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摘 要 文章运用JSNET2014八城市数据,分析在中国经济转型中人力资本对社会资本所产生的影响。发现人力资本越高的群体拥有的社会资本越多,但是在求职过程中人力资本越高的群体使用社会资本的概率却有所下降。随着改革的深入,所有水平人力资本的求职者使用社会资本的可能性都在显著上升,但是,在同一时代,与教育程度较低者相比,教育程度较高的求职者使用社会资本的可能性较低。
关键词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拥有的社会资本;使用的社会资本
资本的概念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他将资本定义为期望在市场中获得回报的投资。[注]Marx, Karl M., Wage—LaborandCapital, New York: International Publishes, 1849, pp. 47-102.把资本作为产生利润的资源进行投资,这一基本思想在以后所有的资本理论中持续沿用,新资本理论对资本的替代性解释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等。社会资本理论是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寻求对人类行动更深刻的理解。那么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很多学者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但是并没有学者从人力资本与拥有的社会资本和使用的社会资本之间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本研究运用JSNET2014八城市数据,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理论出发,研究人力资本对社会资本的影响,重点分析在我国社会转型期,人力资本的各个测量指标对社会资本所产生的影响。
矿用电动轮自卸车变流系统的电气原理图如图2所示,其中柴油发电机组及同步发电机所产生的电能经过整流后可以视为一个恒定的直流电源us。为了使研究的控制方法更具通用性和鲁棒性,要求负载的变化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不能过大,因此将逆变器和LC滤波网络作为主要的控制对象,而感应电动机则只是作为负载的一种,不同的负载有不同的功率和功率因素的要求。
一、文献综述
(一)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定义
人力资本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舒尔茨和贝克尔率先提出。舒尔茨认为,所谓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力资本而存在的一种资本形态,表现为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健康等,且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会更多地代替其他生产要素。[注][美]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吴珠华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25页。贝克尔认为,所有用于增加个人的资源并影响其未来货币收入和消费的投资均为人力资本投资,并指出“对于人力的投资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教育支出、保健支出、劳动力国内流动的支出或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等形成的人力资本”[注][美]贝克尔:《人力资本》,梁小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138页。。可以看出舒尔茨和贝克尔在人力资本概念中均将个人的教育获得作为主要的衡量指标。
更老一点的徽式宅子是有天井的,还有画窗和阁楼。郭村这样带天井的老宅已不多了,也不再住人,空在那里,里面堆着些乡间常见的物什:做茶叶的器具,耕田种地的器具。
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以布迪厄、科尔曼、帕特南和林南的观点为代表。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资本的三种基本形态之一,是一种通过对“体制化关系网络”的占有而获取的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注] Bourdieu, Pieer, “The Forms of Social Capital”, in HandbookofTheoryandResearchfortheSociologyofEducation, Greenwood Press, 1986, pp. 248.这种“体制化关系网络”是与某个团体的会员制相联系,获得这种身份就为个体赢得“声望”,进而为获得物质或象征性的利益提供保证。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财产,由构成社会结构的要素组成,主要存在于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之中,并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注] Coleman, James C.,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1988(94), pp. 95-120.帕特南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组织特点,如信任、规范和网络等,像其他资本一样,社会资本是生产性的,它使得实现某种无它就不可能实现的目的成为可能。[注] Putnam, Robert D., “The Prosperous Community:Social Capital and Public Life”, TheAmericanProspect,1993(13), pp. 35-42.社会资源理论的首倡者林南认为,社会资本植根于社会网络和社会关系中,是从嵌入于社会网络的资源中获得的。因此,“社会资本可被定义为嵌入于一种社会结构中的可以在有目的的行动中摄取或动员的资源”[注][美]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张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8-39页。,且把社会资本分为了“能量”和“运用方式”两种类型。[注]林南、敖丹:《社会资本之长臂:日常交流获取工作信息对地位获得的影响》,《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第74-81页。
