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季节性差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季节性,差异,反气旋,氮素,季节,太平洋,生菜。
季节性差异论文文献综述
柳伊,范磊[1](2019)在《西北太平洋低空环流与海温异常关系的季节性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资料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了西北太平洋低空环流特征及其与海面温度(SST)异常关系的季节性差异,得到如下结论:1)西北太平洋低空环流的空间尺度和位置在春季和夏季存在明显差异,从春季到夏季,异常环流范围缩小且中心位置向西北偏移; 2)西北太平洋低空环流与西北太平洋局地海温的相互作用存在季节差异,春季西北太平洋冷海温与上空反气旋异常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而夏季则以大气影响海洋为主,异常的反气旋/气旋可以加热/冷却其下垫面的海温,大气超前3~4 d影响海洋; 3)夏季异常反气旋环流(WNPAC)的维持主要来自非局地海温异常(北印度洋暖海温与中太平洋冷海温异常)的强迫,这两个海区对WNPAC的影响也存在季节性差异,北印度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晚春至盛夏,而中太平洋则主要在晚夏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海洋气象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田胤纯,胡晨玲,周忠霞[2](2019)在《急性肺栓塞住院患者数量的季节性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住院患者数量的季节性差异。方法 :将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90例AP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这290例患者中,在不同季节及月份住院的APE患者的人数。结果:在这290例患者中,在秋季住院的APE患者的人数为90例,在春季住院的APE患者的人数为56例,在夏季住院的APE患者的人数为59例,在冬季住院的APE患者的人数为85例。在这些患者中,在11月份住院的APE患者的人数最多,在6月份住院的APE患者的人数最少。结论 :在秋、冬两季住院的APE患者的人数多于在春、夏两季住院的APE患者的人数。在11月份住院的APE患者较多。(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14期)
张灿,樊惠,梁斌,陈清[3](2019)在《京郊设施滴灌生菜氮素利用的季节性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过量施用氮肥是造成土壤氮素累积和设施生菜产量和品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不同季节设施生菜对于施用氮肥的反应可能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该研究通过秋冬季和春季两茬田间设施滴灌生菜试验,比较了2种(223、343kg·hm~(-2)秋冬季)和3种施氮水平(91、183、366kg·hm~(-2)春季)对不同季节设施生菜产量、养分吸收以及土壤氮素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生菜的经济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均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但生菜的产量和生长速率明显存在季节性差异。每生产1t生菜,秋冬季N、K的吸收量分别为1.90、4.69kg,春季分别为1.38、2.87kg。减量施氮有效降低两季生菜土壤无机氮的残留累积,但秋冬季氮素转化速率较春季慢,土壤残留的铵态氮水平较高。该试验条件下设施滴灌生菜秋冬季和春季的合理施氮量范围在120~150kg·hm~(-2),春季生菜比秋冬季需要相对较多的氮肥。(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12期)
尚雁雯[4](2019)在《装配式迭合板生产阶段能耗及碳排放季节性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全球变暖问题日趋严重,节能减排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建筑业属于排放温室气体最多的行业之一,在建筑全产业链的各个阶段均会消耗大量能源并产生大量温室气体,针对建筑能耗及碳排放的研究刻不容缓。本文主要对工业化建筑全产业链中的构件生产阶段进行研究,以工业化建筑中使用量较大、自动化生产程度较高的装配式迭合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计算装配式迭合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耗及碳排放数值,对同一工厂在不同季节产生的能耗及碳排放之间的差异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节能减排方向。