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模式论文-吴盛凯,罗国芝,谭洪新,孙健,柳泽锋

絮凝模式论文-吴盛凯,罗国芝,谭洪新,孙健,柳泽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絮凝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絮凝,养殖模式,水质,生长

絮凝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吴盛凯,罗国芝,谭洪新,孙健,柳泽锋[1](2017)在《两种生物絮凝模式吉富罗非鱼养殖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原位式和异位式的模式下,利用生物絮凝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养殖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120 d。罗非鱼原位组(对照组)和异位组(实验组)初始体质量为(19.76±2.44)g和(21.01±1.23)g,初始养殖密度为(2.63±0.33)kg/m~3和(2.80±0.17)kg/m~3,实验结束实验鱼体质量分别达到(306.21±18.64)g和(338.49±19.35)g,养殖密度分别达到(33.29±0.83)kg/m~3和(37.99±2.34)kg/m~3。结果表明养殖前期两组中氨氮、亚硝氮均有明显积累,但中后期氨氮和亚硝氮浓度分别维持在3 mg/L和2 mg/L以下,两组硝氮浓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累积,实验组水质变化较对照组更稳定。两组实验鱼肌肉粗蛋白含量无显着差异。两组实验鱼胃蛋白酶活力同一时期没有显着差异,但是终末活性略低于初始活力;对照组鱼体肠组织中的胰蛋白酶活力在整个养殖期间都高于实验组。两组胃脂肪酶活力和肠脂肪酶活力同一时期没有显着差异。实验通过研究两种生物絮凝模式下吉富罗非鱼养殖效果,为生物絮凝技术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姜亚雄,黄丽娟,刘刚明,周韶,汪勇[2](2017)在《微细粒尾矿絮凝沉降试验及絮凝剂高效使用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北衙尾矿浆为研究对象,在现有絮凝剂的基础上,试验研究了影响絮凝剂效果的各种因素。经过一系列试验研究发现,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在配置柜中搅拌溶解好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反应,使分子链充分打开,可以大幅提高其絮凝沉降效果,尾矿的絮凝沉降速度可以提高一倍以上。该试验结果为有效提高絮凝剂效果,降低絮凝剂用量,改善尾矿浓缩沉降、压滤脱水工作以及降本增效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矿冶》期刊2017年01期)

王石,张钦礼,王新民,李帅[3](2016)在《基于絮凝沉砂的立式砂仓面积最佳计算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全尾砂絮凝沉降条件下立式砂仓面积最佳计算模式,根据最理想沉砂条件和不同沉砂特点,从3种计算模式中确定出结果误差最小者.以某铅锌矿为例,进行细粒级全尾砂絮凝沉降试验,回归分析得到最佳沉砂条件下的沉降曲线,依此从3个角度分析立式砂仓面积计算模式的可靠度.最佳絮凝条件:相对分子量为8×106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入料砂浆体积分数为7.80%,对应的絮凝剂单耗为17.66 g·t-1.最佳立式砂仓面积为36.06 m2,托麦吉-菲契图解计算模式所得结果与其贴近度达97.04%.(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10期)

高彧辉,钟世钧[4](2016)在《酵母絮凝蛋白和甘露糖与葡萄糖结合的模式与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业燃料乙醇,食用啤酒、白酒等产业中,酵母的絮凝现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絮凝受糖类抑制情况,絮凝蛋白可以分为两大类:Flo1型和NewFlo1型。本工作主要利用分子对接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手段对配体与絮凝蛋白结合的途径以及模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达到对絮凝蛋白和配体相互作用更准确的理解。本文建立了包括Flo5-Glc,LgFlo1-Glc,Flo5-No-Ca2+等多个结合体系来研究絮凝蛋白和配体之间的相互结合作用。本工作将会利用这些体系的结果来描述絮凝蛋白与配体之间结合或运动的具体模式,这将有利于更有效的构建新的结合模型,以及有助于更深入的理解酵母絮凝过程以及提高酵母工业产业中的生产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九分会:化学中的量子与经典动力学》期刊2016-07-01)

