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连接器及连接机构总成论文和设计-陈壁淼

全文摘要

本创作是一种浮动连接器及连接机构总成,浮动连接器包含连接器座体以及连接器本体。连接器座体具有座体开口,座体开口内部包含多个导电端子。连接器本体包含:具有多个外壳件端子开口的外壳件、舌部连接件以及连接外壳件与舌部连接件的多个S型导电端子。其中,外壳件相对舌部连接件在S型导电端子的形变范围浮动的位移,当连接器本体与连接器座体连接,多个S型导电端子与个导电端子在浮动状态下保持电连接。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连接器包含:一连接器座体,具有一座体开口,所述座体开口内部包含多个导电端子;以及一连接器本体,包含:一外壳件,是为环状框体,所述外壳件底部具有多个外壳件端子开口;多个S型导电端子,各所述S型导电端子的一端分别穿过所述外壳件端子开口;以及一舌部连接件,具有多个舌部端子开口、一舌部开口以及一舌部部件,所述舌部部件是自所述舌部连接件内部延伸,设置在所述舌部开口内,在所述舌部部件表面设置有多个舌部端子通道,各所述S型导电端子的另一端分别穿过所述舌部端子开口浮设于所述各个舌部端子通道上,稳固所述外壳件与所述舌部连接件;其中,所述舌部连接件相对所述外壳件在所述多个S型导电端子的形变范围浮动的位移,当所述连接器本体与所述连接器座体连接,所述多个S型导电端子与所述多个导电端子在浮动状态下保持电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连接器包含:

一连接器座体,具有一座体开口,所述座体开口内部包含多个导电端子;以及

一连接器本体,包含:

一外壳件,是为环状框体,所述外壳件底部具有多个外壳件端子开口;

多个S型导电端子,各所述S型导电端子的一端分别穿过所述外壳件端子开口;以及

一舌部连接件,具有多个舌部端子开口、一舌部开口以及一舌部部件,所述舌部部件是自所述舌部连接件内部延伸,设置在所述舌部开口内,在所述舌部部件表面设置有多个舌部端子通道,各所述S型导电端子的另一端分别穿过所述舌部端子开口浮设于所述各个舌部端子通道上,稳固所述外壳件与所述舌部连接件;

其中,所述舌部连接件相对所述外壳件在所述多个S型导电端子的形变范围浮动的位移,当所述连接器本体与所述连接器座体连接,所述多个S型导电端子与所述多个导电端子在浮动状态下保持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所述S型导电端子浮设于所述各个舌部端子通道上的部份具有一夹合突起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舌部开口内边缘还设置有多个内边缘突起,当所述多个S型导电端子与所述多个导电端子形成电连接,所述多个内边缘突起抵顶所述座体开口外周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连接器座体外壳具有一座体斜面,在所述连接器座体与所述连接器本体连接时,所述座体斜面抵顶所述舌部开口的一舌部开口斜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外壳件上表面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外壳件凹陷;以及

所述舌部连接件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侧边突出部;

其中当所述外壳件与所述舌部连接件经各所述S型导电端子结合,所述侧边突出部容置在所述外壳件凹陷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所述外壳件凹陷设置有二外壳件槽口,当所述外壳件与所述舌部连接件经各所述S型导电端子结合,所述侧边突出部容置在各所述外壳件凹陷时,一长U型金属部件两端插入位在同一外壳件凹陷的各所述外壳件槽口,且各所述长U型金属部件的一底部长边缘分别遮挡各所述侧边突出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外壳件底部两侧分别设置一底边开口,在各所述底边开口各设置有一短U型金属部件,所述短U型金属部件一端插入所述底边开口,另一端贴附所述外壳件侧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S型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一S端部与一第二S端部,所述S型导电端子在所述第一S端部与所述第二S端部横向间距的10%至30%之间形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S型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一S端部,所述第一S端部还延伸设置有贴附所述舌部连接件下边缘的一第一S端长边缘。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S型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二S端部,所述第二S端部位在所述舌部连接件与所述外壳件之间,且所述外壳件侧壁高度高于所述第二S端部高度。

11.一种连接机构总成,适用在提供电子装置浮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总成包含:

一第一连接装置,包含一第一连接突起部件;

一第二连接装置,包含与所述第一连接突起部件相容的一第二连接开口部件,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突起部件及所述第二连接开口部件连接;以及