首先,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工业化建筑能耗及碳排放测算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将工业化建筑全产业链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构件生产阶段、运输阶段、建造阶段(或施工阶段)、使用及维护阶段和拆除及回收阶段。其次,经调研分析发现不同季节间最大的差别在于温度,明确了装配式迭合板生产过程能耗及碳排放受温度影响的部分包括蒸汽养护和辅助设备的使用两个方面。确定了能耗实测方案及碳排放的计算方法为碳排放因子法,运用碳排放因子法对碳排放量进行计算。通过对测算数据的分析,得出了全年都对装配式迭合板进行蒸汽养护的北方(燕通)工厂夏季的单方碳排放量为74.27kg/m3、过渡季的单方碳排放量为84.89kg/m3、冬季的单方碳排放量为105.96 kg/m3;北方(燕通)工厂冬季的能耗及碳排放最高,过渡季其次,夏季最低;蒸汽养护消耗天然气产生的单方碳排放占生产过程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是装配式迭合板生产阶段能耗及碳排放产生季节性差异的原因。夏季增设辅助设备的南方(龙信)工厂,冬季和过渡季的单方碳排放量为5.40kg/m3、夏季的单方碳排放量为6.73kg/m3;在全年均进行自然养护的条件下,南方(龙信)工厂夏季的能耗及碳排放高于过渡季和冬季;辅助设备的耗电碳排放接近生产过程碳排放总量的20%,仅次于自动生产线,与混凝土搅拌站持平,是装配式迭合板生产阶段能耗及碳排放产生季节性差异的原因。最后,基于上述能耗及碳排放的测算结果和分析结论,本文对构件工厂提出了相应的节能减排方向,包括提高工厂信息化水平、增加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在不影响工期的前提下减少蒸汽养护的频率和不必要的蒸汽损耗等;同时,建议工厂依据上述能耗及碳排放季节性差异结果合理安排工期,最大限度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3)
李海英,孙珍平,冯凯[5](2019)在《北京某医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季节性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北京地区季节变化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8年9月入住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的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一个自然年内,每月的患者收治和医院感染情况。对可能引起医院感染季节性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1 922例患者总住院日117 229天内发生医院感染225例,患者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为1.89%,日例次感染率为1.92‰。每年2、3、11月份是医院感染高发期,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医院感染高发期患者平均住院日和脑出血占比高于其他月份(P<0.05)。结论初冬和早春季节是北京地区神经内科患者的医院感染高发期,应加强这一时期的医院感染防控和监测。(本文来源于《临床荟萃》期刊2019年05期)
张靳楠[6](2019)在《异化铁还原与有机磷水解的季节性差异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氧化物的异化还原可影响多种元素的界面行为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机磷在铁氧化物表面的吸附、水解过程是影响其形态转化及界面再生的关键机制。本论文针对乌梁素海冰封期较长的特征,分离纯化并鉴定了沉积物中异化铁还原菌,系统开展了非冰封期与冰封期该菌对针铁矿和赤铁矿异化还原的影响研究,同时探讨了异化还原过程中AEP、NaG6P、ATP等3种有机磷的水解机制,对深入理解磷-铁界面行为季节差异及生物影响机制,丰富营养元素耦合循环基础理论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主要结论如下:1.非冰封期加菌组中Fe(II)浓度显着高于无菌对照组(p<0.01),表明分离纯化的微生物是铁异化还原的主要驱动力;由于比表面积和溶解度的差异,针铁矿体系中Fe(III)的还原率高于赤铁矿。2.非冰封期,体系中有机磷水解主要受控于铁氧化物催化亲核取代反应和微生物酶促反应的共同作用,尤其是微生物酶促反应占主导地位。3.与NaG6P和ATP相比,体系中AEP水解较难,未能为铁还原微生物提供足够的无机磷源,导致铁氧化物异化还原过程变缓。4.对比研究表明,尽管冰封期微生物和酶活性受到抑制,异化铁还原和有机磷水解程度显着低于非冰封期,但冰封期加菌组的异化铁还原和有机磷水解程度仍高于无菌对照组,为春季藻类生长启动阶段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揭示了耐冷微生物驱动下元素界面行为的环境效应。5.不同的前处理方式结果表明,反应生成的Fe(II)和DIP可被吸附在铁氧化物表面或共沉淀,导致了对异化铁还原和有机磷水解程度的低估。(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4-15)
