度评价模型
        7.1.1 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
        7.1.2 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
        7.1.3 处方功效相似度
        7.2 证候相似度评价模型
        7.2.1 三种评价模型比较
        7.2.1.1 空间向量模型计算
        7.2.1.2 本体概念相似度计算
        7.3 证候相似度评价模型
        7.3.1 三种评价模型比较
        7.3.1.1 空间向量模型计算
        7.3.1.2 本体概念相似度计算
        7.3.1.3 欧式距离计算
        7.3.2 证候评价模型选择
    8 评价结果
        8.1 评价结果处理
        8.1.1 中药处方相似度
        8.1.2 证候相似度
        8.2 评价结果概况
        8.2.1 中药处方评价结果
        8.2.2 证候评价结果
    9 辅助软件
        9.1 中药规范系统
        9.2 正异名修正系统
        9.3 方剂的相似识别系统
结论
    1 从特殊性角度分析医案
    2 评价方法学上进行探索
    3 数据规范上进行探索
展望
    1 方剂的查新工作可以开展
    2 中药、证侯信息的标准化工作待大力开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
    附录B 《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统计报告
    附录C 被评价对象文献名称详表
    附录D 参照对象书籍详表
    附录E 中医疾病临床研究数据库来源文献详表
    附录F 中国方剂数据库方剂来源详表
    附录G 证候单元详表
    附录H 处方特殊度结果(部分)
        表H-1 处方组成特殊度前50名
        表H-2 处方组成剂量特殊度前50名
        表H-3 处方功效特殊度前50名
    附录Ⅰ 证候特殊性前50名
致谢
个人简介

(9)三拗六君煎治疗支气管哮喘风痰证疗效观察与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的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试验病例标准
        (四) 疗效判断
    二.研究方法
        (一) 分组方法
        (二) 治疗方法
        (三) 观测指标
    三、 统计分析方法
        (一) 一般资料分析
        (二) 临床疗效分析
讨论
    一.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一) 历代医家对哮病的认识
        (二) 现代中医医家对哮病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一) 病因与机制的研究
        (二) 支气管哮喘诊断的研究
        (三) 支气管哮喘治疗的研究
    三.前期的研究基础
        (一) 哮病的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二) 对气道重塑、难治性哮喘的中医认识进行了理论和文献探讨
        (三) 对哮病夙根理论实质的研究
    四.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一) 药物组成
        (二) 组方分析
        (三) 中医文献论述
        (四) 现代药理研究
    五.结果分析
        (一)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二) 疗效评价
    六、 安全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10)从“肝肺同治”论治过敏性哮喘的理论文献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防治哮喘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过敏煎的现代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理论文献研究
    第一章 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规律的现代文献研究
        1 研究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从“肝肺同治”论治过敏性哮喘的理论研究
        1 哮证病因病机分析
        2 风、气、痰、瘀、虚与肝肺的关联
        3 肝与肺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4 肝肺生理功能失常是引发哮喘的关键病机
        5 肝肺同病引发哮喘的常见证型
        6 “肝肺同治”是治疗过敏性哮喘的重要方法
        7 加味过敏煎基于“肝肺同治”理论治疗过敏性哮喘
        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加味过敏煎治疗过敏性哮喘的药效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加味过敏煎治疗过敏性哮喘的免疫分子机制研究
        第一节 加味过敏煎对哮喘小鼠CD_4~+细胞亚型分化调节的影响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节 加味过敏煎对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节 加味过敏煎对肺组织中Th1/Th2型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节 加味过敏煎对肺组织中转录因子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四、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治疗浅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风动理论的芍药甘草汤干预支气管哮喘的文献及实验研究[D]. 张佩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2]崔红生教授治疗哮病中医用药规律及中医诊断与治疗量表拟定初探[D]. 孙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高建忠运用小青龙汤临证经验研究[D]. 赛亚辉.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4]定喘汤合旋覆代赭汤化裁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研究[D]. 苏珍珍.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麻杏甘石汤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及君臣佐使配伍意义研究[D]. 宋文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6]防哮合剂治疗哮喘持续期(肺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海岩.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08)
  • [7]“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应用研究[D]. 吴婷婷.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03)
  • [8]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D]. 李园白.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08)
  • [9]三拗六君煎治疗支气管哮喘风痰证疗效观察与机制探讨[D]. 何乃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 [10]从“肝肺同治”论治过敏性哮喘的理论文献与实验研究[D]. 覃骊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简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