多个S型端子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突起部件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或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上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接开口部件,当所述第一连接装置设置有所述多个S型端子构件,所述第二连接开口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上,且所述第二连接开口部件设置有多个导电端子构件;当所述第二连接装置设置有所述多个S型端子构件,所述第一连接突起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上,且所述第一连接突起部件设置有多个导电端子构件;

其中所述多个S型端子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受力形变的形变范围为一第一形变范围,所述多个S型端子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受力形变的形变范围为一第二形变范围,所述连接机构总成在所述第一形变范围或所述第二形变范围内保持所述多个S型端子构件与所述多个导电端子构件的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机构总成,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一连接突起部件通过所述多个S型端子构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两侧分别设置有一长U型构件,各所述长U型构件分别遮挡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一连接突起部件的侧边缘。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机构总成,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接开口部件通过所述多个S型端子构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两侧分别设置有一长U型构件,各所述长U型构件分别遮挡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接开口部件的侧边缘。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创作是关于连接器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浮动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有线传输的领域中,可插拔的导电端子电连接器适用范围广,是电子通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电子元件。

然而,在连接器的应用场域中,受外力撞击、夹合或拉扯,常造成电子连接器脱落使电子连接器的连接效果不佳,使讯号传输不良导致电子装置的运作失常。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创作提供一种浮动连接器,其包含连接器座体以及连接器本体。连接器座体具有座体开口,座体开口内部设置有多个导电端子。连接器本体包含:外壳件、多个S型导电端子以及舌部连接件。其中,外壳件为环状框体,且在外壳件底部具有多个外壳件端子开口;各S型导电端子的一端分别穿过外壳件端子开口。舌部连接件具有多个舌部端子开口、舌部开口以及舌部部件,舌部部件设置在舌部开口内,自舌部连接件内部突出延伸,在舌部部件表面设置有多个舌部端子通道。各S型导电端子的另一端分别穿过舌部端子开口,并且浮设于各舌部端子通道上,S型导电端子稳固外壳件与舌部连接件。外壳件相对舌部连接件在多个S型导电端子的形变范围浮动的位移,当连接器本体与连接器座体连接,多个S型导电端子与多个导电端子在浮动状态下保持电连接。

较佳的,各S型导电端子浮设于各舌部端子通道上的部份具有夹合突起部。

较佳的,舌部开口内边缘还设置有多个内边缘突起,当S型导电端子与导电端子形成电连接,多个内边缘突起抵顶座体开口外周缘。

较佳的,连接器座体的底部截面积较座体开口截面积大,连接器座体外壳具有座体斜面,在连接器座体与连接器本体连接时,座体斜面抵顶舌部开口的舌部开口斜边缘。

较佳的,外壳件上表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外壳件凹陷。舌部连接件两侧分别设置有侧边突出部。当外壳件与舌部连接件经各S型导电端子结合,侧边突出部容置在外壳件凹陷中。

较佳的,各外壳件凹陷设置有二外壳件槽口,当外壳件与舌部连接件经各S 型导电端子结合,侧边突出部容置在各外壳件凹陷,长U型金属部件两端插入位在外壳件凹陷的各外壳件槽口,且各长U型金属部件的底部长边缘分别遮挡各侧边突出部。

较佳的,外壳件底部两侧分别设置底边开口,在各底边开口各设置有短U型金属部件,短U型金属部件端插入底边开口,另一端贴附外壳件侧边缘。

较佳的,S型导电端子具有第一S端部与第二S端部,S型导电端子在第一S端部与第二S端部横向间距的10%至30%之间形变。

较佳的,S型导电端子具有第一S端部,第一S端部边缘还延伸设置有贴附舌部连接件下边缘的第一S端长边缘。

较佳的,S型导电端子具有第二S端部,第二S端部位在舌部连接件与外壳件之间,且壳件侧壁高度高于第二S端部高度。

基于上述目的,本创作再提供一种连接机构总成,其适用在提供电子装置浮动连接,其包含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以及S型端子构件。第一连接装置包含一第一连接突起部件。第二连接装置包含与第一连接突起兼容的第二连接开口部件,第二连接装置与第一连接装置通过第一连接突起部件及第二连接开口部件连接。多个S型端子构件设置在第一连接装置上连接第一连接突起与第一连接装置,或设置在第二连接装置上连接第二连接装置与第二连接开口部件,当第一连接装置设置有多个S型端子构件,第二连接装置与第二连接开口部件通过多个导电端子构件连接。当第二连接装置设置有多个S型端子构件,第一连接装置与第一连接突起部件通过多个导电端子构件连接。多个S型端子构件设置在第一连接装置受力形变的形变范围为第一形变范围,多个S型端子构件设置在第二连接装置受力形变的形变范围为一第二形变范围,连接机构总成于第一形变范围或第二形变范围内保持多个S型端子构件与多个导电端子构件的电连接。

