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耗能性能论文_崔军军,杨德健,熊佳明,门雅爱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震耗能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梁柱,性能,节点,塑性,残余,摩擦,可控。

抗震耗能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崔军军,杨德健,熊佳明,门雅爱[1](2019)在《预制装配式耗能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预制装配式结构的抗震性能,利用SAP2000软件建立某10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布置阻尼装置前后结构的层间位移、基底剪力以及塑性铰分布变化情况,同时分析阻尼装置布置位置的不同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布置阻尼装置结构的各层层间位移和基底剪力均有所降低,塑性铰的数量也有所减少,说明黏滞阻尼器能够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提高整体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天津城建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陈周熠,麦成林,许志旭,代堂珍,黄炜[2](2019)在《低屈服点钢剪切耗能板抗震性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目前对国产低屈服点钢材生产剪切板阻尼器的研究和应用还没有系统开展,采用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低屈服点钢LYP160,设计制作了3种不同尺寸的剪切板阻尼器,开展其低周往复循环荷载试验,并在试验基础上,对影响剪切板耗能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国产LYP160制成的剪切耗能板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滞洄曲线饱满,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经过合理设计和施工,该剪切板可以作为消能阻尼器应用于实际工程.(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高晓飞,闫海鹏[3](2019)在《一种耗能-承载型钢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提出一种耗能连接件可更换的带"保险丝装置"的耗能-承载型钢梁柱节点,利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带"保险丝装置"的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了钢材强度、"保险丝装置"的连接类型、高强槽钢连接件等对节点的破坏形式、滞回能力、延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强槽钢连接件能够大幅提高构件的弹性变形能力;文中改进的"保险丝装置"控制破坏位置的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相较于传统型"保险丝装置"得到提高,但极限承载能力略有降低。耗能-承载型节点转角位移延性系数μ=6.17~7.16,弹性位移转角φ_y=0.0074~0.0094,弹塑性位移角φ_u=0.053~0.058,表明节点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改进型梁柱节点能够实现"保险丝装置"-承载槽钢-主体框架的依次破坏。(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黄志豪,方有珍,季云,张志成[4](2019)在《新型卷边PEC柱(弱轴)-钢梁部分自复位摩擦耗能型连接组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PEC柱在弱轴布置条件下与钢梁部分自复位摩擦耗能型连接组合框架的抗震性能,同时考察参数:摩擦耗能T形件腹板长圆孔尺寸、T形件翼缘对穿螺栓的布排方式、柱底连接方式的影响,按1∶2的尺缩比设计了4个1榀两层的框架结构试件模型,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建模,基于经试验验证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低周往复水平加载的有限元参数分析,基于模拟数据,分析各试件模型在加载过程中的自复位效果、耗能能力、承载能力以及节点区传力机理。结果表明:所有试件在加载至相对侧移角0. 035 rad时,其卸载后的残余转角仍小于0. 005 rad,该框架结构具有优良的自复位效果;在结构进入设计预定的承压型受力模式前,结构的耗能由连接处摩擦耗能提供,转化为承压型受力模式后,结构主体构件进一步发挥作用并开始发挥材料耗能,较好实现了结构设计性态目标;柱脚固接试件具有更高的承载力与抗侧刚度,其受力发展进程更快;采用在T形件翼缘内外侧布置螺栓的实际工程做法可缓解T形件翼缘的翘曲变形,从而更有利于自复位连接受力进程的发挥;对于不同建筑功能的建筑,其要求的性态设计目标可通过T形件上长圆孔的尺寸来实现;采用摩擦T形件部分自复位连接的组合框架试件均有效实现了自复位效果、耗能能力和结构安全冗余度的有机统一。(本文来源于《钢结构(中英文)》期刊2019年11期)

