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58中学831400
摘要: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很多学生中出现了“在家小皇帝,在校好学生”的畸形现象。他们以自己的视角去观察世界,以自己的利益去制定行为策略,以自己的感受来决定别人的感受,这样往往会使孩子性格专横、脾气执拗,或者性格孤僻、胆小、不合群等,导致他们缺乏待人处事的勇气和智慧,社会适应能力差。
关键词:感恩教育渗透思品课教学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也正因为其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它被许多人所忽视。跨入新世纪以后,我们的新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强调并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而情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这样的现象,本人认为在我们的课堂中更要充分地把情感教育运用到教学中,情感教育是让学生身心感受到愉快的教育,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于诗意的、情感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也有不少教育工作者这样说到:“以德化人、以情动人是一种最容易打动人、感化人的教育方法。”基于此,本人尝试从情感入手,着重让同学们“积累感谢”、学会感恩,使同学们留意到生活中美好的事情,多看到同学的优点,感受到集体中处处有爱、处处有关心自己的老师和同学,从而想到自己也应心胸宽广,主动去关心其他同学,让集体成为充满爱的大家庭。当然,正像人的性格不是一天形成的一样,感恩教育的实施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从积累感谢开始,一步步推进,一项项落实,使感恩二字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心里。
一、思品课教学中感恩教育渗透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在思品课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是由思品课教学的目的决定的。思品课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目的的。和其它课相比,它直接指向了学生的思想和道德。
2010年10月,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将张妙撞倒并连刺数刀致受害人死亡。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后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到同宿舍舍友林森浩投放的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饮用水,抢救无效而死亡。
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我们必须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德育之路。
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灵魂唤醒灵魂的人性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简言之,感恩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道德情感体验。所以我认为感恩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思品课教学的应有之义。
新教材的内容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包含了不少培养学生情感行为的要素。如:金钱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诚信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都是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思品课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也是学生成长实践中的迫切要求。当前,中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非常普遍,许多家长和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教材,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挖掘教材里蕴含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
二、思品课教学中感恩教育渗透的途径和形式
心理学家大多把思想政治课的道德教育结构看作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要素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感恩过程也可以分解为认知层面、情感层面,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我们就通过这三个层面来分析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
1.从认知层面点拨学生树立感恩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认为,我们的所有作为都是在一定意识的指挥下完成的。意识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总是在不停地告诉人们应该去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感恩的前提是要让学生有感恩意识。没有必要的感恩意识,情感、实践都将是盲目的。正如列宁所言,文盲是站在科学、民主、道德之外的,文盲只是道听途说、流言蜚语、出尔反尔、唯唯诺诺、言听计从和固执任性。青少年乃至成人所犯的感恩方面的错误,大都是由于这方面的无知造成的。
其实,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中国历来有感恩的传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羊跪乳,鸦反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等,在这些传统美德中渗透着感恩情怀。然而,我们发现现在很多学生普遍没有感恩心态,他们唯我独尊,自私任性,坐享其成,牢骚满腹,怨气冲天;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顺眼,冷漠欺诈,推诿指责,忘恩负义,落井下石,仇恨社会,铤而走险……这些人的感恩意识淡漠,觉得父母、老师为他们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的,忘记了感恩,忘记了谢谢。所以要有感恩意识,就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
2.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动之以情,方能晓之以理”,“情到理方至,情阻理难通”。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所以,本人认为,感恩意识的缺失是根源于情感教育的缺失。要走出这个困境,感恩教育必须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只有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转变了态度和价值观,才能架起从知到行的桥梁,把感恩教育的内容最终内化为学生的品质,体现于学生的行为。
学生的情感来源于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我们的选材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出发、从学生的情感和人生观教育出发。只有从生活中挖掘题材,从学生身上找话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贴近学生的心灵。
生活作为思品课的“基础事实”是和思品课一体的,脱离了生活,思品课也就成了僵死的条文和抽象的原则。感恩教育的开展有益于政治课在生活中找到对接点。
3.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只讲感恩意识而无感恩行为的训练,就会培养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会讲大话、对别人评头论足而不重视自身修养的人。实施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有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
(1)我们要注意言传身教。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确立,“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教师的高尚人格和言行,不仅会使学生油然而生敬意,而且会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的心理品德教育。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劳动是以其个性品质为重要工具的,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身立教”,“以身作则”,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新思品教材的编写,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景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整体构建了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活动体系,让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索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蓝本。因此,我们应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再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精心的设计和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培养学生感恩于行。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怀,是一种温暖的回报。它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在中学思品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情感教学,尤其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实践证明,要做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充分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不仅可以让学生爱学、会学、用好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教学上的力量,只要做有心人,完全可以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