较佳的,当第一连接装置与第一连接突起部件通过多个S型端子构件连接,第一连接装置两侧分别设置有一长U型构件,各长U型构件分别遮挡第一连接装置与第一连接突起部件的侧边缘。

较佳的,当第二连接装置与第二连接开口部件通过多个S型端子构件连接,第二连接装置两侧分别设置有长U型构件,各长U型构件分别遮挡第二连接装置与第二连接开口部件的侧边缘。

本创作所揭露的上述实施例,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藉由S型端子的设置,使连接器座体及连接器本体在连接状态下有受力形变的范围,使连接器座体与连接器本体是浮动的连接。

(2)藉由长U型金属部件的设置,当舌部连接件受力超过S型导电端子的承受极限,能阻挡舌部连接件与外壳件彼此分离,提供连接器维持信号连接的功能。

(3)在设置有本创作所揭露的连接机构总成的装置上,即使装置不规则受力,仍可在S型导电端子构件的第一形变范围或第二形变范围内保持多个S型端子构件与多个导电端子构件的电连接维持装置间的运作。

本创作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将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呈图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创作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创作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座体与连接器本体连接的剖面立体图。

图3A为本创作一实施例的连接器本体的第一视角立体图。

图3B为本创作一实施例的连接器本体的第二视角立体图。

图4为本创作一实施例的连接器本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5图为本创作一实施例的S型端子形变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浮动连接器

10:连接器座体

O1:座体开口

11:座体斜面

12:导电端子

121:端子连接部分

A12:导电端子轨道

20:连接器本体

21:外壳件

W22:外壳件端子开口

R1:外壳件凹陷

A1:外壳件槽口

A2:底边开口

S1:S型导电端子

SC:夹合突起部

S11:第一S端部

S111:第一S端长边缘

S12:第二S端部

30:舌部连接件

W31:舌部端子开口

32:舌部开口

321:舌部开口斜边缘

322:内边缘突起

33:舌部部件

331:舌部端子通道

34:侧边突出部

U1:长U型金属部件

U11:底部长边缘

U2:短U型金属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藉由图式说明本创作的各种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创作。然而,本创作概念可能以许多不同形式来体现,且不应解释为限于本文中所阐述的实施例。此外,在图式中相同参考数字可用以表示类似的元件。

请参照图1,其为本创作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创作揭露的浮动连接器1中,还包含连接器座体10、连接器本体20以及设置在连接器本体20 上的外壳件21、多个S型导电端子S1以及舌部连接件30。

请参照图2,其为本创作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座体立体图。如图所示,连接器座体10具有座体开口O1,座体开口O1内部包含多个导电端子12。且各导电端子 12在连接器座体10的底部,露出可与一电子装置连接的端子连接部分121,在连接器座体10内部还设置有多个容置导电端子12的导电端子轨道A12。

更详细而言,在本创作图2所揭露的实施例中,在连接器座体10在与连接器本体20连接的情况下,舌部连接件30容置在座体开口O1内部,舌部开口32包覆连接器座体10的开口部分,其中,S型导电端子的突出部SC抵顶导电端子,藉此,使连接器座体10与连接器本体20形成电连接。

其中连接器座体10的底部截面积较座体开口O1截面积大,连接器座体10的截面积变化对应在连接器座体10外壳形成座体斜面11。在本创作的部分实施例中,当连接器座体10与连接器本体20连接,座体斜面11抵顶设置在舌部开口32 内部因舌部开口扩张外型而露出的舌部开口斜边缘321,换言之,在连接器座体 10与连接器本体20彼此接近的过程中,藉由底座斜面11与舌部开口斜边缘321的设置,可避免因连接器座体10与连接器本体20受力变形导致浮动连接器1的内部损坏。

其中,在本创作的部分实施例中,座体斜面11与舌部开口斜边缘321仅作为连接后受外力导致连接器座体10或连接器本体20变形的缓冲,而非是通过座体斜面11与舌部开口斜边缘321固定连接器座体10与连接器本体20的连接位置。