通过上述四位学者的分析可以看出,社会资本是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并且林南还特别指出,社会资本可以分为“能量和运用方式”。在现实中所谓社会资本的“能量和运用方式”实际上就是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和在有目的的行动中所使用的社会资本。
本研究将人力资本定义为个人通过投资形成的、体现在个人身上的资源,具体包括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两大方面。将社会资本定义为微观个体层次的社会网络,分为作为能量的拥有的社会资本和作为运用方式的使用的社会资本两类。
(二)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关系
本研究分析的主要变量和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拥有的社会资本和使用的社会资本是本研究的因变量。对于拥有的社会资本的测量,本研究采用了拜年网的方法。[注]边燕杰、李煜:《中国城市家庭的社会网络资本》,《清华社会学评论》2000年第2期,第1-18页。其中网络规模是春节期间与被访者互相拜年的人数,均值为28;网络顶端是春节期间与被访者互相拜年的群体中职业声望的最高得分,均值为72;网络差异是春节期间与被访者互相拜年的群体中不同的职业数,均值为5.54;网络构成是一个定距变量,测量的是被访者与资源丰富的社会阶层(如领导层、知识层、经理层)的关联程度,均值为1.3。使用的社会资本的测量涉及求职网的数据,只要被访者求职时使用了社会网络,无论主动使用还是被动使用,都认为求职者使用了社会资本,否则,认为没有使用社会资本,有46%的被访者使用了社会资本。
第一类研究,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作为自变量,讨论它们对因变量效应的大小,不过结论并不一致。有的研究指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同样重要。[注]胡永远、邱丹:《个性特征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第2期,第66-75页。而有的研究,则基于自己的研究结果指出人力资本更重要。如,黄敬宝在其文章中报告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总影响力为7.19%,社会资本总影响力为4.69%。[注]黄敬宝:《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第52-58页。薛在兴的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注]薛在兴:《打开大学生就业之门的钥匙——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大学生就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150-173页。还有一批学者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社会资本更为重要。马莉萍和丁小浩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资本的重要程度将会日益凸显。[注]马莉萍、丁小浩:《高校毕业生求职中人力资本与社会关系作用感知的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第2期,第84-92页。
可具体化为
主要的自变量为人力资本,将其操作化为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教育程度变量,我们按照惯例将其划分为了三类,分别是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及以上。工作经验变量,用被访者所从事过的职业数进行测量,是一个二分的虚拟变量。我们将只从事过一份职业的被访者划分为一类,视为没有工作经验;将从事过两份或者两份以上职业的被访者划分为一类,视为有工作经验。入职年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控制变量,我们把其分为了三个阶段:1979年以前、1979年—1993年、1993年以后。被访者的其他人口和社会特征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婚姻、政治面貌、部门差异、工作竞争激烈程度等。
基于STM32的嵌入式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马跃辉, 冀保峰, 程一淼,等(52)
仅有的几篇人力资本对社会资本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章只是讨论了人力资本对拥有社会资本的影响,并没有探讨人力资本对使用社会资本的效应。比如,爱德华指出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更容易投资社会资本;[注] Edward,Glaeser L.,David Laibson,& Bruce Sacerdote, “The Economic Approach to Social Capital”, TheEconomicJournal, 2002(112), pp. 437-458.Gesthuizen等人发现教育程度越高的个体,拥有越多的社会资本;[注] Gesthuizen, Maurice,Tom VD Meer,& Peer Scheepers, “Education and Dimensions of Social Capital: Do Educational Effects Differ due to Educational Expansion and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 EuropeanSociologicalReview, 2008, 24(5), pp. 617-632.Yetim指出工作经历较长的女性拥有较高的社会资本。[注] Yetim, Nalan, “Social Capital in Female Entrepreneurship”, InternationalSociology, 2008(23), pp. 864-886.并且这几篇研究都是基于国外数据做出的结论,没有办法考虑到在中国的社会转型中体制变革对这一问题所产生的影响。