吕亚军,王大鹏[5](2019)在《耗能钢筋配筋率对圆形自复位空心桥墩抗震性能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研究自复位桥墩的抗震性能,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圆形自复位空心桥墩模型。对模型施加低周往复荷载,进行拟静力分析。以耗能能力、极限位移、屈服荷载、极限荷载、屈服位移为研究目标,对比分析在不同耗能钢筋配筋率(分别为0.2%,0.22%,0.24%,0.26%,0.28%,0.30%)下自复位空心桥墩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圆形自复位空心桥墩可有效减小残余位移;随着耗能钢筋配筋率的增加,自复位桥墩屈服位移保持不变,屈服荷载、桥墩耗能能力逐渐增大;当耗能钢筋配筋率超过0.28%时,桥墩耗能能力提升趋势、极限位移下降趋势有所减缓;为避免耗能钢筋失效,桥墩产生过大残余变形,同时保证自复位空心桥墩抗震性能,耗能钢筋配筋率宜控制为0.24%~0.28%。(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李天翔,Yang,T.Y.,童根树[6](2019)在《双防线可恢复性能斜交网格结构耗能机制和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斜交网格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一种双防线可恢复性能斜交网格结构。双防线可恢复性能斜交网格结构采用剪切耗能段和特定梁端塑形铰进行集中耗能,使主体结构构件保持弹性。剪切耗能段不承受和传递重力荷载,易在震后修复或更换,使建筑可迅速恢复功能。为实现目标耗能机制,对等效能量塑形设计法进行改进以适用于可恢复性能斜交网格结构,并进行结构设计举例。采用OpenSees软件对所设计结构建立详细的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以验证双防线耗能机制并评估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1)小震、中震和大震下的结构顶部位移角分别为0.28%、0.8%和1.7%,与性能设计目标基本相同;(2)中震时剪切耗能段屈服,特定梁端未出现塑性铰;(3)大震时,特定梁端出现塑性铰以增加结构耗能能力,剪切耗能段屈服且处于延性范围内。因此新型可恢复性能斜交网格结构具有有效的双防线耗能机制,在中震后可迅速修复,在大震中可保持延性,实现"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性能目标。(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曹曦,李晓磊,王志宇,王清远[7](2019)在《循环荷载作用下高强螺栓端板节点抗震耗能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强螺栓端板节点的抗震耗能性能,进行了7个连接件的循环加载试验,分析了钢管和螺栓的两种典型破坏模式以及钢管柱壁厚、螺栓直径、螺栓孔横向间距、螺栓个数,以及钢管柱截面尺寸对连接件耗能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强螺栓端板连接件的破坏模式与钢管管壁厚度和螺栓强度有关;增大钢管柱壁厚、螺栓直径和截面尺寸以及增加螺栓个数和减少截面尺寸均能提高节点的耗能能力,增大钢管柱壁厚对节点的耗能性能的提高最为显着。(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5期)

郑琳[8](2019)在《损伤可控耗能梁柱节点抗震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框架结构中,节点处连接多个构件,其构造和受力较为复杂,节点破坏极易引起结构的倒塌,因此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十分重要。现有节点存在塑性发展不可控和耗能能力差等问题,为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新型框架梁柱节点得到广泛研究。本文提出一种损伤可控耗能(Damage Controllable Energy Dissipation,简称DCED)梁柱节点,在预定区域设置低屈服点型钢,并通过螺栓将其与两侧预埋型钢相连接,使预定区域较早进入塑性,耗散地震能量,并且震后可进行更换,实现节点塑性发展可控、震后可修复的目的。对DCED节点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结合有限元模拟对该节点的承载能力、破坏模式、耗能能力以及强度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并对影响DCED节点性能的参数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刚度等效及塑性可控的设计要求,提出DCED节点的构造设计方案。建立DCED节点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验证节点构造形式的合理性并分析其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低屈服点连接型钢发生屈服时,混凝土与钢筋仍处于弹性状态。与现浇节点相比,DCED节点的正向与负向的承载力分别提高了41.13%和14.51%,DCED节点的累计耗能是现浇节点的2.03倍。两种节点的初始刚度基本一致,加载后期,刚度退化不明显。(2)进行了缩尺1/2的DCED节点和现浇节点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了DCED节点的破坏模式、强度和刚度退化及耗能能力,并与现浇节点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现浇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大面积剥落,节点核心区破坏严重,但DCED节点混凝土柱和节点核心区未发生破坏,其破坏仅发生在型钢与混凝土交界面处和加载端。相同加载位移下,现浇节点核心区钢筋屈服时,DCED节点核心区内钢筋仍处于弹性状态,说明DCED节点的构造形式可以保护节点核心区及梁柱主体构件。在初始阶段两种节点有相近的刚度,能够满足刚度等效的设计要求,两种节点的正向和负向加载的强度和刚度退化系数变化趋势一致,但DCED节点的整体强度和刚度退化系数更小。DCED节点的耗能能力更强,位移加载到30mm时,DCED节点的累计耗能为现浇节点的1.86倍,等效粘滞阻尼系数为现浇节点的2.14倍。(3)建立试验的DCED节点和现浇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在低周往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并与试验结果对比。有限元模拟得出的滞回曲线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承载力相对误差较小,符合度较高,表明有限元数值模拟能够准确的预测两种节点的滞回特性。在此基础上,研究DCED节点连接型钢位置、连接型钢长度和强度对节点的承载力、耗能能力、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损伤等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DCED节点的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受连接型钢的位置和长度影响小。在一定范围内,正向加载的初始刚度随着连接型钢长度的增加而增大,但连接型钢过长会使初始刚度降低,连接型钢强度越低,承载力越小,刚度退化越快。连接型钢位置对节点核心区上部混凝土损伤无显着影响,但节点核心区下部混凝土的损伤随着连接型钢位置的增大而加剧。随着连接型钢长度的增加,节点核心区上部混凝土损伤加剧,但下部混凝土的损伤不受其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1)