赵耀峰[7](2019)在《倭蛙代谢的季节性差异及冬眠前尿素积累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倭蛙(Nanorana pleskei)为青藏高原特有物种,是动物高原适应性研究的良好材料。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为了抵抗冬季的冷胁迫和结冰风险,倭蛙会在冬眠之前积累一定浓度的尿素作为抗冻保护剂。目前有关倭蛙代谢的季节性适应以及尿素积累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倭蛙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季节不同温度(5、15、25℃)下的标准代谢率(SMR),主要代谢途径中关键代谢酶包括柠檬酸合酶(CS)、乳酸脱氢酶(LDH)、丙酮酸激酶(PK)、β-羟酰基辅酶A脱氢酶(HOAD)、谷氨酸脱氢酶(GDH)的活性,探究倭蛙代谢的季节性适应策略;此外,我们还测定了不同组织中尿素和总氨含量、总蛋白含量、组织含水量、器官体重比、尿素循环关键调控酶氨甲酰磷酸合酶(CPS-1)和N-乙酰-L-谷氨酸合成酶(NAGS)的活性,以及尿素、氨排泄率的季节性变化,从生理生化层面揭示冬眠前尿素积累的机制。同时,通过低温驯化(4℃、黑暗、潮湿条件下1个月)研究了低温对夏季倭蛙代谢活动及尿素合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倭蛙代谢率存在显着的季节性差异,并且受低温驯化的影响,春季代谢率极显着地高于其他季节,而在秋季时出现了代谢抑制现象。倭蛙肝脏中主要代谢酶活性也存在季节性变化,PK和LDH活性均是春季最高,表明倭蛙春季无氧糖酵解活动剧烈,可能和倭蛙的繁殖、出眠后的损伤修复以及春季短时间内剧烈活动的增加有关;而在秋季时PK活性显着降低,表明秋季时糖的氧化分解受到抑制。PK活性的调节对动物代谢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其活性的季节性变化可能是造成代谢率季节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夏季和秋季HOAD活性显着地高于春季,表明倭蛙夏秋二季脂质代谢活跃;秋季GDH活性显着升高,表明倭蛙秋季氨基酸分解代谢旺盛。低温驯化使得CS活性显着升高,可能是一种低温补偿策略。我们推测酶活性的改变导致主要供能物质的转换,是倭蛙季节性适应的重要策略,秋季氨基酸分解代谢增强可为尿素循环提供充足的氮源,可能是尿素积累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秋季肝脏和肌肉组织中总蛋白含量极显着高于夏季和春季,此时蛋白质可能既作为能源储备,也作为氮的储备发挥作用。CPS-1和NAGS活性测定结果显示,CPS-1活性的发挥强烈地依赖于N-乙酰-L-谷氨酸(NAG)的激活作用,不存在NAG时活性极低,并且酶活性不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NAGS活性调控着CPS-1活性的发挥,NAGS活性的改变可能导致尿素生产能力的不同,秋季NAGS活性显着升高可能是尿素积累的重要原因。对夏季采集的倭蛙进行一个月的低温驯化后发现,NAGS活性显着升高,血浆、肝脏中尿素含量呈现出与NAGS活性相同的变化趋势,尿素的积累可能是倭蛙对低温刺激的一种响应。氨和尿素的排泄率也呈现季节性变化,秋季时氨和尿素排泄率均显着降低,表明尿素的重吸收作用在秋季时增强。值得注意的是,肾脏体重比也存在季节性差异,秋季显着高于夏季,低温驯化后倭蛙的肾脏体重比也显着增加,这一变化可能和尿素重吸收作用的增强相关,相关机制需要进一步验证。综上所述,倭蛙的代谢呈现季节性变化,可能是其适应高海拔环境的重要生理策略;秋季尿素生产能力的增加与尿素重吸收作用的增强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冬眠前尿素积累,这可以看作是倭蛙主动适应环境的表现。低温驯化引起倭蛙尿素的积累,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实了尿素积累与低温有关。(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3-01)
谷少华,陆蓓蓓,王钢,贺天锋,王爱红[8](2019)在《臭氧对心脑血管疾病急救的短期影响及其季节性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季节条件下臭氧对心脑血管疾病急救的短期影响,及该影响在不同类型人群中的差异。方法收集宁波市叁个主城区2013-2016年的急救车接诊资料,通过主诉和初步诊断信息筛选出心脑血管疾病病例。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方法,控制长期趋势、气温、相对湿度等混杂因素影响后,定量分析不同季节时每日最大的连续8小时臭氧浓度(臭氧8小时)和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人次的短期关联。结果研究期间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在全年、冷季(11月-次年4月)和暖季(5月-10月)分别为94.5μg/m~3,77.2μg/m~3和111.6μg/m~3。臭氧和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人次的暴露-反应关系近似为无阈值的线性关系。全年和暖季时,臭氧8小时浓度每升高10μg/m~3,当天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人次分别增加0.96%(95%CI:0.21~1.72%)和1.17%(95%CI:0.21~2.13%);男性受到的影响明显大于女性。冷季时均未发现臭氧8小时浓度和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人次之间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和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人次的暴露-反应关系为无阈值的线性曲线,暖季时效应较强,男性受到的影响强于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统计》期刊2019年01期)