本研究不太关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对第三方产生效应时谁的影响力更大,更为关注的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即上述的第二类研究。通过对第二类研究的文献综述可以发现,过往研究并没有运用实证数据系统的分析人力资本对社会资本的影响,更没有将这一影响放到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中。而这正是本研究所要做的事情。
研究假设2b:有工作经验者使用社会资本求职的可能性高于无工作经验者。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为了切实保障钢混凝土叠合梁模板支架施工的质量和安全,除了上述基本的施工要求外,施工现场还要力求做好以下几点。
研究假设1:人力资本越高的群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本越多。
人力资本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存在于个体内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体力和健康等的总和,它能为投资者的现在和未来带来一定量的效用。布劳、邓肯的地位获得模型表明,人力资本越高的群体,越容易获得较高的职业地位。社会结构理论表明职业是构建社会地位等级的主要分类标准,[注] Glass David V., SocialMobilityinBritain, London, 1995, pp. 50-72.拥有越高职业地位的群体,越容易获得丰富的社会网络或者社会资本。由此提出:
企业想要够保证自身的正常运营,就需要通过有效的处理财务问题,来适应当前快速变化的社会结构。并且通过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来减少人力的使用。
由于本研究中人力资本是用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两个指标测量的,所以可以把研究假设1具体化为以下2个子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1a:教育程度越高的群体拥有的社会资本越多。
钼矿石标准样品GBW07239(武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研制):w(Re)=120ng/g;水系沉积物标准样品GBW07449(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研制):w(Re)=2.10ng/g;水系沉积物标准样品GBW07453(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研制):w(Re)=0.45ng/g;钨矿石标准样品GBW07241(地质矿产部湖北地质实验研究所研制):w(Re)=80.0ng/g。
研究假设1b:有工作经验的群体拥有的社会资本高于没有工作经验的群体。
像其他类型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是一种可投资并在未来可获得预期回报的长期资产。通过投入而建立的外部关系网络对个体和组织来说都是一种资本,它能通过优先获取信息、权力和紧密性而给个体和组织带来收益。已有的研究也表明了社会资本的这一特征。赵延东和风笑天通过对武汉市471名下岗职工的实证研究发现下岗职工拥有的社会资本对他们再就业机会的获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注]赵延东、风笑天:《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年第2期,第138-146页。钟文华和王宁的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已成为个体职业地位获得的关键因素。[注]钟云华、王宁:《个体求职中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研究述评》,《高校教育管理》2008年第6期,第83-88页。李黎明和张顺国利用2006年5月—6月份对西部地区三所高校大学生就业行为调查的数据,发现社会资本对大学生职业选择有显著影响作用。[注]李黎明、张顺国:《影响高校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因素分析——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双重考察》,《社会》2008年第2期,第162-188页。既然社会资本在个体求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给个体带来收益,那么个体在求职过程中就倾向于使用社会资本。如果研究假设1成立,即人力资本越高的群体拥有的社会资本越多,那么人力资本越高的求职者使用社会资本的可能性就越大。由此提出:
研究假设2:人力资本越高的求职者,使用社会资本的可能性越大。
第二类研究,直接讨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布迪厄在论述关于资本的理论时,曾多次强调不同类型的资本在特定的场域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暗示着个人所拥有的各种类型的资本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关联。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通常是相互补充的,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的产生具有促进作用,人力资本也能帮助产生社会资本。[注] Coleman, James C., FoundationsofSocialTheory,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pp. 250-263.但是科尔曼只详细地论述了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并没有展开论述人力资本对社会资本的影响。林南指出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认为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个体,更有可能扩大自己的网络范围,或者更有可能与较高社会地位的人取得联系,从而使自己拥有较为丰富的社会资本。遗憾的是,这几位学者都没有运用实证数据验证他们的观点。
