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模式;院前急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者痉挛严重等因素使得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最终导致心肌急剧和持续性缺氧、缺血引起的心肌坏死。此类疾病可能是因为情绪波动较大、过度劳累等引起的[1]。予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科学、合理的院前急诊护理对策,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减少死亡人数。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本院院前急诊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个性化护理模式效果进行探析,具体内容如下。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本院院前急诊2017年6月-2018年6月接收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7)中,男患与女患数量比为20:17,年龄30岁-75岁,均值(52.41±3.96)岁;研究组(n=37)中,男患与女患数量比为21:16,年龄31岁-74岁,均值(51.96±3.89)岁,组间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院前急诊护理:在接诊后马上赶往现场,在抵达现场后了解患者实际病情,检查其全身状况,密切检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脉搏等,然后由医师评估患者病情,并予以常规急救对策。

1.2.2研究组

个性化院前急救护理:①出诊及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诊护理培训,增强其人性化护理技能;在急诊科内部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急诊方案,以便在短时间内做出急诊反应;电话接诊人员询问并记录相关内容,对出诊位置准确定位,以便急诊人员快速抵达接诊位置,并以患者实际状况予以急救药品;②个性化心理护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存在较高的危险性,病情相对严重,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可能存在诸多不良情绪,在护理人员抵达现场后,应立即与其交流,对患者情绪状况进行了解。就产生焦虑情绪的患者而言,在与其沟通过程中,尽量采用轻柔的言语,安慰患者,并告知患者良好的治疗心态有助于提高抢救率,严禁采用刺激性言语;就产生恐惧心理的患者而言,为其讲解救治对策及疾病知识,针对其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并告知患者家属多鼓励患者;③个性化现场护理干预:初步了解和观察患者病情,并对其病史进行询问,根据医生嘱咐予以患者硝酸甘油,确保患者呼吸通畅,并给予吸氧,以患者实际病情调整供氧量;帮助其选取正确体位,如果患者产生呕吐、恶心现象,则将头部偏向一侧,避免误吸;为患者建立超过2条的静脉通道,尽可能的选择粗大浅静脉;④个性化转运护理干预:以患者实际病情为依据制定转运对策,保证转运顺利、平稳。转运期间,告知患者家属协助,防止摔伤患者。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入院时间、出诊反应时间及院前急救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计量资料(±s)和计数资料(%)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分别采用t和x2检验,若组间对比检验值P<0.05则代表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入院时间、院前急救时间及初诊反应

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入院时间、院前急救时间及出诊反应时间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比较两组入院时间、院前急救时间及出诊反应(±s)

分组例数入院时间(h)院前急救时间(min)出诊反应时间(s)对照组372.61±0.7532.69±4.1969.52±8.35研究组371.91±0.4517.84±2.7353.91±7.83t4.86818.0638.294P0.0000.0000.000

2.2比较两组死亡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研究组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

表2对比两组死亡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n(%)]

分组例数死亡率心力衰竭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照组376(16.21)2439(24.32)研究组371(2.70)0112(5.41)x23.9455.232P0.0470.022

3讨论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是急性心肌梗死,此类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全部闭塞,使得心肌持久性缺血,进而导致部分心肌急性坏死。该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黏膜受到损伤后,暴露了表面的胶原纤维,血小板聚集产生血栓,使得血管腔受阻,最终引发该病[2]。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而且病情严重、发展迅速,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所以需要及早诊治。

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在院外,所以院前急救工作尤为重要。据有关资料显示,科学、合理的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在抢救患者生命安全方面及预后改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表明[3],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在4小时以上,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所以,如何在短时间开展院前急救,促进患者存活率的提高是急诊护理工作开展的重点。常规院前急诊护理尽管可以稳定期病情,但是其针对性欠缺,而个性化院前急诊护理是近些年来新形成的一种护理模式,其被广泛推广,按照“以人文本”的原则开展护理,并联合每位患者实际病情特点开展针对性护理方案。

经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在入院时间、出诊反应时间及院前急救时间方面,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将个性化院前急诊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护理后,有助于减低死亡率,避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缩短入院时间、急救时间。

【参考文献】

[1]刘春红.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4):228-229.

[2]郭伯珍.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2):148-149.

[3]张冰.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5):3234-3236.

标签:;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