吴盛凯,罗国芝,谭洪新[5](2015)在《两种生物絮凝模式养殖罗非鱼的水质和生长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两种生物絮凝(biofloc technology,BFT)模式养殖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实验分为原位BFT养殖组(A组)、异位BFT养殖水力停留时间(HRT)2h组(B组)、HRT 4h组(C组)、HRT 6h组(D组),研究养殖过程中水质变化、生物絮凝体性能及鱼的生长性能,实验进行90天。实验结果表明,异位BFT较原位BFT所产生的絮体粒径更细,絮体颜色较浅,对水质的控制效果更佳。各养殖组氨氮均在33天达到峰值,亚硝氮在37天时达到峰值。系统在53天构建完成,氨氮稳定在3 mg/L以下,亚硝氮稳定在2 mg/L以下,硝氮持续升高。实验结束时,各试验组养殖密度分别达到25.27±8.43 kg/m3、27.45±1.08 kg/m3、31.07±4.41 kg/m3、28.54±8.79 kg/m3(P>0.05)。综上,异位BFT罗非鱼养殖可实现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其中异位HRT 4h更适合罗非鱼生长。(本文来源于《2015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1-05)

陈颜锋[6](2014)在《基于生物絮凝技术的水产养殖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与水是限制性资源,为高效利用,集约化节水型养殖模式已愈来愈多被养殖户接受并采用。但其需配套养殖废物的处理系统,即对养殖用水处理再利用,现有2种行之有效的技术可以利用——循环水养殖技术与生物絮凝技术,后者采用一种反直觉的方法,降低换水率并促进悬浮颗粒与相关微生物群体在养殖池中累积。本文着重介绍生物絮凝(本文来源于《水产养殖》期刊2014年08期)

陈威[7](2011)在《絮凝搅拌能耗分布优化模式及其实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絮凝搅拌能耗分布问题是絮凝池合理设计的关键问题,近二、叁十年来,在应用絮凝动力学原理进行絮凝池合理化设计方面,虽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到目前为止,对于絮凝搅拌能耗的优化分布问题,仍然停留在经验基础上,还未见有理论方面的说明和相关报道。所以,本文采用理论模式探索和专门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相关课题的深入研究,无疑具有较好的理论和技术价值。为了实现我国新的生活饮用水水质1 NTU浊度标准,考虑到我国大多数中小城镇水厂的技术经济条件,针对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絮凝过程中水流流态对水处理效果影响,本课题利用已有的经验公式和前人的实验数据进行数学推导,对絮凝最优浊度范围及絮体形成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协同作用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搅拌容器内水流流态的数值模拟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探索最佳絮凝控制条件,并制定出中小城镇水厂絮凝设施技术改造的实验方法。本文核心即是在这方面进行了探讨。具体内容如下:(1)本文推导获得搅拌能耗优化分布的理论模式,其中γ值是与絮体分形维数有关的模型参数,主要与絮凝剂品种和投加量有关。该式表达了在总搅拌时间最短时的相邻的叁档絮凝搅拌强度之间的数值比例关系。并据此得到絮凝反应池搅拌能耗分布优化的四个比例计算式,应用其中任意两个来拟定絮凝反应池水力搅拌条件,即可获得搅拌时间最少、所需容积最省的设计方案;(2)提出了新的絮凝聚集模型用于絮凝体等效粒径(等含水率和等沉降速度)的计算,由此导出新的絮体沉降计算公式;(3)实验证明影响絮体分形维数主要因素是絮凝剂的品种和絮凝剂的投加量。而与水的pH值和搅拌强度无明显关联。实验发现絮体分形维数的大小与絮凝剂投加量成线性关系,随着投加量增大而减小;(4)应用多因素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絮凝的最佳操作条件。通过实验所获得的结果验证了絮凝搅拌能耗分布最优模式是正确的;(5)应用CFD方法对絮凝水力条件进行数值模拟。模拟计算所得的能量耗散率ε替代絮凝有效能耗是合理可行的,模拟计算的最佳GT值分布也与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式相符;(6)本文提出的絮凝沉降实验装置、絮体图像处理和分形维数计算的方法,为水处理絮凝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测试手段。本研究通过自制实验装置,对絮凝体进行实时动态观测和测定,得出以下创新点: (1)提出絮凝搅拌能耗分布理论优化模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可以作为絮凝池设计的基本依据;(2)借助所提出的絮凝聚集模型假设,提出了可以进行含水率(孔隙率)计算的公式,并导出新的絮体沉降公式,对传统沉淀理论的颗粒沉速公式做出了改进。(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1-05-01)