研究假设2a:教育程度越高的求职者,使用社会资本的可能性越大。
大理民居的连接符号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围合院落的小台阶,与天井形成呼应,能防止雨水侵蚀房屋的木结构;另一种是连接各层之间的交通楼梯,多处于房间的内部,上下楼梯需要经过房间。
(二)数据
本研究使用的是2014年中国八城市“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问卷调查(英文名称为JSNET2014),八城市包括长春、广州、济南、兰州、上海、天津、厦门、西安,每个城市满足充分样本量的要求,以便进行独立分析。调查根据统一的问卷、统一的抽样方案,分市进行。每市的抽样分区、街、居委(社区),为了保证多层次分析所要求的样本量,每个抽中的社区随机调查20户。为了保证常住和非常住人口的入样概率,调查户的抽样采用地图法。在抽中的调查户中,寻找家庭成员生日与7月1日距离最近,且是18岁以上、曾有职业经历的为被调查者。
(三)测量
前人关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关系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
例如范仲淹在《苏幕遮》中写道:“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是一首写乡思离愁的词,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在别人都睡下的时候,作者望着一轮明月,独自倚在高楼之上,写了一个“休”字,不要独自去倚栏。否则思乡之绪更浓,从侧面表现了作者登高望远的思乡之情。最后借酒消愁,却不料,举杯消愁愁更愁。酒后,他更想家了,最后变成了眼泪。本词深沉悲凉,真挚感人。
专家权重的科学确定是构建智能变电站装配式建筑造价评价模型的关键,基于智能变电站装配式建筑造价影响因子理想直觉梯形模糊向量的构建,本文将专家权重赋权原则设置为:若专家个体对造价影响因子的评估值接近理想值,则赋予该专家较大权重;若专家个体对造价影响因子的评估值偏离理想值,则赋予其较小权重。
表1变量描述
变量样本量平均值/百分比标准差内容和赋值说明拥有社会资本482732.1117.54最小值=1,最大值=100 网络规模482728.3133.20最小值=1,最大值=300 网络顶端482772.3326.06最小值=6,最大值=95 网络差异48275.544.01最小值=1.最大值=20 网络构成48271.301.04最小值=0,最大值=3使用社会资本492545.77%使用=1,不使用=0教育程度4824 初中及以下112224.49% 高中141229.40% 大专及以上229046.11%初中及以下为基准,其他两类转化为两个虚拟变量工作经验492534.17%有=1,无=0性别482747.79%男性=1,女性=0年龄482744.1713.74最小值=17,最大值=71婚姻482771.58%已婚=1,未婚=0政治面貌482617.97%党员=1,非党员=0父亲教育程度47407.904.86最小值=0,最大值=19求职年代4898 1979年以前99320.27% 1979年—1993年89918.35% 1993年以后300661.37%1979年以前为基准,其他两类转化为两个虚拟变量部门差异491660.39%体制内=1,体制外=0求职竞争程度47352.761.32最小值=1,最大值=5
三、实证结果
(一)人力资本对拥有的社会资本的影响
为了初步分析人力资本和拥有的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我们做了人力资本和拥有的社会资本的相关分析,具体结果见表2。
1.2.3 效果评价 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内通过来院诊查形式对患者疼痛和椎动脉供血情况进行比较。
表2人力资本与拥有的社会资本的关系
社会资本网络规模网络顶端网络差异网络构成教育程度 初中及以下24.0925.0658.074.250.84 高中30.9128.5870.015.341.22 大专及以上36.7929.7380.786.301.58T检验220.687.53334.62105.57213.54样本量48234823482348234823工作经验 无30.8226.4771.275.211.24 有33.4528.9874.215.861.37T检验22.976.0612.7326.6015.66样本量43484348434843484348
*p<0.1, **p<0.05, p<0.01
表2显示,随着教育程度的逐渐增高,拥有的社会资本以及它的四个分指标(网络规模、网络顶端、网络差异、网络构成)的均值都在逐渐上升,并且都通过了T检验。我们可以初步认为,教育程度与拥有的社会资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工作经验变量的分析结果中,有工作经验者拥有的社会资本高于没有工作经验者,并且在拥有社会资本的四个分指标上也表现出了相同的趋势。因此,我们可以初步认为,工作经验与拥有的社会资本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为了更进一步分析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对拥有的社会资本产生的影响,我们建构了人力资本对拥有的社会资本的影响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表3所示。
表3人力资本对拥有的社会资本的影响
基准模型全模型教育程度(参照项:初中及以下) 高中6.535.60 大专及以上12.7310.51工作经验(参照项:无) 有1.721.63性别(参照项:女性)3.17年龄-0.03婚姻(参照项:未婚)3.58政治面貌(参照项:非党员)4.91父亲教育程度0.25常数项22.9819.03Adj R-Squared0.090.12样本量42644264
