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接收适配器论文和设计-张哲远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致发光器件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光谱接收适配器,包括主转接件、副转接件、挡光片以及连接副转接件与挡光片的连接柱,贯穿主转接件的入光端以及出光端设置有第一通光孔,副转接件与主转接件的入光端相连接,副转接件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光孔同轴且相连通的第二通光孔,挡光片与副转接件利用连接柱隔开设置,挡光片在轴向上覆盖第二通光孔,挡光片构成为仅供与第二通光孔的轴向呈设定角度范围内的光线通过第二通光孔。通过设置其阻挡作用的挡光片,使得仅处于设定角度范围内的光线能够通过第二通光孔,控制光线量的同时,还能够使得进入第二通光孔并被光纤接收到的光线角度变化小、有序规律,大大提高了测试的精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光谱接收适配器,包括主转接件,贯穿所述主转接件的入光端以及出光端设置的第一通光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转接件、挡光片以及连接所述副转接件与所述挡光片的连接柱,所述副转接件与所述主转接件的入光端相连接,所述副转接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光孔同轴且相连通的第二通光孔,所述挡光片与所述副转接件利用所述连接柱隔开设置,所述挡光片在轴向上覆盖所述第二通光孔,所述挡光片构成为仅供与所述第二通光孔的轴向呈设定角度范围内的光线通过所述第二通光孔。

设计方案

1.一种光谱接收适配器,包括主转接件,贯穿所述主转接件的入光端以及出光端设置的第一通光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转接件、挡光片以及连接所述副转接件与所述挡光片的连接柱,所述副转接件与所述主转接件的入光端相连接,所述副转接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光孔同轴且相连通的第二通光孔,所述挡光片与所述副转接件利用所述连接柱隔开设置,所述挡光片在轴向上覆盖所述第二通光孔,所述挡光片构成为仅供与所述第二通光孔的轴向呈设定角度范围内的光线通过所述第二通光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谱接收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转接件的入光端突出设置有呈环柱状的插接槽,所述副转接件上突出设置有插接段,所述插接段的外径与所述插接槽的内径一致,所述插接段能够插入所述插接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谱接收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光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光孔的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谱接收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光孔的孔径为所述第二通光孔的孔径的1.2-1.4倍。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谱接收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副转接件、所述挡光片之间均利用定位销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谱接收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转接件与所述挡光片之间相对的两个面上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副转接件与所述挡光片的所述连接槽内,所述连接柱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副转接件与所述挡光片上均开设有与所述连接槽相连通的定位孔,所述定位销依次插入所述定位孔以及所述定位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谱接收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定位孔的长度,所述定位销的长度为所述定位孔的长度与所述定位槽的槽深的和。

8.根据权利要求1、2、4、6或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谱接收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光片构成为仅供与所述第二通光孔的轴向呈45°-90°的光线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通光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谱接收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光孔内设置有内螺纹。

10.根据权利要求1、2、4、6、7或9所述的光谱接收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有两个、且分列于所述第二通光孔的两侧。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致发光器件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谱接收适配器。

背景技术

在电致发光器件的研制过程中,对器件特性进行测量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研究项目。通过分析电致发光器件的特性,可以研究器件的工作机理,对比器件性能的优劣,对器件进行优化研究。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光谱接收适配器的入光端与反射器连接,出光端连接光纤,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样品后进入反射器内,经反射器反射后的光线被与光谱接收适配器连接的光纤接收,光纤另一端的检测设备对接收到的光线进行检测。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光谱接收适配器包括转接件以及开设在转接件上的通光孔。经反射器即积分球反射后的光线进入通光孔,并被通光孔内的光纤接收。图1中的积分球的大小仅为方便示意,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但是,通过现有的光谱接收适配器,无法保证光的充分匀化,也无法有效避免光线的直射,从而影响光纤接收到的光信号,大大降低了测试的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谱接收适配器。本实用新型的光谱接收适配器通过设置起阻挡作用的挡光片,使得仅处于设定角度范围内的光线能够通过第二通光孔,控制光线量的同时,还能够使得进入第二通光孔并被光纤接收到的光线角度变化较小、有序规律,得到更加均匀、稳定的漫反射光线,使得光电转化得到的电信号更为准确,大大提高了测试的精度。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谱接收适配器,包括主转接件,贯穿所述主转接件的入光端以及出光端设置有第一通光孔,还包括副转接件、挡光片以及连接所述副转接件与所述挡光片的连接柱,所述副转接件与所述主转接件的入光端相连接,所述副转接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光孔同轴且相连通的第二通光孔,所述挡光片与所述副转接件利用所述连接柱隔开设置,所述挡光片在轴向上覆盖所述第二通光孔,所述挡光片构成为仅供与所述第二通光孔的轴向呈设定角度范围内的光线通过所述第二通光孔。

