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第三完全中学67820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了城市,汇成了一股强大的“农民工”流。与此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民工”的子女被留置在家,而产生了所谓的“留守儿童”。如今有关于“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我们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为此,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也寻找到了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制度关爱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渴望父母关爱。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父母外出打工半年回家一次的比例占70%,一年回家一次的比例占30%,农村留守儿童几乎半年甚至一年才能和自己的父母见上一面,而且相处的时间也很短暂。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非常渴望父母的关爱,渴望父母能陪在自己的身边,与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访谈和调查中有大约55%的留守儿童反映因父母不在家常常而感到没有安全感、寂寞、孤独无助。
2.隔代监护,生活习惯欠佳,家庭教育缺失。从调查情况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维持家庭生活,65%的儿童由祖父、祖母或者外祖父、外祖母代为监护和教育,作为农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介入较少,对儿童在学校情况如何、学习情况如何、学习内容是什么、作业是否完成、学习是否认真、考试情况如何等几乎不知或很少过问。同时,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也无法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这使得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成绩不佳。也有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不遵守学校校规校纪、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甚至有个别出现抽烟、沉迷网络的情况,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策略探究
1.家庭方面
(1)积极开展一系列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活动。(2)家长要转变观念,增强自身发展的能力,多渠道寻找就业门路。
2.学校方面
(1)完善学校留守儿童档案,施行动态管理。建立“三知、三多、三沟通”机制(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知情;多与留守儿童谈谈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心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代表人进行沟通。)根据每一位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方针,有针对性地加强留守儿童的指导,并进行跟踪管理。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临时监护人的基本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定期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适当进行家访,加强沟通与交流,详细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物质上的困难、学习上的疑难。(2)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留守儿童参加文体活动。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的时间非常宝贵,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留守儿童参与其中,让他们在各类活动中释放烦恼,获取快乐和自信,努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文明习惯,帮助他们走出各种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学校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业心理健康老师,开展一些心理健康讲座,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与他们进行及时的交流,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干预,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3.社会方面
(1)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农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2)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在社会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对帮扶,也可以建立家长代管制度,教师要真心实意地走进学生心灵,从心灵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驱除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3)加快本地经济发展,增加本地就业岗位。正是由于儿童父母外出打工,随之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政府应抓住可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和扶持本地经济,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增加就业机会,留住劳动力在本地工作,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让日益兴起的外出务工潮变成回乡就业潮,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参考文献
[1]谢文媛浅析留守儿童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J].社会工作实务研究,2008,(11)。
[2]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3]段成荣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