何宁,李寅,陈坚,李清彪[8](2004)在《谷氨酸棒杆菌合成新型生物絮凝剂分批发酵过程的溶氧控制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3L发酵罐上系统研究溶氧水平对谷氨酸棒杆菌菌体生长及新型生物絮凝剂REA 11合成的影响,提出生物絮凝剂REA 11合成的分阶段供氧控制策略:发酵过程0~16h维持体积传氧系数kLa为100h-1,16h后降低kLa为40h-1至发酵结束,整个发酵过程通气量保持在1L·L-1·min-1.采用该分阶段供氧控制策略,生物絮凝剂最终产量达到900mg·L-1,发酵周期缩短到30h,比恒定kLa为40h-1条件下的REA 11产量(549mg·L-1)提高了64%,产率提高了45%,生产强度也比kLa恒定为40h-1,100h-1和200h-1的分批发酵过程分别提高了81 2%,120%和420%,实现了高细胞生长速率和高产物产率的统一.(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赵影[9](2003)在《采用絮凝法改变矿物沉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铅锌脱水车间铜、铅锌、硫精矿浓密机溢流水跑浑的实际,确定添加3~#絮凝剂,使矿物团聚,增大精矿物料粒度,加快铜、铅锌、硫精矿沉降速度,以达到降低溢流水含固量,减少金属流失的目的。应用于生产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可观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甘肃冶金》期刊2003年S1期)

陈洪松,邵明安[10](2002)在《NaCl对细颗粒泥沙静水絮凝沉降动力学模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细颗粒泥沙的絮凝沉降对泥沙输移、土壤渗透性以及污染物迁移有重要作用。在泥沙初始浓度为 5g L、10g L、 2 0g L时 ,作者用吸管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对细颗粒泥沙静水絮凝沉降的影响 ,认为细颗粒泥沙相对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符合双曲线型动力学模式 ,泥沙絮凝沉降越快 ,研究发现泥沙中值沉速 (中值粒径 )随泥沙初始浓度和NaCl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但泥沙初始浓度和NaCl浓度较高时渐趋缓慢 ;细颗粒泥沙絮凝度与分散粒径呈幂函数关系 ,细颗粒泥沙絮凝临界粒径为 0 0 2 4 5mm。(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02年08期)

絮凝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北衙尾矿浆为研究对象,在现有絮凝剂的基础上,试验研究了影响絮凝剂效果的各种因素。经过一系列试验研究发现,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在配置柜中搅拌溶解好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反应,使分子链充分打开,可以大幅提高其絮凝沉降效果,尾矿的絮凝沉降速度可以提高一倍以上。该试验结果为有效提高絮凝剂效果,降低絮凝剂用量,改善尾矿浓缩沉降、压滤脱水工作以及降本增效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絮凝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吴盛凯,罗国芝,谭洪新,孙健,柳泽锋.两种生物絮凝模式吉富罗非鱼养殖效果研究[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7

[2].姜亚雄,黄丽娟,刘刚明,周韶,汪勇.微细粒尾矿絮凝沉降试验及絮凝剂高效使用模式研究[J].矿冶.2017

[3].王石,张钦礼,王新民,李帅.基于絮凝沉砂的立式砂仓面积最佳计算模式[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高彧辉,钟世钧.酵母絮凝蛋白和甘露糖与葡萄糖结合的模式与途径[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九分会:化学中的量子与经典动力学.2016

[5].吴盛凯,罗国芝,谭洪新.两种生物絮凝模式养殖罗非鱼的水质和生长比较[C].2015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5

[6].陈颜锋.基于生物絮凝技术的水产养殖模式[J].水产养殖.2014

[7].陈威.絮凝搅拌能耗分布优化模式及其实验验证[D].华中科技大学.2011

[8].何宁,李寅,陈坚,李清彪.谷氨酸棒杆菌合成新型生物絮凝剂分批发酵过程的溶氧控制模式[J].环境科学学报.2004

[9].赵影.采用絮凝法改变矿物沉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甘肃冶金.2003

[10].陈洪松,邵明安.NaCl对细颗粒泥沙静水絮凝沉降动力学模式的影响[J].水利学报.2002

标签:;  ;  ;  ;  

絮凝模式论文-吴盛凯,罗国芝,谭洪新,孙健,柳泽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