请一并参照图3A及图3B,其分别为本创作一实施例的连接器本体第一视角立体图以及本创作一实施例的连接器本体第二视角立体图。如图所示,连接器本体20包含:外壳件21、多个S型导电端子S1、舌部连接件30。其中,外壳件21 是为环状框体,外壳件21底部具有多个外壳件端子开口W22。

请进一步参照图3B,其中,外壳件21底部两侧分别设置底边开口A2,在各底边开口A2各设置有一个短U型金属部件U2,短U型金属部件U2的一端插入底边开口A2,另一端贴附外壳件21侧边缘。

其中,多个S型导电端子S1的的一端分别穿过一个外壳件端子开口W22。舌部连接件30具有多个舌部端子开口W31、舌部开口32以及舌部部件33,舌部部件 33设置在舌部开口32内,由舌部连接件30内部向舌部开口32延伸。

请进一步参照图4,其为本创作一实施例的连接器本体的爆炸示意图。如图所示,在舌部部件33表面设置有多个舌部端子通道331,各S型导电端子S1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一个舌部端子开口W31,并浮设于各个舌部端子通道331上,藉由S 型导电端子的设置,外壳件21与舌部连接件30被稳固的连接。

进一步而言,外壳件21相对舌部连接件30在多个S型导电端子S1的形变范围浮动的位移,在连接器本体20与连接器座体10连接的情况下,各个S型导电端子 S1与各个导电端子12在浮动状态下也会保持电连接。

在本创作的部分实施例中,连接器座体10与连接器本体20藉由浮设于各个舌部端子通道331上的部份S型导电端子S1与导电端子12接触形成电连接,其中, S型导电端子S1具有一夹合突起部SC,进一步提供S型导电端子S1与导电端子12 夹合力,使S型导电端子S1与导电端子12间的电连接更稳固。

更详细而言,在本创作的部分实施例中,舌部开口32内边缘还可设置有多个内边缘突起322,当连接器座体10插入连接器本体20,多个设置在舌部开口32 内的内边缘突起322抵顶座体开口O1外周缘,藉以增加舌部开口32与座体开口O1 之间的摩擦力,使舌部开口32与座体开口O1夹合的更稳固;其中,在本创作的部分实施例中,内边缘突起322可为垂直于座体开口O1的条状设置、点状分布或以虚线条纹等增加舌部开口32与座体开口O1间摩擦力的结构设置。

进一步而言,在外壳件21上表面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外壳件凹陷R1,在舌部连接件30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侧边突出部34。当外壳件21与舌部连接件30经各个S型导电端子S1结合,侧边突出部34容置在外壳件凹陷R1中。

其中,各个外壳件凹陷R1还设置有二个外壳件槽口A1,藉由外壳件槽口A1 的设置,当外壳件21与舌部连接件30经各S型导电端子S1结合,且侧边突出部34 容置在各外壳件凹陷R1时,长U型金属部件U1两端可藉由位在同一外壳件凹陷R1 的各外壳件槽口A1而固定在外壳件凹陷R1上,且各长U型金属部件U1的底部长边缘U11分别遮挡各侧边突出部34。

复请参照外壳件21,外壳件21底部两侧分别设置底边开口A2,在各底边开口A2各设置有一个短U型金属部件U2,短U型金属部件U2的端插入底边开口A2,另一端贴附外壳件21侧边缘,藉以搭配长U型金属部件U1在外壳件21形成半封闭的导电壳体。

其中,在本创作的部分实施例中,S型导电端子S1具有第一S端部S11,以及贴附舌部连接件30下边缘的第一S端长边缘S111。

进一步而言,S型导电端子S1具有第二S端部S12,第二S端部S12位在舌部连接件30与外壳件21之间,且外壳件21侧壁高度高于第二S端部S12高度。

请进一步参照图5,其为本创作一实施例的S型端子形变图。S型导电端子S1 容置在外壳件21与舌部连接件30之间,且S型导电端子S1在第一S端部S11与第二S端部S12横向间距的10%至30%之间形变,然而,本创作的实施例不限于此,S 型端子形变范围受材质影响,其还可被设置在垂直间距方向形变,举例而言,在第一S端部S11与第二S端部S12垂直间距的10%至30%之间形变。