魏常贵[9](2019)在《钢质往复弯曲耗能铰及其装配式新型节点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生产效率高,施工进度快,建筑垃圾少,节能环保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梁柱节点作为重要的传力部位,应具有良好的性能。目前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在节点的力学性能上以等同现浇为基本原则,但是在实际强震中往往很难实现“强柱弱梁,强节点”的抗震设计要求,节点往往成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的薄弱环节。为此,有必要发展更高性能要求的节点及其连接形式。本文提出一种钢质往复弯曲耗能铰,并应用于装配式结构梁柱节点连接,形成装配式新型梁柱节点,该新型节点具有塑性可控,耗能能力强和可更换等特点。使节点更容易满足“强柱弱梁,强节点”的抗震设计要求,保护节点核心区不受破坏。对此本文做了以下研究:(1)对两种不同构造形式的往复弯曲耗能铰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研究耗能铰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荷载-变形滞回曲线、承载力变化、应力应变分布及发展、转动刚度、延性和失效模式等抗震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钢质弯曲耗能铰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曲线饱满,两种耗能铰的延性系数均达到6.0以上,强度退化不明显,能量耗散系数都在3.0以上,具有良好的承载性能及滞回特性。(2)基于ABAQUS平台建立了两种新型耗能铰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模型,探讨耗能铰的破坏模态、承载力、极限转角、耗能性能和耗能铰的工作机理等,有限元计算得到的耗能铰弯矩-转角滞回曲线、破坏模态等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耗能铰翼缘削弱程度、削弱范围和耗能铰长度等参数对耗能铰滞回性能的影响,通过参数分析,得到耗能铰构造尺寸的合理设计取值。根据耗能铰的受力特点,建立了耗能铰的简化力学模型,提出耗能铰的弯矩-转角恢复力模型,简化恢复力模型与试验结果以及有限元计算结果吻合良好。(3)对带有不同往复弯曲耗能铰的装配式节点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其中带T字型耗能铰的装配式节点进行了更换耗能元件后的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带耗能铰的装配式节点滞回曲线饱满,而现浇节点对比试件的滞回曲线具有明显的捏缩现象。装配式节点和现浇节点的平均延性接近;装配式节点强度退化不明显,耗能能力强,抗震性能明显优于现浇节点。经历重复试验的装配式节点,在更换耗能件进行重复试验后,除了前期刚度有所下降,后期性能基本一致,可以说明在耗能件破坏后,可以通过简单的更换耗能件使结构恢复原有的承载能力。(4)基于ABAQUS平台对带有往复弯曲耗能铰的装配式节点进行往复荷载下的破坏模态、应力分布、塑性发展等工作机理分析,计算得到的力-位移曲线和破坏模态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带T字型耗能铰和狗骨式耗能铰的装配式节点最先屈服的截面都是耗能铰处翼缘削弱最大的截面,同时塑性发展也是集中在翼缘削弱区域范围内。通过耗能铰的合理设计,可以使节点具有塑性可控性,同时可以控制节点的破坏位置。根据耗能铰的受力性能和节点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分布,提出带往复弯曲耗能铰的装配式混凝土节点的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福建工程学院》期刊2019-06-01)