*p<0.1, **p<0.05, p<0.01
表3显示,在拥有的社会资本的基准模型中,教育程度越高的群体拥有的社会资本越多,并且不同教育程度群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本的差异是巨大的。高中群体拥有的社会资本比初中及以下群体拥有的社会资本多6.53个单位,大专及以上群体拥有的社会资本比初中及以下群体拥有的社会资本多12.73个单位。全模型表明,在加入了年龄、性别、婚姻、政治面貌、父亲教育程度等一些变量之后,教育程度对拥有的社会资本的作用虽然减小了,但依然很显著,这说明确实是教育程度越高的群体拥有的社会资本越多。布劳、邓肯的地位获得模型显示,教育程度越高的群体获得的职业越好,而职业是构建社会地位等级的主要分类标准,因此拥有较好职业的群体通常会在社会结构中占据较高的位置,处于较高位置的群体不仅可以与相似位置群体建立社会联系,还可以与低位置群体建立社会联系,因此,他们在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本上具有优势。
工作经验变量表明,拥有工作经验的群体的社会资本高于没有工作经验的群体。我们这里拥有工作经验的群体指的是从事过两份或两份以上工作的人,而没有工作经验的群体指的则是只从事了一份工作的人。因此,工作经验变量所暗含的实际意义就是个体的工作经历可以帮助个体积累社会资本。
在性别变量中,男性所拥有的社会资本高于女性拥有的社会资本,这主要是由于主流社会的结构与制度为男性和女性发展社会资本提供了不同的机会,往往男性建立社会网络的行为受到社会的鼓励或者认可,而女性则受到了一定的约束,这就导致了女性在获得社会资本的数量和质量上少于或者劣于男性。数据还表明婚姻可以给个体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本,这主要是由于在中国社会婚姻并不仅仅是两个个体的结合,还是两个家庭的结合,从而通过婚姻可以增加夫妻双方的社会资本。父亲教育程度变量表明家庭背景好的群体拥有的社会资本也多。
(二)人力资本对使用的社会资本的影响
为了初步判断人力资本与使用的社会资本的关系,我们首先通过构建人力资本与使用的社会资本的列表分析,来讨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人力资本与使用的社会资本的关系。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
表4人力资本与使用的社会资本的关系
使用社会资本(%)不使用社会资本(%)总计(%)教育程度 初中及以下43.3956.61100 高中42.5057.50100 大专及以上48.9051.10100T检验18.07样本量225326694922工作经验 无36.3763.63100 有63.8736.13100T检验337.74样本量225426714925
*p<0.1, **p<0.05, p<0.01
表4的数据表明,在不考虑其他任何因素的前提下,初中及以下求职者使用社会资本的比例为43.39%,高中求职者使用社会资本的比例是42.50%,大专及以上的求职者使用社会资本的比例则达到了48.90%,基本上可以认为教育程度越高的求职者使用社会资本的比例越高。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使用社会资本的比例为63.87%,没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使用社会资本的比例为36.37%,也就是说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比没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更容易使用社会资本。
晚饭后,父亲照样悄悄地推着车子出去了,我也装作若无其事,弯着腰,悄悄地,眼睛紧盯着父亲的背影,生怕丢失。这样走了有五六里地,到了一条大路边,那里还有四五个中年人,都推着车子。我看了一会儿,终于明白了:包括我父亲在内的几个人,用自己的车子把路边的砂礓推到不远处的路上,用来铺平路面,这就变成了石子路。
由于我们的研究对象牵涉到不同年代的求职者,这里包括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求职者以及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求职者,在不同的年代采用的是不同的劳动用工制度,这可能会对个体在求职过程中是否使用社会资本产生影响。因此,人力资本与使用的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分析。
现阶段,为抢占秋肥市场,各厂家不断推出阶段性爆品,业内产品竞争激烈。但经销商及农户备肥情绪普遍不高,秋季肥销售压力较大。面对困难,业务人员斗志高昂,深入基层一线,积极开展产品推介会、订货会、进村入户宣传、集市促销等营销活动20余场,加大农化服务指导,力争秋肥售肥有所新突破。
依据胡鞍钢对新中国成立后劳动用工制度演变的划分,[注]胡鞍钢、程永宏:《中国就业制度演变》,《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51期,第2-25页。我们把求职年代分为了三个阶段:1979年以前、1979年—1993年、1993年以后。表5报告的是在不同年代下人力资本与使用的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
首先来看在不同年代下,教育程度与使用的社会资本的关系。表5中的横向数据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推移,无论是哪种受教育程度的求职者,其使用社会资本求职的比例都在显著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在1979年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的是“统包统配”的劳动用工制度,国家实行统一分配工作的政策,求职过程中使用社会资本的机会和空间很小。1979年—1993年这一阶段虽然依然是以计划分配为主,但是“统包统配”的劳动用工制度开始受到劳动合同制度的冲击。非国有部门拥有了自由招聘和解雇员工的权力,国有部门尽管还不能完全按照劳动合同解雇员工,但是他们也拥有了招聘新员工的权力。雇主和雇员在劳动力市场中较大的自主权,就意味着社会资本的作用空间的增大。1994年以后我国开始实行全方位的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就业制度。并且国家不再对大学生实行统一分配,开始实行大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所有劳动者必须通过劳动力市场就业。大学生和其他劳动者一样,也需要借助亲朋好友收集职业信息或者利用与雇主之间的关系获得比较满意的工作。这些就导致了如表5所示的,无论哪种受教育程度的求职者使用社会资本的可能性都在提高的现象。