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谱接收适配器,由于挡光片的阻挡作用,经积分球内光源或被测样品发出的光线不会直射入第二通光孔以及第一通光孔,从而减少直射后被光纤接收的光,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同时,在经积分球反射后的光线中,仅有设定角度范围内的光线能够通过第二通光孔,使得进入第二通光孔内的光线的入射角度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提高测试的精度。

另外,作为优选,所述主转接件的入光端突出设置有呈环柱状的插接槽,所述副转接件上突出设置有插接段,所述插接段的外径与所述插接槽的内径一致,所述插接段能够插入所述插接槽内。

根据该优选方案,将副转接件的插接段插入主转接件的插接槽中,从而将副转接件与主转接件进行连接。副转接件与主转接件的连接方式简单,连接可靠。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通光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光孔的孔径。

根据该优选方案,第二通光孔的孔径小于第一通光孔的孔径,使得位于第一通光孔内的光线能够全面接收进入到第二通光孔内的光线,减少进入到第一通光孔内光的光损失,提高光纤的光线接收率,进而提高测试的精度。

另外,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通光孔的孔径为所述第二通光孔的孔径的1.2-1.4倍。

根据该优选方案,在保证进光量的情况下,还能够保证光线的入射有序、规律,有利于对光线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副转接件、所述挡光片之间均利用定位销固定连接。

根据该优选方案,利用定位销固定后的连接柱与副转接件、连接柱与挡光片之间连接稳固,连接简单有效。

另外,作为优选,所述副转接件与所述挡光片之间相对的两个面上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副转接件与所述挡光片的所述连接槽内,所述连接柱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副转接件与所述挡光片上均开设有与所述连接槽相连通的定位孔,所述定位销依次插入所述定位孔以及所述定位槽内。

根据该优选方案,连接柱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内,增加连接柱分别与副转接件、挡光片连接时的周向受力,进一步地增加连接柱与副转接件、连接柱与挡光片的连接强度。

另外,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定位孔的长度,所述定位销的长度为所述定位孔的长度与所述定位槽的槽深的和。

根据该优选方案,定位销能够完全插入定位孔以及定位槽内,使得定位销能够最大化地将连接柱与副转接件、挡光片进行定位固定。

另外,作为优选,所述挡光片构成为仅供与所述第二通光孔的轴向呈45°-90°的光线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通光孔。

根据该优选方案,入射角度在45°-90°范围内的光线才能够进入到第二通光孔内,从而能够有效屏蔽大部分的杂乱的光线,使得进入到第二通光孔内的光线的入射角度相对一致,有序且规律,从而有利于光纤接收光线并进行后续的检测。

另外,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通光孔内设置有内螺纹。

根据该优选方案,利用第一通光孔,主转接件能够跟光纤螺纹连接,提高连接的强度。

另外,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柱有两个、且分列于所述第二通光孔的两侧。

根据该优选方案,两个连接柱更有利于主转接件和副转接件之间的连接稳固,从而提高连接柱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电致发光器件测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谱接收适配器的整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光谱接收适配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发光器件测试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主转接件;11、第一通光孔;12、插接槽;20、副转接件;21、第二通光孔;22、插接段;30、连接柱;31、连接槽;40、挡光片;50、定位销;51、定位孔;52、定位槽;100、光源;200、反射器;300、光纤;400、检测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中示意性地简化示出了光谱接收适配器的结构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光谱接收适配器,参见图2和图3、图4所示,包括依次设置的主转接件10、副转接件20、连接柱30以及挡光片40。其中,贯穿主转接件10的入光端以及出光端设置有第一通光孔11,副转接件20与主转接件10的入光端相连接。副转接件20上开设有第二通光孔21,副转接件20与主转接件10连接时的第二通光孔21与第一通光孔11同轴且相连通。连接柱30设置在挡光片40与副转接件20之间、并将二者隔开。挡光片40在轴向上覆盖第二通光孔21,并且,挡光片40构成为仅供与第二通光孔21的轴向呈设定角度范围内的光线通过第二通光孔2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明确表示光谱接收适配器的结构,将光谱接收适配器相对于积分球放大地示出。

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谱接收适配器,由于挡光片40的阻挡作用,经积分球内光源或被测样品发出的光线不会直射入第二通光孔21以及第一通光孔11,从而减少直射后被光纤300接收的光,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同时,在经积分球反射后的光线中,仅有设定角度范围内的光线能够通过第二通光孔21,不仅进一步地控制了进入第二通光孔21的光线量,还使得进入第二通光孔21内的光线的入射角度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提高测试的精度。另外,部分的光线被挡光片40反射后,会再次经过多次反射并进入第二通光孔21内,增加了光线的反射次数,有利于反射器中光线的分布均匀,使得光纤300采集到的光线更加均匀稳定。均匀、稳定的漫反射光线被传输到光纤300,有利于得到更为准确的电信号,提高测试的精度。

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柱30有两个,两个连接柱30分列于第二通光孔21的两侧。两个连接柱30更有利于主转接件10和副转接件20之间的连接稳固,从而提高连接柱30的稳定性。