张俊艳,林高山,王华静,杨存建[9](2019)在《城市公园降温效应的季节性差异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时间尺度下城市公园绿岛效应的演变过程和变化特征,选取石家庄二环内区域2014-2015年4景不同季节的Landsat8TM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定量遥感中的地温反演模型、ArcGIS的缓冲区工具以及景观格局分析理论,对研究区公园绿岛效应的季节演变特征与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公园对周边热环境的降温范围和幅度有明显季节差异,各个公园的季节差异大小各有不同;2)在夏季,公园是城市绿岛的集中所在地,其他季节则不明显;3)当内部草地和不透水面占比之和超过50%时,公园在春、秋、冬季节的绿岛效应便会明显减弱,超过80%时会成为城市热岛中心;4)当内部林地和水体占比超过55%时,公园在四季均有明显降温效应。(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黄上珍[10](2018)在《基于管理会计角度的旅游景区财务季节性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受到多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导致旅游业面临着诸多运营风险。因此,多数旅游企业开始将管理会计融入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去,通过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极大地帮助旅游企业制定战略决策和降低财务风险,从而确保旅游经济的稳定发展。文章从管理会计的角度出发,对旅游景区的财务季节性差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财务数据进行测算和预测,从而对景区的收益进行预测评估,以此找出旅游景区可能影响财务资金风险的相关因素,并及时地采取应对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8年36期)
季节性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住院患者数量的季节性差异。方法 :将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90例AP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这290例患者中,在不同季节及月份住院的APE患者的人数。结果:在这290例患者中,在秋季住院的APE患者的人数为90例,在春季住院的APE患者的人数为56例,在夏季住院的APE患者的人数为59例,在冬季住院的APE患者的人数为85例。在这些患者中,在11月份住院的APE患者的人数最多,在6月份住院的APE患者的人数最少。结论 :在秋、冬两季住院的APE患者的人数多于在春、夏两季住院的APE患者的人数。在11月份住院的APE患者较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季节性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1].柳伊,范磊.西北太平洋低空环流与海温异常关系的季节性差异[J].海洋气象学报.2019
[2].田胤纯,胡晨玲,周忠霞.急性肺栓塞住院患者数量的季节性差异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
[3].张灿,樊惠,梁斌,陈清.京郊设施滴灌生菜氮素利用的季节性差异[J].北方园艺.2019
[4].尚雁雯.装配式迭合板生产阶段能耗及碳排放季节性差异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
[5].李海英,孙珍平,冯凯.北京某医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季节性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荟萃.2019
[6].张靳楠.异化铁还原与有机磷水解的季节性差异机制[D].内蒙古大学.2019
[7].赵耀峰.倭蛙代谢的季节性差异及冬眠前尿素积累机制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9
[8].谷少华,陆蓓蓓,王钢,贺天锋,王爱红.臭氧对心脑血管疾病急救的短期影响及其季节性差异[J].中国卫生统计.2019
[9].张俊艳,林高山,王华静,杨存建.城市公园降温效应的季节性差异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
[10].黄上珍.基于管理会计角度的旅游景区财务季节性差异分析[J].中国市场.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