表5不同年代人力资本与使用的社会资本的关系
1979年以前1979年—1993年1993年以后使用%不使用%使用%不使用%使用%不使用%教育程度 初中及以下15.7484.2643.9756.0371.3328.67 高中10.7289.2833.4266.5865.0035.00 大专及以上10.7189.2928.7671.2455.5844.42T检验5.4813.7245.75样本量12986331158818031202工作经验 无12.6887.3229.3970.6154.0945.91 有19.1580.8555.2544.7566.3533.65T检验1.6642.7346.99样本量12986431158818041202
*p<0.1, **p<0.05, p<0.01
不过从纵向数据来看,在同一年代,与教育程度较低者相比,教育程度较高的求职者使用社会资本的可能性较低。表5显示,在1979年以前,初中及以下求职者使用社会资本的比例为15.74%,高中为10.72%,大专及以上为10.71%。可以发现是大专及以上求职者使用社会资本的比例最低,到了1979年—1994年和1994年以后这两个阶段,这种趋势就更为明显了,初中及以下求职者使用社会资本的比例比大专及以上求职者高了15个百分点。
然后来看在不同年代下,工作经验和使用的社会资本的关系。依然是先报告横向数据比较结果。发现随着年代的推移,无论是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还是没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使用社会资本的比例都在上升。这与教育程度和使用社会资本的关系是一致的。纵向的数据结果则显示,在1979年以前,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和没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使用社会资本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不过在1979年以后的这两个年代中,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使用社会资本的可能性均高于同一年代没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
对于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们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种是在理论上工作年限可以代表人力资本水平的工作经验或者工作能力,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雇主的认可。因此,在实践中,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需要通过熟人间接证明自己早年工作所积累的工作经验或者工作能力,进而找到与自己实际工作能力相匹配的工作,从而得到应得的收入。还有一种解释就是作为理性的社会人,更换工作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或者非经济的报酬,那么在找工作的时候就愿意付出更多的成本,采取更多的工作搜寻手段。因此,有工作经验的再次求职者会比没有工作经验的初次求职者更有可能使用社会资本。
表6人力资本对使用的社会资本的影响
基准模型模型1模型2教育程度(参照项:初中及以下) 高中-0.08-0.37-0.44 大专及以上0.13-0.65-0.82工作经验(参照项:无) 有1.100.550.52求职年代(参照项:1979年以前) 1979年—1993年1.321.23 1993年以后2.342.02性别(参照项:女性)-0.02年龄0.003政治面貌(参照项:非党员)0.01职业竞争程度0.11部门差异(参照项:体制外)-0.25父亲教育程度0.03常数项-0.58-1.69-1.81Log Likelihood-3017.87-2754.60-2734.57Pseudo R-Squared0.050.130.14样本量460546054605
*p<0.1, **p<0.05, p<0.01
为了更进一步分析人力资本对使用的社会资本产生的影响,我们建构了人力资本对使用的社会资本影响的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如表6所示。
在加入求职年代变量之后,模型1的拟合度由基准模型的0.05提高到了0.13,这说明求职年代是影响求职者是否使用社会资本的主要因素。求职年代变量的结果表明,随着求职年代的推移,求职时使用社会资本的概率比在显著地上升。这一结果主要是由于,在1979年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的是“统包统配”的劳动用工制度,求职过程中使用社会资本的机会或者空间很小。而1979年以后,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逐渐增强,求职者不仅仅局限于国家分配,而是各尽其能地采用多种方式寻求就业机会,使社会资本的使用空间得到了扩展。
模型2是加入了其他控制变量之后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高中和大专及以上这两种教育程度的求职者使用社会资本的概率比都低于初中及以下求职者,并且大体上是随着教育程度的增高,使用社会资本的概率比在下降。不过,工作经验变量却表明再次求职者使用社会资本的概率比高于初次求职者。这与我们表5的分析结果一致。
表6显示,对于部门差异,得到体制外的职业使用社会资本的概率比高于体制内的职业。我国体制外单位相对于体制内单位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或者说制度的约束性较差,并且我国是一个熟人社会,[注]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群言出版社,1949年,第13-17页。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划圈子”,体制外单位制度的随意性使之更愿意用自己熟悉的人。在求职过程中,工作的竞争激烈程度越强,人们越倾向于使用社会资本是预料中的结果;家庭背景越好的求职者越容易使用社会资本。