黄志豪[10](2019)在《新型卷边PEC柱(柱弱轴)—钢梁部分自复位摩擦耗能型连接组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复位结构的提出很好地解决了目前国内外建筑震后残余变形过大、修复难度加大以及相应成本增加等问题,通过在结构主体部件上增设预拉杆并配合辅助耗能构件,利用预拉杆的预应力实现自复位效果、减少残余变形,并依靠耗能件耗散地震能量。课题组在基于国内外自复位结构研究基础上,并结合自身所提出的PEC柱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性态目标设计的新型卷边PEC柱-钢梁部分自复位摩擦耗能型连接形式,在设计目标地震荷载作用下,连接以摩擦耗能为主,在超过设计地震荷载作用后,结构主体构件进一步发挥作用,避免了传统自复位结构中安全冗余度过大的问题,因此部分自复位连接形式具有着更广泛的应用领域与理论研究价值,一系列试验与模拟研究表明,该新型部分自复位连接形式具有良好的自复位效果与耗能能力,实现了复位、耗能、安全冗余度叁者的有机统一。为了进一步研究新型卷边PEC柱-钢梁部分自复位摩擦耗能型连接组合框架的抗震性能,本文对一个柱底在铰接条件下的1榀两层新型卷边PEC柱(弱轴)-钢梁部分自复位摩擦耗能型连接组合框架进行低周往复拟静力试验,结合试验现象与数据分析框架的传力机理与力学性能,并通过有限元软件进行建模分析验证,同时通过模拟考察研究各参数对框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柱底铰接条件下,试件的上层抗侧刚度大于下层抗侧刚度,下层受力进程较上层结构更快,层间自复位效果良好;模拟试件的承载力与刚度大于实际试件,试件滞回曲线与模拟试件的滞回曲线发展规律基本一致;柱底固接的试件相比柱底铰接的试件具有更高的承载力与抗侧刚度,其受力发展进程快于柱底铰接的框架;仅在T形件翼缘外侧布置螺栓的试件由于T形件内翼缘的翘曲变形没有进入承压型受力模式,受力进程滞后;基于不同性能要求的建筑,可以通过改变T形件上长圆孔的尺寸来控制结构的受力进程;竖向力加快了PEC柱中的受力进程的发展,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较小;在低周往复拟静力试验中,当加载至中震层间侧移角限值2%时,试件整体残余侧移转角为0.0026rad,在加载至相对侧移的3%前,结构的耗能基本由部分自复位摩擦耗能连接提供,加载至大震限值3.5%时,整体的残余侧移转角为0.008rad,框架具有良好的自复位效果,当加载至相对侧移的4%时,结构的承载力仍处于上升趋势;该组合框架具有良好的自复位效果、耗能能力以及良好的抗倒塌能力,并能在结构进入承压型受力模式后,试件主体构件进一步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抗震耗能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鉴于目前对国产低屈服点钢材生产剪切板阻尼器的研究和应用还没有系统开展,采用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低屈服点钢LYP160,设计制作了3种不同尺寸的剪切板阻尼器,开展其低周往复循环荷载试验,并在试验基础上,对影响剪切板耗能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国产LYP160制成的剪切耗能板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滞洄曲线饱满,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经过合理设计和施工,该剪切板可以作为消能阻尼器应用于实际工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震耗能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崔军军,杨德健,熊佳明,门雅爱.预制装配式耗能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9

[2].陈周熠,麦成林,许志旭,代堂珍,黄炜.低屈服点钢剪切耗能板抗震性能试验[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高晓飞,闫海鹏.一种耗能-承载型钢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9

[4].黄志豪,方有珍,季云,张志成.新型卷边PEC柱(弱轴)-钢梁部分自复位摩擦耗能型连接组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J].钢结构(中英文).2019

[5].吕亚军,王大鹏.耗能钢筋配筋率对圆形自复位空心桥墩抗震性能影响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9

[6].李天翔,Yang,T.Y.,童根树.双防线可恢复性能斜交网格结构耗能机制和抗震性能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9

[7].曹曦,李晓磊,王志宇,王清远.循环荷载作用下高强螺栓端板节点抗震耗能性能[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8].郑琳.损伤可控耗能梁柱节点抗震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9].魏常贵.钢质往复弯曲耗能铰及其装配式新型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福建工程学院.2019

[10].黄志豪.新型卷边PEC柱(柱弱轴)—钢梁部分自复位摩擦耗能型连接组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不同锈蚀率下桥墩的骨架曲线对比低周往复试验装置隅撑框架的几种形式各级循环位移下试件的heFig.9Theheofs...各试件的刚度退化曲线试验框架模型梁端裂缝Fig3.2Crackint...

标签:;  ;  ;  ;  ;  ;  ;  

抗震耗能性能论文_崔军军,杨德健,熊佳明,门雅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