本创作再揭露一种连接机构总成,适用在提供电子装置浮动连接,其包含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以及多个S型端子构件,其中,第一连接装置包含第一连接突起部件,第二连接装置包含与第一连接突起部件兼容的第二连接开口部件,第二连接装置与第一连接装置通过第一连接突起部件及第二连接开口部件连接。

其中,多个S型端子构件是设置在第一连接装置上连接第一连接突起与第一连接装置,或设置第二连接装置上连接第二连接装置与第二连接开口部件,当第一连接装置设置有多个S型端子构件,第二连接装置与第二连接开口部件通过多个导电端子12构件连接。

当第一连接装置设置有多个S型端子构件,第二连接开口部件设置在第二连接装置上,且第二连接开口部件设置有多个导电端子构件。当第二连接装置设置有多个S型端子构件,第一连接突起部件设置在第一连接装置上,且第一连接突起部件设置有多个导电端子构件。

多个S型端子构件设置在第一连接装置受力形变的形变范围为第一形变范围,多个S型端子构件设置在第二连接装置受力形变的形变范围为第二形变范围,藉由多个S型端子构件的设置,本创作的连接机构总成在第一形变范围或第二形变范围内保持多个S型端子构件与多个导电端子构件的电连接。

其中,第一形变范围与第二形变范围受第一连接装置与第二连接装置连接方式以及应用场域改变,举例而言,其可为S型导电端子构件的第一S端部与第二S端部横向间距与垂直间距的10%至30%之间。

藉由本创作连接机构总成的设置,使装设有本创作连接机构总成的装置例如:车用装置。在车辆行进中即使道路不平稳使车内电子装置受到不规则的震动,但由于连接机构总成在第一形变范围或第二形变范围内,皆可保持多个S型端子构件与多个导电端子构件的电连接使装置维持运作,藉此,连接机构总成的不规则受力不影响连接机构总成的运作,或减少不规则受力对连接机构总成的运作影响。然而,本创作连接机构总成不限于适用在车用装置,其还适用在其他可能受不规则受力方向、以及受力大小的装置上维持装置与装置间的电连接。

在本创作设置为第一连接装置与第一连接突起部件是通过多个S型端子构件连接的部分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装置两侧还可分别设置有一长U型构件,各长U型构件分别遮挡第一连接装置与第一连接突起部件的侧边缘;藉由长U型构件的设置,当S型导电端子受力变形影响第一连接装置与第一连接突起部件间的连接,长U型构件进一步稳固第一连接突起部件在第一连接装置连接长U型构件,至长U型构件遮挡第一连接突起部件之间的范围内移动,进一步阻止第一连接突起部件与第一连接装置分离。

或者,在本创作设置为第二连接装置与第二连接开口部件是通过多个S型端子构件连接的部分实施例中,在第二连接装置两侧还可分别设置有长U型构件,各长U型构件分别遮挡第二连接装置与第二连接开口部件的侧边缘;藉由长U型构件的设置,当S型导电端子受力变形影响第二连接装置与第二连接开口部件的连接,长U型构件进一步稳固第二连接开口部件在第二连接装置连接长U型构件至长U型构件遮挡第二连接开口部件之间的范围内移动,进一步阻止第二连接开口部件与第二连接装置分离。

综上所述,藉由本创作S型导电端子的设置,使连接器座体及连接器本体在连接状态下有受力形变的范围,使连接器座体与连接器本体是浮动的连接,除此之外,搭配长U型金属部件的设置,当舌部连接件受力超过S型导电端子的承受极限,能藉由长U型金属部件阻挡舌部连接件与外壳件彼此分离,提供连接器维持信号连接的功能。

除此之外,在设置有本创作所揭露的连接机构总成的装置上,即使装置不规则受力,仍可在S型导电端子构件的第一形变范围或第二形变范围内保持多个 S型端子构件与多个导电端子构件的电连接使装置维持运作。

虽然本创作的实施例揭露如上所述,然并非用以限定本创作,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创作的精神和范围内,举凡依本创作权利要求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方法及数量当可做些许的变更,因此本创作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设计图

浮动连接器及连接机构总成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1753.X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266623U

授权时间:20190816

主分类号:H01R 13/02

专利分类号:H01R13/02;H01R13/502;H01R24/00

范畴分类:38E;

申请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011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新区枫桥工业园华山路158-86号

发明人:陈壁淼

第一发明人:陈壁淼

当前权利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有财

代理机构:11315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TW107212480

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浮动连接器及连接机构总成论文和设计-陈壁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