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化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城镇化,人口,经济增长,户籍,卢萨卡,成本,政治。
城市化率论文文献综述
景斌强[1](2019)在《城市化率、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省级面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率的提高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之间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出,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研究叁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对2007-2016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短期来看,无论是城市发展还是经济增长都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从长期来看,城市发展有利于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合理调配资源在城乡间的分布,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2](2019)在《继续提高城市化率必须实现要素自由流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18年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19-03-01)
[3](2019)在《新城市分类法提升非洲南部国家城市化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部非洲很多国家以不同方式界定城市或农村地区。目前的方法所涉及的标准包括人口规模和密度、行政职能、经济目的和政治界定。这显着影响了这些国家的城市数量和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口比例。当一种普遍的方法被用来定义城市区域时,南部非洲这片次区域比原本认为的更加城市化。这一发现于2019年1月22日至25日在卢萨卡举行的技术研讨会上公布,来自于该次区域的12个国家代表出(本文来源于《人类居住》期刊2019年01期)
房宁,丰俊功[4](2018)在《城市化率与亚洲政治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战以后,亚洲诸国家或地区普遍经历了20世纪从威权体制到多元体制的政治转型。然而,政治转型给各国家或地区所带来的影响却各不相同。为什么政治转型在有的国家或地区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而在另一些国家或地区带来的却是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和发展停滞?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抓住工业化所带来的社会阶层结构变动这一深层动因,提出了分析亚洲国家政治转型的一套理论框架,并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在城市化率与该国家或地区政治转型的成败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文化纵横》期刊2018年05期)
刘诗萌,陈岩鹏[5](2018)在《40年城市化率提高40% 中国城市奇迹从何而来?》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电影《人在囧途》火了。为了在大雪天回家过年,腰缠万贯的大老板和讨债的农民工从飞机换到了火车,从火车换到巴士,迫不得已还从巴士爬上拖拉机。笑料百出的“囧”事背后,是成千上万漂泊在大城市里的人共同经历过的心酸。那一年,中国城市(本文来源于《华夏时报》期刊2018-06-11)
陈彧[6](2018)在《剥离镇人口的中国城市化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设计两种算法的六个数据模型对剥离镇人口的城市化率进行分析,计算后的数据显示,1953年中国城市化率仅为8.10%,2014年为31.95%,61年的时间增长了23.85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28个百分点;此外,1984年以后,城市化率与城镇化率不再体现共生性的增长态势。(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8年02期)
刘亭[7](2017)在《高城市化率与经济发达当然有必然联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读到安邦咨询的一篇文章,题目叫作《高城市化率与经济发达并无必然联系》。认真读了几遍,总是觉得不甚了然。文中列出类似阿根廷这样的国家,经济并不算发达但城市化率很高。或许有这样的案例,但反过来并没有事实支持,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很低。或许应当这样理解:在正常状态下,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率必然相应提高。衡量一国经济的发达程度,最硬的两个结构性指标,一是产业结构的叁次产业比例,是一二叁、二叁一,还是叁二一?二是人口(本文来源于《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期刊2017年16期)
陈万青[8](2017)在《癌症离我们有多远 关于中国癌症城市化率分析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2月,由国家癌症中心赫捷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中国癌症研究》英文杂志发表论文:"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in 2013:an analysis based on urbanization level",该研究分析了不同城市化率水平下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情况。文章发表后,被不少非专业媒体误读,错讹传播广泛。为避免对社会、临床工作者及患者产生误导,《中国医学论坛报》联合论文的主要作者——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全国肿瘤登记中心陈万青教授,对文章进行解读,以期能通过正确、有效的信息,切实地为广大读者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抗癌之窗》期刊2017年02期)
张广威[9](2017)在《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基于1978~2014年城市化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978~2014年我国城市化率、人均GDP时间数列,采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误差修正、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系列方法进行计量分析,研究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正向相关关系;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明显,而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都产生负向的相互影响。为形成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有效推动局面,我国今后应保持较快经济增长速度,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创新城乡管理体制。(本文来源于《山东工商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张东生,马娜[10](2016)在《中国城市化率预测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中国巨大的空间和人口框架的特色,其他国家城市化率预测模型难于借鉴,本文基于影响城市化率的主要因素,从经济角度揭示其内在发展规律,分别运用时间序列法和回归分析法对城市化率、城市常住人口数量、400万人口以上城市数量构建了预测模型;预测结果显示,人均GDP、第二产业占比、第叁产业占比与预测结果正相关,其中第叁产业占比与城市化率、城市人口、大型城市数量相关度最高。(本文来源于《统计与管理》期刊2016年11期)
城市化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18年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化率论文参考文献
[1].景斌强.城市化率、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省级面板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9
[2]..继续提高城市化率必须实现要素自由流动[N].21世纪经济报道.2019
[3]..新城市分类法提升非洲南部国家城市化率[J].人类居住.2019
[4].房宁,丰俊功.城市化率与亚洲政治转型[J].文化纵横.2018
[5].刘诗萌,陈岩鹏.40年城市化率提高40%中国城市奇迹从何而来?[N].华夏时报.2018
[6].陈彧.剥离镇人口的中国城市化率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
[7].刘亭.高城市化率与经济发达当然有必然联系[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
[8].陈万青.癌症离我们有多远关于中国癌症城市化率分析的解读[J].抗癌之窗.2017
[9].张广威.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基于1978~2014年城市化率[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7
[10].张东生,马娜.中国城市化率预测模型构建[J].统计与管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