参见图3所示,主转接件10的入光端突出设置有呈环柱状的插接槽12,副转接件20上突出设置有插接段22,插接段22的外径与插接槽12的内径一致,插接段22能够插入插接槽12内。将副转接件20的插接段22插入主转接件10的插接槽12中,从而将副转接件20与主转接件10进行连接。副转接件20与主转接件10的连接方式简单,连接可靠。当然,为了增加主转接件10与副转接件20之间的连接强度,还可以再利用固定件紧固连接主转接件10和副转接件20。简单来说,固定件可以是螺纹件,在插节槽12上设置能够与螺纹件配合螺孔,将螺纹件旋入螺孔后,可以通过螺纹件抵接插接段22的方式进行紧固。

第二通光孔21的孔径小于第一通光孔11的孔径。这样,能够使得位于第一通光孔11内的光纤300能够全面接收进入到第二通光孔21内的光线,减少进入到第一通光孔11内光的光损失,提高光纤300的光线接收率,进而提高测试的精度。

若第二通光孔21的孔径太小,则进入到第二通光孔21并被光纤300接收到的光线量较少,从而使得检测数据不准确。若第二通光孔21的孔径太大,则进入到第二通光孔21内的光线的角度范围增加,多角度杂乱无章的光线不利于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第一通光孔11的孔径为第二通光孔21的孔径的1.2-1.4倍。在保证进光量的情况下,还保证了光线的入射有序、规律,进入第一通光孔11和第二通光孔21内的光线均匀、稳定,有利于对光线进行检测。

参见图2和图3所示,连接柱30与副转接件20、挡光片40之间均利用定位销50固定连接。利用定位销50固定后的连接柱30与副转接件20、连接柱30与挡光片40之间连接稳固,连接简单有效。

优选地,参见图3所示,副转接件20与挡光片40之间相对的两个面上均开设有连接槽31,连接柱30的两端分别插入副转接件20与挡光片40的连接槽31内,连接柱30上开设有定位槽52,副转接件20与挡光片40上均开设有与连接槽31相连通的定位孔51,定位销50依次插入定位孔51以及定位槽52内。连接柱30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连接槽31、第二连接槽31内,增加连接柱30分别与副转接件20、挡光片40连接时的周向受力,进一步地增加连接柱30与副转接件20、连接柱30与挡光片40的连接强度。

其中,设置定位销50的长度不大于定位孔51的长度与定位槽52的槽深的和,优选地,定位孔51的长度与定位槽52的槽深的和与定位销50的长度一致。定位销50能够完全插入定位孔51以及定位槽52内,使得定位销50能够最大化地将连接柱30与副转接件20、连接柱30与挡光片40进行定位固定。特别地,设置定位槽52的深度大于定位孔51的长度,位于定位槽52内的定位销50长度大,进一步地提高了定位销50的定位固定作用。

挡光片40构成为仅供与第二通光孔21的轴向呈45°-90°的光线能够通过第二通光孔21。也就是说,入射角度大于45°时才有可能进入到第二通光孔21内,避免光线的垂直照射,有效屏蔽了大部分的杂乱的光线,使得进入到第二通光孔21内的光线的入射角度相对一致,有序且规律,从而有利于光纤300接收光线并进行后续的检测。

进一步地,挡光片40与副转接件20之间相对的两个面的距离为第二通光孔21的孔径的1.2-1.3倍,挡光片40的外径为第二通光孔21的孔径的3.5-4.0倍。此时,能够进入到第二通光孔21内的光线的最小角度为44°-51°。

优选地,第一通光孔11为螺纹孔,其内设置有内螺纹,光纤300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主转接件10能够跟光纤300利用适配的内螺纹、外螺纹进行连接,提高二者的连接强度。

具体地,如图4所示,利用本实施方式中的光谱接收适配器进行的机电致发光器件测试,流程具体为:

光源100发出光线,光线经过样品后进入反射器20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积分球)内。光线在反射器200内发生多次反射,反射后的光线中,与第二通光孔21的轴向的夹角小于设定角的光线能够进入第二通光孔21。进入第二通光孔21内的光线被光纤300接收,然后被传递到光纤300另一端连接的检测设备400,检测设备400对接收到的光线进行检测。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示出积分球与适配器的关系,而将积分球与光谱接收适配器图示为上下配置,在实际方案中,积分球与电致发光样品夹具上下配置,而光谱接收适配器设置在积分球的侧方。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根据需要而对于上述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进行删减或者顺序调整。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基本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上述实施方式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设计图

光谱接收适配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3678.0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326788U

授权时间:20190830

主分类号:G01J 3/02

专利分类号:G01J3/02;G01N21/25;G01N21/01

范畴分类:31C;

申请人:蔚海光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蔚海光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108 上海市闵行区金都路1165弄123号23幢1号三楼

发明人:张哲远;石鹏;孙玲

第一发明人:张哲远

当前权利人:蔚海光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代理人:杨楷;毛立群

代理机构:31291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立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光谱接收适配器论文和设计-张哲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