四、结论与探讨
本研究从拜年网和求职网的测量出发,基于JSNET2014八城市调查数据,讨论了人力资本对社会资本产生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在实践中,社会资本明确分为拥有的社会资本和使用的社会资本两个概念。第二,拥有的社会资本表明,教育程度越高者拥有的社会资本越多,工作经验也会增加个体的社会资本。第三,在控制求职年代后,即在同年代,教育程度越高的求职者使用社会资本的概率比越低,而再次求职者比初次求职者使用社会资本的概率比高。第四,随着求职年代的推移,所有水平人力资本的求职者使用社会资本的可能性均有所提高。
从社会学意义上讲,人力资本越高的群体一般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积累较为完善的网络,蕴含着足够的资源以供自己使用,可是,社会资本的拥有并不意味着社会资本的使用。在不控制其他变量的时候,人力资本与使用的社会资本之间呈现出一种正相关关系,但是在引入其他变量后,发现这种正相关关系是虚性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年代的影响。在控制了求职年代后,我们发现人力资本与使用的社会资本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发生了逆转,也就是说教育程度越高的群体越不使用社会资本。
我们可以把1979年以前的求职模式理解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力市场,而1979年以后的求职模式反映的则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变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无论求职者的人力资本如何,其使用社会资本的比例都是很低的;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资本的使用在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任何人力资本的求职者使用社会资本的比例都在显著上升。这说明,我国的改革使劳动力市场的制度不确定性以及不稳定性大大增强,这样为社会资本的使用提供了空间。由于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仍然是不完善的市场,存在大量的制度不确定性。正如边燕杰所指出的,我国的市场改革并没有把我们逐步带入完全依靠人力资本求职的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而是越来越进入到了一个熟人社会,这也说明了我国目前社会“关系”的重要性。[注]边燕杰:《关系社会学及其学科地位》,《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第1-6页。但是我们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在中国劳动力市场成熟之后,社会“关系”将仍然重要或者不重要,这将有待于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
AnEmpiricalResearchoftheEffectsofHumanCapitalonSocialCapitalinChina’sSocialTransformation
XiaoYang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2014 JSNET social survey, this study aims at conducting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human capital on social capital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higher the human capital a group has, the larger the social capital the group possesses, but the groups which have more human capital do not necessarily have higher tendency to use their social capital when they search job. Second,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ll the job seekers are more likely to use their social capital, but those with higher level of education tend to have lower tendency to use their social capital than those with lower level of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Keywords: human capital; social capital; possession of social capital; use of social capital
作者简介:肖阳,博士,陕西师范大学社会学系讲师、硕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3&ZD177);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8G15)。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19)04-0121-13
责任编辑:刘旭挺
标签:资本论文; 社会论文; 人力资本论文; 工作经验论文; 求职者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 《兰州学刊》2019年第4期论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3&ZD177)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8G15)论文; 陕西师范大学社会学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